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7351718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3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西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广西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广西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广西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 . XX壮族自治区农业种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部署要求,结合农业实际,特制定XX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十一五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与经验启示一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全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强农惠农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农业扶持

2、,加快产业培育,加强科技攻关,战胜了罕见冰冻灾害和严重旱涝灾害、病虫害等各种自然灾害,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外农产品市场波动的不利影响,全面完成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预定目标。1、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XX,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比20XX的1448.4亿元增加 亿元,增长 %,年均增长 %。农业增加值 亿元,比20XX的亿元增加 亿元,增长 %。十一五时期,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比十五时期5.4%增加 %。农业增加值在全国的排位由十五末的第10位提升到第 位。2、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十一五期间,在注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发挥区域

3、资源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特色优势产业有了大的发展,蔗糖、桑蚕、木薯产业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优质稻、香蕉、柑桔、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位居全国前列。20XX,粮食产量 万吨,比20XX增加 万吨;糖料蔗产量万吨,产糖 万吨,占全国 %。蚕茧 万吨,占全国的 %,香蕉 万吨,占全国的 %。3、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按照生产区域化、品种优质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在确保口粮基本自给的前提下,通过发展主导产业、优质产业、地方特色产业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XX,粮、油、蔬菜、水果种植结构

4、由20XX的 调整为 ,蔬菜、水果又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优质稻占水稻的 %,比20XX增加 ;优果率 %,比20XX增加 ;无公害蔬菜面积 万亩,比20XX增加 万亩。三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优质粮、甘蔗、柑桔、葡萄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以象州、上林等县为主的优质商品粮产区,以桂北为主的夏熟葡萄产业区,以中南部为主的葡萄一年两熟产业区;以 为主的蚕业产业区;以崇左、来宾两市集中为主的糖料蔗产区,两市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 %,四是产品加工结构优化,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20XX的 %提升到 %;五是农业服务业有新的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成

5、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4、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全区加大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力度,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重点发展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产业,国家级、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涌现,有效地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十一五末,全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 家,比20XX的85家增加了 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个,在册登记人员 万人,比20XX分别增加 个和 人。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XX,全区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 万户,户均增收 元,辐射带动农户 万户,增收 元,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增收

6、元。5、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农业的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及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原动力,农业在农民增收中继续发挥了主导作用,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和4000元大关,预计达到4380元,比20XX的2495元增加1885元,增长75.5%。十一五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比十五时期的6%增加 百分点,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6、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通过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了 个市、县区检测中心、 个乡镇流动监测站,加强了农产品质量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新的提高。20XX,全

7、区建立了 标准化生产基地、无公害基地、有机产品基地。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例行检测合格率平均达 %以上。7、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十五时期,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全区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三个千万亩行动计划,大力推广三免技术、三避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生态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全区每年引进农作物新品种超过个,推出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个以上。20XX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甘蔗、果树、蔬菜良种覆盖率分别达%、%、%。8、农业对外合作交流深入发展。十一五期间,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利用东盟博览会在永久举办的机遇,加强与东盟合作,成功举办了中国东盟农业发展论坛、中国东盟农业部长

8、论坛,签署了宣言,同时加强了粤桂、南北、桂台等区域合作,先后引进农业外资项目 个,建立了桂台农业合作示区、农民创业园。通过走出去,我区在越南、柬埔寨、文莱等东盟国家建立了个示基地。20XX,先后组织5批100名农民赴台培训。十一五期间,尽管我区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十二五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差;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依然不够优;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不够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经验启示十一五农业的快速发展,既为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今后农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

9、验,主要是做到四个坚持: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区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科学筹划,增加投入,以项目方式推动产业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农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健康运行。事实说明,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农业生产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坚持走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路子。注重发挥我区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光热和生物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发展规模化和基地化特色农业,培育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我区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10、。3、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确保粮食安全。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产业化经营,正确处理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实现了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赢的目标。实践证明,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确保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4、坚持科技兴农实现创新发展。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三个千万亩行动计划等科技兴农重大项目,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真正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11、的轨道上来。实践表明,科技兴农是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的主要支撑。二、十二五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西部地区中等水平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时期,我区的农业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一重大机遇1、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完善,将为农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十一五以来,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出台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形成了由农业补贴政策、农业公共服务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服务扶持政策、农业灾害救助政策、农业生态和资源保护政策、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等

