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107660906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 说 课 提 纲南京外国语学校 单元特点: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分为阅读,诵读欣赏,写作练习,综合实践活动四个局部,其中四篇阅读主要报道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或者是新近发生的大事,属于新闻体裁,其它三个方面内容也都是围绕新闻体裁的要求编排的。通过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熟悉新闻文体的特点,提高搜索、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看书读报,网上交流的习惯。教学目标及拟定依据:依据: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读书看报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关注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已成为一种习惯,所以,就本单元提供的阅读信息而言,对于

2、学生已不是难事,有的甚至早晓(如2003年杨利伟遨游太空),主要是关于新闻这种体裁的常识、特点及写作的要求学生比拟模糊。由此,也就使教者明确了在教学过程中需着力解决的问题,借助文本依托文本通过阅读,筛选信息实现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本单元预期最终到达的目标是:1、能了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感受时代的开展和社会的变迁,并通过这些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2、能了解消息、通讯的一些根本常识,并会写比拟典型的消息。3、能分析新闻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4、能通过看书读报,网上交流,了解信息并与人交流。 5、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

3、6、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7、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辛。单元教学时数安排单元总时数 14课时。其中:单元课文:十八课?三个太阳?3课时;十九课?录音新闻?2课时;二十课?“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1课时;二十一课?新闻两篇?(3课时);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1课时)写作:?写消息?、?修改文章专题训练?(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1课时本单元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一、关于主问题的设计本单元的四篇阅读课文,主要是安排了两种新闻文体,第18、20课是通讯,第19课和21课是消息,通过学习既要了解通讯,消息各自的特点也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所以在进行本单元设计的时候,宜

4、将四篇课文归类设计教学。通讯与消息的区别的从题目(课题)就能反映出来,因此可以从题目入手,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主问题。比方第18课,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本文采用了小标题,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的每一局部小标题,是否是本局部内容的概括,为什么?如果不是,你如何概括。此问题的设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筛选重要信息,并加以概括,还要和原标题进行分析比拟,从而得出结论,同样的方法对消息进行问题设计,学生的概括根本和题目接近,由此可以得出通讯,消息题目的不同,也就得出写法的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的最优化,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尤其是主问题的设计更加重要,它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对于学生是否理解

5、内容,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讨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二、从生活出发,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非易事。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闻正是最好的反映,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更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课前学习,每天布置学生回家收视收听新闻联播,课堂上进行现场播报,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对于内容的理解和写作就会显得游刃有余,建议四篇课文学完以后安排设计一次综合活动“一周新闻播报,这是集采生活、编(写)、播等于一体的活动,有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有序安排,这一活动学生的参与应该会非常积极、主

6、动、有趣,本单元的任务也会比拟顺利地完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育工作处于他的中心的,并不是所教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所以教学中是否关注学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文本教学设计十九 三个太阳一、学习目标1、 能说出通讯的特点2、 能运用文体知识分析文章内容,说出在南极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3、 能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二、教学重点1、 通讯的特点2、 南极精神三、教学难点1、 表现南极精神的方法2、 语言特点的分析四、教学设计要表现一种精神,作者

7、对环境的描写一定非常重视,因为环境越险恶,就越能表现人的品质,所以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就在于尽可能渲染南极的恶劣条件。教学时,可以播放有关南极的电视资料片,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对南极有更清晰的了解。本文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运用精读文本的方法分析科考队员在南极的表现,从而感悟南极精神,领会“三个太阳的含义。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1、 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通讯的特点2、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课前学习:1、 查阅资料2、 掌握字词第一教时课堂交流导语:中国有句俗话:“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到长城已不觉得难了,也称不上英雄了,走南极,上太空才算英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去南极的,而且是一位

8、女英雄。1、关于通讯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一般是记叙文,用表达、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通讯有三大特点:材料的典型性。它允许作者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事例,更全面深入的反映事物的本质;报道的真实性。它必须内容真实,不虚构,不夸张;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它同时可以综合运用表达、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事实报道得更加生动形象。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此题材之一,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文艺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2、关于字词略观感影视资料?南极?观看要求:1、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字数不限2、 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在这样

9、的条件下人将怎样生活?观后交流师生点评阅读文本阅读要求:1、 找出文中描写南极恶劣环境的语句,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2、 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他们各具什么特点?在这些人身上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归纳:描写环境的语句1、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P170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P1733、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P1734、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P173作用:为表现人物的品质作铺垫。课后学习完成阅读要求的第二题第二教时学习交流文中所写人物:一群我国南极科考队员。具体有:考察队队

