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7799944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京三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京三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南京三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南京三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三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卷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星宿(xi) 谂知(shn) 蜗角虚名 疾风劲草(jng)B城垣(yun) 旧醅(pi) 姗姗可爱 酩酊大醉(mng)C缧绁(xi) 枯槁(go) 游目骋怀 长歌当哭(dng)D栏楯(shn) 祚薄(zu) 鱼雁传书 呱呱而泣(gu)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B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C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

2、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D他们一家十口人曾经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但自从战乱时期劳燕分飞后,至今仍然音讯全无。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一件加快制造业发展的迫在眉睫的大事。 B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C高中生的写作要有公民意识,不仅我们要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表现重大的社会问题,更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D直面人生

3、,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4 下列各选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中无误的一项是( )A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B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比如尊称有:“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中的“牛马走”、“少卿足下”中的“足下”。谦称有:“臣虽下愚”中的“下愚”。C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诗意浓郁的爱情悲剧,他的重要悲剧还有哈姆雷特麦克白威尼斯商人。D后人将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诗经和楚辞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风格流派的源头。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

4、讽刺性的喜剧。考点:识记中外重要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_ ,_,_,_,_,_,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层递进 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 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 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A BC D二、文言文阅读:(31分)课内文言语段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每题2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

6、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被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D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责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B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C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可以濯吾缨D至激于义理者则不然 圣人不凝滞于物【小题3】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B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7、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整理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整理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常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文后各题。(19分)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

8、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9、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武王是西伯昌的儿子。太公:即姜太公姜尚。严渊:名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享年40岁。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傥:假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伯夷

10、、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B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C天之报施善人 施:措施D时然后出言 时:看准时机【小题2】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表达司马迁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质疑的是( )(3分)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便征讨纣王

11、,又认为周伐纣是不仁之举,后来便“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分)(1)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2分) (2)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3分) (3)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2分) (4)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3分) (“耻”,意动,以之为耻,1分;“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节操,1分;句式通顺1分。)考点:筛选文

12、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对这几个句子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分析句子的特点。从句式上来三、古诗文运用。(1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章台夜思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注】章台:即楚灵王行宫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南。瑟: 琴瑟。【小题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4分)答: 【

13、小题2】本诗的题目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现一个“思”,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4分)答: 【答案】16名句名篇默写。(10分)【小题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小题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小题3】借书满架,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归有光项脊轩志)【小题4】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小题5】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小题6】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小题7】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

14、念刘和珍君)【小题8】安能以身之察察, ?(渔父)【小题9】沧浪之水浊兮, 。(渔父)四、现代文阅读。(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9分)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

15、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

16、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静与空是相了解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

17、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了解。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小题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

18、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B第段中整理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

19、,也是听觉艺术。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7分)饮一口汨罗江熊召政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这苦涩,比秋茶更酽。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

20、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我报以苦笑。朋友继续说:“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椎俨看到一个和尚,问:“你从哪里来?”和尚答:“我从湖南来。”药山又问:“湖水是不是在泛滥?”答:“湖水还没有泛滥。”药山接着说:“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和尚

21、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是在泛滥。”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滥!”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何水不脏?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罗不只是湘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何劫中不曾泛滥!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

22、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路;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让汨罗再汨罗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

23、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那也是他的收获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的好逍遥啊!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既如此,

24、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选自问花笑谁: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注:“何劫中不曾泛滥”意为“什么时候的水不会泛滥”。【小题1】结合全文,思考整理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小题2】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在文中的含义。(4分)【小题3】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骆;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小题4】整理在文中说“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但是二者不可得兼,

25、整理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你怎么评价他的选择?(6分)的隐含信息“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其情感的表达要注意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试题分析:“汨罗江”的含义,有表层义和深层义之说。表层义,指实,是为六、作文:(7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著名翻译家力冈先生说:“诗越是写得出人意外,越能如实地表现悲怆的境界。”而生活中的意外,既能让人在历经“山重水复”的绝望后,突生“柳暗花明”的惊喜;也能让人于满心欢悦之后,顿陷悲苦深渊。你一定也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请以“意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答案】意外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需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解析】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6 / 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