12、构成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这些补贴、支持、扶持、救助和保护的围还会进一步扩大,水平还会进一步提高。同时,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XX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支持XX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等政策条件,将为XX农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2、全社会支持农业农村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将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在中央的工作导向、政策导向、投入导向、舆论导向的共同作用下,全社会支持农业农村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社会各阶层、各团体纷纷加入支持农业发展的行列中。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产

13、品销售、农业救灾、农村扶贫帮困、农村教育卫生事业进步、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体现出全社会的力量。3、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进步,将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农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农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空间;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进步为农业产业链提供了延伸空间;社会分工与合作的加快为工业与农业、服务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提供了交流合作空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运行,XX作为前沿和窗口有着无比优越的条件,为XX东盟农业互补合作提供了广泛的空间。4、科技支撑服务

14、能力越来越增强,将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随着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科技及技术服务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强大。科技支撑及技术服务在农作物新品种、农用机械设备、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研发,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产品储运及营销技术等农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为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舞台,极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十一五以来,我区三免、三避技术、桑蚕技术、甘蔗成套技术、葡萄一年两收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间套种技术、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等日趋成熟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效果显著,效益巨大。科技支撑将为我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

15、强大的支持。5、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越来越牢固,将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糖料蔗、水果、蔬菜、桑蚕、木薯等产业是XX的特色产业。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发展,糖料蔗产业、桑蚕产业、木薯产业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产业,水果产业位列全国前五名。这些产业发展基础越来越牢固,将为十二五时期打造千百亿元产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二主要挑战1、土地约束加剧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前所未有。土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少一直是制约我区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统计数据表明,我区人口居全国第10位,而耕地面积排全国第18位,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数的70%。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资源不可避免地大量被占用,

16、农业发展越来越失去资源的支持,土地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将变得更为突出。2、灾害多发频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压力可能前所未有。近年来,我区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台风、洪涝、干旱、冰霜冻和病虫害等自然和生物灾害相互作用,叠加影响,灾害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重。特别是东盟开放后,全区生物灾害发生面积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常年发生总面积2.2 2.6亿亩次,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以上,远远超过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日益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保障的要求更加迫切。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科技推广带来的压力前所未有。近年来,全区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在700万人以

17、上,而且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今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使得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趋势明显,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也不断下降。不仅对加快培养新型农民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亟需农业社会化服务及时配套跟进。4、市场竞争激烈对保障农产品销售的压力前所未有。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对农产品品种、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发达省份实力雄厚,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强,支持农业发展的

18、基础好,而我区农产品北上距离远,运输成本高,给我区特色农产品销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5、农业比较效益低,投入要素不足对促进农民持续大增收带来的压力前所未有。当前,农业比较效益低,投入要素不足,同时又面临农资价格、生产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较大,农民财产性收入能力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不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更加困难。三、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农业发展总的思路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中心

19、,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着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着力推进良种良法产业化,着力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基本原则1、提高生产能力,保障有效供给。随着我区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业保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口粮基本自给,保障其它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科学技术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决定性力量。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摆在突出位置,加强自主创

20、新和成果转化,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3、构建现代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民生,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局,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用新型产业、现代产业代替传统产业,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不断改善农村民生的根本途径。现代粮食产业、现代园艺产业包括水果、蔬菜、茶叶、现代蔗糖产业、现代桑蚕产业、现代非粮能源产业等是XX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持续发展。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21、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必须强化农业生产环境的治理和农业生物资源养护,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加快推进农业节能减排,积极引导农民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推进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5、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动力源泉。必须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破除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

22、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千百亿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业生态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投入长效机制得到完善和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主要的指标是:农业增加值1952亿元,年均增长5%。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700万亩左右,总产量1535万吨。甘蔗种植面积1600万亩左右,糖料蔗总产量9000万吨。蔬菜总产量2920万吨。水果总产量1200万吨。蚕茧总产量30万吨,生丝2.5万吨。木薯总产量10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6430元,年均增长8%。培育5家年

