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7435119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19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资源描述:

《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10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力学和热学 (1)与(2)Mechanics and Thermal Physics (1) and (2)课程编号:22189936、22189937 总学时:28、72 学分:2、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由力学和热学两大部分组成。力学和热学都是大学物理的基础部分,是物理学各门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力学的主要内容包

2、括三方面:在牛顿力学方面,主要学习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刚体定轴转动方面,主要学习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在振动和波方面,主要学习简谐振动和平面简谐波。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主要学习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热机效率及熵增加;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方法,气体压强公式,分子平均动能,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能量均分定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1)参考书目:力学,漆安慎、杜婵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热学教程(第二版),黄淑清、聂宜如、申先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课程编号:22189

3、903 总学时:72 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恒定电流,恒定磁场,磁介质,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及电磁学与当代高新技术等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如何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建立理论及实验检验这一过程,为学生在将来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是后续课程比如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等的基础;电磁作用是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不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极广,而且也与当代高科技密切相关,本课程是学生将来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参考书目:电磁学贾瑞皋,薛庆忠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年出版电磁学电磁学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数学物理方法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Physics 课程编号:22189906 总学时:72 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数学是物理学的表述语言。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是学习理论物理课程的重要的数学基础。该课程包括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两部分。复变函数论部分介绍复变函数的微积分,级数展开,留数及其应用以及积分变换等内容。数学物理方程部分包括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入、解数学物理方程的分离变量法、作为勒让德方程的解的勒让德多项式和作为贝塞尔方程的解的贝塞尔函数及其性质以及格

5、林函数的基本知识。该课程有着逻辑推理抽象严谨的特点,同时与物理以及工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我们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但能学习数学本身,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参考书目:数学物理方法(陆全康、赵蕙芬编),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物理方法(吴崇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光 学Optics课程编号:22189908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从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光的量子性等角度介绍光的性质。主要内容有:(1) 光的传播:几何光学的三定律,惠更斯原理和费马

6、原理。(2) 几何光学成像:球面折射、薄透镜、厚透镜和光具组的成像规律。(3) 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等倾等厚干涉和迈克耳逊干涉仪等。(4) 光的衍射:菲涅耳衍射、单缝和多缝夫琅和费衍射、光栅等。(5) 光的偏振:偏振光的类型、双折射、偏振光的干涉等。(6)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光的量子性。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参考书目:1.光学, 姚启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光学, 赵凯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课程编号:22189907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原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理

7、解微观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建立起量子物理的基本实验事实和原理。本课程详细介绍原子的量子态,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子的精细结构,多电子原子,X射线以及原子核物理的基本概念。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数理方法参考书目:原子物理学(第三版) 杨福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704007940 数字电路Digital Electronics课程编号:22189921 总学时:72 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在电子设备中,通常把电路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数字电路电路中处理的是数字信号。当今时代,数字电路已广泛用于各个领域。主要内容为:逻辑代数基础、门

8、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数模、模数转换电路等。本课程是以介绍集成化数字电路的原理参数、应用为主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重点是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难点为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必须掌握用数字集成电路构成数字电路及系统的方法。指定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余孟尝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参考书目: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DighalLOgicCkC此AnalysisandDesi即VictorPNelson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模拟电路Analo

9、g Electronics课程编号:22189922 总学时: 72 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及基本电路;双极型晶体管及基本电路;场效应管及基本电路;多级放大器及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频率响应、反馈;功率放大器和直流电源等。对电子线路的频域进行简要分析。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参考书目:1.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大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版,2000 3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模拟电子技术简明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电子技术实验Experiments of Electro

10、nic Technology课程编号:22182912 总学时:54 学分:1.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9)TTL与非门参数测试(2)测试晶体二、三极管 (10)CMOS电路(3)晶体管单管放大器 (11)译码和多路选择(4)多级放大器中的负反馈 (12)组合逻辑电路(5)文氏电桥振荡器 (13)触发器(6)差动放大器 (14)集成计数器(7)基本运算电路 (15)设计性:单稳态电路和多谐振荡器(8)简单音项系统制作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等/高等教育出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余孟尝 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论力学与

11、统计物理Theoretical Mechan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课程编号:22181008 总学时:72 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简介:理论力学部分:介绍宏观物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分析力学中的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原理与哈密顿正则方程,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为学习后继的理论物理课程并掌握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现代物理学理论奠定基础。热力学统计物理部分:以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宏观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介绍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规律,即与热运动有关的物质的力、热、电等有关性质和宏观物质系统的演化。着重介绍研究热运动的宏

