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7572489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36.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范(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ICS13.100C 78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16152010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Specification for safty use and administer of special equip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2010 - 05-07发布2010 - 06 -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 16152010前言本标准由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第4.2.3、4.5.1条和第5、6、7、8章为强制性条款。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

2、安全监察处、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淄博分院、东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学檀、杜希敬、刘向东、陈长标、徐坤山、董瑛、张国珍、王全升、张继祥、安建国。1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旨在进一步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规范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行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促进经济发展。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境内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与监督。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3、单)适用于本文件。DB37/ 686 大型游乐设施维护保养要求DB37/ 722 电梯维护保养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适用范围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3.2安全装置通过自身结构功能限制或者防止特种设备某种危险,以及限制特种设备的状态、速度、运行方向、压力、高度、承载能力等危险因素的产品或构件及其组合。3.3警示装置能够测定并显示特种设备一项或一组特性参数的仪表或系统。注:显示方式可为直读、声、光之一或前者的任意组合。3.4使用单位依法设立的拥有特种设备所有权或应

4、当履行使用管理权利和义务的组织,包括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法人分支机构等。3.5作业人员使用单位聘用或任用的从事特种设备作业和相关安全管理的人员,其范围、作业种类与项目按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划分。3.6事故隐患可能导致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不安全因素。3.7严重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恶劣社会影响或较大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的事故隐患。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事故隐患:a) 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b) 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c) 缺少警示装置、安全装置,或者警示装置、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d) 使用应当予以报废或者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5、的;e) 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的;f)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3.8主要负责人使用单位的最高管理者。3.9授权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代理人。4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或者将本标准的要求纳入诸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其组合体系等。4.1 总要求使用单位应按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持续改进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并且文件化,确保:a) 实行目标管理,为实现目标提供充分的资源;b) 配备与本单位有关的特种设备相关法律

6、、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并贯彻实施;c) 特种设备采购、安装、维修、改造、运行管理、隐患防治与应急处置等各环节受控;d) 在各职能层次上明确岗位职责;e)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f) 定期开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4.2 文件要求4.2.1 文件范围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文件应包括:a) 形成文件的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b) 描述管理体系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管理手册;c) 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包括制度、岗位责任制;d) 与特种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等;e) 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4.2.2 管理手册管理手册应包括:a) 对本标准的应用说明;b) 管理

7、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工作接口;c)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或者对其引用;d) 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改进需求等。4.2.3 管理制度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覆盖本标准和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并满足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需要的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至少对下列事项做出明确规定:a) 安全会议,如安全例会、临时安全会议等,会议的职能、频次、召集部门或人员、主持人、参加人员、会议记录;b) 特种设备维护、检修、检验检测经费的提取、使用管理;c) 安全考核的范围、项目、内容、方法、奖惩措施;d) 特种设备(含安全装置、警示装置、配件)的采购、验收、保管、安装、维修、运行维护、改造、调试、定期检查、定期检验、使用监控、报废;e) 特

8、种设备使用登记(包括注册、变更、停用、注销等)及登记信息的使用;f) 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一般包括运行参数、操作步骤、巡回检查、运行记录、异常处理、安 全注意事项等;g) 作业人员的范围、资格条件、培训、考核、档案管理;h) 隐患的排查、报告、处置、复查验证;i) 事故与应急处置;j) 安全技术档案与记录的范围、搜集、归档、编目、索引、借用、保管、贮存、销毁、保密;k) 特殊设备与重点监控设备的分类、监控措施;l) 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察等。1注: 管理制度与岗位责任的数量以及简繁程度可以根据使用单位的性质、规模、特种设备特性确定。4.2.4 文件控制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所需文件

9、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还应满足4.2.5的要求。应有制度和措施保证以下要求得到实现:a) 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 确保在使用场所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 防止作废的文件被非预期使用。4.2.5 记录控制使用单位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满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和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提供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有制度和措施保证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

10、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得到规定和实现。4.3 管理方针使用单位应建立文件化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方针。管理方针应由主要负责人或者授权负责人签发。管理方针应:a) 与本单位的性质、规模和所拥有或者使用的特种设备特性、数量相适应;b) 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目标提供框架;c) 包含遵守特种设备及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承诺;d) 传达到相关员工,使其认识各自在特种设备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e) 可为相关方获取;f) 定期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4.4 管理目标4.4.1 管理目标制定使用单位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的特性和使用安全管理要求,制订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目标,形成文件

