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神鸟》教案 语文S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7030050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语文下册《神鸟》教案 语文S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神鸟》教案 语文S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神鸟》教案 语文S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神鸟》教案 语文S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神鸟》教案 语文S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下册神鸟教案 语文S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

2、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

3、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

4、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

5、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6、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

7、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人们捉不到它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板书: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

8、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蜀中九日送柴侍御 1教案 沪教版古诗简析:1蜀中九日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

9、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2送柴侍御这首诗大约是诗人贬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诗中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这是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 古诗注释: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时人们逢此日要登高会宴。他席他乡:在他乡作客,此处指剑南,即今四川成都。南中:诗人的家乡在成都的北面,因此称剑南为南中。侍御:官职名。通波:波路相通。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教学目标:1学习蜀中九日,了解诗人九日

10、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感受诗人佳节思亲的感情。学习送柴侍御,了解诗人送别好朋友柴侍御时看似无情却有情的心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蜀中九日。3能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由已学的送别的古诗导入,揭题。1提醒学生注意“侍”和“御”的字形区别。2了解柴侍御和作者的关系,介绍作诗背景。二、初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利用工具书读通顺。2检查朗读情况,正音,以多种方式读熟古诗。3在这首诗里,作者送别朋友时的心情如何?从哪里看出来?(送君不觉有离伤)三、品读,感受作者独特的写离别手法。

11、1朋友要去远行,分别在即,诗人却一点也不觉得悲伤,为什么会这样呢?(1)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河水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有离别的伤感。体味“接”的妙用。 (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你我有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乡呢?2感情朗读。四、(学习第二首诗)读题,解题。(一)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二)品读感悟。1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2师生交流。(1)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九月九日登上望乡台,好客的人,频频举杯劝我开怀。(2)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他们怎知我客居他乡的痛苦,却奈何痴情的鸿雁在此时从我的家乡翩翩飞来。3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三)朗读感悟。五、拓展延伸。积累思乡、送别的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