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教案 教科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7289101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教案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教案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教案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教案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教案 教科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教案 教科版教学目标:1.知道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不同。 2.能用观察、实验、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熟食物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精神,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描述生、熟食物的不同点和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和描述食物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1.各组生熟马铃薯、碘酒、牙签、放大镜、滴管、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盛水烧杯、 鸡肉、干湿抹布.2.教师:实物投影、课件。教学过程:一、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用常用打语招呼。 2.展示一份食谱。 3.早餐食物的品种一样吗?食用方法一样吗?怎么不一

2、样?(板书: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4.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适合生吃,生吃有什么好处?板书:营养不易损失。 5.生活中有很多食物适合熟吃,熟吃有什么好处?板书:易消化、吸收 师:看来大家认为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之间可能存在着这些不同点,那到底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否有这些不同特点,还有没有其它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观察生、熟马铃薯1.为了进一步观察,我们这节课准备了常见的蔬菜(出示:马铃薯)。一个生马铃薯一个熟马铃薯,好辨认吗?2.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有什么不同?用什么观察方法来辨认?3.学生汇报、交流方法。 4.学生实验,把现象记录在表1里,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上前汇报实验

3、现象(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什么现象)。6.师: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发现了熟马铃薯在气味、味道、软硬、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发现熟的马铃薯的营养(淀粉)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三、观察、比较生熟鸡肉1.那除了像马铃薯这样蔬菜类食物适合熟吃,还有哪些食物适合熟吃? 2.另外肉类也适合熟吃,那肉类的食物从生到熟有没有变化? 3.为了进一步研究我们准备了什么肉呢?(出示: 生鸡肉)生鸡肉有什么特点?4.学生观察生鸡肉,填记录表。 5.学生汇报。 6.要想知道鸡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该怎么办呢? 7.在家里通常用什么烹饪方法做熟鸡肉?(煮、炸、炒.)8.想不想在课堂上把鸡肉做熟? a.引出酒精灯

4、b.交流酒精灯使用方法 c.介绍其它仪器名称 d.录像:煮鸡肉的操作过程 e.学生上前模拟操作 9.学生实验10.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引出营养成份的损失及其他现象。(板书:营养易损失)四、巩固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了解到了生食物和熟食物的许多不同特点,大家还想不想研究更多的生熟食物?希望大家用更多的方法到生活中去探究更多的生、熟食物吧!别忘了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3教案 教科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探究目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熟食的不同,培养学

5、生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认真细致的品质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教学重点】观察比较与描述生、熟的食物的不同点以及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和描述食物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教学方法】学生探究、讨论为主,教师讲述、直观教学为辅。【教学准备】A:教师材料:1.各类水果、蔬菜和肉类(三个贴有标志的水槽)苹果、香蕉、梨、草莓、葡萄、胡柚(水果可当奖品)番薯(生熟各1份)、莴苣、茄子、洋葱、四季豆、大米黄瓜、番茄、萝卜(生、熟)鸡爪、猪肉、带鱼2.黑色塑料袋(内装有生和熟的马铃薯各1个)与3.与学生相同材料一份。B:学生材料:生熟马铃薯(生熟各20个)、牙

6、签、水果刀、一次性快餐盒各1份 酒精灯、火柴、试管、试管夹、碟子、瘦肉(两小块)各1份、一次性筷子、镊子、记录单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A:听说我们四(1)班同学都爱动脑筋、积极发言,是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现在就有一个问题,请你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吗? 在生活中,你们认为自己最需要也是最离不开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B:学生回答(空气、重点引导说出食物)A:哦,食物,就是吃的东西,“民以食为天”吗。请说说你平时最爱吃什么?B:学生举例:各种自己喜欢的食物。二、新课引入:1教师出示两种食品(生的番薯条和熟的番薯条),请一学生上台,蒙住眼睛品尝食品。2学生品尝并说说它们是什么食物?

7、有何不同?3教师板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导入新课。三、科学探究:(一)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A: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食物,请看讲台,(出示所带三类食物样品:生吃、熟吃、都能吃)B:观看食物实物。A:那么多的食物,谁能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呢?请说说方法。B:学生说分法:荤素两大类。A:也就是来自植物和动物的,真聪明!还有别的分法吗?B:可以生吃的和必须熟吃的。A:教师出示两个水槽,请学生上台进行分类。B:学生演示。A:教师补充:像番茄、黄瓜、番薯这类食物应该归到哪一类呢?B:既可生吃,又可熟吃。真不错!A:教师拿出第三个水槽(既可生吃,又可熟吃)。B:教师板书:有些食物生吃更有营养,但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