23、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20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200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四、培育千百亿元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挥资源、区域优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特色效益产业,挖掘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农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总产值超1000亿元、超500亿元、超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初步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产业分工合理、产业链比较完整、核心竞争力强、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粮食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提高生产能力,调整品种和品质结构,推进加工转化增值,提高种粮效益,稳定粮食自给率。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535万吨,

24、力争达到1550万吨,产业总产值达到520亿元以上。1、区域布局水稻产业带。以桂东南的贵港、贺州等市为重点打造商品型优质稻产业带,大力发展商品型优质高产品种,目标市场以外销、出口或替代进口为主。以桂北、桂中、桂南的、来宾、等5个市为重点,打造自给型高产优质稻产业带,大力发展自给型高产优质品种,以满足区需求为主。玉米产业带。以桂西、桂南、桂中地区的、来宾、崇左等4个市为重点,发展优质玉米和其他旱杂粮。 施化发展。场竞争力。质高效的现代水果产业体系。薯类产业带。冬种马铃薯产业以桂东南和沿海地区的贵港、崇左等市为重点。红薯产业以、贵港、钦北、贺州、等市为重点。豆类产业带。以桂中、桂区的、来宾、崇左、

25、等市为重点,通过间套种等措施,大力发展大豆和杂豆生产。特色品种基地布局。重点发展东兰墨米,靖西香糯,环江黑糯、香粳,忻城糯玉米,东兴红姑娘红薯,横县甜玉米,象州红米等。粮食产业具体布局见附表2。2、主要任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高产稳产标准粮田建设,提升生产能力。加强新品种选育、引进、示推广,大力推广超级稻和超级玉米等新品种。开展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应用,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科技入户率。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粮食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培育粮食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高粮食生产产业化水平。3、重点项目1新增50亿斤粮食工程。重点抓好15个商品粮基地县

26、和35个粮源基地县建设,开展灌区续建配套完善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桂中治旱工程,开展左右江旱片整治,完善农田基本设施,强化地力建设,推广良种良法,提升生产能力。2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建设。采取综合措施,改造中低产田,将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逐步建设成为高产稳产粮田。3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加强对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品种改良、良种繁育和种子质量监测、信息服务体系建设。4建设超级稻科研制种基地。实施千万亩超级稻增粮工程。5继续实施植保工程。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建设中国-东盟外来植物有害生物疫情阻截带,加强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有害生物非疫区、绿色植保技术支撑等建设,建立两迁害虫源头防御

27、机制和配套集成技术体系。蔗糖业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品种改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到2015年,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糖料蔗总产9000万吨以上,产糖1100万吨,蔗糖产业总产值1020亿元以上。1、区域布局糖料蔗重点布局在红水河两岸和以南的桂中、桂地或低丘陵旱作农业区,重点扶持33个糖料蔗基地县见附表1,因地制宜适度发展、蔗区。桂中重点蔗区主要包括来宾市、市南部,市东部。桂南重点蔗区主要包括市南部,崇左市,贵港市西部以及市东部。2、主要任务完善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抗灾能力;加强甘蔗高产高糖新品种的研发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促进甘蔗品种的更新换代,提升甘蔗栽培技术水平

28、;加快甘蔗农机化技术开发,突破甘蔗机收瓶颈,提高机耕机收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加快研发新产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综合利用水平。3、重点项目1吨糖田示基地建设。建设高产高糖吨糖田示基地33个,重点改善蔗区基础设施,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完善生产技术服务体系,配套完善农机、土肥、植保等服务装备。2蔗区治旱建设。建设蔗区骨干水利工程和蔗区小型灌溉工程,到2015年,蔗区灌溉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3糖料蔗良种研发体系建设。重点建设XX糖料蔗基因库与杂交育种中心、新品种选育基地、各级良种繁育基地,糖料蔗健康种苗示片,主产蔗区良种良法示与推广基地。4糖料蔗生产机械化示基地建设。在我区年产蔗百万吨以上的县

