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染色材料和色彩命名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7466268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染色材料和色彩命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染色材料和色彩命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染色材料和色彩命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染色材料和色彩命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染色材料和色彩命名(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染色材料和色彩命名 中国古代染色材料属于天然染料,这与我们华夏文化所植根的农业文明有着莫大的联系。早期先民的生产生活特别倚重自然环境的给予,在从事农事的同时,人们发现并利用自然界中五颜六色的材料来美化生活,按其来源,染色材料可分为矿物颜料、动物染料与颜料以及植物染料。 17世纪以后,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帝国扩张和传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使西方强势的工业文明一跃成为世界的主流文明,19世纪中叶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封闭的大清王朝的大门,粉碎了虚幻的繁华,与此同时,1856年产生的合成染料在鸦片战争以后被引进到中国,传统的天然染料及染色方式很快被取代,并迅速地萎缩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2、伴随合成染料进入中国的还有西方的绘画以及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近代西方色彩学,它是通过化学的、物理的、光学的实证方式对色彩本身的属性进行研究,与中国的观念色彩完全不同。而如今,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都已采取了西方科学色彩体系。正因为这种种的原因,加之时间流逝,改朝换代,物换星移,使现代人对传统色彩产生了误读、丢失与断层。 中国传统用色崇尚鲜明纯正,又给人饱润大气之感,由于古代天然染料缺乏提纯的技术,即使再鲜艳的颜色放在今天来看在明度和纯度上更趋于中间色,但这反而给传统色彩增添了耐看的磁性,如果用现代合成颜料来显示古代色彩词汇就会看上去似是而非,用色显得艳丽轻浮,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一直提倡传统染材的产业

3、化开发,毕竟传统色彩的色相还原还是应该从传统色彩工艺体系里去探寻,然后再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使之产业化。 中国古代染色材料 中国古代染色材料属于天然染料,这与我们华夏文化所植根的农业文明有着莫大的联系。早期先民的生产生活特别倚重自然环境的给予,在从事农事的同时,人们发现并利用自然界中五颜六色的材料来美化生活,按其来源,染色材料可分为矿物颜料、动物染料与颜料以及植物染料。 从历史中可以发现古时候颜料、染料、化妆品、涂料其实是一体的,如红花所提炼出来的汁液或色素是染布的原料,同时也是化妆品,更是绘画上的颜料,理解了材料,也就理解了中国古代设色的模式,更理解了当时的色彩生活情形。通过对传统染色材料的认识

4、,了解到传统色彩的来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从日常生活或色彩的角度来理解色彩观念与造型方法。 矿物颜料 经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晚期古代先民就已经使用矿物作为颜料来设色,但是方法很简单,一般用涂染的方法,即把矿石粉研磨细之后,涂在器物或织物上形成条纹或图案,早期直接用水调和,后来随着胶结材料的使用,使矿物颜料能更牢固的粘附在物体表面,但是研磨的颜料细度有限,且入水易脱落,不能长久留存,随着中国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们开始关注植物,并开始掌握植物染色技术并加以利用,植物染色被大量的运用在织物印染上,但是对于物体表面的涂色,如壁画、塑像、陶瓷器等等,仍然以使用矿物颜料为主。 主要的矿物颜料有: 红色矿物

5、颜料:赭石、朱砂、铅丹 黄色矿物颜料:石黄 青色矿物颜料:石绿、石青 白色矿物颜料:胡粉(铅白)、白云母 黑色矿物颜料:墨炭、石墨 另外,金、银粉是传统印染工艺中常用的高级颜料。金银粉是指用金、银研磨而成的粉末,一般加上黏合剂制成金银泥使用。 动物染料与颜料 动物性的染色材料在中国的文献记载里出现有红紫色系的贝紫,是胭脂的原料之一,贝紫是一种树受昆虫刺激所产生的分泌物,将之挤碎就会出现红紫色的汁液,在古代欧洲地中海地区贝紫染是最著名的贵族用色染,叫帝王紫。 另外的动物性染料还有紫草茸,别名为胶虫、紫矿、紫胶虫。它可用于制成紫红色的绘画颜料。 植物染料 从古代到近代在中国最常用的织物染料就是草木

