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光缆网设计原则v1.1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07144477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用户光缆网设计原则v1.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用户光缆网设计原则v1.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用户光缆网设计原则v1.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用户光缆网设计原则v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户光缆网设计原则v1.1(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用户光缆网设计原则 (v1.1)市电信2004年10月主编:陆继德修改记录版本修改人修改容通过时间发布时间V1.0陆继德等编制2002.112002.11V1.1邵信科根据2004.9.1会议讨论结果,修改下列容:1. 修改第1.0.5条,将体制、改成强制性;2. 修改第2.0.7条,增加光缆分支接头极其使用方式描述;3. 修改图1,增加光缆分支接头;4. 修改第3.0.2条,确定96芯光缆采用带状光缆;5. 修改第3.0.4条,增加长度描述;6. 修改第4.0.3条,使室光交接设备温度、相对湿度参照企业部标准通信机房环境要求(暂行规定)执行;7. 修改第5.0.5条,增加4芯、6芯、8

2、芯配光缆极其使用方式描述;8. 增加第5.0.6条;9. 修改6.0.7条,明确子管的5种颜色和使用方法;10. 修改第7.0.1条,并拆分为2条;11. 修改第7.0.5条(原7.0.4)12. 增加7.0.7条;2004.10.312004.11.01市电信保留对该“用户光缆网设计原则”的一切权利。14 / 18目 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光缆网络拓扑结构1第三章光纤与光缆的选择3第四章光纤接插件与光配纤设备技术要求4第五章光缆线路配纤原则与配纤设备容量选择5第六章光缆线路设计6第七章配纤设备设置原则8第八章光纤衰耗计算9第九章光缆线路设计长度的计取办法10第十章用户光缆与分纤设备的命名方式与

3、图例10附件一(规性附件):用户光缆线路设备图例11附件二(规性附件):用户光缆纤芯编排方法13附件三(资料性附件):对G.652光纤的基本要求14第一章 总则第1.0.1条 用户光缆网设计原则(以下简称“本原则”)是为加强市电信(以下简称“电信”)用户光缆网基本建设管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适应电信综合业务发展的需要而编制的。第1.0.2条 本原则适用于电信本地网中用户光缆网的新建、扩建工程,原有光缆网的改造工程可参照执行。第1.0.3条 当前电信用户光缆网覆盖目标是: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小区(FTTZ)、光纤到大楼(FTTB)。第1.0.4条 工程设计应与城市规划和电信发展规划相适

4、应,遵循近期建设规模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第1.0.5条 在本原则与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规有矛盾时应以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规为准。第1.0.6条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原则中引用而构成本原则的条文:YD5006-95 本地网用户线线路工程设计规第1.0.7条 本原则解释权属电信总师室。第二章 光缆网络拓扑结构第2.0.1条 网络的拓扑结构泛指网络的布局和形状,反映了网络的物理形状和物理上的连接性。电信用户光缆网基本拓扑结构有三种,即星形、总线形和环形。第2.0.2条 星形结构是由一个枢纽点与其它所有点之间以点对点的连接方式直接相连而构成,其余点之间相互不直接连通。星形用户光缆

5、网的优点是各用户之间相互独立,性好,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缺点是光纤无法共享,光缆的纤芯利用率低,投资成本高,安全可靠性差。第2.0.3条 总线形结构是当光缆首尾两端终端在不同的业务节点(局站)上,中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上下光纤的点时所形成的结构。这种结构安全性较好,光纤利用率较高,投资成本较低,但是在做物理光环时,需要借用其它光纤才能构成环。第2.0.4条 环形结构是当光缆首尾两端终端在同一个业务节点(局站)上,中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上下光纤的点时所形成的结构。这种结构在网络可靠性、安全性、投资、光纤利用率等方面与总线形结构类似。由于两端终结在同一个业务节点上,在组建物理光环时无需借用其它光纤。

