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民间礼仪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07842994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时民间礼仪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时民间礼仪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时民间礼仪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古时民间礼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时民间礼仪(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民间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是士与士之间的交际礼仪。仪礼士相见礼记载上古时代士相见,以及士见大夫、大夫相见、大夫庶人见于君、言视之法、侍坐于君子、士大夫侍食于君等等的礼节。“相见礼”是我国古礼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简略来说,就是相互见面的礼节。这些礼节规范着各色人等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行止坐卧提供了准则。这些理解都是人们观念的反应,因此一个简单的礼节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趋趋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传统礼节。指在一些特定场合,卑者、贱者、后辈

2、、地主,自觉遵照法律的规定或约定的习俗,用低头弯腰、小步快走的方式,向尊者、贵者、前辈、宾客表示恭敬。作为一种礼仪,趋在古代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论语子罕云:“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意思是说,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穿戴礼帽礼服的人和盲人,尽管对方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在这些人的面前走过时,要快走几步,表示敬意。后辈从前辈面前走过,当然更只能小步快走,决不能昂首阔步。(二)拜拜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一种传统礼节。据世说新语和荀子的记载,古拜屈跪地,头不至地,头与腰如衡之平。又,据礼记内则的记载,古拜两手相交,男尚(上)左手,女尚(上)右手。这是由于左主阳,男属阳

3、;右主阴,女属阴的原由。其实,古代的拜并不是一种,而是有九种之多,即所谓“九拜”。周礼春官大祝云:“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九拜中,前四种是日常生活种的交往礼节,后五种只有特殊情况才使用,其中吉拜、凶拜是丧礼种的拜礼,肃拜是军旅和妇人所行的拜礼。稽首是古代臣子对君父的拜礼,行礼时屈膝跪地,拱手于地,左手按在右手尚,头缓缓伏至于手前面的地上,并停留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是拜中最重的礼节。顿首又称叩头,行礼的方法和稽首相同,只是触地的时间很短,头触地即抬起,是平辈之间的拜礼空首也叫拜手,行礼时屈膝跪地,拱手于胸前,与心相平,然

4、后手至地,接着俯头至手。所谓“空”,即指头不着地。这是男子常用的拜礼。振动,也叫振董。施礼的方式是屈膝跪地,两手相出,然后再叩首。这是一种较轻的跪拜礼。跪拜礼的实施,具体情形还有特别之处,如再拜、三拜、罗拜等。再拜指拜两次,表示极度的尊敬,多用于臣对君,子对母。三拜是指主人对众宾客拜三次,以示对客人的普遍行礼。罗拜是罗列而拜,围绕着下跪拜,表示高度的尊荣或敬畏。据礼记曲礼上的记载,卑幼陪伴尊长吃饭或饮酒,凡遇到长者亲取菜肴或递酒给你时,你就得拜而后食或饮。但穿戴盔甲的人不便于跪拜,故只要蹲一蹲身,便算拜了。又,古代朋友,幼者见长者必拜。明代庶人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先施礼。子孙弟侄甥舅等晚辈见

5、尊长,学生见老师,奴婢见家长,如久别不见四拜行礼,近别则行揖礼。其余亲戚久别行二拜礼,近别行揖礼。(三)拱手拱手,亦称捧手,双手合抱举胸前,立而不俯,表示恭敬。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说文徐铉注:“两手大指相柱也。”尔雅释诂郭璞注:“两手合持为拱。”拱手和作揖是沿用很久的礼节,一直到晚近仍然存在。(四)作揖两手抱拳高拱,身体略弯,向人行礼。如果是参加追悼会,与人作揖,或进或退都要离开原位,即所谓“揖人必违其位”。陆游老学庵笔记说:“古时作揖,但举手而已。”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有“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句可证。后世因举手常伴以屈身,故亦称打恭为作揖。颜氏家训说:“南人宾至不迎,相率捧手而不揖,送

6、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捧手”与“揖”是古代两种不同的相见礼仪;这也说明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在送迎宾客的礼俗上有所不同。古时还有时揖、天揖、土揖、特揖、旅揖、还揖、三揖、长揖等礼仪。时揖是古代军王向姻亲关系的异性亲族所行的揖礼。行礼时,俯身,手从胸前平推,并致前。天揖是古代君王对同姓亲族所行的揖礼。行礼时,俯身,手往胸前微微向上推举。土揖是古代君王向没有姻亲关系的异性亲族所幸的揖礼。行礼时,俯身,推手微微向下。特揖:是士对孤卿每人单独行揖礼。旅揖是爵位等同者对众揖之,指大夫所用之揖礼。还揖是古代君王对故土、虎士、大仆、大右所行之礼。因这些人皆在王之后方的左右两侧

