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会让孩子爱上写作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7060788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体验会让孩子爱上写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体验会让孩子爱上写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体验会让孩子爱上写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体验会让孩子爱上写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验会让孩子爱上写作(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体验,会让孩子爱上习作普宁市洪阳镇第五小学 王钦雄【摘要】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习作教学的现状依然是学生惧怕写作文,教师惧怕教作文,习作教学的效果依然是不令人满意。对此,笔者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提出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体验、写作体验和评改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自然地爱上习作,自然地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关键词】体验 爱上 习作一直以来,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语界从来没放松对习作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处于教育相对落后的粤东揭阳地区,我们习作教学的现状依然是学生惧怕写作文,教师惧怕教作文,教学难,难教学,

2、一直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的最大压力。众所周知,当今小学生习作中缺乏真实的自我,习作中出现了“四步曲”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为写作素材;仿:机械模仿,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抄:抄袭作文选上的作文;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很多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老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的被动现象。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习作教学举步蹒跚。面对习作教学,既无方法又随意对待,归根到底就是教师以教材、课堂、教师为中心,全然不顾学生的写作需要。学生需要兴趣,而教师忽略兴趣;学生需要实践,而教师忽略实践;学生需要评价,而教师忽略评价。要想解决存在现象和问题,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与

3、教学研究中,我认为习作教学应该回归“原点”,对习作的要求要有很好的规划,创设环境,人人参与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写好习作,在写作成功时感受到体验的重要,因为体验,会让孩子爱上习作。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习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习作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习作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 习作教学中重视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去充分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这时是教师将学生由“生活状态”引入“写作状态”的最佳时机,从而有效地将学生从被动的写作心理状态“要我写”,过渡到“我要写”的主动写

4、作心理状态中来。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表明习作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应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一、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鲜活的生活体验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无字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习作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要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达默尔说:“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种东西就属于体验。”因此,体验是活生生的、感性的,生活着就是体验着,体验着才是生活的真正存在。这就意味着写作教学不是师生围绕着书本

5、,把知识对象化、目的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联系自己的生命经验,以自己的理解、想象等去直接地感受、体味、领悟、创造的生命体验过程。没有体验,就不会有情感的冲动、精神的觉醒和智慧的发现。习作教学中强调生活体验是让语文走向生活的最佳途径,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鲜活的生活体验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 1、 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体验 “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空虚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联系,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流出真实的水来?” 叶圣陶先生这段话精辟而又切中时弊。要让学生习作流淌出“真实

6、”的水来,就必须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跳出课本小书,跳出课堂小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让他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真实的阅读中积淀语言材料,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 习作教学要打破时空限制,跳出封闭的教学格局,把习作引向生活,把学生引进社会大课堂,鼓励他们把生活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无论是融入社会还是参与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主体参与、亲自体验,体验大自然的奇特,体验人与动物的和谐,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验环境破坏的危害,体验挫折后的自强例如,我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游戏活动夹豆子比赛,同学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就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喊着该怎样夹,有的说该怎样

7、用力与配合,夹豆子成败的同学又有怎样的不同感受?有的说夹豆子太爽啦!有的说夹豆子太难了!我让同学们根据不同的体验完成习作夹豆子比赛。用同样的方式我还让同学们完成逗笑比赛、游戏乐场的经历等习作。课堂上,我更加重视让学生用心、用情去体验学习活动,让同学们参加演讲活动,完成习作演讲活动,让我_、紧张而激烈的比赛。教学中,我还与综合性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布置一系列习作题目。例如关于环境教育综合性学习人人都来保护环境,关于饮食文化综合性学习家乡菜,关于情感教育综合性学习“爱”的归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节日。我还让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和社交活动,创设情景,体验生活。利用双休日,组织同学们访问退伍军

8、人、退体老人等;依托享誉全省的洪阳“万花园”,让同学们进行养花的体验;同学们在餐馆里做“钟点工”;组织学生参观“林则徐纪念馆”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并随时记下它,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习作的外延就有多大。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纳入积累的范畴,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完成“商贸”活动、家乡特产博览会、餐馆里的一天、我的社区我做主、我代老师去家访、争取、难忘的参观活动等习作。2、 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心动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多彩的场景也会在同学们内心世界激起波澜,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让学生在不经意间

9、参与心动体验,教会学生在平凡生活中及时捕捉灵感和“闪光点”。如果说活动体验是动态,那么心动体验便是一种静态,我更注中孩子们的心动体验,让孩子写好内心活动。如话题作文“走上大街,向陌生人请教”,要让孩子体验,写出自己内心的紧张,话题作文“笑过之后”,要让孩子体验“自责”的心理。还要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如看图想象、阅读想象、声音畅想等。所以,体验活动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是解决学生习作千篇一律之顽疾的最有效方法。 试想,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参加拔河比赛的体验,就不会写出赛前紧张、赛中曲折、最后取胜、赛后启发的完整的情感变化过程。有了体验,写作时,脑海里就会闪现生活情景和人物情景,

10、达到文思泉涌的写作佳境。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个性的写作体验 1、情境铺垫,用提示语进行无痕引导习作提示语好比是电视某专栏的主持人,为采访对象作个引子来点启发。教学中,为迅速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无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无论是“诚信”、“和谐”,还是“环保”、“自强”, 我都注重用习作提示语进行无痕引导。如以家乡的为题目进行习作时,我用这样的提示语:“大家都是生活在广阔的农村,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认真地通过自己对家乡景物的体验,把家乡景物的特点写出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生们处在一种主动交流,大胆表达的状态中,重温自己的体验。结果家乡

