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教案 语文A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7198378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教案 语文A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教案 语文A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教案 语文A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教案 语文A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教案 语文A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教案 语文A版教学目标:1、 认识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与快乐。4、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意韵美、文辞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重难点: 正确读写生字,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感悟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快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达到情感共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2、理解诗歌中部

2、分的重点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清诗歌脉络。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清诗歌脉络。教学难点:能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学校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我们在那里感受成长的快乐。在校园里,我们有时会享受成功,有时会遭遇失败。在我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哭、会笑。哭笑之间,理想和信念在我们心中悄悄萌芽。对于明天的生活,身在校园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幻想,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校园是我们童年记忆的摇篮。今天我们就走近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跟着课文一起回顾我们的校园生活点点滴滴。板书: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指导读题。二、初

3、读课文,整体感知。a) 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诗句中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歌的整体感受。b)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要求:画记节;把诗句读通,读准。3、检查与反馈A、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B、理解词语的意思。倾听:细心地听取。佩服:感到可敬可爱、钦佩。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协调,比喻感情好,气氛融洽。4、学生默读思考:诗歌中写了同学们在那片树林中的哪些欢乐?5、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上内容。6、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读出了什么感受?想怎么朗读?我们喜欢在林子里静静地倾听倾听那神秘而又有趣的声音指导:这两行诗揭示了儿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心理。要指导学生读出好奇

4、、神秘的感受。我们听翠绿的叶子轻柔的呼吸我们听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指导:这两行诗表现了儿童充满诗意的幻想,赋予了翠绿的叶子和幼笋以人的思想,而这一切都在悄然无声中发生。朗读时要指导学生读得轻,读得优美。我们听云雀的歌儿从叶片滑落我们听蚂蚁的号子清脆又迷人指导:在这两行诗中,云雀的歌儿变得有形,歌儿从叶片上滑落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蚂蚁像人们一样在劳动中吹起了号子,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这都是充满纯真的想象。要指导学生读得优美,读出儿童探索大自然的欣喜与快乐。我喜欢在林子里写作诗歌你喜欢在林子里构思散文你佩服我诗歌里和谐的节奏我佩服你散文里蕴含的神韵我们常常在林子里采一篮篮蘑菇为生物组饲养的小兔送

5、去美味的山珍我们常常在林子里捕捉一只只彩蝶为我们的实验室献上美丽的昆虫标本指导:这两节诗描绘了校园活动精彩的画面,指导学生读出活动中的快乐,对成长的欣喜。校园门口的树林是童年的摇篮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充满温馨那里有我们稚气的笑语和真诚的眼泪即使明天长成大人,也不会失去那份纯真指导:这一节诗要读出孩子心中真切的感受,读出童年校园生活中的温馨、快乐与纯真。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提示:本文采用“分-总”的结构形式。1、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2、反馈学习情况。第一部分(第1-4小节):写同学们在树林里留下的点点滴滴的汗水和欢乐。第二部分(第5小节):写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是孩子们童年温馨的摇篮,是令学

6、生难忘的。四、指导写字1、指导学生观察汉字:你发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汉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一定方法记忆生字。2、观察汉字的结构。3、示范: 饲:“饲”与“词”、“伺”的读音与字形都要区别开。“蚂”、“蚁”都是形声字,都是“虫”字旁。4、请个别学生示范。5、指导练习。五、作业1、抄字组词,抄写词语2、熟读并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从各个角度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

7、入1、词语复习光临 倾听 滑落 神秘 标本 和谐 佩服 轻柔 摇篮 温馨2、回顾: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里有什么?我们在那儿做什么? 板书:神秘的声音 童年的足迹二、 感悟诗歌意境,指导朗读。1、浏览课文,哪些小节描绘了树林中神秘的声音?哪些小节描写了我们在树林的活动。2、合作学习: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四人小组交流感受,再把自己的感悟大胆地读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反馈与交流:指导感悟、朗读课文1、2小节。哪些同学研读了课文1、2小节,指名读文。树林里有什么声音?那些声音是怎样的? “叶子轻柔地呼吸”、“幼笋爆出地心”、“云雀的歌”、“蚂蚁的号子”中,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声音?哪些是想象出来的声音?给你留下