7、,故行礼时回身微向后,左右揖之,还为回转之意。三揖是王对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各一揖。行礼时,拱手作揖,或上下,或左右,或推行。长揖是用于稍尊于己者的揖礼。行礼时,站立俯身,双手相合高举,自上而下。(五)唱喏唱喏是古代男子所行的一种礼节。作揖是同时出声致敬。(六)长跪长跪是跪时挺身直腰。这时身体似乎加长,所以叫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紧靠脚后跟。伸腰及股而两膝着地为跪。长跪旨在表示敬重和庄重。(七)鞠躬两脚并拢,两手下垂于股部两侧,弯曲上身表示敬意。种礼节是现在致敬、致哀时仍然在普遍使用的礼节。(八)寒暄亦作暄寒,是问候起居冷暖的客套话。旧时在拱手的同时,说“幸会幸会”或“久仰久仰”

8、。然后是询问其家人健康平安与否。初次见面还有“请问贵姓(与人初交忌问名,以直呼其名为失礼)”“请教台甫(台甫即尊字、大号,古人除姓名外多有字、号)”“敢问贵庚(问人年龄)贵府(问人居住)等套话。(九)叉手叉手是唐朝与人见面的一种礼节。行礼时,用左手紧握右手,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大指向上,其余四指甚至。如果用右手掩其胸,需离胸八九厘米。(十)仕女见男子礼俗男女之间的日常礼节是传统礼仪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比较严苛的部分。“男女授受不亲”,是最为突出的准则。此外还有许多的规范。比如,从周朝到晋朝(西晋末年例外),贵族官僚家庭的妇女见男子多以帐自蔽。唐代美人初入,也用帏拥之。授受不亲或蔽面等都可以看作

9、是女子对男人的回避,如果非直面不可,也有相应的特殊礼节。如肃拜与手拜即是。所谓肃拜,是低头下手而不至于地的拜。妇人以肃拜为正。所谓手拜,是拜时手至地,而头至手。妇人以手拜为丧拜。妇人参加吉礼或君主的上次,都用肃拜;作尸(为祖姑的尸)而坐,亦不用手拜而用肃拜;在丧事中,主妇居丧,则不用手拜而要磕头。道万福也是属于古代女子礼节。唐宋时妇女与人减免行礼之时常口道“万福”,意为祝对方多福。行礼时双手手指相扣,放至左腰侧,弯腿屈身以示敬意。抱拳礼X抱拳礼抱拳礼,又称“拱”、“揖礼”,汉族传统礼仪中一种相见礼,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汉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

10、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用左手抱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另外武术界中的抱拳礼是由“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要领是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合拢在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详细介绍抱拳礼,又称“拱”、“揖礼”,汉族传统礼仪中一种相见礼,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当时作揖就已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抱拳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

11、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抱拳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多用于吊丧,见面作揖抱拳可不要弄错了方向,那是相当不礼貌的。梁实秋先生在一篇散文里就提过,西方的握手好象起源是骑士比剑,原本决斗时候骑士要戴手套的,握手表示我没有带决斗的装备来,表示友好.可是一见面即伸手来握手,感觉真不好.万一手上不干净,或者湿淋淋的,怎么办?还传染细菌.还是抱拳卫生.行礼万法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抱拳礼右拳眼斜对胸窝,臵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

12、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武术散手在戴拳套练习和比赛时,可模拟似地行抱拳礼,两拳套合抱于胸前即可具体涵义#+5手也包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立掌如月,握拳如日,日月并出,意思为大明,反手推出意思为反清.抱拳礼的优点从卫生角度,握手最不卫生。抱拳又亲切又卫生;从文化角度,握手不是中国的东西,而抱拳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舒服的角度,抱拳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尴尬,比如男女之间,关系较疏离的人之间。其他内容道教叩拜礼的一种,用于道士、信徒之间见面表示礼貌的一种礼仪。左手抱住右手呈自然抱拳状,左手抱右手意为惩恶扬善、负阴抱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