10、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风凌厉,沉默寡言但内心似火。测绘工程师,聪明有智慧,不怕苦不怕累。地球物理研究生,以苦为乐。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既以事业为重,又有骨肉亲情。女画家。主要写了女画家。执着,不忘使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精读课文精读要求:1、写人离不开写事,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所写的典型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在这些材料的组合上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按要求阅读。交流讨论:主要事件:1、 竭力争取去南极2、 途中投放漂流瓶3、踏上南极与大家一起修码头4、暴风雪中卸货物5、长城站里过生日6、长城站后山感怀7、油罐山上画长城站全貌8、凝

11、神精思画壁画9、考察队员论壁画这些事件的作用:表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精神,赞颂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的胆略。文章以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为线索,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课后学习1、 找出一二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局部并说明理由2、 找出一二处你认为用得比拟好的语言并作简要分析第三教时精彩描写赏析例如: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现了女画家为画好壁画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精彩语言赏析例如:1、“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

12、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冲动和不平静。2、“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先写层层雪浪似大海波涛,由于风吹雪飞,所以产生“奔腾不停的感觉;再写座座山丘如龙宫宝殿,由于冰山闪亮透明,所以产生“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继写条条雪墙如银龙,由于冷硬的风的猛刮劲蚀,所以造成“翩跹起舞的印象。这一幅幅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图,同雕塑般仁立的女画家融为一体,构成了人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拟人、反问的运用,以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都使文章或生动形象,或情满行间,或深化中心,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13、问题讨论1、 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2、 你是如何理解壁画中三个太阳的含义的?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业:女画家来到南极后曾将一个漂流瓶投进大海。请你展开想象,以这个情节为开头创作一个故事。附有关南极的资料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周围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距离最近的南美洲950千米。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最温暖的沿海地区平均温度-17C20C左右,最寒冷的内陆地区平均温度-30C55C左右。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枯燥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陆。二十 录音新闻一、学习目标1、 能说出录音新

14、闻与其他新闻形式的区别2、 能运用切当的语音、语调、语感、语速模拟播音?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壮观的景象?二、教学重点1、 录音新闻的特点2、 录音新闻的语言特点三、教学难点模拟播音四、教学设计在学生掌握了新闻的特点以后再学录音新闻,就能更好地把握这一文体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思路更有利于循序渐进。本文的教学拟设计模拟播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体会录音新闻的语言艺术。拟安排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学生:熟悉文本内容,小组分工协作,以文本为内容作模拟播音的准备。教师:模拟播音指导学具:每一组准备一台录音机文本内容简介:1、关于录音新闻录音新闻是一种以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为特点的更

15、真实、全面地报道事件的新闻形式。由于现场录音和文字报道的结合,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了真实性,缩短了听众和事件发生现场的距离,使听众如临其境,效果十分理想。2、关于文章内容这那么录音新闻比拟全面地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扬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歌颂了党的领导。全文可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第l至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第一层(第l段),交代这一局部的主要内容,在播送时有引起听众注意的作用。第二层(第2至4段),写火箭发射的准备。第三层(第5至7段,含第5段前括号中的内容),写火箭的发射。第二局部(第8至15段),报道运载

16、火箭落水的情景。第一层(第8、9段),交代这一局部的主要内容。第二层(第10至12段),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第三层(第13段),写直升机的测量情况。第四层(第14、15段),写现场人们的冲动和欢呼。第三局部(第16段),写对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采访。这一局部,主要是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讲话录音。他的讲话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发射很成功;二是强调成功发射是由于贯彻了独立自主的针,是由于全体人员的团结奋战;三是表达全体人员再作更大奉献的决心。模拟播音指导1、在现场直播中插入录音2、语气语调依据文章内容确定。如报道运载火箭发射的海域的情况,朗读时应有欣喜之情,但不是很强烈,语调可平缓些,语速不应过

17、快。又如报道火箭出水升空的过程,语调重应有一种冲动兴奋。再如为引起听众注意,强调所要报道的内容,语调应平缓,语速慢一点,语音重一点。学习小组准备课后学习模拟演练第二教时一、选择局部小组进行模拟播音二、学生互评三、教师点评教学情景是开放的,学习资源是生成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充分利用生成资源进行教学。二十一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杨利伟出征太空在我国航天史上的伟大意义2、能分析文中的场面描写及其作用3、能分析议论性语句的作用二、学习重点1、 杨利伟的优秀素质2、 场面描写三、学习难点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四、教学设计通过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的记录片激发