29、建立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基地,对蔗农应用机械收获糖料蔗给予一定补贴。5蔗糖业循环经济示区建设。以蔗区为单元,建立并实现以制糖、蔗渣浆纸、酵母、酒精、生物肥、糖深加工等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重链,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甘蔗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三水果产业突出发展与东盟产区有互补优势的特色水果,调整品种熟期结构,加大冷藏贮运设施建设,发展果品深加工,构建特色高效水果产业体系。到2015年,水果产业生产总面积1650万亩,产量1200万吨,总产值520亿元以上。其中,全区水果种植业产值260亿元。1、区域布局重点建立柑桔、香蕉两大优势产业带,科学建立荔枝、龙眼、芒果、月柿、南方梨、南方葡萄

30、等六大特色产区,合理布局时令优稀水果生产基地和加工型水果原料基地。1柑桔产业带。脐橙、碰柑、普通蜜柑等大宗柑桔以、贺州、为优势区域;特早熟蜜柑、砂糖桔、马水桔、茂谷柑及红江橙等喜温型柑桔以、崇左、为优势区域;XX蜜桔以中南部、中南部、来宾为优势区域;夏橙以南部、为优势区域;金桔以南部、北部为优势区域;柳江、恭城、平乐、阳朔、容县、藤县、八步、苍梧、融水、宜州等县市、区为沙田柚优势区域。2香蕉产业带。以右江河谷、崇左左江流域、市、市为春夏熟香蕉优势区域;以、崇左市、市部分区域为秋冬熟香蕉优势区域。3荔枝、龙眼、芒果、月柿、南方梨、南方葡萄六大特色产区。荔枝以、贵港、市为优势区域;龙眼以、贵港、崇

31、左市为优势区域;芒果以右江河谷和市为优势区域;月柿以、来宾、市为优势区域;南方梨以桂北地区为优势区域;南方葡萄分夏熟和两熟优势区,夏熟葡萄以桂北为主产区,两熟葡萄以中南部为主产区。4时令优稀水果生产基地布局。桃、梅、枇杷、枣等以桂北和桂中地区为优势区域;莲雾、火龙果、蕃石榴、桃、青枣等以、市等南部地区为优势区域。5加工型水果原料基地布局。月柿、白果和甜橙等以桂北为重点;菠萝以、市为重点;西蕃莲以贵港市为重点;山葡萄以市为重点;板栗、核桃以、市为重点。荔枝、龙眼以、贵港、崇左市为重点。水果产业具体县市、区布局详见附表3。2、主要任务大力推进优果工程建设,调整品种和熟期结构,重点发展柑桔、香蕉和葡

32、萄,延长采收期,缓解销售压力;强化水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标准化果园,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强果树新品种引进选育和无病健康种苗繁殖,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加强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及产地预冷设施建设,促进水果流通;抓好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壮大产业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化经营,培育水果品牌,提高水果产业竞争力。3、重点项目1设施栽培示基地建设。重点抓好200个600亩以上果园简易设施栽培示点,其中水肥一体化栽培100个,果树覆盖防寒避雨栽培100个。标准果园建设。重点建设200个1000亩以上标准化生产示基地,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或出口基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50%。果园立体农业

33、示基地建设。重点建设100个面积600亩以上不同类型果园间作套种和种养结合示基地。良种选育与无病健康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完善现有25个良繁基地,新增1个自治区级柑桔、香蕉无病健康苗木繁育中心,4个市级柑桔和4个香蕉脱毒苗繁育中心,8个县级柑桔脱毒苗繁育中心和6个特色水果繁育中心,扶持建立自治区级果树育种中心和新品种选育基地。5水果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在30个柑桔主产县实施黄龙病综合防治行动,建立6个香蕉枯萎病观测点和4个果实蝇防治试验示区,形成自治区、市、县三级监测系统,开展疫情检测分析、零星疫区防治和继发性疫病防控。6水果深加工技术引进研发基地建设。引进水果罐头、果汁、果干蜜饯、果粉、果酒、

