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业务的营销误区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6961931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银行理财业务的营销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银行理财业务的营销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银行理财业务的营销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银行理财业务的营销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理财业务的营销误区(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银行理财业务的营销误区【精品文档】第 9 页银行理财业务的营销误区 随着邮政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明显地改变了经营策略,由传统储蓄余额的单一增长方式向负债类业务、资产类业务、中间代理业务等更广阔的银行业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转变。这其中负债类业务、资产类业务大多是借鉴国内大型商业务银行的宣传营销和风险控制体系运行,基本在走别人走过的路,可以说完全照搬商业银行过去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成果是完全可行的。但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些中间代理类业务,几乎可以忽略与商业银行之间开办的时间差,我们目前仍然没有非常完善的营销策略值得借鉴,所以必须在兼顾兄弟银行的优良措

2、施的同时,走出一条有自己的特色的路,而且我们完全有这种条件和机遇,只是缺乏对相关资源的整合投入,在成立银行初期,仍然存在相当严重的营销误区,极需要修正并加快营销体系建设,否则将给基层网点未来中间代理类业务的快速发展蒙上阴影。 严格地说,我们开办的所有业务都可以认为是为客户理财,只是客户有个人和机构的区别而已,但这里传统地拿“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营销来分析我们的营销策略,我认为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基层网点理财类业务的营销策略至少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思想观念陈旧。由于传统的“邮政固有思维意识”,决定了我们的所有业务几乎都是被动式发展,在思维观念上一直存在凡是营销都与“关系营销”营销,揽储时我们就求

3、亲戚朋友,推介保险业务时我们误导用户,发展基金业务我们是随大流,在做理财业务时必然犯下“欺骗用户”的罪行,面对一个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我们的营销人员始终无法突破这种传统“邮政思维意识”(暂称它为“邮政思维意识”吧)的束缚,跟本不知道怎么样去推介它,因而只能采取一种隐瞒、欺骗用户的简单方式来处理。说这些我是有事实根据的,例如我亲眼见到营业员瞒着用户把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做成“财富号(天左右的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为)”,然后只给用户一个活期存折和中间业务交易账户申请回执,扣下中间业务交易卡和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申请单,告诉用户满一年后凭手中的回执和活期存折来取款,并告诉用户这种产品没有任何风险。这

4、种简单的“营销”方式(明显有点玷污“营销”这个词了)带来的后果就是要么客户不明不白地等待一年、要么就是存在诸疑虑然后突然间来到银行柜台大吵大闹要求退款或要示明示收益情况,给以后的业务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也严重损害了银行形象。他们的营销思维大多都是格式化的程序,没有足够的创新应变能力,趸缴的险种推介了好多年,突然来个期缴险种马上就不行了。二、资源配置错位。代理类业务的优势非常明显,收益高效直观、经营风险较低,无疑是现代化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拓展方向,然后我们却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个重大误区,就是舍不得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形成了资源配置的错位。银行理财业务的对象都是我们的高端用户,最直

5、接营销平台就是营业柜台,尤其是“理财业务专柜”和“大堂经理”两个岗位,直接关系着该项业务的基本营销环节,不但要求业务技能熟练,还要求专业知识丰富,遗憾地是我们对大堂经理的认识是片面的仅仅是代理低端用户填单和疏导窗口用户,没有配备较专业的理财业务经理和窗口人员,甚至没有一个专属理财业务客户的较清静高雅的洽谈接待环境,有些网点甚至没有相关机具设备的投入。最明显的是大堂经理一般都是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的老员工或知识面贫乏、没有足够营销底气的营业员。我们的大多数临柜人员的证券投资专业知识在脑子里是一贫如洗,那么那张“巧嘴”只能将本来很专业很正规的营销方式扭曲为“欺骗”。营业厅内的营销人员一定配置正确