18、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唤起民族自豪感。学习文本看不同人物的民族自豪感介绍外国航天成果,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安排一教时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开展过程教学过程: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的记录片观看要求:观后谈谈体会,这是怎样的一次飞行文本阅读思考题: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3、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集体讨论交流:1、文章主要写了两个场面,一是等待与送行的场面;二是杨利伟出征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庄重而热烈。一句简单的景物

19、描写衬托场面的热烈,送行人员的装束打扮表达场面的庄重,人们的表现反映心情的冲动。第二个场面庄严而豪迈。具体表达在杨利伟的报告,李继耐的命令,杨利伟的敬礼、拥抱与挥手上。2、杨利伟的优秀主要表现在:步伐的沉着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冲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3、 论性语句例如: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出征。突出了这次航天飞行对个人和民族都具有伟大的意义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突出对国家开展的重大意义随着杨利伟标准的敬礼,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突出这次飞行的里程碑意义课后学习1、词语积累2、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

20、于300字的体会。资料:美国航天史略中国航天大事记 略世界航天史十个第一略二十二 新闻两篇一、学习目标1、 能说出新闻的特点2、 能概括文中记叙的事件3、 能分析消息的语言特点二、学习重点1、 内容的概括2、 语言的特点三、学习难点能找出记叙中穿插的议论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四、教学设计精讲第一篇,迁移训练第二篇。安排三教时课前学习1、 查阅资料,了解新闻的特点2、 阅读第一篇页下注,了解时代背景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交流课前学习情况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本文是指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内容

21、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这又决定了新闻语言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等局部,标题、导语和主体是一篇新闻通常不可少的三局部。新闻语言要准确、简明,这是由新闻的真实性和简明性的特点决定的。阅读消息,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局部,即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

22、可以暗含在主体中。讲读课文第一篇布置阅读任务1、 找出文章的导语局部2、 分析主体局部的层次,说一说作者这样安排层次的理由3、 找出文章中的准确的用语,说出其中的道理学生根据任务阅读课文交流讨论本文按消息的结构特点来写,标题、导语、主体,层次清楚,堪称典范。全文可分两个局部:第一局部(第1、2句),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这一局部是导语,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情况,气势壮阔,语言精练,冲动人心。这局部以“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来点题,概述渡江的区域范围,先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第二局部(从“20日夜起到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大意义。 这是主体局部,以具体的

23、时间、地点、人数说明我军兵分三路渡江的情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渡江人数。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稳固的到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这那么新闻的主体局部详细表达了三路大军在长达l 000余华里的战线上渡江战斗的经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先写中路军“首先突破敌阵。接着详述西路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有力地表现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强大威力。在叙事中插入议论,此种情况,有很大关系扼要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况,指出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

24、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议论之后,详细表达了东路军的强大攻势和辉煌战果:“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阔地区,“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揭露敌人不堪一击的腐朽本质。 本文除按时间顺序外,也按事件本身的特点安排结构顺序。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却较为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先写,东路后写。而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况且新华社前已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军,后写西路军。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

25、已面临彻底崩溃。 详略得当,写法有同有异,是这篇新闻的主要特点。 主体局部分写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都交代了时间、地点、战况,而又写得有详有略。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军写得较详,除具有中路军所记的内容外,还记叙了我军占领南岸广阔地区、进军方向以及敌军溃退的情节,分析了我军胜利的原因。东路军写得更详细,表达战况根本上与西路军相同,同时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战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措词准确,简洁有力,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交代时间、地点、人数都确凿有据。对整个事件的表达,措词十分准确,如表达东路军的战果,对抵抗之敌,用“歼灭及击溃,对地区和要塞分别说“占领和“控制;对长江是“封锁,对铁路线

26、那么用“切断。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概念作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那么“较为顽强,这就非常确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夸大自己,也不一味贬抑敌人,而是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明扼要,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阔地区,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整天激战概述了战斗的艰巨,表现了我军的英勇无畏;“歼灭及击溃表现敌军敌军失败之大,“歼灭指全部被消灭,“击溃指敌军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占领“控制指我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课后练习用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

27、军横渡长江?的方法,分析?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文。具体完成下面问题:1、文章的导语是什么?和第一篇比拟,本文在导语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本文在主体局部具体表达了哪些内容?和第一篇比拟,本文主体局部的特点是什么?第二教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后完成的两个问题,教师巡视参与。集体交流小组讨论情况1、本文的导语是1至5段,它点明了香港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和第一那么新闻相比,第一那么新闻的导语,是一般的写法,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渡江的情况,把主要事件表达清楚;第二那么新闻的导语,写法那么不同一般,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有较多议论。2、主体局部是第6至25段:具体表达交接仪式举行的全过程

