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背影》教学设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7901471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背影》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背影》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背影》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背影》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背影》教学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背影教学设计【精品文档】第 14 页背影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的结构特点。二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三理解作者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认识尊长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教学设想:一背影这篇传统名作,现在编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要求不能过高,须紧扣单元教学要求,加强语言的基本训练。二安排两教时。教学中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课前要求学生参阅注释预习一遍,查字典正音。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交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时间因素;结合写作背景讲读最后一段;正音释词;理清文章结构;研读第一段到

2、第四段。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苏的扬州、浙江的温州、宁波和上虞当中学教员,1925年暑假以后到北平清华大学任国文教授,当时只有28岁。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清华大学迁往大后方,在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在艰难和贫困的生活中,他在认真努力地进行中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同时,很关心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继续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在行动上参加争取民主的运动,由一个爱国者走向

3、人民,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当时,美帝国主义一面用枪炮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又把它的剩余物资美国面粉运往中国,作为救济粮来笼络人心。朱自清为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他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了名,并且在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因此,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称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写于1925年。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的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特别是七八年前父亲南京送行的背影,不禁泪如泉涌,便写下了这篇背影。他父亲的来信说了些什么呢?请看文章的最后的一段,(这

4、一段有些语句今天初一的学生较难理解,先学这一段,既可扫除难点,又弄清了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前文的内容。教师用讲读法进行讲解)。这最后一段,内容相当丰富,写了家境的衰落,写了父亲的身世和心境,写了作者的感受和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这对学习课文前面的内容是有帮助的。二正音释词。出示小黑板,学生注音,师生共同释词,有的看课文注释。交卸()解除职务,向后一任官吏交代。奔丧()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踌躇()犹豫迂()腐 颓()唐琐屑() 晶莹()差()使 狼藉()簌簌() 赋()闲游逛() 栅()栏举箸()三自读课文,按第七练习题的要求概括段意层意;注

5、意第一第二段所指的时间;提出疑问。四讨论文章结构,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板书如下:怀念父亲,最难忘背影(开篇点题)()徐州见父(渲染气氛)()扬州理丧车站离别看见父亲的背影 亲自送行(着意铺垫)细心关照 ()南京送行买橘送别(细写背影) 接读父信,再现背影(首尾呼应)五研读第一、二、三段。第一段的“二年余”,指什么时间?第二段的“那年”是哪能一年?第一段的“二余年”,指1923年到1925年,第二段的“那年”是1917年,因为第四段中提到“其实我那年已20岁”。从第二段开始是回叙往事。第二段写徐州见父,为什么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怎么院子里会满是“狼藉的东西”?父亲的那句话(“事已如此,不

6、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包含着什么意思?父亲卸职失业,不得不打点行囊回家,因此院子里乱七八糟的,作者看到这种凄凉的景象,再想起祖母的去世,眼泪便禁不住簌簌地流下来了。这时候,父亲心里一定比儿子更加悲伤愁苦,可是,当他看见儿子流泪的时候,便强抑悲苦,反过来安慰儿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是多么的体贴、爱护。为什么说“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说明了什么?作者的父亲在徐州当烟酒公卖局长(在社会被认为是一种肥缺)不仅没有发财,还要借了钱办丧事,变卖典当了家财去偿还亏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父亲的为人。父亲失了业,又背了债,悲和愁相交煎,所以说“家中的光景很是惨淡”。这两段写家中困顿的处

7、境,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教师范读第一段,学生齐读第二三段,要求读时注意速度、语调和感情。六研读第四段。 这一段为什么写南京“游逛”只用“勾留了一日”五个字一笔带过,而写父亲是不是亲自送行却用了不少笔墨?当时父子俩对游逛没有心思,而且它对写出父亲也没有什么关系,作一句话交代一下就可以了,重点是写父亲对儿子的关怀爱护。这一段是怎么写父子对儿子的关怀爱护的?文中哪些地方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自己送行?父亲“踌躇”了又“踌躇”说明了什么?照理父亲可以不必亲自送行,因为:第一,他“事忙”,急于谋事;第二,有熟识的茶房可以托他陪同上车;第三,“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两三次”。可是,父亲还是不放心,“终