6、第2.0.5条 各种网络结构都有其特点,在设计时应根据各相关点的地理位置、重要性、需要提供的业务、网络可靠性要求、经济性以与维护管理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目前用户主干光缆基本采用环形与总线形结构,如用户对通信业务需求量大或有特殊要求,并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时,也可以用星形结构。用户配光缆一般采用星形结构,当用户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环形结构。第2.0.6条 用户光缆在设计组网时必须考虑营业与维护界面,根据目前电信的营业维护界面以区(县)电信局为单位的状况,用户光缆组网时不得打破区(县)电信局服务界面。第2.0.7条 电信的用户光缆网配纤方式以交接制为主。网络设计时可以采用多级交接的方式,

7、但不得超过二级(不包括小区宽带机房到各住户单元的光缆) (见图1)。从主干光缆下纤的点称为光交接点,作为第一级光交接点。从第一级光交接点到下一个下纤点之间的光缆称为一级配光缆,该下纤点称为二级光交接点。从第二级光交接点到下一个下纤点之间的光缆称为二级配光缆,该下纤点称为光缆终端点。一级光交接点上应设置光交接设备(通常为交接箱),采用活动连接器终端光纤。在第二级光交接点不具备设置光交接设备的条件时,应采用可开启式光缆分支接头代替二级光交接设备。分支接头采用光纤熔接方式连接光纤。采用光纤熔接方式分配光纤时,不计交接级数,但须符合下列条件:位于分支接头下一级配光缆的芯数不应大于前一级配光缆容量的二分

8、之一。根据实际需要,二级配光缆还可以采用分支接头进行配纤。如需构成环形结构,可在两个光缆终端点间设置联光缆。二级光交接点光缆终端点二级配光缆一级光交接点分支接头光缆终端点一级配光缆联光缆一级配光缆 主干光缆图1. 用户光缆网配纤方式示意图二级配光缆 三级配光缆 第三章 光纤与光缆的选择第3.0.1条 用户光缆网的传输距离短,带宽要求不很高,但要求接入成本低,因此用户光缆网中选用的单模光纤(除特殊需要外)应采用符合ITU-TG.652建议的光纤。第3.0.2条 用户光缆网所采用的光缆最大芯数暂定为216芯。96芯与以上光缆采用带状光缆。第3.0.3条 在光缆敷设路由上,如果光缆线路与高电压传输系

9、统(500KV)长距离平行时,特别是架空光缆,设计应考虑采用无金属光缆。第3.0.4条 进局(站)的光缆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护套光缆。具体要求见Q/sht 0004-2004本地网光缆线路工程验收暂行规定(试行)第3.0.5条 在地铁与隧道敷设光缆时,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外护套光缆。第四章 光纤接插件与光配纤设备技术要求第4.0.1条 用户光缆网中光纤接插件采用FC/PC型单模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指标如下:1) 光纤活动连接器插入损耗不大于0.5dB。2) 回波损耗应不小于40dB。第4.0.2条 光配纤设备中光交接设备和光分纤设备分室型、室外型两类,其中室外型包括落地、挂墙与架空三种。在用户光缆

10、网中使用的光配纤设备类型,由设计人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第4.0.3条 光交接设备和光分纤设备环境要求1) 使用条件a. 室型环境温度:见Q/sht 0003-2003通信机房环境要求C级相对湿度:见Q/sht 0003-2003通信机房环境要求C级b. 室外型环境温度:-40C +60C 相对湿度:95%(40C时)2) 高压防护接地装置a. 接地装置与箱体金工件之间的耐压水平不小于3000V (直流电)1min不击穿无飞弧。b. 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与挡潮层和铠装层相连,接地线的截面积应大于6mm2。c. 接地装置与箱体金工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X104MW,试验电压

11、为直流500V。3) 光缆引入交接设备时,应有可靠的固定与保护装置。铠装层与加强芯应可靠连接至高压防护接地装置。4) 密封性能箱体处于锁闭状态,室型光交接设备密封防护性能应达到GB4208标准中IP53级要求;室外型光交接设备密封防护性能应达到GB4208标准中IP65级要求。5) 机械强度箱体各表面应能承受与表面垂直的压力大于980N。光缆固定处应能承受1000N的轴向拉力,并能承受扭转角度90共3次循环扭转。6) 光缆引入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直径15倍。光缆光纤在设备部布放时,不论在何处转弯,其曲率半径应大于37.5mm。7) 室外落地光交接设备底部应设一个25cm高的隔水仓,其作用有两

