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北京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7800036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北京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北京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北京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北京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北京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北京版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

2、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二、理解诗意,以“意”铺陈1、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放声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5、组内交流,讲讲自己已经读懂的,以及还没读懂的。6、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解决“不懂”。重点引导:(1)“异”“异乡”“异客”推荐识字

3、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2)“逢”推荐识字方法:换偏旁(峰、蜂、锋)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师(范写):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3)“遥”“遥知”师:诗人身处长安,而家乡在华山以东,近两百公里。这么远,他怎会知道兄弟登高处,还遍插茱萸呢?(4)“插”“遍插”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提供资料: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形

4、成注释: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遥知:远远地推想;遍插:身上到处插满。7、师: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一)领:想象“独”,体会“思亲”1、师:读一读,想一想:17岁,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独”)2、师:“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3、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亲”)4、指导朗读:再怎么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再怎么

5、孤独,你仍为“异客”。5、揭示学法:古诗的语言精炼,学习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画面。身临其境,自然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二)扶:想象“佳节”,体会“倍思亲”1、师:反复地读一读,第二句诗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2、全班交流,统一意见:佳节,往往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势必会想起与家人团聚的情景。3、师:你知道有那些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4、师:把你们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一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提供句式:每逢 节,我便想起 )5、指导朗读:平时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地回忆这一幅幅画面,你能说说他此时

6、的心情吗?(“倍思亲”)(三)放:想象“少一人”,体会“兄弟情深”1、师:读一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组内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略作点拨:兄弟们会说些什么?(“少一人”)会祝愿些什么?(联系茱萸的资料:茱萸可以避难消灾。)3、静静地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少一人”)4、余音式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诗人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5、师:表面上写兄弟们想念诗人,但这一切都是作者的推想,你能看出什么?(诗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诗人,可见“兄弟情深”啊!)四、回扣诗眼,感悟诗

7、“心”1、师:学完整首诗,再来看看“忆”,单单只是回忆吗? “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思念)2、师:王维既然如此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了解创作背景:诗人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才会写出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会诞生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4、练读全诗,力图表达诗人思乡的情感。五、指导背诵,学法迁移1、再现三组画面,依托画面,练习背诵。2、师:通过反复吟诵来想象诗中蕴藏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希望你们在学习其他古诗的时

8、候,也能学到用到。3、推荐学习:王维另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六、布置作业1、找一找王维写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附送: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北京版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的的情感。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识字卡片。3、 课前让学生收集王维的古诗。教学方法:教

9、材选入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首古诗,应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秀的音韵,并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通过想象感受诗歌意境和蕴含其中的浓浓思乡之情。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的古诗,谁知道王维,以前背过王维写的什么诗?2、师小结:王维是盛唐时期非常有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他的诗非常优美,人们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诗人王维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千古绝唱。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从题入手,整体感知1、

10、题目中哪个字是思念的意思?(忆)2、从题目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古时候人们过重阳有登高、插茱萸的风俗,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山东”:华山以东,诗人的家乡就在这。3、小结: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提出要求:好,接下来,就让我们走入诗中,自由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当中的生字,争取把它读准读好。读后两遍的时

11、候,争取把全诗念通顺,注意诗句的停顿。2、指名读古诗,相机指导:“插、茱”都是翘舌音,书空“插”3、指名:还有谁想读4、范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注意老师的停顿5、齐读四、理解诗意,体会情感1、真好,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一想这首诗大概讲什么意思介绍注释及如何使用3、小组交流:说说你理解了什么4、全班交流:老师要考考同学们两个问题,看大家对这首诗掌握多少?问题一:为什么忆?哪两句诗给我们作了说明?指名读前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你知道这两句诗什么意思吗?给“独”组词,“独”在这里是单独的意思;“异”指的是别的,其他

12、的;这一句中的“独”和两个“异”让你感受到什么?想象: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怎样庆祝,大街上、家家户户是怎样的场景?师讲述:别人的团聚、欢乐,大街上的热闹,对一个异乡人来说,都与自己无关,于是诗人越发地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也就是-倍思亲。指导朗读:同学们,前两天也是我们传统节日中重要的一个节日-中秋节,大家在学校博饼、庆祝生日,过得很开心。如果那天,你是一个人在一个你十分陌生的地方,身边没有爱你的父母和老师,也没有你熟悉的同学,看到别人庆祝节日,你的心情会怎样?就是这种孤独寂寞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这两句诗。问题二:诗人忆了什么呢?指名读后两句,并讲述意思,相机

13、对个别词的意思作指导,如:遥-远师讲述:是啊,在这大家团聚的美好节日 ,远方的兄弟们一事实上像往年过重阳节一样,登上了高处,兄弟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但是,少了一个了,少了谁?是的,是我,只有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异乡啊!诗人想着,不由得感概万千,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师配乐范读)5、生齐读全诗6、创设情境,练笔写话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诗人王维十五岁就离开了家乡,一个人到了京城长安为考取功名,整整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他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亲人说,亲人又想对他说什么呢?出示:王维想说:“ 。”兄弟们会对王维说:“ 。”五、拓展运用王维的这首诗,尤其是前两句,流传千古,深入人心,于是因为种种原因在外漂泊,过节时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人总会感叹一声: 。六、指导书写生字“深”,右上面不要多一点;“逢”,里边的下面是三横,不是两横;“佳”,右边不是一竖直贯四横;“倍”注意与“陪”的区别;“插”,不要写成“播”。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 异乡-倍思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