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7408696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课文学习设想初一学生升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说明文,应该对学生进行说明文相关知识的介绍,并结合具体课文进行消化.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前置预习1给上列加粗字注音(1)峰峦 (2)凌纱 (3)粼波(4)弥漫 (5)点缀(6)谚语 (7)一霎时 (8)棉絮 (9)模糊2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

2、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4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5. 查找资料:说明文及其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重难点重点目标3 难点目标2课堂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齐读目标。明确目标,圈出关

3、键词二自主学习18分钟活动一:自由阅读:知识链接及温馨提示: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阅读说明文,不妨从理清说明顺序入手。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理清说明顺序,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就能得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理清说明顺序之后,接着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全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总分总(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一种是递进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大都用

4、后者。在阅读中,注意前者“分”的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按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如果是并列,是总、分关系,还是分、总关系?对于后者,要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的: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图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的次要?从具体到概括?.把握了全文的条理和思路,就容易把握全文说明了事物怎么样的特征或什么样的事理。活动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结合预习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1.标注各自然段序号。2.细读全文,了解文章各段主要内容和特点:用圈注你想要积累的词语 ,用双横线画出各种云的名称,单横线画出云的特点,用波浪线画出它和天气的关系。在自己认为有价值、有启发、有规律性的词句处做适当标记和简

5、要批注。3.跳读全文,理顺内容,完成表格:种类 形状 位置 天气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光彩 天气征兆4.选读课文,针对重点细节和你感兴趣的内容,读出观点和发现,或读出问题和质疑,列出关键词,梳理材料、思路和语言,做好表述准备。根据第 自然段,我的发现(或问题)是: 养成一边读书一边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 小组合作热身,边讨论边完成巩固性任务,代表展示。进一步明确合作与展示方式。理清思路,再次完善,思考发现,做好展示准备。 关注题目着眼整体把握文眼善于思考发现,总结规律,形成独具的阅读个性。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20分钟1. 板演展示:各组自选角度,自创形式,选派代表板演。(2人,关注书写)2.讲解互

6、动:各组对板演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讲解或提问或引领大家学习。其他同学要根据自己理解适时提问、补充、质疑。(各小组1-2人讲解,其他组员分散到其他5个小组倾听记录)3.语言展示:精心设计的朗读,小演讲,独到发现或者其他创造性的语言展示。l 相机点拨,提升自己的认识。1)、看看课文主要说明了什么,能否用一句话来回答。 2)、文中最先提出云和天气之间存在联系的句子是哪处?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4)、“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还有何处与它相似? 5)、最后一段的大意是什么?对全文有何意义? 6)、全

7、文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全文结构如何?建立合理高效的合作交流模式。充分关注人员分工及发言质量。脱稿展示,尊重原始阅读体验,学会倾听,互动中完善提升四达标反馈5分钟假若你是一种云,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的特征及将带来的天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领会运用比喻等的妙处2.知道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3.初步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简明、周密重难点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课堂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主要是因为作者采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另外条理清楚,说明透彻,源于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也非常讲究语言的科

8、学性。齐读目标。明确目标,圈出关键词二自主学习18分钟活动一:(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活动二:(2) 本文文字优美,说明透彻,源于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例句: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变化无常。何处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温馨提示 :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诗文)。 活动

9、三:(1)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活动一、二解决办法: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提出疑难问题活动三解决办法:(1)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2)比较删去这两个词有何不同?小组合作,代表展示,边讨论边完成 任务。进一步明确合作与展示方式。理清思路,再次完善,思考发现,做好展示准备。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36分钟1 板演展

10、示:各组自选角度,自创形式,选派代表板演。(2人,关注书写)2讲解互动:各组对板演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讲解或提问或引领大家学习。其他同学要根据自己理解适时提问、补充、质疑。(各小组1-2人讲解,其他组员分散到其他5个小组倾听记录)3语言展示:精心设计的朗读,小演讲,独到发现或者其他创造性的语言展示。l 相机点拨,提升自己的认识。1作者怎样做到了条理清晰?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

11、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象征”2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云的特征及其与天气的关系?3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周密。你发现了吗?但本文语言也有很多地方生动形象,这源于什么呢?建立合理高效的合作交流模式。充分关注人员分工及发言质量。脱稿展示,尊重原始阅读体验,学会倾听,互动中完善提升四达标反馈5分钟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远处的霓红灯亮了,月光照在地上,像2

12、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反思梳理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看云识天气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 (2) 比较阅读,回答如下问题。 (一)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在飘空中(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 )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13、符号,然后再说说这个标点符号的作用。 (1) ;(2) ; (3) 。 2、释加点的词,并从原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 (1)姿态万千: (2)变化无常: 3、文中的原句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然后指出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1)原句: (2)作用: 4、云的特征是什么? 5、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 6、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 A、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7、文中最后一句的“

14、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二) 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站在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意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 8、此段描写黄山的云海,其特点是 (用一个词概括)。 9、作者描写黄山的云海,想像也很丰富,他把云海 、 、 、 等。 10、简析文中划线句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1、比较看云识天气第一段

15、和以上文段中对云的描写,在写法上它们有何相同之处? 12、打开记忆的大门,回顾一下你所积累的描写云的诗句。 一、1.。表示前面是总说,后面是具体描述。;表示前后是并列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云的种种形态。表示云的变化情况还有许许多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 姿势与神态千变万化。“有的像羽毛,像雄师,像奔马”变化不定。“刚才还是白云朵朵,大雨倾盆”。 3.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段是全文的总说,后面将作具体说明。 4. 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5.比喻、排比、对比 6.C 7.不能。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象情况。“天气”往往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所以用“天气”恰当、准确。 8.神奇 9.汪洋、大海、急流、绢 10.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极力描写出舞者的舞姿之优美。 11.描写的文笔都很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从云的形态入手,写出了云的动态静态之美,都写出了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 12.“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贾岛寻隐者不遇);“黑云压城城欲摧”(唐李贺雁门太守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王维终南别业)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