12、观理论热力学,以热力学第一、 第二和第三定律作为基础,阐述物质各种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及热力学规律。详细介绍热运动的微观理论统计物理学,该理论从宏观物质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所构成的这一事实出发,认为宏观物质是大量微观粒子性质的集体表现,宏观物理量是微观物理量的统计平均。从而将宏观物理与微观物理量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好的理解宏观热力学规律的原理及物性的微观机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普通物理(力学与热学)参考书目:理论物理简明教程 周乐柱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热力学统计物理(第三版) 汪志诚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电磁场与波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课程编号:22189

13、930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是物理和应用物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电磁场和波的主要内容为,系统地引入电磁现象的核心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及相关重要结果;系统讲述了平面电磁波在无界媒质中的传播,平面电磁波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导行电磁波等;本课程亦讨论了电磁波的辐射与天线等问题。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力学和热学,电磁学参考书目:电磁场与波,黎滨洪,金荣洪,张佩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2003电动力学,郭硕鸿,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课程编号:22189931 总学时:54 学分:3课

14、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是物理学专业和应用物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实验和发展简史,量子力学基本概念的引入,波函数与薛定鄂方程,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的算符表示与表象变换,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对称性和全同粒子体系,中心力场,自旋,定态微扰论等。为后续课程如固体物理、原子核物理等的学习,以及考取物理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 参考书目:量子力学导论(第二版),曾谨言,北京大学出版社量子物理,赵凯华、罗蔚茵,高等教育出版社固体物理Solid State Physics课程编号:2218101

15、6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讲述固体物理中的基本物理概念,包括晶体结构晶体中的电子和声子,金属电导,外场下晶体电子的运动,固体的热学性质,固体的能带结构和低维体系的电子性质简介。先修课程:量子物理参考书目:固体物理简明教程, 蒋平、徐至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二版固体物理学讲义,G.Busch H.Schade著 , 郭威孚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物理实验(1)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s(1)课程编号:22189902 总学时:36 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1)绪论(掌握误差的定义、来源与表示;掌握不确

16、定度概念及对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学会有效数字的运算及数据处理方法;了解物理实验课程要求及实验报告要求。)(2) 基本测量(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的使用,进行物体直径与体积的测量;掌握仪器误差的确定,测量量不确定度的具体分析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初步了解测量仪器的选择原则。)(3)测量杨氏模量(用伸长法测量金属杨氏模量,用光杠杆测量长度微小变化,用逐差法处理数据)(4)测量牛顿环(利用波动光学基本原理和球面镜曲率半径)(5)导热系数测定(掌握稳态法进行橡胶板导热系数的测量;理解热传导定律与温差热电偶特性;掌握冷却速率的测量方法,并使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6)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利用几何

17、光学近轴成像原理测量透镜的焦距)(7)示波器的使用(了解示波器的示波原理,学习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的波形,了解信号发生器的作用,学习用示波器测量电信号的频率,并且通过对李萨如图形的观察,加深对互相垂直谐振合成理论的理解)(8)电表改装(学会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学习电流表,伏特表扩大量程的原理和操作,绘出校准曲线和确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等级)(9)PN结的伏安特性测量(了解PN结伏安特性)(10)单缝衍射光强分布(通过对激光单缝衍射现象的研究,深刻理解并掌握衍射现象的规律,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及其特点,应用单缝衍射现象计算单缝缝宽)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参考书目: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李学

18、金,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大学物理实验第二册(第二版),谢行恕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大学物理实验(2)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s(2)课程编号:22189904 总学时: 36 学分: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第一阶段包括固体密度的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电位差计的应用,重点在于让学生熟悉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操作,了解测量测量这些物理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第二阶段包括用示波器观察动态磁滞回线、利用霍尔效应测磁场、RLC谐振特性研究,该段属于提高阶段,交流信号作为电源,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深层次地测量解决方案。第三阶段包括分光计

19、的调节与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超声波测声速等操作要求更高的实验,该阶段让学生可在现有的实验基础上有更高地发展空间。大学物理实验(2)鼓励学生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关实验数据的处理。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1)参考书目: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李学金主编 普通物理实验 林抒、龚镇雄等大学物理基础实验 朱世国等大学物理实验(3)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s(3)课程编号:22189910 总学时: 54 学分:1.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大学物理实验3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分为设计类实验,综合类实验和研究类实验。课程在实验设置中注重基础性与先进性结合