8、再吃能使我们更加健康。(二)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A:提问:什么的使用使我们开始有了熟的食物?B:火的使用:人们发现熟的食物比生的食物更好吃,于是就渐渐有了熟的食物。A:教师出示黑袋子,袋中装有一生一熟两个马铃薯,要求学生拿出熟的并说说理由。 B:学生上台操作并说说理由(生熟食物的区别)。A:除了用捏的方法能分辨出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外,你们还有别的方法吗?B:学生讨论方法:用眼看;用手捏、摸、压、按、剥;用鼻子闻;用刀切;用牙签插;用嘴尝。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用刀切应放在盒内进行,不能凌空切,要特别小心!A:我们通过这些活动能从哪些方面认识到它们的不同?颜色、软硬、气味、味道等A:引导记录员

9、领取记录表(表在抽屉中)!材料呈现在桌上:生和熟的马铃薯、水果刀、牙签、一次性快餐盒各1份装在快餐盒中!B:学生说说各种材料的作用,然后分组实验,边观察边记录。教师板书: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下表!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实验记录表(一) 第 小组 记录员 xx年 月 日观察比较方法判断项目我 们 的 发 现生马铃薯熟马铃薯用眼看颜色用牙签插软硬用刀切(注意安全!)食物烧熟的好处:A:教师巡视!(安全、技术、合作)B:学生汇报:根据记录表汇报!A:引导学生说说马铃薯烧熟吃有何好处:食物烧熟后容易消化;味道更好;许多细菌都被杀灭了。教师板书:(更卫生、味更美、易吸收、营养好)B:材料员整理好材料!A:马

10、铃薯是平时生活中长吃的菜,你是怎样吃的呢?B:学生举出许多马铃薯的吃法。 土豆丝、土豆饼、薯片、薯条等。A:过度:刚才我们了解了马铃薯变熟以后的变化,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辨认一些食物是否是熟的。但是我们还不了解食物从生到熟这个过程中的具体变化,有兴趣研究吗?引入下一环节的探究。(三)观察比较瘦猪肉(玉米)从生到熟的变化:A:教师出示一小块精肉,请同学尝尝,无人愿意尝,那怎样你才敢尝呢?B:烧熟。A:有哪些方法?B: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烤、煮、蒸、炸、炒等。A:如果要使生的玉米变熟,是不是也可以用以上的方法呢?B:当然可以!A: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工具和器材,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做?B:烤(只能

11、是烤)。A:你们预测会发生什么变化?B:学生预测A:那我们来试试:我们在烤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教师演示爆玉米花的前奏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B:学生讨论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等(教师板书提示) 操作指导:实验注意事项1酒精灯的使用: 打开灯帽,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完毕后用灯帽把酒精灯熄灭,盖两次。2烤肉注意事项: 烤肉时应用镊子夹住并不断改变方向,使肉的各个部位都能被烤到。 品尝时应稍稍冷却再品尝。3爆玉米花注意事项: 爆玉米花时应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离开口1/3处); 加热时应先预热并不断摇动试管,使玉米不至于很快被烤焦; 不要把试管口对折别

12、人,以免玉米粒蹦出来伤人; 品尝时应先使爆米花稍稍冷却再品尝,以免伤嘴。4注意观察玉米粒和精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并记录下来。B:记录员领取注意事项和实验记录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1-4组爆玉米花,5-8组烤肉,)。A:要求:每组取一部分精肉和玉米粒进行实验,留一部分用做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瘦猪肉从生到熟变化过程”实验记录单(二) 第 小组 记录员 xx年 月 日变熟方法我 们 的 探 究 发 现(用语言进行描述)观察描述角度颜色、软硬、气味、味道-瘦猪肉玉米粒A:教师巡视!(安全、技术、合作)B:学生分组汇报(根据记录的表格,描述从生到熟的过程变化)A:烧熟的精肉(玉米粒)与生的精肉有什么不

13、同?生的精肉(玉米粒)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教师总结与归纳:指导学生看书P50B:整理材料、分享实验成果!四、小结延伸:恭喜你们今天得到了很多的收获,既有知识上的收获,又有嘴巴上的收获。其实,好的知识比好的食物更有味道,更有价值。希望以后拿出吃爆米花的精神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吃出更多的学问来。如果你们想成功,当“以恒心为朋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在生活中,食物的变化丰富多彩,大家留意观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分发宣传资料)食品安全的10条规定 为了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食品的安全提出了10条规定: 一、食品一旦煮好就应立即吃掉。食用在常温下存放45小时(一上午