11、。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且确保:a) 符合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b) 体现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方针要求;c) 控制特种设备潜在风险;d) 考虑相关方的意见。4.4.2 管理目标实施方案使用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制订年度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目标实施方案,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目标在单位内部相关层次上分解、实施并形成文件。管理目标实施方案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内进行考核,以便及时改进相关工作以实现管理目标。管理目标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 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工作目标、职责和权限;b) 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c) 考核要求。4.5 职责、权限与沟通4.5.1 使用单位主要责任

12、和义务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履行以下义务:a)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组织网络、授予充分的职责和权限;b)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并实施;c) 配备足够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并提供充分的岗位培训,保证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岗位技能且考核合格持证上岗;d) 采购和使用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的特种设备;e) 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f) 按规定申报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正确使用登记标志;g)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h) 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i) 对在用特种设备及

13、安全装置、警示装置按期申报进行定期检验、校验;j) 组织实施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k) 制订特种设备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l) 按规定及时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m) 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的监督检查。4.5.2 主要负责人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全面负责,应确保本单位相关层次(部门、人员)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职责与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并且做到:a) 配备满足管理工作需要的国家有关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并传达到相关人员;b) 建立、保持、实施、持续改进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c) 保证安全经费投入;d) 特种设备

14、隐患得到识别、治理;e) 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f)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4.5.3 授权负责人必要时,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可以授权管理层中的一名成员作为授权负责人承担特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不论其称谓和其他职责如何,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至少包括:a) 确保按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b) 向主要负责人报告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绩效、改进需求。4.5.4 管理机构必要时,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承担相关安全管理工作。4.5.5 安全管理人员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配备特种设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承担特

15、种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必要时,按照设备种类、生产单元配置安全管理人员。4.5.6 内部沟通使用单位内部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相关信息的反馈渠道,确保:a) 及时向员工传达国家关于特种设备的有关要求;b) 作业人员能以最便捷的方式逐级,必要时越级向管理人员直至主要负责人报告特种设备运行异常信息。5 人员要求5.1 基本原则使用单位应配备足够的作业人员、辅助人员,并且保证:a) 经过适当的教育、培训、具备岗位技能和经验,确保能够胜任工作;b) 作业人员持质监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上岗;c) 作业人员数量不低于5.3的要求。5.2 能力、意识和培训使用单位应:a) 根据特种设备的基本特性明

16、确作业人的资格、资历、学历、技能要求;b) 提供岗前、岗中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满足人员上岗要求,在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有效期满前3个月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c) 建立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参见附录A表A.1),保存人员培训考核记录。5.3 作业人员配备要求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规模、特种设备数量、特性等配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不含辅助人员)配置数量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表1 作业人员配置最低要求作业人员种类项目作业人员数量备注安全管理人员按设备种类划分管理范围1人资质应覆盖本单位各类特种设备。锅炉作业蒸发量1t/h、供热量0.7MW的锅炉。每台每班锅炉操作1人。1.当2台以上锅炉在1个锅炉

17、房内同时运行时,当班锅炉操作人员数量可按规定总数的70%配置。2.当多台锅炉共用水处理设施时,当班水处理作业人员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单台锅炉最低配置数量中的最大人数。1t/h蒸发量10t/h、0.7MW供热量7MW的锅炉。燃煤每台每班锅炉操作2人,水处理作业1人。燃气或电加热每台每班锅炉操作1人,水处理作业1人。蒸发量大于10t/h的锅炉每台每班锅炉操作3人,水处理作业2人。压力容器作业成套装置,按生产单元配置。每班2人。氧舱使用单位应配备必要的氧舱维护人员;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应有充装人员。非成套装置,按班组配置。每班1人。移动式压力容器。每台班2人。气甁充装按岗位配置。每班充装2人、检查1