20、,适应性与系统性结合,物理实验与现代技术结合,物理学史与物理实验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基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力为目的。设计类实验以计算机实测技术为主,实验中采用计算机实测技术对各种信号进行监视、测量、记录和分析,以此准确地获取实验的动态信息,有利于提高实验精度和研究瞬变过程,便于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与深入研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综合类实验是以综合现代物理实验和现代物理技术为主的实验,目的是从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物理实验方法、仪器的设计原理、结构及其应用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综合实验能力,学习现代物理实验技术的思想,方法,技术和应用。研究

21、类实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实验训练,以科研方式进行实验,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而设计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向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实验(1)、大学物理实验(2)近代物理实验(1)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1)课程编号:22189932 总学时:54 学分:1.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近代物理实验是物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理工科需要较深厚物理基础的选修课程,该课程知识面较为广泛、实验难度较大,实验装置比较昂贵。为使

22、基础与应用并重,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便调动积极性,近代物理实验(1)主要内容:1 (氢)原子光谱的拍摄及分析(观察光谱、测出谱线波长、比对分析)3 塞曼效应(观察效应、标准具的调整、测量参数、测定荷质比e/m、比对分析)5 椭圆偏振法测量薄膜厚度及折射率(测量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进行比对、分析两种方式测量的不同)6 微波调速管及传输特性测量(微波速调管使用、速调管传输特性、测量微波频率)7 电子自旋共振(原理和仪器使用、观察共振现象、测量g因子及其共振线宽)9 光磁共振(原理及仪器使用、观察光抽运现象、测量因子,值)10 逸出功的测量(原理及仪器使用、测量溢出功的大小)11 F-H夫兰克赫兹

23、实验(原理、实验仪使用、测量第一激发电位值)12 激光拉曼实验(机理与应用、测量拉曼谱、设计分子结构的综合性研究)10.单光子计数实验(原理与应用、设备11.参数、系统的稳定性、杂散光影响、设计一个弱光测量系统)11.黑体辐射实验(原理、验证辐射定律、计算传递函数、测量能量曲线、研究黑体与发光体辐射强度)12.超导材料磁浮力测量实验(超导特性、磁浮力的测量方法)13. 辉光等离子体实验(实验仪结构和原理、探索辉光放电现象和特点、学会使用诊断等离子体的工具静电探针使用方法)先修课程:原子物理学、光学、量子力学、电磁学、电磁场和波参考书目:近代物理实验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近代物理实验

24、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近代物理实验教程 科学出版社 1997.7近代物理实验(2)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2)课程编号:22189933 总学时:54 学分:1.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近代物理实验(2)是在近代物理实验(1)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为使实验主要内容与培养方案密切配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比较好的理论基础并激发对三年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慨括、理解与加深的热情,近代物理实验(2)所开课程内容注重于理论的深入,并为即将开始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和进入工作岗位铺垫基础,在实验操作模式上尽量实现手动和自动、历史和现代、选做与必做、经典与前沿的结合,安排实验

25、为:1、X光衍射(X射线衍射仪操作、应用、立方晶系点阵常数精确测定)2、真空镀膜(真空的获得、镀反射膜、基本测量及应用)3、锁相放大(相关检测原理、应用、主要参数测定、系统的参数设计)4、信号平均(取样平均原理、参数测定、参数配合)5、NaI(TI)闪烁谱仪及r能谱的测量(闪烁探测器的原理、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6、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的测定(与物质相互作用特性、测吸收系数)7、食品中微量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反应堆工作原理、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核仪器系统以及核信息处理方法、食品中微量元素对食品卫生的影响、根据实验对象探索和研究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条件以及设计实验方案)8、金属薄膜电阻率随膜厚变

26、化规律研究(直接地接触薄膜材料、使用的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电阻率的原理和方法、薄膜的膜厚对金属薄膜电阻率的影响;、分析用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电阻率时可能产生误差的根源)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统计概率论、电子技术参考书目:近代物理实验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近代物理实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近代物理实验教程 科学出版社 1997.7量子力学专题 Special subjects on quantum mechanics课程编号:23181021 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简介:本课程首先对量子力学课程中的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系统地分析、

