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6《秋天》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7377851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6《秋天》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6《秋天》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6《秋天》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6《秋天》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6《秋天》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6秋天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教材分析: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人何其芳用朴素但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三幅农家秋天的场景,即农家丰收,渔民满载而归和少女思恋的景象,创设出一种悠远、宁静却又充满丰收喜悦的氛围。整首诗就是三幅画面的组合,诗人融情入景,诗歌入情入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歌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情分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教师:1、搜集资料,利用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2、阅读何其芳的其他诗作,丰富自己的底蕴,为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作准备。3、与学生一起在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的秋天,为课堂学习中做到旁征博引做准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人。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个失落的忧郁的季节,清代女诗人秋瑾就有“秋风秋雨秋煞人

3、”的名句,但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眼里,秋天却是胜过春天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的浓浓秋意。(板书课题)二、师配乐范读诗歌,指导朗读,生扫清障碍。要求a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b 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过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投影片或多媒

4、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明确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四、精读诗歌,深入感悟,鉴赏创新。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

5、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教师点播引导的方向,明确依语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骤要求。讨论明确三个问题。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

6、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b由远及近的顺序。c优美语句赏析:先找出优美的语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

7、、语言的精妙之处。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为什么“收起青

8、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写一首短诗,题目为我眼中的秋天。全班交流,体会诗歌独有的艺术魅力。七、课堂小结。本诗从

9、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八、布置作业。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九、板书设计。十、课后反思。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8爷爷的芦笛教案 鄂教版教学目标:1、 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3、 会认“闸、翱、颠、簸、哆、嗦”等6个生字。重、难点:1、学会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10、2、明白课文经风雨,风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弄懂意思:翱翔、婉转、蒙胧、湿润、温馨、摇撼、驱赶。三、检查初读情况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2、 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五、细读课文,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强强心情的变化1、 找出描写海浪、海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大海的特点。2、 读读描写强强动作

11、,语言的句子,体会强强的心情的变化。3、 讨论: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为什么变得勇敢起来?六、指导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1、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2、 说说读了课文后自己的受到的启示。七、巩固生字八、小结爷爷的笛声想要告诉大家:平静的大海,练不出熟练的水手!不经历风雨,怎能风彩虹!让我们一起永远记住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九、作业布置悠扬的芦笛声又飘起来了,他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他让强强变得勇敢来!如果几天后,强强又独自一个人在小闸屋面临暴风雨的洗礼,他会有什么反应呢?请你展开想像,以又是一个风雨之夜为题写一篇短文。八、板书设计婉转

12、悠扬 清脆 奇特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爷爷的芦笛教学反思爷爷的芦笛是鄂教版11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行文优美、饱含哲理的短篇小说。主要写少年强强在海边爷爷的小闸屋里,独自一人经历狂风巨浪之夜的恐惧,最后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前段时间上完爷爷的芦笛,在如释重负的同时,也对本课进行了反思。一、紧扣课题,整体设计一直以来,我认为“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策略关键是“主线”的设计,这个“主线”可能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这个主问题要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全课,以利于全课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也可能是贯穿全课的一根红线;

13、也可能是整节课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等。这篇课文的课题爷爷的芦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线索。基于文本这个特点和六年级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我决定紧扣课题,围绕“每次强强听到的芦笛声是怎样的?这样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感受爷爷的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想象与回味,带来了惊喜与欢乐,带来了坚强与勇敢,从而感受到爷爷对强强的那种独特的关爱与期盼。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完课,我感觉本课的重点落实了,难点也突破了(自我感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最后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也是爷爷说的一句话,学生理解并不难,关

14、键是要反扣文中前面的内容了解“爷爷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知道爷爷把强强一人留在家中,让他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让他承受紧张恐惧的煎熬,从而变得勇敢、坚强,来体会爷爷对强强的关爱。教学难点:了解自然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领悟这样交叉描写的关系及其作用,为六年级学生习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了突破难点,我变以往的依段落顺序学习为归类学习,就是将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分类、集中学习。采用的方法是找句子感悟品读。分三步进行:1、读713自然段,用“”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恶劣;2、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强强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大家再读这部分,用波浪

15、线找出描写强强的句子,感受强强内心极度紧张,万分恐惧的心理;3、师生合作读8、9、10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一边描述环境的恶劣,一边描述强强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三部曲,学生非常清楚地体会到环境的恶劣,使强强“恐惧”心理变得真实可信;又能反衬强强的坚强,使文章“人”与“景”自然相融,互相映衬。从中也学到了描写的方法。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感觉还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改进:1、这堂课结束前让学生诵一诵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类似的名人名言,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让我反思到教学第三自然段花的时间多了,只让学生感悟风和日丽的白天大海的迷人之处就够了,作者的描写顺序不必讲解,注意一课一得。2、板书是依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的,这个非常贴切,但还可以更完美一些。在回归整体总结全文时,紧扣本单元的话题爱在人间,提炼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关爱与期盼,并板书。3、这篇文章虽然饱含哲理,但也蕴涵着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蕴涵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经历了入情、动情、抒情的历程,语言、思维、情感同构共生,这样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