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留下永恒的美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7690687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为家乡留下永恒的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为家乡留下永恒的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为家乡留下永恒的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为家乡留下永恒的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家乡留下永恒的美(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为家乡留下永恒的美因为是辽南第一高度,因为是手挽黄渤两海,因为是近在咫尺随意可攀大黑山注定成了摄影者们“掠美”的“猎物”。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无论是相机还是手机,都想把大黑山咔嚓成自己的框中之物。这无可非议,“各美其美”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否都能做到“美美与共”,就要用文化的、历史的、审美的高下去PK了。 而于越,无疑是一个胜者。 继去年他的发现金石摄影集获得大连市科技二等奖之后,今年他又推出了“山海城”系列丛书的第二集再现大黑山,厚积薄发,他是该到了收获期了。 在众多以大黑山为题材的摄影作品中,我之所以看重和推崇他的这一部新作,毫不客气地说,我是觉得他真正拍出了大黑山的高度,大黑山的厚度,大

2、黑山的深度,大黑山的温度。这是其他作品所未能企及的。 我始终认为,如果把绘画看作是一种“创作”艺术,那么摄影就是一种“发现”的艺术。关键的问题是,你怎么“发现”、你“发现”什么、你“发现”的东西是不是事物的本质和艺术的极致,而这些,于越都领悟了、都做到了,甚至都跨越了。因为我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的是文化的意蕴,看到的是历史的纵深,看到的是审美的高度。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他恍然知道身边的大黑山竟然是一道中华民族九五至尊的“龙脉”时,他激动了,他不无煽情地在自序中写道:“于是我们的审美视角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于是我们族群的身份跃上了图腾之巅,于是我们找到了庇荫佑福的力量源泉,于是我们歌之舞之颂之蹈之,在

3、一种深深的敬畏与仰视中,把一代代子民的爱送给了大黑山。” 正是在这样一种敬畏与仰视中,于越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对大黑山的情迷般的端详、全方位的眷顾、零距离的触摸、刨根般的叩问。于是,他找准了镜头的支点,他捋清了拍摄的主线,他定格了一个个预选的画面,他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胸有成山”。 我从来就不认可“作品的成败就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我更看重的是决定你按动快门的幕后那一只“手”。那只手,握着的是文化的积淀,是历史的纵览,是哲学的观照,是审美的筛选。一句话,只有完成了文化的自觉与升华,才是决定作品高下的关键。而于越,恰恰已经走过或者说完成了这一类乎蝉蜕般的历练。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看于越的“大黑山”

4、,就看出了灵动的智慧,就看出了厚重的蕴涵,就看出了高人一筹的手段。具体说,我以为再现大黑山是由三个“火”为主线、为建构、为统领、为支点,开始了他的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布局谋篇。 第一“火”,是“淬火”。 大黑山何以成为“黑”山?何以成为“赫”山?那岩体何以如此冰冷、如此栗寒?只要展开翅膀放飞想象,你的眼前就不能不出现这样一幅画面:25亿年前,宇宙鸿蒙、天地混沌,无山不以拄地,无山不以擎天,于是造物主拽来天火地水、扯动风箱,开始冶炼大山。或许是技术不太娴熟吧,或许是炉火尚未纯青吧,在“哧”的一声淬火中,一座黑色的大山横空出世,拄地擎天。“大黑山”从此横亘千古,显现今颜。这在你看来或许是一种杜撰,

5、但我想于越一定是悟到了这一点。如果不是这样,他不会在“黑”字上狠下功夫,他不会不惜调动一切技术手段把一个“黑”字演绎得如此惊心动魄、如此脾冷胆寒。看一看他的第一章你从远古走来吧,相信你要比我更感到战栗、更感到嗖冷、更感到震撼。 第二“火”,是“香火”。 虬曲的山坳里,深埋的山谷中,环绕的是晨钟暮鼓,坚守的是青灯黄卷。儒释道和然融处,观寺庵杂驻其间。一声声梵音禅韵,一道道彩绫旗幡。瑶琴伴着石鼓,石鼓震动响泉;朝阳唤得唐王起,点将卑沙胜水边。有多少善男信女,双手合十佛烟袅袅;有多少心声委曲,虔诚埋首呓语连连。三月十五,观音阁庙会千年香火逶迤;九月九,石鼓寺登高队伍首尾相衔。这一切,都被于越的镜头收

6、入囊中,把一个冷峻的大黑山搅得香火漫漫。 第三“火”,是“烟火”。 领略了巅峰的“淬火”,嗅过了山谷的“香火”,此时此刻,于越又来到了山脚下。山脚下是人间“烟火”。山脚下,有无数的大黑山子民在这里薪火相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锄,粗茶淡饭。一座座青堂瓦舍,一条条溪水沟畔,一声声呼儿唤女,一阵阵犬吠羊咩。一篮篮瓜果梨桃,一挂挂车马犁辕,一串串红椒绿韭,一张张憨朴笑靥。地头旁,男人们拄锄话桑麻;溪水边,浣纱女笑声动漪涟。红白喜事,东邻西舍全到;年节嘉庆,村南村北团圆。好一幅田园生活图,让于越展现得淋漓而又温暖。 正是这三“火”交炽,大黑山不再静寂,它涌动起来了;大黑山不再浅薄,它厚重起来了;

7、大黑山不再冰冷,它温暖起来了。而且我更欣赏的是,在三“火”交炽中,他不仅拍出了层次感,更把握住了距离感。在高高的峰顶,他看到的是历史的沧桑与渺远;在虬曲的山谷中,他体味着文化的浸染和蕴涵;在平坦的山脚下,他感受着的是平静的生活、人间的温暖。这种清晰的层次感,绝非是只靠片子的堆积所能达到,更不是门外的摄影者所能与其比肩。而且我还注意到,站在峰顶时,他是以置身世外的姿态对大黑山进行打量和观照,因此,镜头放得无限远。而在香火缭绕的山谷中,面对着一群群善男信女,他却保持了若即若离的时空站位,以一种冷静的理性对其进行默察旁观。而一旦到了山脚下,走进了篱笆小院,他的镜头就与村民打成了一片。他像老人家膝下的一个长子,又像孩子们的一个叔伯混迹于他们中间,在零距离的接触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快闪”。 不多说了。这就是于越,以一颗赤子之心,以一种特殊的语言,为家乡留下了永恒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