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选修3素材: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含答案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107589776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选修3素材: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选修3素材: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选修3素材: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选修3素材: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选修3素材: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5.2 参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 创造价值最多的新兴的、 独立的复合型产业。 有无良好的旅游环境, 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体现该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景区中的具体贯彻和应用。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方面, 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的存在是旅游景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而旅游资源是有限的,旅游活动造成环境破坏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 实质上就是对旅游资源的消耗。

2、景区发展必须保护好旅游资源, 使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旅游景区环境与旅游景区的关系可视为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保护好旅游环境, 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反过来, 又可促进旅游景区环境向好的方面转化, 如此反复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旅游景区环境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历经亿万年的自然和人类演变过程而得以保存下来的、具有价值的珍贵资源,对它们的保护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而且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二、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分析造成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一)旅游环境破坏的自然因素旅游景区

3、环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发展变化必然会促使旅游环境产业的发展变化,根据大自然发展的影响程度和速度,可分为突发性破坏和缓慢性破坏两种情况。1. 突发性破坏突发性破坏是自然界中突然发生的变化,如地震、火山喷发、飓风、海啸、洪水、泥石流、塌方、 滑坡等自然灾害。 会突然直接改变一个地区的自然面貌, 毁掉部分或全部的旅游资源和环境。 例如: 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因 1999 年 9 月 21 日的大地震而受到严重破坏, 日月潭风景区由于接近此次强烈地震的震中, 而被震得面目全非, 湖中光华岛上的观景台、 凉亭倒塌,月老塑像基座腰折倒在乐砾上,等等。2. 缓慢性破坏自然界的风化侵蚀, 会慢慢地改变景

4、观的形态, 这是缓慢变化。 旅游环境的缓慢性破坏包括自然状况下的寒暑变化、 风吹雨淋及生物作用所导致的旅游环境形态和性质的改变, 任何名胜古迹及其外围环境都时刻受到自然机械风化的危害。 在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作用的影响下, 许多旅游区的旅游环境已出现衰败的迹象, 如稀世之宝的敦煌壁画和雕塑, 频受威胁;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的汉白玉浮雕、铜制品,正遭受酸雨的侵蚀;又如秦始皇陵,据说它高约 120 米, 底边周长约 2167 米, 这座由人工用黄土堆积的陵墓, 经过 2000 年的风化侵蚀,目前高度已降到 64.97 米。(二)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人为因素旅游景区环境的人为破坏原因是多方面的,

5、也是严重的, 大多超过自然风化破坏的程度, 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 按人为破坏产生的根源来看, 可分为战争破坏、过度砍伐森林、旅游规划开发不当、旅游活动导致的破坏等多种原因。1. 旅游规划开发不当旅游区的开发缺乏科学规划, 是造成旅游环境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旅游区规划经不起可行性论证,更有甚者, 有些旅游区虽然做了规划,但在实际开发时并未执行规划。例如在自然资源异常丰富、 价值较高的地区,不宜大规模建设渡假设施、 别墅营地等。一般应在距离旅游景观稍远处集中建设,而实际情况却是,一些湖泊风景区被疗养所等建筑物包围。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 旅游开发建设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破坏了旅游区环境,

6、 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 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 新建项目与旅游景观不协调, 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等。2. 由于在风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使水土流失加重有的自然保护区由于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使原来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动植物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例如, 大量的农民涌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云南石林采石, 将造型优美的高石芽截去半截,用于烧石灰或水泥,使石林伤痕累累。在生产建设中,直接拆毁或占用文物古迹是旅游资源与环境被破坏的重要原因。 如中国的古城墙除西安少数地

7、方尚保存较为完好外, 其他地区包括北京的古城墙大部分都被拆除。3. 旅游经营管理中的失误首先, 旅游区的资源和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水平跟不上, 目前所有旅游区都是由旅游区管理处负责景区的管理和建设, 在旅游区的环保工作中, 经常发生相关部门扯皮及互相推诿的现象,造成管理混乱,影响了环保工作深入开展。其次, 旅游经营人员缺乏环保意识, 文明建设滞后,名胜古迹受损。旅游业经营管理部门对旅游区内的粪便、 垃圾等污染源只做简单处理, 而不是彻底解决, 对于维护环境的基本设施,如警示牌、垃圾桶、厕所等觉得没必要,不愿投资。4. 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地和景区景点是有其自身容量的, 超越了这一

8、容量极限, 旅游地的环境和景观衰退就不可避免。 在一些风景名胜区, 不断增加的游客使景区地面踩踏磨损而失去原有的特色。 如故宫广场和许多殿堂内的地面, 因游客密度过大而严重磨损, 御花园的地面土壤也因游客踩踏而板结。 旅游活动的开展加速了名胜古迹的损坏和衰败。 古代丰富多彩的名胜古迹, 如石刻雕塑、 壁画等重要的旅游资源, 尽管在自然条件下也会经历风化作用而衰竭, 但其过程缓慢。旅游开发后, 旅游活动的开展, 大量游客的涌入, 加速了自然风化的速度, 导致古迹的破坏。三、加强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一)端正旅游开发和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当前的正确指导思想应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纠正“有资源就开发

9、、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风景吃风景, 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丰富资源, 加大开发利用力度, 力争在近期内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 ” 之类的错误或片面性提法, 真正把开发和建设的思想统一到与社会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上来。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 是旅游开发研究的中心环节。 规划在对旅游景点做出科学构想和设计的同时,还要提出地形景观、林木植被、 文物古迹、 动植物、 水体以及整个生态环境、 旅游环境意境的保护措施, 并合理规定保护区范围和确定环境容量。(二)坚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做法这是一条前人曾走过的以牺牲自然环境的巨大代价来换取经济繁荣的错误之路。 世界上许多国家为此都付出了高

10、昂的代价。 旅游开发必须在规划中充分论证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或者是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三)控制旺季景区的游客量针对旅游旺季一些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实际情况, 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 如北京故宫, 为保护古建筑和改善旅游环境气氛, 实行调整门票价格和限制游览人数的作法,以取得良好效果。(四)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旅游环境的保护必须立法,因为只有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律条款,才能增强环境保护的力度,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否则,被破坏之后再想到保护,为时晚矣。 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旅 游环境,就是给旅游者、 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制定行为规范,

11、 对其内容,特别应包括旅 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 旅游环境保护的范围和内容、 对违反保护条款者的处罚办 法等。(五)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游人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我们的游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不文明习惯改变之日,就是我国旅游环境改善之时, 对此,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要配之以严格的处罚规定,对于不文明行为,罚而不严,等于不罚,必须通过各种媒体 加强全民的环境道德教育,在治理和保护旅游环境的同时,重视对青少年的环境道德教育。旅游景区应采用适当方式, 让游客认识到自己在消费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自觉地维护风景名胜区的良好环境。 应呼吁广大游客爱护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美好的景观之中也留下自己美好的身影。(六)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严禁超出环境容量,引导游客科学、合理地开展生态旅游加强管理,杜绝随意搭建接待设施或服务设施,规范游客旅游线路、范围,加强环保宣传,景区设置环保宣传标识等。禁止采伐景点林木和破坏植被的行为,禁止在旅游景区新建工业项目和开山踩石等活动。 对在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的,必须采取积极恢复措施。旅游景区应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在旅游线路沿途和景点集中的地点设立环境 保护标语牌或提示牌,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应包含有关环境保护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