12、点,其一:即使遇到积水时,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其二:可以阻断人(手)孔蒸发出来的水汽,保持光交接设备的干燥。第五章 光缆线路配纤原则与配纤设备容量选择第5.0.1条 用户主干光缆容量确定主干光缆容量是根据光缆环上所设置的光交接设备数量而确定:1) 当一条主干光缆上有6-8个一级光交接设备时,主干光缆选用216 芯光缆。2) 当一条主干光缆上有4-5个一级光交接设备时,主干光缆选用144芯光缆。3) 当一条主干光缆上有3个与以下一级光交接设备时,主干光缆选用 96芯光缆。4) 郊区农村由于用户分布密度低,光缆线路长而投资大,主干光缆的容量不宜采用大对数光缆,一般控制在96芯以下。第5.0.2条

13、主干光缆光纤的安排用户主干光缆进入每只光交接设备一般采用全进全出方式。当受到管孔资源限制时,可设光接头盒用一根96芯光缆引入交接设备。主干光缆在每只光交接设备中下纤96芯,其中X方向、Y方向各24芯,余下48芯作为与前后光交接设备(各24芯)的联光纤。第5.0.3条 联光纤的作用 1) 联光纤可以在不同光交接设备间调度光纤资源,提高光纤调度的灵活性。2) 联光纤可以提高用户光缆网组网能力。第5.0.4条 光交接设备适配器排列规定 将288芯光交接设备适配器分为上、下二组各144芯。上面144个适配器为主干光缆下纤用,其中包括预留48芯以备主干光缆扩容;下面144只适配器为配光缆用。第5.0.5

14、条 配光缆容量确定根据用户业务需求情况,确定配光缆的容量,可选用4芯、6芯、8芯、12芯或24芯光缆。接入用户终端的配光缆除了满足可预见的需求外,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但不宜超过所选光缆容量的50%。第5.0.6条 光交接设备的容量目前有两种规格,一种是288芯,另一种是192芯,新建工程选用288芯;光分纤设备有四种规格:6芯、12芯、24芯、48芯。其中24芯、48芯可作为二级光交接设备使用;6芯、12芯可作为用户侧光缆终端设备使用。光缆终端设备的容量应根据光缆容量与用户业务需求情况进行配置,适配器按需配置。第六章 光缆线路设计第6.0.1条 光缆的布放方式一般分为四种:管道、架空、挂墙与直埋

15、。设计时应根据地理环境选择合理的布放方式。用户主干光缆宜采用管道敷设方式,当没有管道或不能建筑管道时可考虑采用架空或挂墙方式。由于地区地下管线拥挤而复杂,道路开挖的频次高,故不宜采用直埋方式。第6.0.2条 用户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应符合通信网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考虑管道路由和道路状况等因素,力求路由短捷安全、施工方便,扩建光缆时,应优先考虑在不同道路上扩增新路由。第6.0.3条 采用挂墙敷设时,其路由选择应该满足下列要求:1) 沿建筑物敷设应横平竖直不影响建筑物美观,路由选择不应妨碍建筑物的门窗;2) 应避开高温、高压、易腐蚀和有强烈震动的地区,避免非永久性的建筑物,尽量

16、避免与电力线、避雷线、暖气管等管线交叉与接近;3) 墙壁光缆与其它管线的最小净距离见表6.1。表6.1 墙壁光缆与其它管线的最小净距表管线种类平行净距(m)垂直交叉净距(m)电力线0.150.05避雷引下线1.000.30保护地线0.050.02热力管(不包封)0.500.50热力管(包封)0.300.30给水管0.150.02煤气管0.300.02第6.0.4条 光缆敷设时,在保证光缆不受损伤的原则下可采用人工敷设。第6.0.5条 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 敷设过程中应不小于光缆外径30倍;2) 安装固定后应不小于光缆外径15倍。第6.0.6条 布放光缆的牵引力不应超过