34、果肉、果冻加工及功能物质提取等配套先进技术20项。引进、选育、扩繁专用型加工品种20个。7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与产地预冷保鲜建设。以柑桔和热带水果保鲜处理为重点,建立容量超过10000吨的中心冷库5个,总容量达到10万吨,年周转量150万吨以上;以主产县为重点,分别建设30个容量超过1000吨的冷库和50个容量300吨左右的产地预冷库;全区配套建设商品化处理线300条。四蔬菜产业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强市场营销,打造特色品牌,建设南菜北运基地。到2015年,产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1、产业布局XX蔬菜产业布局分为秋冬菜优势产区、食用菌优势产区、夏秋反季节蔬

35、菜优势产区、城市菜篮子优势产区以及创汇蔬菜优势产区等五大优势区域:秋冬菜优势产区。包括桂北、桂东、桂西秋菜区,桂中、桂东南秋菜区,桂南、桂东南、右江河谷冬菜区,桂北、桂中、桂西冬菜区。到2015年, 种植面积1200万亩其中秋冬番茄面积100万亩,总产量1600万吨,产值200亿元。食用菌优势产区。分冬季蘑菇优势产区、香菇和木耳优势产区、桑枝食用菌优势产区、平菇类和珍稀菇类优势产区与高温菇优势产区。到2015年,食用鲜菌总产量110万吨,产值10亿元。夏秋反季节蔬菜优势产区。以冷凉山区以及市南部、市等为重点区域,建设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到2015年,种植面积100万亩,总产量240万吨,产值4

36、0亿元。城市菜篮子优势产区。在14个大中城市郊区, 重点建成速生叶菜、高档特需蔬菜、野生蔬菜为主的淡、旺季互补的蔬菜基地。到2015年,种植面积400万亩,总产量600万吨,产值100亿元。创汇蔬菜优势产区。以沿海、沿江、沿边等交通较发达以及有一定蔬菜出口基础的地区为主,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起点高、规模效益好的外向型创汇基地。到2015年,种植面积100万亩,总产量150万吨,产值30亿元。2、主要任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蔬菜标准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建立健全质量追溯制度,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广采后处理技术,发展蔬菜加工业,创

37、建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建立完善蔬菜物流储运体系,提高营销水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生产,推动大型蔬菜生产基地特别是出口基地、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的产业化水平。3、重点项目1蔬菜标准园建设。在21个蔬菜重点县市、区创建15个蔬菜标准园和50个标准化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出口创汇示基地,带动600万亩蔬菜分别通过三品标准认证。蔬菜产后处理体系建设。在蔬菜主产区扶持10个流通加工企业或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引进150条蔬菜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扶持5个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开展精深加工重大技术联合攻关。3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每年扶持10家龙头企业开展连锁营销,20个蔬菜产业合作社

38、开展 三电合一远程营销,在主产区批发市场建设25个冷藏库。4XX蔬菜品种选育引进展示中心建设。依托科研部门,建立1个融品种选育、引进、新品种展示鉴定与推广于一体的平台,加快区自主知识产权蔬菜品种的选育与产业化,促进品种的引进与规交易,支持产业健康发展。五桑蚕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产量、质量、效益并举,强化优质原料茧基地建设,推进茧丝绸一体化发展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到2015年,桑园面积280万亩,蚕茧产量30万吨,年产生丝2.5万吨,产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1、区域布局1桂西北优势区。以、市为重点,建设优质原料茧基地,创名优蚕茧;打造茧丝品牌,提升产业综合效益。2桂中优势区。以来宾、市为重点

39、,发展优质原料茧,打造茧丝品牌。3桂南优势区。以、贵港市重点,发展高产高效蚕业。4次优势区域。以气候较为适宜发展桑蚕产业的、贺州、崇左市为蚕业发展次优势区域。以小规模集中发展为主,打造桑蚕专业村、特色村,发展茧质优、丝质好的茧品种。各优势区具体布局见附表5。2、主要任务建设优质原料茧基地,发展三高蚕业。加强桑蚕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促进产业科技创新。建立蚕桑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增强蚕业重大疫病防控能力。加大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高效生态循环蚕业。培育扶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推进茧丝绸一体化发展。3、重点项目1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县建设。建设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蚕业标准化综合示区,重点支持12个