14、或一下午)的已煮过的食物,对人体最危险。 二、生的食物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特别是家禽、肉类和牛奶。 三、一些诸如动物奶类等食品,应选择已加工消毒过而不是生的来食用。 四、煮好的食物,如需要存放4小时以上,应在高温(接近或高于摄氏60度)或低温(接近或底于摄氏10度)的条件下保存。常见的错误是,把煮过而尚未冷却的食物放在电冰箱里。 五、存放过的熟食必须重新加热到摄氏70度以上后才能食用。 六、不要让生熟食品互相接触。 七、保持厨房清洁。烹饪用具、刀又餐具等应用干净抹布揩干擦净,每块抹布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一天,下次使用前应把抹布在沸水中蒸煮消毒。 八、处理食品前应先洗手,处理后也应洗手。 九、不

15、能让昆虫、鼠和其它动物接触食品,动物通常都带有致病的菌源。十、饮用水应纯洁干净。 设计思路: 我所说的只是我的设计本意,可能在课堂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本次教研的主题是“关注细节、提高效率”。基于这一点,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课的引入:(过度语的设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活动:生食和熟食的了解生熟马铃薯的观察比较鸡肉从生到熟的变化的观察比较。第一个活动导入的设计:没有安排直接看图判断哪些可以生吃,哪些可以熟吃,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那些食物可以生吃,哪些可以熟吃,这种方法导入过于简单,没有联想。而是设计了蒙眼品尝猜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出主题。二、注重活动

16、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总体设计:基本遵循教材本意:从观察分类开始,让学生了解食物的吃法和理由,进一步观察静态的生熟食物的不同,让学生学会辨别食物的生和熟,最终发展到动态的观察: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学会从细微处观察食物的变化过程。注重内容生活化,教学实际化,设计趣味化。第三个活动:食物变熟的方法有多种,如煮、炒、烤、炸、蒸等,教材呈现的是用煮的方法让学生认识食物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的观察。根据课前实验,煮熟一块较薄的精肉一般要10分钟左右,太浪费时间。更没有安排学生自行选择实验方法,这显然有些不现实,因为实验材料准备要多套而且很烦,突不出重点。出于时间的考虑,设计时采用了“烤”这种手段

17、。材料的准备比较集中,可以提高效率。为了丰富教学内容,设计时安排了“爆玉米花”和“烤肉”两项活动,同时进行,丰富探究内容,又节省时间。三、注重演示,提高效率:为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操作前集中进行演示,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并将注意事项发到每一个小组,关注细节,提高效率。四、注重材料的选择与呈现:(一)材料的选择:1由于当时说多媒体不能用,食物图片无法呈现,于是就选择使用实物进行观察分类,(这些食物包含水果、蔬菜、家禽、家畜、水产等都有代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有的食物可以生吃,有的食物必须熟吃,而有的食物两种吃法都可以,从而更进一步明确生吃熟吃各有好处,根据具体情况而定。2

18、一次性快餐盒的运用(完整性):卫生,又可装材。牙签的使用,方便有效。3玉米粒的选择:普通的、香的,最终从普通中选择了颗粒较大较圆的4试管的选择:没有用调羹,因为试管温度高,节省时间,效率高,实验成功率高。(二)材料的检查:酒精灯的酒精、灯心的检查等(三)材料的呈现:1逐步呈现,尽量不让学生因为关注各种材料而分散注意力。2快餐盒的选择,先盖好,以免分散注意力。3本课重点实验的活动材料根据不同组别事先放在抽屉内,等要用的时候才引导拿出。(四)材料的整理: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非常重要!五、课前交代:1食物方面相关知识铺垫:食物的营养成分。因为直接上第四课,所以课前请学生自习前三课。2课前调查:哪些

19、食物是生吃的,哪些食物是熟吃的,并填写好调查表。3小组合作与分工:材料员、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4课堂调控:师生约定:数三声:1、2、3,停下来!做得好,有奖励(水果)!六、反思:1忠于教材与改编教材的程度把握?本课设计对原教材的安排做了一定的改动,总体原则是在忠于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但是对我们来说,要准确把握“忠”与“改”的程度,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优点难。2遇到实验的特殊情况如何解决?如本课的生煮鸡肉或猪肉。原教材的一个难点是:把生煮鸡肉或猪肉煮熟要花很多时间,会浪费很多时间,甚至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对于此类情况应有效改编教材。如何有效改编?值得探讨与研究。3探究的完整性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关系?科学课活动多,活动是探究的载体,而探究需要有它的完整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围绕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关注细节,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探究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