17、光缆最大允许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力。第6.0.7条 为了充分利用管孔,保护光缆在管孔不受损伤,在光缆布放前,必须先布放塑料子管(导管),应采用白、绿、红、蓝、黄等彩色聚乙烯(PE)塑料子管。同一管孔各子管的颜色不应一样。子管管径要求:径28mm、外径32mm。布放光缆时按白、绿、红、蓝、黄顺序使用。第6.0.8条 子管在人(手)孔伸出长度宜在200mm-400mm。不用的子管,管口应堵塞。第6.0.9条 管道光缆占用管孔位置,一般应靠近管孔群两侧并由上第二孔至下的原则选用,一般情况下同一条光缆占用各段管孔位置应保持不变。第6.0.10条 人(手)孔的光缆应有醒目的识别

18、标志并采用塑料软管保护。双盖与以下人井设2块光缆标志牌,双盖以上的人井设3块光缆标志牌。第6.0.11条 光缆应有系统的防雷保护接地。光缆的两端金属屏蔽层与加强芯应接地,中间的接头盒处必须连通。第6.0.12条 光缆在桥上敷设时应考虑机械损伤、震动、沉降和环境温度的影响,避免在桥上做接头。第七章 配纤设备设置原则第7.0.1条 光交接设备设备可采用室型或室外型,设计时应根据现场条件,从便于维护、便于施工角度考虑确定,不宜设置在网吧、移动基站。第7.0.2条 当采用室型光交接设备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 具有专用电信间的大楼或住宅小区,并有房屋业主允许电信长期使用的承诺。设计人员应通知电信相关部

19、门与房屋业主签订书面协议;2) 光缆进出方便,进户管道有一定富裕量;3) 人员进出方便,日常的施工和维护不受干扰。第7.0.3条 室外型光交接设备的安装位置,在设计选址时必须慎重考虑,应满足下列条件:1) 室外落地光交接设备安装位置必须是安全、通风、隐蔽,便于施工维护、不易受到外界损伤与自然灾害的地方(低洼地区特别要注意)。2) 室外落地光交接设备必须安装在靠近人(手)孔便于光缆出入的地方;3) 安装位置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不妨碍交通、市容。第7.0.4条 室外落地光交接设备应安装在混凝土底座上。底座与人(手)孔之间采用5根89无缝钢管连接。第7.0.5条 室外光交接设备必须设置接地线。第7.0

20、.6条 架空、挂墙光交接设备的设置与安装要求参照电缆交接设备设置原则实施。第7.0.7条 分支接头宜设置在管道资源丰富、空间宽敞、施工与维护方便的人孔中。如:安放在靠近用户的十字路口的人孔中。第八章 光纤衰耗计算第8.0.1条 设计光缆线路时,在其设计文本中应有光纤传输衰耗的计算,计算从局端至最远端的光缆终端点设备的衰耗值。第8.0.2条 一条光缆线路的衰耗值应包括光纤衰耗值、光纤连接器衰耗值、光纤熔接衰耗值、光缆维护余量。光缆全程衰耗值=光纤衰耗系数*全程长度+每只连接器衰耗值*连接器只数+光纤熔接衰耗值*数量1) G.652、G.655光纤衰耗减系数取值为 1310nm时取 0.4dB /

21、km 1550nm时取 0.25dB/km其他类型光纤的取值应参照相应产品说明书。2) 光纤连接器衰耗取值为0.5dB/每个3) 光纤熔接接头衰耗取值取定: 松套或束管光缆衰耗取值为 0.08dB/每个接头; 带状光缆衰耗取平均值为0.2dB/每个接头;4) 光缆维护余量(Mc) 单模光纤Mc为0.2dB/km第九章 光缆线路设计长度的计取办法第9.0.1条 考虑到光缆布放时所受拉力在安全围,确保光缆不受外力作用而损伤,在施工时一次布放管道光缆长度必须得到控制,在光缆两接头间的管道累计长度,不得大于2公里。第9.0.2条 光缆线路的设计长度以设计路由的丈量长度为基础加上局端预留长度、接头预留长