40、三高蚕业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县和5个发展潜力较大的基地县建设。2桑蚕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加强XX蚕业科学研究院建设,以桑、蚕品种选育及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建设完善蚕业各领域的研发中心。建立自治区级桑蚕培训中心和重点县市培训中心。支持XX桑蚕原种场和区域性重点桑蚕普种场建设。改造升级现有蚕种冷藏处理体系。建设一批桑树种苗繁育基地和示园区。3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应用桑枝发展食用菌、制造板材,开发蚕蛹食品、保健品,利用蚕沙提取叶绿素、制造生物肥、沼气,研发果桑、桑叶茶等产品。六中药材产业保护、开发中药及壮药、瑶药、苗药等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资源,推进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提升中医药创新能力。到2015

41、年,中药材产业产值340亿元以上。1、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罗汉果等11种类中药材50万亩,适度发展两面针等20个品种40万亩各品种的优势区规划见附表6。 2、主要任务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建设XX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中药材信息、交易与资源预警信息平台,保护中药资源,实施XX著名的道地品种抢救性开发;推广中药材GAP生产技术,稳定与提升药材质量。3、重点项目1中药材资源调查与珍稀品种保护。开展我区中药材资源普查,在桂产道地中药材区建设3个野生资源保护区。2XX中药材研发体系建设。在建设现代中药材科技创新示园,建设中药原料研发中心、民族药研发中心、中药保健品研发中心、中药新药研发中心和中药质量检测与评

42、价中心。3XX道地中药材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全区中药材品质评价,建立桂药指纹图谱,制定与完善主要品种产品质量标准与栽培技术规程,保护XX道地中药材品牌。七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建立能源作物品种繁育基地,发展木薯燃料乙醇,探索发展其他非粮生物质能源。到2015年,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其中木薯种植面积500万亩,鲜薯总产达1000万吨以上。1、产业布局桂西南优势区。分布在市西南、市东部、市南部、崇左市各县,面积150万亩,鲜薯产量300万吨。桂东南优势区。分布在市各县市、贵港市东部,面积100万亩,鲜薯产量200万吨。沿海优势区。分布在、市各县区,面积50万亩,产量100万吨。小桐子

43、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崇左、等市的石山荒坡土地,面积60万亩。2、主要任务加强生物质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提升创新能力;建立生产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及其高产配套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培育能源企业,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资源转化利用率。3、重点项目1木薯品种选育与繁育基地建设。在建立1个自治区级木薯良种选育、繁育中心,木薯主产区的4个市级和8个县级木薯良种繁育中心。开展能源木薯品种选育和繁育,木薯高产栽培技术与配套农机农资研发。2万亩小桐子、蓖麻能源示林建设。开展小桐子、蓖麻良种收集与选育,开展植株矮化、提前挂果、提高果仁含油率、提高产量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在、崇左、市建设生物质柴油原料小桐子生

44、产基地各1万亩。在、等地建设生物质柴油原料小桐子生产基地各0.5万亩。3副产品综合利用示项目。研发示利用木薯杆叶、木薯根篼、秸杆和木薯渣生产饲料、食用菌、有机肥料等,提高产业的效益,减少生物质能源生产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八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做好规划布局,推行评级制度,打造以观农景、品特色、农家乐、风情游为一体的生态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到2015年,农业生态旅游景点区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以上。1、区域布局按照特色鲜明,涵丰富,一县一个点,一市一条线进行布局。每个地级市重点建设2个景点,建成农业生态旅游精品线路1条。在附近建设年接待能力在100万人次以上的农业生态

45、旅游精品线路1条。2、主要任务搞好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纳入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和特色旅游商品,完善现代农业示园和景点区旅游设施,促进景点区建设与特色农业示工程建设。制订评级标准,推行农业生态旅游评级制度。加强景点区宣传营销,扩大影响,推进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3、重点项目1旅游线路景点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景点设施建设,构建旅游线路,重点建设15条农业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其中,自治区级1条,地级市14条,每条精品线路由2个以上景点组成。2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旅游观光、休闲和体验生活特点,种植观赏农作物和时令、珍、稀、特色农产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