27、总结和提升,内容包括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表象理论、对称性、对一维定态问题的应用和微扰论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中心力场、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量子跃迁、量子散射等内容。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量子力学科目进行认真地准备。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原子物理,量子力学参考书目:量子力学导论(第二版),曾谨言,北京大学出版社 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第三版),钱伯初,曾谨言,科学出版社普通物理专题Special subjects on general physics课程编号:23181020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课程简介:本课程以普通物理学中的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内容为

28、主,涵盖质点运动学、牛顿定律、功与能、冲量和动量、刚体运动学、刚体动力学、电学、磁学、电磁感应等内容。 通过对其中一些重点内容和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并进行练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部分内容并熟练掌握常用解题方法, 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物理科目进行认真的准备。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 参考书目:力学,漆安慎、杜婵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电磁学贾瑞皋,薛庆忠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科技英语(1)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课程编号:23189903 总学时:36 学分:2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课程内容:科技英语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它对

29、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课程重点通过有关物理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科学、光通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机械等方面课文的精读,介绍科技英语的构词特点、时态和语态等语法特点、句子结构特点和文体特点,初步掌握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掌握部分相关领域的常用专业词汇与术语,掌握科技英语中常用动词的英译法、专利英语的特点与翻译方法、常用数学符号、公式和数量的表达等基本知识;通过一定量的科技论文、报告的写作练习,了解英文科技论文的基本构成、从摘要到正文的写作格式和基本写作要求;通过课堂的模拟演讲和发言,掌握撰写演讲稿的方法和发表有效演讲的方法和技巧。全程

30、内容大部分用英文讲授,以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先修课程:大学英语参考书目:1)理工科专业英语,董亚明,佟方,庄思永编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科技英语突破Toward a breakthrough in scientific English ,翟天利主编.外文出版社, 1999.9(1999.11重印)3) 世纪科技英语(上、下册),桂清扬、谢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剑桥科技英语丛书写作,(英)汉普-莱昂斯(Liz Hamp-Lyons),(英)希斯利(Ben Heasley)著; 杨福玲编译. -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科技英语(2)English for

31、Science and Technology (2)课程编号:23189931 总学时:36 学分:2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作为先开课科技英语(1)的提高课程,重点通过有关物理学、电子科学、化学和机械电子等方面课文的精读,并伴随着每一课的科技英语语法要点的系统讲述、词汇辨析和阅读翻译训练,继续深入系统讲授科技英语语法特点,包括被动语态、比较级、动词非谓语形式、各类丛句、虚拟语气、句子成分的强调、省略、倒装、分割等等,重点介绍科技英语英汉互译方法和技巧,同时补充产品应用说明书的撰写和阅读方法等实用技巧,使学生们进一步牢固掌握科技英语在构词、句型、时态和语态、结构和文体等方面的特点,

32、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科技词汇量,提高本专业外文资料和科技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翻译水平;通过一定量的科技论文或报告的写作练习,提高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通过课堂讨论、演讲和发言,提高科技英语交流能力。全程内容大部分用英文讲授,采用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科技英语应用能力。先修课程:大学英语,科技英语(1)参考书目:1) 实用科技英语教程,秦荻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 理工科专业英语,董亚明,佟方,庄思永编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 剑桥科技英语丛书听力 ,(英)林奇(Tony Lynch)著; 徐正华编译. -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4) 剑

33、桥科技英语丛书会话,(英)林奇(Tony Lynch),(英)安德森(Kenneth Anderson)著; 王红,稽纬武编译. -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微机原理及应用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课程编号:22181001 总学时:72 其中实验课时:18 学分:3.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课程,是本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所有计算机课程(包括软件、硬件)的基础。在教学时着重于实际应用。通过对80X86微处理器组成、汇编语言与程序设计方法、PC机的输入输出接口知识的介绍

34、,阐明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以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芯片与CPU的接口方法。其中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微机应用系统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设计基础,接口技术是微机应用系统硬件组成的设计基础。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常用外设的接口连接方法,建立微型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应用微型机系统软、硬件的能力。先修课程: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基础参考书目:1)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第二版,王永山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IBM 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沈美明等,清华大学出版社3)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教程,杨延双等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4)微

35、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周佩玲等,电子工业出版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JAVA语言Object Oriented Program Design and Java Language课程编号:23189916 总学时:54 其中实验课时:18 学分:2.5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及Java语言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思想;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程序结构、对异常的处理;Java语言中输入输出流的应用;Java语言图形界面程序、多线程程序、网络程序及简单WEB程序的编写。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参考书目:1. Java程序设计,丁岳伟,彭

36、敦陆 编著2Java编程思想,Bruce Eckel,(候捷 译)计算机网络技术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课程编号:23189930 总学时:72 其中实验课时:36 学分:3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计算网络的体系结构;常见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及使用;常用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局域网技术与架设;广域网的接入技术以及因特网的主要应用服务的架设与管理。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参考书目:1. 计算机网络,冯博琴 陈文革 主编2.