18、人。压力管道作业按照装置或管道配置。每班、每岗位管道作业1人。必要时配备带压密封人员。电梯作业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垂直升降电梯、用于游客观光的电梯、确需专人操作的电梯按台配置。每台每班司机1人。必要时配置机械安装维修、电器维修人员。起重机械作业按台配置。每台每班司机1人。必要时配置司索、指挥、机械安装维修、电气维修人员。客运索道作业按条配置。每条每班司机1人。配置必要的维修人员。大型游乐设施作业按游乐项目配置。每项目每班1人。配置必要的维修人员。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作业按辆配置。每班每辆司机1人。注:表中要求按台配置作业人员的,不包括备用特种设备。启用备用特种设备时,必须保证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19、。6 特种设备管理6.1 采购使用单位应有制度和措施保证特种设备(包括安全装置、配件)采购质量,做到:a) 购买取得相应制造资质的单位生产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产品;b) 产品出厂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文件、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安装维护使用说明书、监督检验证书等)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且与实物相符;c) 实施到货验收,验收记录和产品出厂文件存入设备安全技术档案;d) 可靠储存,防止储存期间损坏、混淆。6.2 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应有制度措施保证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过程符合有关规定,做到:a) 选择具有相应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资质的施工单位;b) 督促施工单位履行向特种

20、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的义务;c) 应当实行监督检验的,督促施工单位向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d) 施工完毕及时进行施工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30日内向施工单位索取施工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监督检验证书或报告);e) 验收记录、施工质量证明书、监督检验证书/报告、使用登记变更资料等应存入设备安全技术档案。6.3 运行控制使用单位应有制度和措施保证特种设备合法、安全运行,按照有关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做好运行控制工作。6.3.1 通用要求a) 设备投用前或者投用后30日内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将使用登记标志置于、附着或者喷涂于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1、b) 单位更名或者设备转让、出租、变更使用地点、停用1年以上、报废、超出原登记参数使用时,及时办理使用登记变更、注销手续;c) 建立并保持特种设备及其安全装置、警示装置管理台账(参见附录A表A.2、表A.3、表A.4)、设备分布示意图,逐台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应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规定;d)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准确、及时、清晰、完整记录运行信息;e) 确定本单位重要特种设备范围,制定监控方案并实施;f) 按有关技术规范和设备使用说明书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检修;g) 每月至少由专业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将检查记录存入安全技术档案;h) 当特种设备运行中出现异

22、常,按照预定方案采取必要措施后,若仍不能恢复正常运行时,应停止其运行。6.3.2 特殊要求a) 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b) 与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协议,将维保协议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资质证件复印件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按照TSG T5001和DB37/ 722的要求督促维保单位对电梯实施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等维护保养工作;c)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在每日投入使用前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d) 按照DB37/ 686的要求定期对大型游乐设施进行维护保养;e) 按照TSG R700

23、1的要求开展压力容器年度检查;f) 按照相应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压力管道在线(年度)检查。6.4 定期检验使用单位应有制度和措施保证按照规定对特种设备实施定期检验,确保设备、安全装置、警示装置在检验、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做到:a) 建立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安全装置、警示装置定期校验或者检定台账;b) 制订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安全装置、警示装置定期校验或者检定计划并实施;c)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或者停用1年以上重新启用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报检验;d) 提供必要的检验检测工作条件,告知检验检测人员安全注意事项,必要时出具设备适检性证据;e) 获取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安全装置校验报告,存入设

24、备安全技术档案。6.5 技术档案使用单位应按本标准和有关安全技术范围的要求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除气甁外,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一般应一台一档,内容包括:a)设计、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技术文件和资料;b)监督检验证书、定期检验报告;c)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d)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e)安全装置和警示装置的定期校验和检定记录;f)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g)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7 隐患防治与应急治理7.1 隐患防治使用单位应有制度和措施保证特种设备采购、安装、维修、改造、运行控制、定期检验、接受监察、绩效评价等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及时得到评估和

25、治理,有效预防特种设备事故。做到:a) 识别隐患,确认严重程度,实施分类分级管理;b) 建立设备隐患台账(参见附录A表A.5);c) 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保障;d) 隐患防治的职责、权限和整改时限得到落实;e) 采取措施及时消除或控制隐患,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f) 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无修复价值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g) 记录隐患防治情况,将设备本体缺陷及治理情况记录存入设备安全技术档案;h) 向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机构反馈其所提出隐患的整治结果。7.2 应急管理使用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故障排除措施,制订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做到:a) 在单位综合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建立重点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