46、产品生产,开发特色农业旅游产品。3农业文化开发和宣传。九其他特色产业在打造千百亿元产业的基础上,继续抓好茶叶、油料、烟草、剑麻等传统产业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农垦农场、华侨农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其中,到 2015年,全区茶园面积达120万亩,干茶产量达6.16万吨,实现产值20亿元。五、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十二五农业规划目标,关键是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增加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充分挖掘农业增产增收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量水平和整体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制约因素、增产增收途径,统筹

47、实施以下重大项目建设。一农业基础设施装备能力建设1、基本农田建设。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开展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桂中、左右江、桂西旱片治旱等工程,配套实施土壤改良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改造中低产田,逐步把粮食主产县市、区基本口粮田建设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标准农田。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机购置补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适合丘陵地区和耕作特点的农机化技术、机具的研发、示和推广,加快耕作、水稻育插秧、糖料蔗种植收获、排灌、抗旱、节水灌溉的机械、机具和设备推广,重点解决农业生产关键环

48、节机械化问题。3、稳步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扶持建设大棚、温室、滴灌、喷灌等园艺作物生产设施。二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1、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成1136个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机构条件建设,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保障推广工作经费。稳定农技推广队伍,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整体素质。2、重大病虫害防控。强化公共植保职能,建立和完善自治区、市级监控中心,县、乡监测站、点和两迁害虫雷达观测站;建成一批县乡植保应急防治专业队、机防队、农民田间学校、乡村防治社区服务站,提高对迁飞性害虫等突发性、暴发性病虫害和流行性病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3、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健全各级农药、肥料等农业投

49、入品质量监测网络和执法队伍,加强农资市场检查、案件查处、质量抽检。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和落实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信息预警、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召回退出等监管制度;定期开展剧毒农药专项治理和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4、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组织实施金农工程,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开发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搭建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农业部门决策、监管、服务和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扶持建设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络,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1、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整

50、合全区农业科技、教育、推广等科技资源和技术力量,重点建设20个XX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开发、集成应用、试验示、技术培训、转化推广,监测农业产业发展动态,开展产业政策研究咨询。2、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开展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发展现代育种技术,推进新品种培育和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及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重大专项研究。建立健全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区域试验、展示示服务网络,强化技术培训,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3、农业科技入户示。开展新型农民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深入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4、综合配套技术

51、集成示推广。集成、示、推广先进实用的高产节本环保防灾增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和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及产地预冷贮藏保鲜技术。重点推广三免、三避、间套种、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冬种绿肥、水气平衡、水肥一体化等先进实用技术。四钱粮双增支撑能力建设1、万元增收工程。充分挖掘种植、加工、流通、储运、服务等重要生产环节中农民增收潜力,打造万元片区、万元村屯、标兵农户,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万元产值立体种植、万元收入加工服务、万元增收休闲农业,力争到2015年,全区80%以上农户年纯收入比20XX增加万元以上。2、三个千万亩增粮增收工程。扩大推广超级稻新品种和间套种技术,大力

52、发展秋冬作物生产,每年新增超级稻面积200万亩,扩大秋冬种面积200万亩,新增间套种面积200万亩。3、种子工程。加强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完善水稻、甘蔗、油料和蔬菜、水果等作物良种繁育设施建设;建立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中心及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建设;大力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和展示,组织高产配套技术集成示。4、新时期菜篮子工程。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菜篮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展示中心;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和冷链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信息体系和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5、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重点建设200个1000亩以上的蔬菜、水果标准化生产示基地,全部达到无公

53、害食品或出口基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50%。6、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示。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示,开展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7、一村一品千村示。每年在全区选择1000个自然村屯,开展新农村示建设。培育壮大优势特色效益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生态家园、村容村貌建设等。8、现代农业示园区建设。在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城市郊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选建一批现代农业示展示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园区、区域性农产品物流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9、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形成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知名度的优势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合理

54、布局农贸市场,形成市、县、乡层次有序、规模合理的农贸市场网络。加快发展超市连锁配送、直销专卖等现代物流体系,扶持农产品连锁超市发展,形成规模较大、网点众多的一流农产品连锁超市企业。完善农产品储运保鲜设施建设,形成运行效率高、效益好、网络广的专业性农产品储运体系。10、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企业与农户完善合作机制,建立原料生产基地,确保原料供应和产品质量安全;鼓励农业企业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提升农产品加工产品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发展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实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五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1、农业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55、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对粮食主产县市、区的耕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控。每年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制,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农村废弃物资源利用。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治理,建设县级农业面源污染观测点,组织实施化肥农药减施替代工程,推广精准化施肥施药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3、生态富民和循环农业示。选建特色生态农业示村,示推广猪-沼-果-灯-鱼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打造农业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服务业。4、