37、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编著计算物理Computational Physics课程编号:22181036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课程内容:计算物理课程主要介绍如何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和求解物理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数据插值、拟合、平滑处理;数值微积分的计算方法;普通方程,常微分方程,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薛定谔方程等物理问题的求解方法;应用画图软件和其他数学软件对实验数据或数值模拟数据进行画图分析和处理。先修课程:数学物理方程,量子力学参考书目:1. 计算物理学,陈锺贤 编著2. 计算物理学,马文淦 编著数据库原理与应用(Database Principle and Ap

38、plication)课程编号:23181019 总学时: 54 其中实验课时:18 学分:2.5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系统学习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数据库的设计、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以及数据库的管理。强调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掌握数据库一般原理基础上,学会数据库从数据建模、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上的实现、数据的维护和更新整个数据库建设的流程,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数据库的实际应用的经验。 先修课程:C、VB等程序设计语言参考书目:现代数据库系统实用教程,徐洁磐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王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接口技术与单片机Interfa

39、ce of Microcomputers课程编号:23189935 总学时:72 其中实验课时:36 学分:3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是以MCS-51单片机为范例学习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是一门面向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本课程重点讲授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组成原理、内部结构、指令系统、定时计数器的原理、中断系统、串行接口、并行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与扩展方式与方法、常用键盘接口、LED显示器接口等人机接口技术、A/D、D/A接口技术。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单片机原理结构、指令系统、I /O接口技术、中断方式、系统扩展技术有较深刻理解,初步掌握

40、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并在实验基础上,能根据应用系统设计要求,完成简单的单片机控制程序编写与调试。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参考书目:1)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及应用,徐惠民,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2)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3版),李朝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3)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第二版),蔡美琴等,高等教育出版社4)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胡汉才, 清华大学出版社以下五门为“信息物理工程”专业方向课程现代物理测量方法Measuring Methods in Physics课程编号:23182101 总学时:54

41、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X射线衍射测量方法、紫外可见光谱测试方法、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喇曼光谱分析方法、核磁共振波谱学原理、表层分析技术、电子显微镜等。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参考教材: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张锐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传感器原理与技术(Sensors Principle and Tech)课程编号:23182103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在当今信息时代中,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是三大支柱性技术,传感技术作为信息获取技术,因此在当代科技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由于传感器技术中的测量对象涉及工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日常生活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十分广泛,

42、已经成为理工科学生的必备知识。其内容有:传感器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传感器材料、温度传感器及其应用、光敏传感器及其应用、磁敏传感器及其应用、气体传感器及其应用、湿度传感器及其应用、光纤传感器及其应用、生物传感技术及其应用和智能传感技术等。着重介绍各类传感器的特性,前置信号的放大与处理,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各项要求。并使学生学会在测量或控制实际对象时,如何从精度要求、可靠性、成本等方面选用各类传感器。本课程可以用于应用物理专业、电子技术、电子工程、自动控制、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模拟电子,误差理论参考书目:传感器原理与应用黄贤武

43、郑莜霞编著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光纤传感技术与应用王惠文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激光原理与器件Laser Principle and Devices课程编号:23182102 总学时: 72 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 本课程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和特性;第二部分讲授光谐振腔理论,重点介绍光谐振腔模式的波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高斯光束的传输规律。第三部分讲授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主要说明谱线加宽的表述和类型。第四部分讲授激光振荡和放大理论,在激光器的各种理论分析方法中,主要介绍速率方程理论。第五部分简单介绍激光技术,包括调Q技术、锁模技术、稳

44、频技术等。第六部分在以上原理的基础上讲授常见的典型激光器件的特性和参数等。先修课程: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参考教材:1) 激光原理第五版,周炳琨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年2) 激光器件原理与设计第二版,李适民等编著,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年半导体物理与器件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课程编号:23182104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固体晶格结构,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半导体能带理论,平衡半导体,载流子输运现象,半导体中的非平衡过剩载流子,pn结,pn结二极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半导体光器件先修课程:

45、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参考教材:1. 美 D.A. Neamen著,赵毅强等译,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2. 半导体物理学(第6版),刘恩科,朱秉升,罗晋升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信息光电子学Information Opto-Electronics课程编号:23182105 总学时: 54 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 本课程为信息物理工程专业专业课,课程以信息光电为主线,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介绍了辐射的基本概念、光在介质中传输特性以及光探测的原理和方法等。第二部分介绍了半导体发光器件和光电转换效应及其相关器件。第三部分介绍与光信号加载有关的光调制概念和相关

46、光通讯方面内容。第四部分介绍了光学信息处理及光学全息等方面的内容。先修课程: 电磁场与电磁波,光学,光纤技术参考教材: 光电子学教程,张季熊,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光电子学,申铉国,张铁强,兵器工业出版社。 信息光电子学基础,朱祖华,浙江大学出版社。 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叶培大,吴彝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以下五门为“薄膜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课程真空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Vacuum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3182201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真空的表示,稀薄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吸附与脱附,真空中的电现象,真空中的气体流动,

47、真空的获得,真空测量和真空检漏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参考教材:真空技术/巴德纯等 冶金工业出版社 真空技术基础.高罗列夫薄膜物理与技术Thin Film Physics and Technology课程编号:22182202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薄膜生长过程,薄膜的结构与缺陷,常见薄膜制备技术,薄膜性质与表征。先修课程:真空技术基础参考教材:薄膜物理与技术/杨朝邦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Applic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Plasma Technology课程编号:23182203 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

48、修课课程内容:由气体放电生成的等离子体,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望成为支撑21世纪产业和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例如,等离子体加工已经成为制造LSI(大规模集成电路)、LCD(液晶显示)等尖端电子器件所必不可少的技术,为了确保人类的永久能源,有关科技人员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正在推进通过约束超高温、超高密度等离子体来实现核聚变反应的研究工作,在环保领域,等离子体在除尘、杀菌、消毒以及废物处置方面得到应用,在新材料制备和加工领域,等离子体工艺(plasma process)在薄膜沉积与刻蚀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课程主要针对被称为“低温等离子体”的概念、基本特性、产生方法、控制及其应用进行介绍。先修课程

49、:普通物理参考教材:等离子体电子工程学/日管井秀郎 科学出版社现代光学薄膜技术Modern Optical Thin film Technology课程编号:23182205 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薄膜光学的设计理论,常见光学薄膜的设计,光学薄膜设计软件的使用,光学薄膜检测技术(薄膜的透射和反射率测量、薄膜的吸收和散射测量、薄膜的光学常数测量)。先修课程:电磁场与波,薄膜物理与技术参考教材:现代光学薄膜技术/唐晋发等,浙江大学出版社 光学薄膜技术/卢进军等,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薄膜光电子学Opto-Electronics of Thin Films课程编号:231

50、82204: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金属薄膜的电特性,电介质薄膜的电特性,薄膜的压电和压阻特性及应用,薄膜光电器件(薄膜光敏器件、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显示器件、薄膜存储器件),薄膜光热器件,磁性薄膜器件,薄膜传感器件等。先修课程: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薄膜物理与技术参考教材:薄膜电子学/孔庆生 电子工业出版社以下五门为“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课程核分析技术Nuclear Analysis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3182304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的五门课程(核物理概论,核电

51、子学概论,核能开发与应用,核分析技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之一,属于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但,对于选择了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学生则是必选课程。本课程内容如下:核分析技术是核科学中利用射线特征和加速器的特性对物理化学分析问题建立的更深入的分析技术,是当代尖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内容包括中子活化分析原理及应用,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原理及应用(含X激发X荧光分析原理及应用,以及扫描核探针原理及应用),放射免疫检测与现代分子检测技术原理及应用,加速器及加速器质谱分析原理及应用,同步辐射原理和应用,核医学概貌。核分析技术课程内容密切结合目前普遍关注的环境医学问题,是先进的尖端物理技术应用在环境医学

52、方面的概述。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核物理概论参考书目:肿瘤核医学(蒋宁一编辑),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核科学概论 (刘庆成编辑)(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日:2005年,ISBN:7810736272,条码:9787810736275)核电子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Nuclear Electronics 课程编号:23182301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的五门课程(核物理及实验方法概论,核电子学概论,核能开发与应用,核分析技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之一,属于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但,对于选