28、。 这局部可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第6、7段),点出交接仪式正式开始的时间,介绍中英双方出席交接仪式的主要官员。 第二层(第8至10段),概述查尔斯王子的讲话。第三层(第11至15段),特写降旗、升旗仪式。第四层(第16至23段),详述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第五层(第24、25段),扼要交代两国领导人握手合影和交接仪式结束的时间。主体局部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按照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表达了交接仪式的进程。具体写交接仪式时突出了三个内容,三个内容之中又用浓墨写了降旗、升旗仪式,着重传达了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疏密有致,详略得当。和第一那么新闻相比,相同点是:都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重点局部详写。本文与第一那

29、么不同的是加了一个结语,交代了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及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国记者的人数。课后学习1、找出本文的议论性句子并说明其作用。2、找出本文你认为最准确的用语并作简要的分析。 第三教时小组交流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参与交流集体讨论1、例如:如第3段中的评论“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深刻揭示了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又如第12段中,“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这样的评论,说明中国人民任人宰割、受人欺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抒发了作者抑制不住的民族自豪感。这些在表达的根底上作出的点睛式的评论,感情强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而增强

30、了新闻的感染力。2、例如:有些词语富有高度的概括力。如“百年沧桑“举世瞩目“新闻媒体等。有些语言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如:“隆重“肃立“庄严“肃穆“经久不息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准确、简明地渲染了交接仪式的气氛。又如:“缓缓降落“徐徐升起,“缓缓“徐徐是同义词,但是在文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各得其所,不可互换。防止用语重复。如:导语中和主体里都引述了江泽民主席的讲话,但作者努力防止了前后语言的重复,读起来显得干净利落。文中用了一系列准确表达时间的语言:“午夜至凌晨“23时42分“7月1日零点整“凌晨零时12分,等等。从这些准确表达时间的语言,我们亦可体会到政权交接仪式的“隆重。迁

31、移阅读训练本报釜山10月13日电 熊熊燃烧了16天的第十四届亚运会圣火,明晚将在釜山社稷体育场缓缓熄灭。在闭幕式这一天,亚运会还将产生7枚金牌。在点燃崭新希望的闭幕式之前,还有两场重量级的决战值得期待中国男女篮球队将势不可挡地保卫亚洲篮坛霸主的尊严。 9月29日开幕的釜山亚运会,是亚奥理事会44个成员大团圆的盛会。经过16天精彩剧烈的比赛,决出33个大项419个小项的冠军后,新世纪第一次亚洲体坛盛会将于明天闭幕。专程赶来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将出席闭幕式。在以“还乡为主题的闭幕式演出中,4500多名演员将向来自亚洲各地的人们送上更好的祝愿:一路平安!多哈再见! 明天,中国男女篮球队与东道主韩国队

32、的冠军争夺战,无疑最动人心魄。中国女篮在曼谷亚运会就是输给韩国队后屈居亚军,这次她们发誓要报仇雪恨。明日的决赛必然十分艰难,但在预赛中曾以11分优势 对手的中国队,如果不自乱阵脚,应该能 对手。 男篮争霸的悬念应该不大。中国男篮是上届亚运会冠军得主,12日在半决赛中以131:62 哈萨克斯坦队。韩国队是上届亚运会亚军,半决赛最后时刻以一个三分球 菲律宾队一分后进入决赛。中国队此番与韩国队交手,虽说获胜的把握不是十拿九稳,但实力明显在对手之上的中国队夺得冠军应该说是众望所归。 还有3枚金牌来自羽毛球比赛。高峻和黄穗可能将在女双决赛中为中国队再添一枚金牌,使之完成3枚金牌的任务。遗憾的是,中国选手

33、未进男单和男双决赛,加上此前未进决赛的男团,中国羽毛球队的男选手们这次彻底与金牌无缘。马术和田径赛场明天各进行最后一项决赛。田径比赛将产生汗水浸得最多的男子马拉松金牌,中国队的宫科参加角逐。这位“马家军中的男弟子,显然给我们留下一个巨大的悬念。1、解释以下加点的字,并分别写出与C、D两个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 A报仇雪恨 B众望所归 C破釜沉舟 D卧薪尝胆与C相关的历史人物是_与D相关的历史人物是_2、新闻的语言要努力做到简明扼要,准确科学。为文中“口处选择准确的词语。 A、小胜 B险胜 C战胜 D狂胜3、本文选自?光明日报?(2002年10月13日),请熟读文章依据正文局部主要内容,为这那么消

