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导中留守儿童的困难诌议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7036687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义务教导中留守儿童的困难诌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义务教导中留守儿童的困难诌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义务教导中留守儿童的困难诌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义务教导中留守儿童的困难诌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导中留守儿童的困难诌议(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义务教导中留守儿童的困难诌议 作者:王秋香 李倡平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结构的完整,父母双方积极的教育和抚养,对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意义重大,一旦父母一方甚至双方从家庭中走出,父母的教育和抚爱长期缺乏,导致对孩子的家庭社会化内容不完整,甚至是畸形的教育。在上面列出的几种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类型中,留守儿童与母亲或父亲一方一起生活的占43.83%。而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亲中的任何一方共同生活,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在与单亲的生活中,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则是与母亲一起生活。相对于与祖父母或亲属生活的留守儿童而言,与母亲的生活要好一些。

2、但母亲既要承担家务劳动、田间工作,又要侍奉老人,打理孩子的生活,很少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及道德发展状况,往往只重视留守儿童基本的生活需求,其他方面往往处于一种放任状态。其次,家庭心理环境残缺不全,致使留守儿童家庭社会化的内容和效果难有保障。家庭心理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引起的一种心理氛围。它反映了家庭成员间的一种稳定的情绪和态势。在核心家庭中,家庭心理环境主要是指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在良好稳定的家庭心理环境下,父母的性格、兴趣、爱好、父母间的互敬互爱,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抚育,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帮互爱,是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心理环境。留守儿童

3、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缺位,在家庭结构不完整的条件下,夫妻关系外移出家庭、亲子关系残缺或断裂,致使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效果都难有保障。从孩子的角度看,夫妻关系就是其父母之间的关系。如果夫妻之间能相亲相爱、相互尊重、互相体贴、互相关心,就能营造一种好的家庭心理氛围,能使整个家庭非常轻松、非常温馨、充满亲情,能给生活在其中的孩子的心灵带来美的启发和熏陶,能使孩子形成稳定、乐观的心态,养成互助、互爱、宽容、谦让的品德。在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的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已经外移。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留守儿童感受到是一种冷寂、沉闷和孤独,他们看不到父母间的互敬互爱,无法形成夫妻间的那种传统美好的人伦意识。这一方面

4、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意志品质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势必影响到他们将来为人夫或为人妻角色的承担。亲子关系即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和良好沟通。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与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借以增进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和相互的了解,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流动,使固有的父母子女关系改变为父子(女)关系、母子(女)关系、祖孙关系或叔侄关系。一直以来,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母亲担负着“慈母”的职责,父亲则承担着“严父”的角色,当大面积的“母亲”、“父亲”缺位,即传统的母子(女)或父子(

5、女)关系出现断裂时,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就成为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在单亲监护中,毕竟还有着父子(女)关系或母子(女)关系,亲子关系呈现的是一种残缺状态。而在祖辈监护或亲朋监护中,家庭固有的父母子女关系则处于完全断裂状态。第三,家庭教育主体素质较差,家庭教养方式不当,降低了留守儿童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发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体往往为单亲(大多数是母亲)、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朋。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体素质较低,家庭教养方式存在不当现象。在亲朋监护中,亲朋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吃穿和安全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和品行注重很少,很难谈得上有意识的家庭教育。在单亲监护的家庭中,留下来的大多数是母

6、亲。这些母亲中相当部分对孩子教育的理解存在盲点和责任缺失状况。例如,她们往往将教育片面理解为学校教育和智育,忽视家庭教育,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是期中或期末的考试分数,对孩子在情感上的渴求、心理上的安慰和疏导、道德上的引导与规范几乎没有自觉的意识。在祖辈监护中,问题则更多。作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监管时,他们一般都把监护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发生安全事故。他们普遍重吃穿,重身体,忽视孩子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履行教育责任时,这些老年人往往精力严重缺乏。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均存在放任或溺爱现象。在单亲监护中,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与母亲一起生活。由于很多母亲文化程度不高,缺乏