26、b) 明确应急救援组织、职责与权限;c) 识别并提供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资料,并进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d) 明确应急状态及处置措施,包括启动预案的情形;e) 规定与专业救援组织的联络方式并保持畅通;f) 一般每年至少有计划地进行一次演练;g) 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正。注1: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包括抢险防护用品、专用工具、安全检测仪器、通信设备和器材及其它救灾物品。注2:应急所需资料包括与特种设备相关的技术资料、现场工艺流程图和平面示意图、现场作业人员岗位布置、应急人员的联系方式和地址、附近区域事故应急救援特殊装备资源、政府有关部门救援支持联系电话等。7.3 事故处理使用单位应在相关制度

27、中明确特种设备事故的分类、报告程序、应急措施,发生事故时应做到:a)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险;b) 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逐级报告事故情况,报告内容至少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特种设备概况、财产损失及其他情况;c) 在抢险过程中注意保护现场、保留证据;d)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合或者组织事故调查处理;e) 记录特种设备故障与事故(参见附录A表A.6),并存入设备安全技术档案。8 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使用单位应有制度和措施落实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接受监督检查,做到:a) 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向安全监察人员提供所需要的有关材料和信息,为现场安全

28、监察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b) 告知监察人员有关现场安全注意事项;c) 对于安全监察文书提出的问题,在规定时限内按照7.1的要求进行整改;d) 宜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信息系统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及时更新数据。9 绩效评价与改进9.1 内部审核使用单位应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定期审核,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内部审核应做到:a) 由主要负责人或授权负责人组织审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或者具备相应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实施;b) 一般每隔12个月进行一次;c) 在审核开始前制订实施计划,明确评审目的、要求、内容和时间安排等;d) 审核内容覆盖全部要素和场所;e) 记录审核情况,对审核发现的不符

29、合项进行整改,最终形成审核报告;f) 必要时应进行附加审核。一般情况下,内部审核前应开展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活动。安全管理绩效评价参照附录B的要求进行。9.2 纠正措施使用单位应对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的不符合进行纠正,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做到:a) 明确不符合的来源,防止发生遗漏;b) 识别不符合的性质,确保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与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相适应,消除产生不符合的原因;c) 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并保存纠正、纠正措施及验证记录。9.3 管理评审主要负责人每年应组织开展管理评审,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及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确定改进需求,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充分、

30、适宜、有效,持续改进。管理评审的输入至少应包括内部审核结果、隐患防治情况、故障与应急处置情况、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外部检查结果等。管理评审输出至少应包括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改进需求。AA附录A (资料性附录)安全管理记录表格表A.1 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序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所在车间资格证号持证项目有效期备注表A.2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帐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位号(内部编号)使用证号注册代码介质参数主体材质制造单位出厂编号投用时间检验日期检验报告编号安全状况等级检验日期/下次检验日期备注设计/工作压力设计/工作温度规格(内径壁厚长度)介质表A.3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31、台帐序号设备名称安装位置(内部编号)使用证号注册代码特征参数制造单位出厂编号投用时间检验单位检验报告编号检验结论检验日期/下次检验日期备注表A.4 安全装置(安全阀、爆破片)管理台账序号名称制造单位出厂编号规格型号公称压力安装位置安装位置最高工作压 力整定/爆破压力校验单位校验日期校验报告编号下次校验/更换日期使用状态表A.5 特种设备隐患登记台账序号隐患概况(部位、现象、严重程度)来源隐患处理责任人整改要求及时限处理情况确认人/时间备注表A.6 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表设备名称位号(内部编号)注册代码出厂编号故障(事故)性质及经过故障(事故)原因处理情况管理人员记录日期BB附录B (资料

32、性附录)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绩效评价B.1 范围本附录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绩效评价和等级划分的方法。本附录适用于使用单位开展自评价,也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中介机构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第三方评价。B.2 评价组织B.2.1 评价人员应具有特种设备基本知识,熟悉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要求。B.2.2 应根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规模、设备特性和数量确定评价人员数量,组成评价组。B.3 评价实施B.3.1 设备分类评价内容和要求见表B1.11.7,综合评价项目、内容要求和计分标准见表B2。B.3.2 实行100分制绩效评价,评分方法如下:a) 按照表B2的要求综合考虑设备分类评价结果