53、择了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学生则是必选课程。具体内容如下:了解微观世界离不开信号处理系统。在核物理实验领域中,几乎所有的认识都来自对物理事件的信号采样、处理和分析。核电子学是涉及核信号的采集、放大、调理、处理和分析的专业,专门针对核信号的高速、瞬态、随机和短时间内高计数率等特点,所采取的技术和方法与平常针对稳态信号的电子学有很大的不同。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核电子学所采取的技术和方法正在各个高科技的领域得到日益广泛地应用和发展,例如基础研究、大科学工程、高速摄影、激光、光学、医学、环境保护和通讯等领域。核电子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核物理知识的紧密结合。要处理一种核信号(例如Gamma射线),就应当了解

54、其生成和转化机制,了解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从而理解其携带的物理信息。因此,学习核电子学,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扩展实验方法和手段,在较高的层次上理解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核电子学人才属于计算机技术、核物理知识、信息处理技术和电子学技术四者结合的人才,与一般的电子学人才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在全世界都属于紧缺的。其就业面涉及基础科学研究、核工程、医疗技术、环境保护和光学等领域。先修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核物理概论参考书目:原子核物理(卢希庭主编),原子能出版社出版。核能开发与应用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uclear Energy课程编号:23182302

55、总学时: 54 学 分: 3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的五门课程(核物理及实验方法概论,核电子学概论,核能开发与应用,核分析技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之一,属于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但,对于选择了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学生则是必选课程。具体内容如下:本课程是面向应用物理系核科学与工程方向学生的专业课程,内容包括核科学基础知识、核能的军事应用、核反应堆的原理与构成、核技术在医学、检测等民用领域方面的应用,以及辐射防护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的重点是核科学基础、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参观我校微型反应堆加强理解。

56、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核物理概论教 材: 核能开发与应用第一版,马栩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参考教材: 核科学概论,刘庆成、贾宝山、万骏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同位素与辐射技术(Isotopic and Radiation Technology)课程编号:23182303 总学时:72 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的五门课程(核物理概论,核电子学概论,核能开发与应用,核分析技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之一,属于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但,对于选择了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学生则是必选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57、。 主要内容:基础部分:同位素的定义、分类和特性、及测量方法;射线装置的定义、种类和各自特点;各种射线的测量方法和辐射防护。应用部分: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考古、地质、宇宙科学方面的应用;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农业、林业、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新材料研究和材料改性工业方面的应用;生物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新药研究开发方面的应用;工业计量、监控和防火防盗监控方面的应用;无损检测方面的应用;等。本课程是以介绍同位素技术和辐射技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学、工业、日常生活领域的同位素与辐射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

58、解,掌握各常见的同位素与辐射技术的原理,清楚了解各种同位素与辐射技术的实施方法,对毕业后能进行有关的科研和技术开发以及掌握有关生产技术,或者报考与核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先修课程:核物理及实验方法概论参考书目:分子核医学王世真 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伍庆昌 译,原子能出版社,1995。核技术生物科学及农业应用 李国柱,陈光 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核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李恒德主编,原子能出版社,1986核物理概论Nuclear Physics课程编号:23189936 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选

59、修课课程内容:原子核物理是现代核技术的基础,它是现代物理学界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原子核科学技术在材料学、环境学、生物学、考古学、医学、电离辐射防护、核能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应用。在课程的基础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原子核的基本特性(核力,核模型;核衰变,核反应);中子物理基础知识、中子活化技术、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辐射防护基础知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结合能,核自旋,核磁矩等概念。了解核力,核结构模型。掌握核衰变的统计规律,理解衰变,衰变,衰变,掌握反应Q方程。了解和掌握中子物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中子活化和X射线荧光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基础知识。通过以上的知识的掌握,使学生为深港两地的经济发展和科研服务,如在广东的核电企业,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防疫部输送人才。同时,也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中微子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东莞的中子散裂源项目输送人才。课程的特色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安排去大亚湾或深圳大学的微型反应堆进行实地考察并讨论。并在后继的课程中安排相应的核物理实验和原子核技术应用方面的毕业设计。教学内容:一、原子核物理基础(1)了解原子核的基本特性;核力,核模型;核衰变,核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