56、东盟农业资源合作开发。创造良好的农业开放合作环境,统筹国国外两个大局,利用国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组织实施XX与东盟合作开放农业资源行动计划,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东盟开发农业。六服务保障能力建设1、XX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建设一套覆盖全区14个市、106个县市、区,涉及XX农业生产及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贸易、流通、加工和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生产投资规划、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分析的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提升指挥决策效率和水平。2、农业防灾减灾应急救灾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建设,配置农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采集、发布传输的仪器设备,加强应急物资储备;重点建立和完善自治区有

57、害生物预警监控指挥中心和14个市级监控分中心,改造完善50个以上监测县级区域站和400个乡镇监测点,建成一批县乡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农民田间学校、乡村防治社区服务站。3、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扶持、壮大农业专业协会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拓展服务围和服务容,建立形成多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多元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和高效化。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类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农资配送、农技推广、植物保护、农业信息、金融服务、农机作业、产品流通等服务,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4、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条件建设

58、。逐步配置完善市、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办公、办案、复议听证、信访举报设施和设备,开展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农业执法水平。5、土地流转规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发布、中介委托、双方洽谈、合同签订、鉴证、登记备案、政策咨询、价格指导、合同兑现等管理服务。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提升仲裁工作水平。六、推进十二五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一稳定农村基本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启动和扩大先进实用物化农业技术补贴,巩固和完善农民收入补贴政策。不断完善产粮大县

59、大户奖励政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对优质粮、糖料蔗等优势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各类服务组织在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中的作用,合理地整合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制订和落实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发展的措施和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二建立健全农业投入长效机制。强化农业生产发展的物质保障,加强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原则,调整投资结构,大力搞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重大项目支持,力争甘蔗、木薯、桑蚕、食用菌、香蕉、柑桔等特色农作物列入国家补贴围。统筹安排自治区本级财政支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

60、杠杆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引导银行资金、社会资金投资农业,支持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加快发展农户小额信贷,加大贷款贴息,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多种担保业务,扩大保险围、增加险种,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开发农业生物、农业信息、良种培育、栽培新模式、生态安全、病虫害防控等核心技术。加大种子工程、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质量安全、科技入户工程、保护性耕作等重大工程建设力度。提高良种和集成配套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搞好现代农业示和带动,完善农业推广体系,不

61、断充实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力量,力争到20XX使全区各县市、区及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基地,增强生产指导、科技服务等功能。扶持一批专业性或综合性的骨干农业科研机构,围绕提高单产、提升品质,组织科研攻关,完善科研设施,改善科研手段,针对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和开发,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成套技术。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不断完善以绿色证书、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为主的农民技术培训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四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紧紧把握区域合作机遇,加快推进与东盟国家、港澳台等境外农业合作,认真抓好与、等省市的合作。加强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参照国际先

62、进标准,加强植物检疫防疫、质量检测、食品安全卫生体系建设,增强出口创汇。着力开拓东盟各国市场,进一步开拓欧美、日、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逐步扩大具有现实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及其制成品在东盟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扩大柑桔、食用菌、精细菜、荔枝、龙眼、剑麻等南亚热带产品的出口,逐步形成外向型拳头优势产业。五全面加强农业执法。农业执法是农业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实现十二五目标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进一步规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市场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执法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为主干、与法律法规授权

63、机构执法相结合的农业执法体系。完善综合执法协调机制,在坚持属地管辖的前提下,对大案、要案、跨区域案件,加强部门间、市际间协作和联动,最大限度地惩处行为。健全执法管理制度,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执法行为,改进执法作风,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装备水平。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继续扩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发展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互助服务,使其成为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及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用水管理和仓储运输等专业化服务,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组织程度。加大市场和信息体系建设力度,着力完善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继续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