33、,逐项给出得分,扣分时应描述不符合事实及所扣分值;b) 每个项目分值扣完为止,不得负分;c) 使用单位没有的项目或者评价周期内没有发生的项目为空项,评价时实际得分计为“0”分,该项目的设定分值计入空项总分,应当实施的管理行为而没有实施的不应作为空项。B.3.3 实际绩效总分按下式计算:绩效总分=实得总分/(100-空项总分)100。B.4 绩效等级划分管理绩效等级分为4级。绩效总分大于或者等于90分为级,绩效总分大于70小于90分为级,绩效总分小于或者70分大于60分的为级,绩效总分小于或者等于60分以及评价周期内发生重大以上责任事故的绩效等级为级。B.5 评价结果报告评价结束,评价组应形成书

34、面评价报告,并及时向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反馈评价结果,评价报告格式见表B3。B.6 评价结果应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做出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对使用单位进行分级管理的依据。a)管理绩效等级为级的使用单位,方有资格申请基于风险的检验(RBI),可以申请作业人员免试延期1次;b)管理绩效等级为级或者级的使用单位,对含缺陷的特种设备应消除缺陷后方可继续使用,不可监护使用;c)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可适当减少管理绩效等级为级或者级使用单位的现场检查频次,应增加管理绩效等级为级使用单位的现场检查频次。表B.1 锅炉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评价依据本标准及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

35、996)、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定期检验规则、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程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检查情况安全技术档案设计制造文件锅炉设计制造文件应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主要设计制造文件包括:竣工图样,包括总图、安装图和主要受压部件图;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安全阀排放量的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产品质量证明书,包括出厂合格证、金属材料证明、焊接质量证明和水压试验证明等;安装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和热效率计算书;受压元件重大设计更改资料;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热水锅炉水流程图及水动力计算书,自然循环的锅壳式锅炉除外;有

36、机热载体炉介质流程图和液膜温度计算书;锅炉热力计算书或热力计算结果汇总表,仅A级锅炉;过热器壁温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仅A级锅炉;烟风阻力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仅A级锅炉;热膨胀系统图;再热器壁温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仅A级高压及以上锅炉;锅炉水循环(包括汽水阻力)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仅A级高压及以上锅炉;汽水系统图,仅A级高压及以上锅炉;安全装置整定值,仅A级高压及以上锅炉。安装改造维修资料锅炉安装、改造、维修资料应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范围、标准要求,主要资料包括:锅炉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开工的相关手续,包括施工单位公章的锅炉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复印件;锅炉安装、改造、维修质量证明书

37、;锅炉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报告(证书)。表B.1 锅炉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续)评价依据本标准及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6)、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定期检验规则、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程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检查情况安全技术档案使用登记资料锅炉使用登记及管理资料应齐全完整,主要资料包括:登记机关核发的锅炉注册登记表、使用证;使用转让锅炉的,重新办理注册登记的见证材料;锅炉停用(1年以上)、停用后再重用的,注册登记机关备案的见证材料;锅炉转让拆除、报废处理的,办理注销的见证材料。检验检测资料锅炉、安全装置、警示装置

38、的检验检测资料应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主要资料包括:锅炉定期检验报检见证、锅炉内部检验报告、锅炉外部检验报告、锅炉水(介)质检验报告;停用1年以上锅炉重新启用的申请和内部检验报告;安全阀、压力表、测温仪表校验/检定报告(证书);锅炉热效率测试报告。运行故障记录锅炉故障现象、处理措施、原因分析等内容应齐全、完整,主要内容包括:锅炉缺水、满水、超压、超温;炉膛结焦、受压元件变形;炉膛熄火、用电中断、辅机运行故障及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其它应记录事项等。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满足4.2.3条的要求,锅炉的专门要求包括:巡回检查、定期自行检查、水质(化学)管理、维护保养、隐患排查的具体规定;发电锅炉

39、金属技术监督、工作票(两票)管理等;3.锅炉及其辅机的操作规程,内容包括:设备投运前的检查及准备工作;启动和正常运行的操作方法;正常停运和紧急停运的操作方法,异常情况的报告处理程序等。表B.1 锅炉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续)评价依据本标准及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6)、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定期检验规则、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程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检查情况检查记录锅炉使用管理检查记录应真实、及时、齐全、清晰、完整,主要记录包括:锅炉安全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水处理设备运行及水(介)质化验记录;锅炉和附机检修保养记录;安

