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附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7597198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附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寡人之于国也 编号016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与相关文学常识。2.积累1到4自然段,重点字、词、句式。【学习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探究法【知识导学】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2.孟子简介: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

2、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墨,反纵横,维护和开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分、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展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述事理,辩论是非。3. 背景资料: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局部的第三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

3、役繁重,水深炽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乱。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公元前361年,惠王迁都大梁今,此后,又称梁,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那么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

4、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比照,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完毕: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4、孟子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斯 人 也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劳 其 筋 骨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行 拂 乱 其

5、 所 为 ,所 以 动 心 忍 性 ,增 益 其 所 不 能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老吾老,以与人之老,幼吾幼,以与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达那么兼济天下,穷那么独善其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预习检测】1. 给以下加点字注音A级:王好( )战弃甲曳( )兵而走衣 帛 数罟( )不入洿( )池庠 序养生丧( )死无憾鸡豚( )狗彘( )之畜( )然而不王( )者涂有饿莩( )积累重要知识点B级2.写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3.写出以下句中划线词的

6、古义和今义:河凶 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 今义 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 今义4.重要实虚词无如寡人之国也邻国之民不加少王好战请以战喻兵刃既接那么何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5、词类活用那么移其民于河东填然鼓之6.特殊句式是亦走也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7.文句翻译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王好战,请以战喻。以五十五笑百步,那么何如?王如知此,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课上探究】一、分析课文,感悟孟子的论辩技巧与其思想。C级一诵读第1段。思考:1、梁惠王说他对国家已尽心尽力了,他是怎样治理国家的?2、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3、于是梁惠王有了怎样的疑问? 4、

7、梁惠王的困惑终究在哪里?二诵读第2、3、4段。思考:1、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2、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他为什么要“以战喻?3、“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孟子用于此,有什么作用? 【学生质疑】【固学案】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之

8、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积累5到6自然段重要知识点。2. 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领会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3. 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学习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探究法【知识导学】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孟子在锋利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

9、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一点在当时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2邦国的主权在民 孟子与梁惠王谈话,梁惠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答复:“定于一梁惠王问:“孰能一之?孟子答复:“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惠王问:“孰能与之?孟子答复:“天下莫不与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君王不嗜杀戮,那么,天下没有不愿意把政权交给这个君王的人万章问孟子:“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说:“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问:“然那么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说:“天与之又说:“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孟子万章上是说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承受了;天又把舜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承受了于是舜就作了天子虽然在孟子看来,归根到底天有决定

10、权,但是天还是把事情告诉百姓,百姓同意,舜才作了天子透过孟子说法的唯心论雾障,可以看到,在孟子看来,一个政权的建立是要通过百姓认可的文澜同志称这种思想为“敬天保民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那么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那么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那么臣视君如寇仇还有,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答复:“于传有之齐宣王问:“臣弑其君,可乎?孟子答复:“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孟子看来,国君对臣民不仁,臣民对国君也可不义;国君既“贼仁,又“贼义,那么臣民就可以诛此独夫,这是合

11、情合理的这一点,比起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4政事以民为归宿 孟子对梁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梁惠王上那么,“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虽然孟子的主归根到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利,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5用人以民意为准 孟子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上又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主选拔某

12、些人,革除某些人,杀掉某些人,光听左右大臣与诸大夫的话不行,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这种观点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6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孟子主君王应做到“不扰民,反复强调“不违农时“勿夺其时的重要性;又分析君与民的相互关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 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 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孟子认为有小勇,有大勇“文王一怒而安天下,这是大勇,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齐宣王又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孟子说:“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齐宣王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称赞周初

13、古公亶父带着他的妻子氏到岐山之下并说:“当是时也,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梁惠王下 8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如果进展战争也应“解民倒悬这种思想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预习检测】积累重要知识点B级2.写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通王无罪岁 通3.重要实虚词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时入山林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4、词类活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谨庠序之教 然而不王者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王无

14、罪岁 5.特殊句式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王道之始也 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未之有也 6.固定结构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7.文句翻译字字落实,文从句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课上探究】1、 在熟读的根底上,仔细分析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孟子是如何劝说梁惠王的。2、 孟子“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达的?3、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学生质疑】【固学案】把以下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5、语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那么王,小用那么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观吴王困于姑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救之,彼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争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缺乏以易吾之大计也 1.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大用那么王、小用那么亡 2吴王困于姑之上,面求衰请命于勾践 3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拓展阅读】孟子:我们的文化宝藏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虔诚塞得

16、满满。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在字里行间中寻访,在故事寓言里感慨,在会意共鸣中缅怀,在体味博大时礼赞折服我的,是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襟怀、他的文采。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波在游说的路上,执著而坚决,焦灼而真诚。倡导仁政,反对战争,主以德服人,抨击暴力治国,纵然缕缕碰壁却依然不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人皆可以为尧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17、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行仁政而王天下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辗转奔波,他不辞劳苦,留下了悠长的足迹,留下了经典的语句,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激情的孟子。那份知识分子的良知,给后人留下经久的感动。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奉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听:“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与身。,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的话精华而深情。锲而不舍宣扬民本

18、思想,持之以恒做百姓代言人,他那份深刻,他那份执著,他那份大爱,让千年后的我们读到岁月的回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每当读到孟子这段话,心里就会猛然升腾起大片温暖,大片美好。 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养心莫善于寡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善天下 这样的语言烙在心灵深处,指导着我们

19、的做人,影响着我们的做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坐标,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想到孟子,常常想到这样四个字:浩然正气。他在文字中说到了,他在生活中做到了。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梁惠王、公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分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的作品乃中国文坛之瑰宝。 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

20、:“老吾老以与人之老,幼吾幼以与人之幼 ;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修身养性、治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老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警醒后人反刍,引发后人思考。作为思想家的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孟子,作为政治家的孟子,作为文学家的孟子,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突然想起有本书上这

21、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 第一课时一、分析课文,感悟孟子的论辩技巧与其思想。C级一诵读第1段。思考:1、梁惠王说他对国家已尽心尽力了,他是怎样治理国家的?明确:“河凶,那么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河东凶亦然。2、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3、于是梁惠王有了怎样的疑问? 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4、梁惠王的困惑终究在哪里? 明确:于国尽心,而民不加多。二诵读第2、3、4段。思考:1、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明确:孟子不直接答复“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事设喻。

22、2、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他为什么要“以战喻?明确:“五十步笑百步。 用梁惠王熟悉的战事设喻,便于启发对方。3、“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孟子用于此,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一样,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答复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本质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固学案1.参考答案: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2.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第二课时尖子生学案82页固学案:1.参考答案:(1)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2)吴王被困在姑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3)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后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