11、的小桥、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春雨、家乡的早晨等一篇篇真实、有新意的优秀习作,在学生笔下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又如以“节日”为话题的作文,我又用这样的提示语:“春节、元宵节、清明、中秋节、重阳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节日文化与风俗可谓多姿多彩,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与风土人情,节日里发生的故事令人难忘。大家通过对某个节日的体验,就选择某个节日来写,可介绍某个节日的由来及相关风情,可描述节日里发生的难忘故事,也可表达你对某个节日及其习俗的看法。”在提示语的引导下,学生的习作我们的节日各有特点,各有风格,佳作频出。就连平时害怕作文,一节课都难挤出几行字的学生,也都洋洋洒洒地写出了真实又生动的文章。2、

12、 搭建平台,用任务激发责任感引导在小学各年级中,每个学期均安排了8次习作,但这只构成了习作教学的大的框架,还需要一些小练笔来补充,更需要用任务责任感来引导。这些从何而来呢?从儿童的生活中来。我们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认真完成习作任务。其一,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其二,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其三,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成成长日记,即每天写几句通顺的话,每周

13、写一篇日记。内容无所谓好坏,可以是高兴、难忘、遗憾、难过的事,也可以写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一感比如,学校开展艺术活动, 我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场景和参加活动的真切感受写下来;星期天,和家人到菜场买菜,可以把所见所闻写下来;节假日和家人一起游玩,可以把自己的假期见闻写下来;学校举行某项比赛,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只要是真实的,学生认为有意思的,爱怎样写就怎样写,充分发挥个性,表现自己的情趣。不求文笔优美,只要文通字顺就行。可以记叙、抒情,也可议论。可以一句话、一个片段,也可写一个过程总之是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抒我心。这时,学生便会觉得习作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倾吐心声的一个途径,他们从内心

14、深处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其四,组办班级“写作展览专栏”,唤醒学生写作冲动。我设置了学生作品舆论平台、与读者见面的载体班级“写作展览专栏”,离开作品展览,也就离开了写作最本质的实用功能和激励功能。办班级“写作展览专栏”,题材自拟,精选优秀作品,当中穿插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精彩点评以及学生对作文课堂的感受,然后定期粘贴,让每个学生都能读到优秀的作品,从而唤醒学生写作冲动,完成习作任务。3、不做技术引导,以宽松和谐的氛围催生写作引导在习作教学中,我总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学生创设习作的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和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全体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文字表达,积

15、极构建“习作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大大的提高了, 文思泉涌,流泻出一篇篇感人的文章。许多学生的习作在专栏中发表,在作文比赛中屡屡获奖。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创设有效情境,才能唤醒学生写作冲动,丰富表象,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为学生创设弹性、和谐的写作评改体验由于思想认识、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自然不同。因此,对学生的习作,要正确地、客观地去评价。长期以来,习作批改一直是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痛的事,不仅因为批改费时费力,还因为批改往往是劳而无功,学生或只看

16、一下分数,或这次指出的错误下次照犯。以前,很多老师习惯在学生的习作上进行大面积的修改,有时几乎把学生的习作变成自己的东西,原有的内容所剩无几。这无异于对学生说:“你的习作很不成功!”这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习作热情。而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习作,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习作分享不仅让更多的人读到他们的作品,使之拥有广大的读者,这无疑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此,我大胆舍弃传统的习作评改方法,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赏评上,提倡多

17、元评价,或符号式欣赏评价,或评语式欣赏评价,或朗读式欣赏评价。评改自由,可以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这样既不会增加教师负担,又对学生有切实的帮助。评改时,我尽量保留学生习作的东西,并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习作的成功点、闪光点,哪怕是精彩片段,或标点使用得好,或成功运用了一个成语一个修辞,我都用红笔进行勾画,多用鼓励性语言加以赞赏,我最经常用到的话是:“你欣赏哪个同学的习作?”“他的哪句话你最欣赏?”“你最满意他的哪段描写?”“把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句子画下来并朗读出来。” “假如这个地方我会这样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学生的习需要真切的赏识与智慧的引领,不要胡乱“枪毙”学

18、生的劳动成果,扼杀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自改和互改习作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品格。教师运用规范的批改符号修改作文,对文章进行点评。最后学生把习作本拿回家,让家长欣赏自己子女的习作和老师的评语,再在习作中写出家长对习作的评价意见,共同促使学生的习作更加优秀。只要学生习作文通字顺,有真实感受,或有所进步,我会毫不吝啬地给他们的作文评上“优秀”,让他们的习作成为班级“习作鉴赏会”的优秀产品,并粘贴在班级“写作展览专栏”,为学生创设了习作交流与体验成功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习作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回归到丰富生动、真实可信、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境界,这是习作教学获得解放的理想途径。而实现这一理想途径的最佳方法就是体验,因为体验,会让孩子爱上习作。让我们每位教师用自己智慧的双手为孩子们搭建起走向成功的写作平台,让孩子们对写作充满热情。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长期这样培养下去,那孩子的潜能定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势不可挡,他们的写作水平将越来越高,成长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2014年3月26日(本文荣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广东省优秀论文(论著)评比活动一等奖)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