40、全装置、警示装置日常维护保养记录;隐患排查记录与台账,运行故障及消除记录;使用单位人员自行检查记录;安全装置(安全阀手动排放试验、高低水位报警、低水位保护装置试验、超压、超温保护、熄火保护、停电保护)的定期试验记录。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台账内容及时更新,完整有效;安全管理人员、锅炉操作人员、水处理人员持证上岗(作业证聘用栏内有单位聘用章),持证项目应与所操作的设备类别相适应,且在有效期内;作业人员数量应满足实际需要并且不低于本标准5.3的要求; 使用单位对作业人员定期培训,并有记录;作业人员违章情况记录;锅炉房如设在多层或高层建筑的半地下室或第一层中时,独立操作的锅炉操作人必须持有相应级别的锅炉操

41、作证,且连续操作同类别锅炉五年以上,未发生过事故。 安全装置与警示装置全阀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铅封、校验标签完好,无泄漏,有定期排放记录;水位表上要有最低、最高安全水位和正常水位的明显标志,水位清晰可见无泄漏,玻璃管水位表有防护罩,有定期冲洗水位表记录;压力表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表盘清晰指针功能正常,便于观察;自动保护连锁装置完好,有定期的功能检查记录,必要时由锅炉操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试验。 表B.2 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评价依据本标准及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42、、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相关规程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检查情况安全技术档案设计制造文件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技术文件应当符合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主要设计制造文件包括:设计文件:设计图样、强度计算书或者应力分析报告、制造技术条件、风险评估报告(第类压力容器)、安装与使用说明书(必要时);产品出厂文件:竣工图、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产品铭牌的拓印件或者复印件、监督检验证书(适用于实施监督检验的产品),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或/和爆破片泄放面积的计算书(装设安全阀、爆破片装置时);进口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安装改造维修资料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

43、技术文件应当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主要资料包括:施工单位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书的影印/复印件(加盖单位印章);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质量证明文件、验收记录;监督检验报告(证书),应当实施过程监督检验时。使用登记资料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及管理资料应齐全完整,主要资料包括:压力容器台账、分布图(移动式压力容器除外);登记机关核发使用登记表、使用登记证,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逐台登记,气甁汇总登记,使用证在有效期内(设备在检验有效期内);注册登记标志置于压力容器的显著位置,气甁标识齐全、清晰、正确;使用转让压力容器的,重新办理注册登记的见证材料;压力容器停用1年以上的,办理停用手续的

44、见证材料;停用后重新启用的,办理启用手续的见证;压力容器过户拆除、报废处理的,办理设备注销的见证材料;检验检测资料压力容器、安全装置、警示装置的检验检测资料应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内容包括: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申请及书面回执(由检验机构接到检验申请后出具);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检验机构现场检验结束后出具);表B.2 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续)评价依据本标准及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相关规程标准。评价

45、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检查情况安全技术档案检验检测资料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报告(历次检验报告,应包括最近一次有效的检验报告);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罐车年度检验报告;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装置、警示装置的校验(检定)报告(证书)。运行故障记录压力容器的故障现象、处理措施、原因分析等内容应齐全、完整,主要内容包括:压力、温度、振动、响声异常;保温、保冷异常;液化气体介质容器的液位异常;按照操作规程要求应记录的其它事项等。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满足4.2.3条的要求,压力容器的专门要求包括:压力容器巡回检查、定期自行检查、维护保养、隐患排查等具体规定;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至少包括:压力容器的操作工艺指标(

46、工作压力、工作温度范围,介质及其量值);压力容器的岗位操作法(含开、停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压力容器运行中应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措施,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置和报告程序。检查记录压力容器使用管理检查记录应真实、及时、齐全、清晰、完整,主要记录包括:交接班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巡查记录);压力容器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安全装置、警示装置日常维护保养记录;以水为介质产生蒸汽的压力容器,水质化验记录;隐患排查记录与台账,运行故障及消除记录;固定式压力容器年度检查报告(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要求内容进行);气瓶充装与检查记录(气瓶充装单位),罐车装卸记录。表B.2 压力容器