34、息拟一个标题标题:_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一、学习目标1、能在反复诵读的根底上背诵课文2、说出浸渍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深深的爱国情怀二、学习重点反复诵读,说出每一首诗的内涵三、学习难点爱国情感的内化四、教学设计由于作者写作时的背景与现在学生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因此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诵读并要求学生背诵。安排一教时。课前学习自我反复诵读教学过程一、背景资料 中国人是背负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世纪的。那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仿佛是一片濒临消灭的悲惨黯淡的前景。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迫地扑向祖

35、国怀抱。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历史不会忘记年那个屈辱的月,清政府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美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

36、香港界址专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局部划为“新界,租给英国年。 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代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年。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到年,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在多个城市划定租界余处。“中华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志士们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

37、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闻一多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姓吴的青年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表?、?陈情表?时,故未有如是之感动也。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说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国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多年来

38、,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年月,中国收回威海卫;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月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从此重归中国幅员。与此同时,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年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明确表示,年中国将收回香港,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贺澳门回归祖国。家中对联

39、高悬:“百年诞辰红烛燃遍举酒慰英灵,九九归一死水微澜昂首新世纪,横批“澳门回家。二、内容简析前言:说明写作的缘由、写作的目的和内心的期盼。缘由:“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目的:“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期盼:中华七子之归来。?澳门?:着重写一颗眷恋祖国的心。?香港?:着重写受到的凌辱,说明回归的愿望。?台湾?:着重写英雄的传统。?威海卫?:着重写悲壮的历史和险要的地势。?广州湾?:突出地理位置的重要。?九龙?:突出悲苦,期盼回归。?旅顺、大连?:突出列强的暴虐。课后学习:背诵?七子之歌? 写作 写消息一、学习目标1

40、、能捕捉新闻信息写一那么消息2、能按照消息这一文体的格式写好消息3、用恰当的语句二、学习重点1、 捕捉新闻信息2、 遵循根本的文体格式三、学习难点恰当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四、教学设计安排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写作指导约20分钟信息源:选取你认为最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考前须知:1、拟一个概括力强且醒目的标题2、认真写好导语。要把相关的要素交代清楚。3、 主体局部要求层次清楚。4、 语言得当得体附加要求:在文后把主体局部的层次列出来,写上层意。二、学生习作。第二教时学生习作 句子的修改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常见的几种病句形式2、能正确的修改有语病的句子二、学习重点常见的几种病句形式三、学习

41、难点正确的修改有语病的句子四、教学设计这是语言实践课,修改病句的能力不是靠讲出来,应该通过实践训练的手段到达提高能力的目的。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读短文,指出常见的语病种类短文介绍的语病种类1、句子结构残缺2、语序不合理3、表达不合理或自相矛盾4、表达不自然5、 表达不简明做一做,完成文后练习一、1、“凯旋和“归来重复不简明,删去其一;“热烈欢送改为“迎接2、“解决并分析语序不合理3、“立下后缺宾语4、“根本上与“完全一致矛盾二、略拓展练习判断下面语句有无语病,如果有,指出病因并加以改正1、中学生是打好知识根底的重要阶段。2、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有关科技知识3、沙漠地区空气枯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42、。4、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5、我国是文明古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天坛等。6、多读多写是正确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7、遵纪守法是衡量每一个公民觉悟上下的重要标准。8、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多年的美籍华裔作者之手。9、考试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空气几乎紧张得要冻僵了。10、回首再看看那条走过的路:有的崎岖,有的坎坷,有的平坦,有的通畅。 语文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一、学习目标1、能在网上搜寻相关的资料。2、能通过电子邮件与人交流。二、教学设计这是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指导尽可能简单,学生上机实习的时间要尽可能充裕,应该加强个别辅导。安排一教时,课后学习随时随地。教学过程网络阅读:以“赏荷主要内容进行网上搜寻阅读,重要的进行复制。交流阅读情况:交流内容:材料的出处,搜寻的方法,找到材料的特点。网上写作:指导学生在新浪或搜狐网站申请免费邮箱,以学习中的问题为内容进行网上写作和交流。课后学习将学习中的问题随时随地通过邮件与老师进行交流。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信息传播(教师中心稿)?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