6、染,即植物染料,它是我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这是由于植物染料的获取很方便,主要就是从天然的各类 植物中提取。 古代中国使用过的植物染料种类很多,如有蓝草、茜草、姜黄、五倍子、紫草等等。西方的植物性染料较少,大都是从中亚或中国引进的。 这里提出最主要的几种植物染料: 红色植物染料:茜草、红花、冬青、姜黄 黄色植物染料:栀子、槐花、郁金、黄栌、柘木 绿色植物染料:丝瓜、鼠李 青色植物染料:蓝草(靛蓝)、青黛 紫色植物染料:紫草、苏木、胭脂 褐色植物染料:檀香、茶 黑色植物染料:五倍子、鼠尾草 中国古代色彩命名 人的色彩感受,除了借助物色样品之外,还可以借助语言文字沟通,因此,在缺乏确切的古代色标或

7、色谱的情况下,色名就成为了解传统色彩最简捷的途径。分析中国传统色名系统,我们会发现我国古代色名非常丰富。顾名思义,色名即色彩的名字,可以用来区分不同色彩的相貌,如鲜红、水红、天青、藏青、鹅黄、橄榄绿、松花色等,丰富多样的色彩名称,自有文字以来就一直被使用与流传。 色名发展的初期大多以单字描写为主,色彩表现并不丰富,如早期被确立的五正色青、赤、黄、白、黑,随着套染色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具有色泽细微差别的间色出现,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赪,三染谓之纁,四染谓之朱”就极可能是在描述红色系的染色材料。再加之人的色彩感觉逐渐分化以致更为细致,有限的汉字色彩表现单字,再也无法满足后来

8、的发展,慢慢地演变出双字、三字、多字,丰富了中国汉语上的色彩表现。 曾启雄在色彩科学与文化一书中指出汉字色名依结构组合方式来归纳,大致上可以整理以下几种呈现方式: 基本色名 如:青、赤、黄、白、黑等 基本色名+基本色名 如:红紫、青黄、碧绿等 修饰语+基本色名、基本色名+修饰语 如:大红、小红、微红、深红等 4.矿动植物名+基本色名、修饰语+矿动植物名+基本色名 如:杏花、柿红、牡丹红、马红、虾青、银红等 5.事件或人地名+基本色名、修饰语+事件或人地名+基本色名 如:淮安红、小缸青等 6.自然现象+基本色名、修饰语+自然现象+基本色名 如:天青、火红、夕阳红等 由此可以看出,传统色彩从色彩材

9、料的来源、采集、制作到色彩命名都是一脉相承的取自自然,中国色彩命名始终与古代日常的农耕生活紧密相联,从中我们可窥探到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着四季和自然生态的种种跟迭循环的现象,慢慢培养出一种以大自然为依归的认知及思维方式,中国古语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贪天之功”,人只是大自然中的发现者,这正反映着古人对天地万物心存尊重和敬畏的美学观点。也许只有从古人的角度来感受这些充满情绪化的色名,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发现现代人一直寻找的具有“中国味儿”的色彩感觉。 结 语 色彩是文化的切片,传统色可以深刻反映国家、地域特有的文化和历史特色。只有通过对传统色名的使用状况的了解,进而从传统色彩材料的使用状态,去推测色彩名词的实际色相,才能正确地把握传统色彩系统和色彩观,从而准确地传达出中国色彩特殊的文化意义、民族风味等等。台湾著名作家蒋勋曾说过:“我们必须学会重新用中国自己的方法看自己的东西,了解自己的传统的经验是什么,然后从这个经验里去总结自己的形式和自己的信心跟尊严。”而不是像现代很多急功近利的一味断章取义的做法,没有从传统经验总结的角度看问题,于是就产生很多扭曲的现象。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