22、度、附加长度、管道人井预留弯曲长度。1) 局端预留长度为:15米2) 接头预留长度为:7米3) 附加长度为:光缆路由丈量长度*0.5%(自然弯曲系数)4) 管道弯曲预留长度1.0米/每只人井注:管孔图标注的管道长度已包括管道人井预留弯曲长度。第9.0.3条 布放吊挂式架空光缆时中负荷区、重负荷区布放架空光缆时,应在每根电杆上预留长度0.2米;轻负荷区应在每隔3-5个杆档作一处预留,长度为0.2米。预留光缆在电杆处用聚乙烯管穿放保护。聚乙烯管长度为90-100cm,“U”形弯曲的最底点距光缆吊线一般为25cm。第十章 用户光缆与分纤设备的命名方式与图例第10.0.1 为了加强对用户光缆网的管理,

23、便于施工、维护,用户光缆、光交接设备、光分纤箱、分支接头的命名法则按照电信发布的光缆系统命名法执行。第10.0.2 用户光缆线路设备图例见附件一。 (全文完)附件一(规性附件):用户光缆线路设备图例1) 光交接设备、光分纤箱与光分支设备图 形 符 号说 明拟建室光交接设备已建室光交接设备拟建户外光交接设备已建户外光交接设备拟建室光分纤箱已建室光分纤箱拟建户外光分纤箱已建室外光分纤箱光缆接头点光缆分支点2) 用户光缆表示法 图 形 符 号 说 明A 光缆长度 A B C 拟建 B 光缆型号 光缆名/ D 光缆 C 光缆芯数D 光缆的纤序编排A 光缆长度 A B C 已建 B 光缆型号 光缆名/

24、D 光缆 C 光缆芯数 D 光缆的纤序编排说明:SM为单模光缆,MM为多模光缆,DSM为带状单模光缆,DMM为带状多模光缆附件二(规性附件):用户光缆纤芯编排方法1) 主干光缆为了提高用户光缆的安全性、可靠性,每个光交接设备以两个方向进纤提供双向保护,环形光缆在设计时按顺时针方向设定为起始端X方向,逆时针方向终端为Y方向。总线形光缆以编号小的局为X方向。联光纤用最后的大线序,并用大写字母L表示,用脚标表示联光纤与交接设备的关系。例:(1) 主干光缆 1200.0-DSM -144 表示1200米长144芯单模带状光缆 X:25-120 表示此光缆段中含有X方向25-120 Y:1-24 表示此

25、光缆段中含有Y方向1-24 121-144L1-2 表示此光缆段中含有#1至#2交接设备的联光纤(2) 配光缆850.0- SM- 48 表示850米长48芯单模光缆 光缆名称/1-48 表示某交接设备配光缆纤序为1-48(3) 联光缆 300.0- SM -12 表示300米长12芯单模光缆 光缆名称/1-12表示某分纤箱至某分纤箱的联光缆纤序为1-122) 光交接设备、光分纤箱纤芯编排方法(1) 光交接设备 N020/288C 光交接设备编号 XX路XX弄XX号 安装详细地址 X:1-24 X方向光纤 Y:1-24 X方向光纤 121-144L1-2 至1号交接设备联光纤 121-144L

26、2-3 至3号交接设备联光纤XX路XX弄XX号 安装地址 光分纤箱编号/容量 光分纤箱纤序(2) 一级光分纤箱N020-1/24C1-24附件三(资料性附件):对G.652光纤的基本要求模场直径:8.69.5m 偏差10% (在1310nm波长区)包层直径:1252 m 模场同心度误差 0.5 m弯曲损耗 0.5dB/ Km衰减常数 波长为 1310nm 0.4dB/Km 波长为 1550nm 0.25dB/Km零色散波长围 1300nm-1324nm最大零色散斜率 0.093ps/(nmKm)最大零色散系数 1288nm-1339nm 3.5m在2m到20m长跳线光缆上的截止波长 1260nm在2m长跳线光缆上的光纤的截止波长1250nm光纤筛选力 5N(牛顿)筛选试验的停留时间为 1 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