6、到位,否则只能是影响业务拓展的“绊脚石”。三、专业知识贫乏。专业知识的补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高校毕业生就一定很具专业水准,更不是一个年龄大的员工就因经验丰富而老道,我们的员工普遍缺乏一种对新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持久“充电”的习惯,更缺乏一种促使员工积极进取、蓬勃向上钻研业务、拓宽视野的激励引导机制,从而形成了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初期从业人员普遍较低的尴尬局面,对新业务的开办、新领域的拓展、新技能的应用都形成了较大的阻力。具体到理财业务的营销方面,就表现在不了解相关产品的专业特性、不清楚相关产品的投资模式、不明白相关产品的收益风险预期,甚至“专业”到照本宣读的程度,无法将专业名词转化为一般用

7、户能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用户汗颜而生疑。“疑惑”导致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改变”这是人性的一般原则,到达同一目标位置,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选择自己熟悉的路径,宁愿更多的时间成本。目前推介理财产品普遍缺乏的专业知识是“证券投资基础知识”和“经济、会计基础知识”。四、体系建设缺位。总行成立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善的“品牌”宣传策略,更没有一个较系统化的营销体系建设纲要,邮政传统业务虽然做得不怎么样,但起码十年时间没全浪费,还搞了些诸如“企业名址信息库”之类的营销体系建设工作,而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个新生力量,理应吸取邮政分营十年来的精华,搭起自己的营销体系架构,名址信息库在公司业务上可以拿来用,但对于

8、理财业务是没有用的,那么理财业务的系统性营销策略至今还未见眉目,足见机制运行效率之差。没有一个系统性、规范性、制度性的营销体系建设,扭曲营销方式的现象不足为奇,我想各基层单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点说得比较大,但想想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年底才“研究”出新的标志服,我想新的营销体系建设也许年才被提上议事日程,年推出都是早的了。针对以上几个误区,建议采取相应措施:一、加快体系建设,提高思想意识。不具体说了,这是总行那帮子高“官”的事情。有了规范性的营销体系建设,这种落后的思维意识迟早会被消灭。需要领会的一点就是:营销是决不能欺骗客户的,也不总是靠着那张脸的,这些都会被淘汰的,只是迟早的问题,当

9、然越早越好,免得当你骗完了所有的客户,出卖完了所有亲戚朋友对自己的信任,该怎么办呢?如果要做好理财产品业务的销售,我觉得要出卖的是自己的“先进思维意识”是一种由热情真诚、专业知识、财经信息和正确决断所铸造的“思想”。二、整合资源配置,提高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不合格的人员就不能安排在窗口平台上,果断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窗口人员的待遇,让综合能力强的人员愿意留在这个阵地,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发挥的专业平台,当然包括其中必要必需的物力、财力投入。()置换目前窗口营销平台上不适应岗位要求的人员,近几年搞的轰轰烈烈的“窗口大专化”工程是一个失败的“形象工程”,只能说是看起来邮政储蓄银行窗口的人员比较年轻。年

10、龄偏大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人员可以置换到后台安排相应的程式化的具体工作,邮储银行根本就没有“减员增效”的资本,连最基本的正常上班都保证不了,还怕增加人员降低劳动生产率,既然这样子怕赚不到钱,干脆别拓展业务了,这是一种迂腐至极的思想,唯一的冗余群体就是该淘汰而没淘汰的那部分。()要求全部从业人员务必在年内通过的“中国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这是上岗的基本要求,足以恶补从业人员“证券、会计、经济”基本知识的极度贫乏状况。()废除“邮政职业技能鉴定”的唯一权威性,引导从业人员注重社会化的认证考试经济类、会计类的职称考试或注册经济师、会计师资格考试,不一定性要求每个人都考取证书,起码是一种企业文化层

11、面的倡导,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储备基础。()高薪招聘更多的真正有学识的专业人才,让不适应工作需要的部分人员从事具体的窗口营业,将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替换到理财业务、大堂经理等岗位,减轻目前不合理的兼职状况,有效缓解窗口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现状,为各项业务的拓展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营销平台,既不因人员紧张而流失客户,也不因人员众多而形成资源浪费。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窗口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升业务拓展效率,达到利润的制高点。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中间业务很难有突破性发展机会。如果这几个误区的继续恶化,将导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停滞不前,甚至快速衰退,成为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的硬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