8、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对茶房“再三嘱咐,甚是仔细”,“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踌躇了一会”,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不要紧”,是父亲对自己而言,尽管“事忙”,但认为这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对儿子而言的,就怕别人照顾得不妥贴。这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他关心儿子胜过关心自己,充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齐读第四段。七口头表达训练。复述第二三四段,复述时把以下词语用上。交卸 祸不单行 满院狼藉 簌簌 天无绝人之路 亏空 惨淡 勾留 嘱咐 仔细 妥贴 踌躇 再三 终于课后朗读课文两遍。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加强朗读和复述

9、的语言训练,进行造句练习。教学步骤: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并不订正。交卸 差使 狼藉 亏空 惨淡 游狂 勾留 妥贴 嘱咐 熟识 踌躇 复述二到四段,把听写的词语用进去。二研读第五段。作者为什么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而且还要叹气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两句话是作者的自责,责备自己那时年轻无知,不仅没有体会父亲的一片爱心,反而嫌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现在想来,内心深感愧疚。进站上车,父亲是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子呢?文中两个“忙着”说明父亲全然不顾自己,只想着为儿子劳神费力。一个“嘱我”,一个“嘱托”,说明父亲像慈母一样对“我”关心体贴。即使是找一个坐位,他也

10、要认真地“拣定”进出最方便的地方,真是细致入微,用心良苦。指名朗读或齐读第四第五段,体会父亲的爱子之心。三研读第六段。买橘送行,具体写父亲的背影,很感人。这一段是分几层来写的?分四层:第一层写父亲执意自己去买橘子;第二层写父亲过铁路买橘;第三写买橘回来;第四层写依依惜别。“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想到儿子的旅途生活既单调又口渴,于是要去买些橘子给儿子。为儿子他想得多么周到。“他往车外看了看”,后来“我”也看了,两人看的是不是一样?为什么对父亲的看写得很简略,而“我”的看却写得较细?父亲只是看看有没有橘子可买的,而“我”呢,不仅看到有卖东西的

11、人,而且看到过月台,穿铁道,爬上爬下很不容易。本来想不让父亲去的,可是“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这一层写出了父亲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拳拳爱心。第二层写看见父亲的背影,描写了父亲的感人形象。作者是怎么描写的?这一层主要写了父亲的穿戴和一系列的动作。黑布小帽、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这一身素服,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心里。接着具体描写父亲是怎样穿过铁道,爬上那月台的。“蹒跚地走”、“慢慢探身”,显示了父亲行动的不便;手攀、脚缩、身子倾,形象地写出了吃力的样子,看到父亲不辞辛苦为自己买橘子,“我”怎能无动于衷,因此,“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写第一次被父亲的背影感动得流泪。教师范读一二两层,让

12、学生感受体会。第三层写买橘回来,父亲放好橘子,“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士,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个细节描写,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内心活动?其实,这段时间父亲的心情并不轻松,穿过铁道,爬上爬下也确实比较艰难,但是为了消除儿子可能产生的不安,便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来安慰儿子。尽管这轻松的样子是装出来的。但也表明他为儿子劳累也是心甘情愿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父亲的慈爱是多么感人,多么崇高!最后一层写依依惜别。离别的时候,父亲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能样的感情?“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表明父亲这时仍在惦念着儿子旅途的安全,“进去吧,里边没人。”儿子送父亲下车,本是人之常情,可是父亲不让送,怕儿子离开车厢

13、会丢失东西。临别时这样细心嘱咐,真是关怀备至,可敬可亲。最后一句写第二次看见背影和第二次流泪,说说这时候“我”的心情。父亲不顾艰难给“我”买橘,使“我”感动不已,现在父亲要离开了,不免产生浓浓的离情别绪。因此,当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自己回车厢坐下来的时候,感念之情涌上心头,禁不住“眼泪又来了”。这一段里两次写流泪,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真诚的爱。先分层朗读,再齐读这一段课文,要求读出父爱子、子爱父的深情。四读写训练。朗读课文。教师范读第一二三段和最后一段,学生分别朗读第四第五段和第六段。复述第六段的内容,注意采用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复述时要把前两段的内容作简要的交代,反映南京送行的全过程。正确运用四个以上动词写一段话,描写一个情节。(当堂交流评议)快速阅读第八道练习题的一篇文字,并说说它的思路。(也可让学生课外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