7、科学的家庭教养知识,又要承担繁重的劳动任务,对待孩子的监管有心无力,往往放任其行为。在亲朋监护中,由于关系的敏感性及临时监护人的角色要求,他们只重视吃、穿以及人身安全问题,对其行为往往放任不管。在自我监护中,作为未成年人的兄、姐或留守儿童本身往往是自我约束、自我监管,其行为的放任程度可想而知。在祖辈监护中的溺爱或放任不管的现象亦十分严重。祖辈对留守子女的溺爱,一方面与普通的祖辈溺爱晚辈相似,另一方面与祖辈作为受委托责任人的角色有相当的关系。作为受委托责任人,客观上促使祖辈把被监护对象的安全和健康放在所有监护和养育活动的首位,当宽严不当的监管言行有可能危及留守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时,他们只好放任或不

8、予批评,从而导致溺爱的发生。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学校困境 学校是儿童进入学龄阶段后主要的社会化机构。学校通过教学、管理和服务使学生学习知识,获取技能,形成与所在社会相一致的信仰、信念、态度、价值观和规范。因此,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主体的素质、教学条件、心理和文化氛围影响着学校功能的正常发挥。据笔者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农村学校在软硬件方面存在着极不利于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倾向。首先,在教育理念上,农村中小学普遍重智育轻德育。“学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对个体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个体身心发展,使个体社会化。这是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2但是,“现在的教育

9、是一种训练专业性技能的工具,知识成了统治者,人变成手段和产品。”3在我国现阶段,教育功利化、被异化现象十分严重。学校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和教育主管部门围绕着“高考指挥棒”,普遍重智育而轻德育。在笔者访谈的几所学校中,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几乎都被考试、升学率、分数牵引着,他们的教学和日常工作都围绕着这些问题而进行,并且根据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名次、贴标签。对待“纪律散漫”“、家长不管”、“学业成绩普遍较差”的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往往是在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前提下,放任不管。由于在学校教育中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基础教育的育人功能被严重忽略了。其次,在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方面,相当数量的农村中小学存在不利于留守儿

10、童社会化的现象。教学条件是指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和经费投入,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教学设施、校园绿化和美化等物质形态。教学条件不仅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而且是陶冶学生品性和心理的重要方面。一个人长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幽静、雅致的学校公园里游乐玩耍,在既发人深思又激人上进的中外学者或杰出人物的画像、塑像、历史遗物前徜徉,他一定会受到这种环绕力的巨大影响,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中小学经费投入不足,致使相当数量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仅仅能维持基本的教学活动。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物质方面的贫乏常会导致精神领域的贫乏。落后的教学条件,会影响他们的视

11、野,妨碍他们对知识的涉猎。而相当数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境况不好,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书籍,无法通过电视、电脑或其它媒介去了解国内外的动态,没法了解古今中外伟人的事迹。当然,并不能说教学条件差就培养不出素质高的人才。如果学校负责人和教师能正确地利用已有的条件,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奋发向上、坚强不屈的良好品质,就能增强学校教育的效果。事实上,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很难正确对待物质条件差这个问题。有的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流露出不满,有的教师则通过各种途径,试图调往好学校或城市学校。在教学环境方面,这里涉及的主要是学校的心理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学校心理环境是指学校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学

12、校里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所引起的一种心理氛围。在稳定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学校负责人、任课教师、班主任对学生的培养、关心和爱护,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关心和帮助,是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稳定心理和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心理环境。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心理环境残缺的条件下,学校老师并没有承担起缺失的功能,相反,学校心理环境亦出现不佳倾向,主要表现为教师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关系不良。当亲子关系疏远,感情无以寄托时,学校教师就成为了留守儿童情感依恋的对象。但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对教师的这种依恋关系往往是单向的,其中最主要的

13、原因在于许多教师认为留守儿童存在大量的问题。“这些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相,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混混搅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4正是由于留守儿童在心理、情感、学业、守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教师认为他们是“双差生”,是“问题学生”,对待留守儿童,相当数量的学校老师不是关心、爱护,而是漠不关心、放任不管。笔者在访谈中,强烈地感受到了一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冷漠和忽视,几乎每个教师都能罗列出留守儿童的缺点和错误。有的留守中小学生无奈地说,“老师就连排座位时都把我们排在后面的边上。”本