47、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续)评价依据本标准及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相关规程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检查情况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台账内容及时更新,完整有效;压力容器作业人员资格证,应满足相应的压力容器作业要求(从事罐车操作的应有罐车充装项目、从事医用氧舱的应持有氧舱维护资格证、从事带压堵漏的应有带压密封项目),且在有效期内;作业人员资格证聘用栏内有单位聘用章; 使用单位对作业人员定期培训,并有记录; 压力容器作业人

48、员违章情况记录。安全装置与警示装置安全阀:选型、数量和整定压力符合要求,安装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易燃或中度以上危害介质排放引至安全地点妥善处理,铅封、校验标签完好,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无泄漏;液位计:选型和安装位置正确,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指示清晰准确,便于观察;零部件完好;压力表:选型和安装符合容规等规范要求,外观、校验标签完好,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表盘清晰,表盘上有超压警示标记;爆破片装置:选型、数量和安装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完好无泄漏,在有效期内使用;测温仪表:在规定的检定、检修期限内使用,仪表及防护装置无破损;紧急切断阀:灵敏、可靠、能远程控制;快开门连锁保护装

49、置: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要求。表B.3 压力管道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评价依据本标准及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GB/T 20801)、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等相关规程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检查情况安全技术档案设计资料压力管道设计文件应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主要文件包括:设计图样,新建压力管道图样应盖有具备相应资格的压力管道设计单位印章;设计施工技术要求,管道管段表;管道元件配置表,安全附件配备齐全,能满足使用安全要求。安装改造维修资料压力管道安装、改造、维修技术文件应当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内

50、容包括:加盖施工单位印章的压力管道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影印件或复印件;施工方案;质量证明书,内容应包括:压力管道组成件和支撑件、焊接材料的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或复验、试验报告,施工检查记录和检验、试验报告;竣工图,包括轴测图、设计修改、材料代用等;竣工验收证明;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监督检验报告(证书)。使用登记资料压力管道使用登记及管理资料应齐全完整,内容包括:登记机关核发的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证(符合发证条件的)、压力管道使用登记汇总表,使用证在有效期内;有压力管道单线图,现场标识明确、易查找;已报废拆除、或已停用的,有登记部门办理相应变更手续的文件。检验检测资料压力管道、安全装置、警示装置的

51、检验检测资料应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内容包括:压力管道定期检验申请及书面回执(由检验机构接到检验申请后出具);压力管道全面检验报告书(由检验机构出具历次检验报告,必须包括最近一次在有效期内的检验报告);压力管道在线检验报告书(当委托检验机构进行时);安全附件校验报告(由有资质单位出具,且在有效期内)。表B.3 压力管道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续)评价依据本标准及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GB/T 20801)、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等相关规程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检查情况安全技术档案运行故障记录压力管道故障现象、处理措

52、施、原因分析等内容应齐全、完整,项目包括:压力、温度、振动、响声异常;保温、保冷异常;按照操作规程要求应记录的其它事项等。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满足4.2.3条的要求,压力管道的专门要求包括:管道元件采购、验收和使用管理;管道维修、巡回检查(项目、部位、周期)、定期自行检查、安全装置校验、定期检验、隐患排查等具体的规定;3.压力管道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操作工艺指标(含最高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介质);岗位操作法(含开、停工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措施,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置和报告程序。检查记录压力管道使用管理检查记录应真实、及时、齐全、清晰、完整,主要记录包括:交

53、接班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巡查记录);压力管道日常维护检修记录;隐患排查记录与台账,运行故障及事故记录;在用工业管道在线检验报告书(由本单位持有在线检验资格证书人员检验后出具,每年进行一次);管道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修保养及测试校验记录;阀门使用和维护检修记录。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台账内容及时更新,完整有效;压力管道作业人员证(包括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在线检验人员),应满足相应管道安全管理、操作的要求,且在有效期内(其中,从事带压堵漏的应有带压密封项目);作业证聘用栏内有单位聘用记录; 使用单位对作业人员定期培训和工作考核,并有记录。表B.4 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评价要求与记录表评价依据本标准及TSGT 700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GB 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TSGT 5001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DB37/ 722山东省电梯维护保养要求等相关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内容与要求检查情况安全技术档案出厂随机资料电梯出厂技术资料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主要资料包括:加盖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