8、什么样的感受?小结:“叶子轻柔地呼吸”让人感受到叶子成为了具有思想的生命体,令人充满好奇;幼笋向往着光明,克服了重重困难,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而“爆出地心”,令人充满敬畏;“云雀的歌”美而清脆,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蚂蚁们整齐的“号子”,表现了在集体生活中成长的快乐。这些声音伴随着孩子们成长,成为他们学校生活的全部内涵。听到这些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了什么?感悟品读相关诗句。指导朗读1、2小节。 指导感悟、朗读课文3、4小节。指名读3、4小节。思考:“我们”在校园门口那片树林里展开了什么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会感受到什么?小结:“我们”在林中“写作诗歌”、“构思散文”,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享受着

9、成功的快乐;“我们”“采蘑菇”、“捉彩蝶”会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在活动中感受了校园生活的美好、纯真与愉快。用快乐、满足的语气,有感情朗读第3、4小节。升华情感,指导创作 在校园生活中,还会发生些什么?i. 观看学生校园生活录象。ii. 指导创作:在校园的 ,我们 ,我们 ,我们 ,我们 ,三、升华情感,总结全文1、校园生活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2、出示第5小节,有感情地读读第5小节,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3、这节诗歌能表达你对学校生活的全部感受吗?你还想说什么?继续创作: 校园是童年的摇篮, 校园是 。4、小结: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是童年的摇篮,它孕育了孩子们最纯真的梦想。校园是我们的另外

10、一个家,远大的理想就在这里萌芽。让我们记住这美好的时光,让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展翅飞翔。五、作业1、背诵诗歌。2、继续完成诗歌续写。板书设计: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神秘的声音 有趣的活动童年的摇篮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生命 生命教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一、分析教材、引发思考1教材内容:生命多么神奇、生命多么美好!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2教材的特点和作用:课文写作者从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中,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课文语言简洁朴实

11、,思想含蓄深邃,很好地体现“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训练重点。思考:反复读这篇课文,我总是沉醉其中,总会被那意蕴深远的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所打动,每读一次,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为什么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般深刻?那是因为: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全身瘫痪,命运的坎坷使她对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刻。而这有点沉甸甸的生命话题,四年级的孩子能感受到吗?他们能从中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从而珍爱生命吗?如何实现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向学生的转移,实现三情融合,怎样进行有效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从而感悟生命的价值?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也就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将要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

12、三维目标是什么。3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我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二、选择教法,明确思路情境教学法

13、: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点拨法:点拨法的精髓,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三、学法指导,形成能力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四、理念指导,精心设计(一)抓住语文本色,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是母语教学

14、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教学本课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悟生命内涵,在感悟生命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二)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体验感悟,正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流程统览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导其入境,感知生命的神奇和美好)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符合学生先整体感知的阅读心理)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15、领悟生命的坚持,体会生命的顽强,感悟生命的价值)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五、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花丛中蜜蜂嗡嗡,辛勤采蜜,生命的价值在于劳动,在于奉献。(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

16、整体把握,梳理脉络: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

17、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从以上两处巧妙的点拨,不难看出,老师正在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到体察作者杏林子的情,实现了文本的情,作者的情向学生的移情。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

18、导加深体会。(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是白白糟蹋?怎样是好好使用?(2)教师进一步点拨:杏林子全身瘫痪,她如何珍惜生命,对自己负责的呢?随即出示杏林子生前笔耕不辍,出版的系列作品,进一步验证: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3)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

19、美丽)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认识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活出意义和价值。3朗读名言、诗歌,升华情感:引进的名言和诗歌,都与课文的内容直接相关,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深化对生命的领悟,活而不滥,活而有序,基于教材,又适度地超越了教材。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让我们继续走进一个个珍视生命的灵魂深处,去了解他们的生命历程,感受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六、板书设计结束语:让我们抖开腾飞的双翼,拥抱美好生活,充实人生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