14、应给予留守儿童群体更多关心和支持的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的这种忽视,致使他们之间关系疏远,因而学校教育严重缺乏支持动力。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班级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关心、团结合作、相互友爱的这种融洽、和谐的关系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它营造了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胸襟开阔,极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良好品性的养就、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在笔者的访谈中发现,在学校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关系非常微妙,存在着非留守儿童轻视、排斥和不尊重留守儿童的现象,在有的班级中往往形成了截然分明的两种群体。在不能融入班集体,不被同学所接受、喜

15、爱的情况下,有着相同家庭背景、有着相似需求的留守儿童们更容易走到一块,也更容易加重这一群体业已存在的问题。而更严重的是,其中相当部分留守儿童走出班集体,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不良群体或结成不良群体,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第三,部分学校教育主体素质较低。要使学校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高素质的教育队伍。他们要有广博的知识、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科学的教育理念。但是,据调查发现,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素质较低,难以担当学校教育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教师缺乏爱心。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有着独特的心理、情感、需求和渴望,需要教师有一

16、颗爱人之心,但是,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仅不能成为留守儿童情感依恋的对象,相反,有的对留守儿童冷嘲热讽;有的任意给留守儿童贴标签,主观地算度、处置留守儿童及其未来;有的则相当冷淡,任其自然发展,漠视其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第二,相当部分教师缺乏教育理想与信念。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有的教师不注重自己的政治信念、人生理想与道德情操的培养,缺乏使命感与育人意识;有的知识结构陈旧,不思学习与进取,混日子过;有的教育方法、手段简单粗暴,不是惩罚就是放任,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第三,部分教师自身榜样不佳。部分农村教师言行不一,表里相异,校内校外相左。在对待留守儿童群体时,学校教师普遍缺乏因材施教的理念。许多教师

17、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研究很不够,对留守儿童的认识肤浅,还停留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很少把研究留守儿童当作当前工作的重点。因此,在笔者的访谈中,相当数量的学校没有形成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学校教育仍然是“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个教师、一言堂、一群被预想有优差之别的学生”。 家校合作流于形式,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化的有效途径被堵塞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两支最重要的教育力量,分别担负着不同的教育职能。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融合两者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保证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增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力度,十分重要。但是,据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家庭和学校合作流于形式,甚

18、至处于空白状态。第一,家校合作没有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各方的重视。留守儿童家长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很不够。相当数量的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不懂得有家校合作,他们往往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子女在学校就读,所有问题自然应该由学校教师负责解决。学校和教师也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群体问题的严重性,没有认真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家校合作培养模式意识模糊,重视不够。第二,家校合作主题不明确,效果不佳。家校合作并无固定的模式可依。目前,大多数学校,家校合作形式主要是家访和家长会议。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的有关情况,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方式。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与

19、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改正和进步。家长会议则有利于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有利于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办学思想,指导家庭教育并争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但是,据调查表明,针对留守儿童的家校合作主题不很明确,一般只是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成绩好的、批评成绩差的同学。家长们普遍认为家长会被开成了批判会或表扬会,致使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家长觉得开家长会十分丢脸面,因而想方设法地逃避。第三,家校合作形式主义严重,有的甚至处于空白状态。一般来说,家校合作的组织与管理者是学校。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业、守纪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家访、家长会议、电话访谈等方式与家长联系。据调查表明,农村中小学里,在针

20、对留守儿童的家校合作中,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合作少,有的甚至处于空白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对留守儿童所表现出的各种问题基本上持无能为力,甚至抱怨的态度,致使学校和教师缺乏家校合作的动力。其次,留守儿童家长对家校合作持消极态度,临时监护人文化素质较低,也影响了学校教师持续家访和对家长会的信心。笔者曾在一次家长会议上,听老师抱怨说与某留守儿童家长多次联系,该家长都以“忙”为借口拒绝与老师面谈。而来的许多都是学生的爷爷奶奶,大家翻翻作业本,问问孩子成绩,其它情况则均未涉及。再次,广大中西部地区教师任务重、待遇低等因素也客观上影响了家校合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家庭对家校合作积极性都不高,导致家校合作的教育培养模式徒有其名,效果不佳。由此可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学校及家校合作的教育均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困境。探求走出这一困境的路径,建立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支持体系是非常重要也是极为迫切的事情。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