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岔常见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方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6913094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道岔常见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道岔常见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道岔常见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论道岔常见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道岔常见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论道岔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摘要:道岔转辙部位是工务和电务部门维修作业的结合部,需要联合整修,其联合整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号联锁的效果和行车平安。本文就*线通用道岔转辙部位的常见病害进展分析、总结,说明病害的现象与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切实提高了工电联合整治的质量,保障了设备质量和行车的平安。关键词:道岔病害 工电联合 整治措施道岔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根底设施,更是行车平安的关键部位。是由工务和电务部门共同管理和维修的技术设备。随着*铁路运量的不断增加,万吨列车的开行,对工务、电务设备的损坏程度也随之增加。道岔故障在工、电设备故障中所占比重较大,反映出工电结合部是养修的薄弱环节。

2、因此重视和加强道岔的工电联合整治,对全面提高道岔设备的质量,减少道岔设备故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道岔转辙局部的常见病害1.1尖轨与根本轨间、尖轨和顶铁间有离缝。尖轨和根本轨不密贴和尖轨与顶铁间离缝,导致轨道框架稳定性缺乏,列车通过时产生晃动,加剧对尖轨的冲击,进而加快尖轨的伤损,严重者将影响行车平安。见图1-1和图1-21.2轨距不良、尖轨竖切部位不密贴。尖轨中部轨距小、两根本轨间尺寸不适宜、竖切部位不密贴,列车通过时因轨距变化率不良,导致列车左右摇晃,容易引起车载式线路检查仪和轨检车检测出分,病害严重者将影响尖轨正常锁闭或列车通过时尖轨横移,道岔表示缺口容易引起变化。图1-1图1-21.

3、3尖轨与滑床板间离缝。尖轨与滑床板间离缝,导致局部滑床板不接触尖轨,局部滑床板受力过大,磨耗严重,尖轨扳动时因受力不均衡而滑动受阻,甚至不能正常锁闭。见图1-3和1-4图1-3图1-41.4尖轨爬行超标。尖轨爬行量过大,导致尖轨跟部间隔铁顶死,尖轨顶面宽50mm与以下断面处,尖轨顶面高于根本轨顶面超过2mm;根本轨侧磨出现肥边,或尖轨尖端有肥边不能密贴,严重者将影响正常锁闭。见图1-5图1-51.5根本轨、尖轨与拉杆的联接零配件松动。导致轨道框架结构不稳定拉杆拉伸时旷动量增大,电务转辙机在锁闭时空动距离缺乏,容易造成表示不良。2 常见病害的原因分析2.1 尖轨与根本轨、尖轨与顶铁间有离缝的原因

4、分析。尖轨出厂时或在备用存放期间,因堆码时受压时间过长或支垫时受力不均衡导致尖轨产生硬弯。尖轨框架不符合标准,假设尖轨的三根连接杆的长度不符合安装标准,那么尖轨框架间将产生部应力。根本轨框架不符合标准,岔头不方,直根本轨不直,曲根本轨弯折点不标准。尖轨跟端顶死,台螺栓损坏或不标准,间隔铁孔眼大,造成台螺栓不起作用。尖轨中、后部滑床板阻力大,造成尖轨在扳动时,尖轨后部因受阻不能正常到位。2.2轨距不良、尖轨竖切部位不密贴的原因分析。根本轨不直顺或有碎弯,致使轨距变化率不良。直尖轨不直顺、曲尖轨不圆顺或有碎弯,引起轨距变化不均匀。尖轨或根本轨出厂原因,导致竖切部位不匹配不能正常契合。因尖轨爬行,导

5、致尖轨竖切部位与根本轨剖切部位前后错位。2.3尖轨与滑床板间有离缝的原因分析。尖轨有弓腰或翘头,其与滑床板间不能全部均衡受力密贴,导致局部滑床板离缝,局部因受力较大磨耗严重。轨枕不在同一水平上或转辙部位上下不良,导致局部滑床板过硬受力较大,局部空吊引起离缝。个别轨枕有空吊现象,尖轨与滑床板在静态下看似密贴,但其部受力不均衡。2.4尖轨爬行的原因分析。更换尖轨或根本轨施工作业时,因钻孔误差、轨温影响、轨缝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作业不当造成尖轨爬行。因尖轨长时间受车轮反向摩擦力推动导致尖轨爬行。24.3因机车制动、线路坡度影响,导致尖轨受纵向推动力,产生尖轨爬行。因尖轨跟端间隔铁或限位器设置不适宜或台

6、螺栓松动,导致尖轨克制阻力或带动限位器一起爬行。2.5根本轨、尖轨与拉杆联接零配件松动的原因分析。根本轨、尖轨联接零配件松动主要指扣件、接头螺栓扭力缺乏,拉杆零配件松动主要是指连接杆与丁字铁的连接螺栓松动,引起连接杆鸭嘴上、下旷动,主要原因为各种零配件因质量缺陷、型号不匹配、超期服役、安装标准等原因,导致受力不均衡,引起松动。工队在日常检修作业时,对零配件的检修和保养工作不到位,未按检修周期进展保养、保养方式不正确或保养时未能按标准扭力进展紧固,零配件长时间带病作业引起磨耗而松动。3病害的整治措施与效果3.1工电部门高度重视工电联整工作。工务、电务人员要高度重视工电联整工作,要从整体出发,树立

7、工电是一家的思想,全方位精细化查找问题,分析病害根源,研究整改方案,并积极联合整修,综合整治。严格按照*铁路制定的工电联整周期进展整修,并定期检查其整修后的效果,确保把设备病害消除在萌芽状态。3.2找准控制因素,制定整修方案,综合细致整修。全面排查原因,找准控制因素。对于综合性病害,病害形式可能有多种,假设想在最短时间最高质量的解决病害,要全面排查病害原因,先找准控制性病害,优先对其进展解决,再对单个病害逐项消除。例:某组道岔存在尖轨第一拉杆开口尺寸超限和顶铁与尖轨离缝两个病害,查找原因时要先检查两个病害的共同影响因素,找准“控制性因素,优先进展整修,再逐项对其他单独影响因素进展整修图示说明。

8、见图3-1原因分析开口尺寸超限原因分析顶铁与尖轨离缝两根本轨间尺寸是否达标尖轨是否有硬弯、方向尖轨框架尺寸是否达标顶铁长度是否标准根本轨、尖轨间尺寸是否达标控制性因素综合细致整修图3-1制定整修方案、全面进展综合细致整修。在工电联合整修前,工电双方要提前进展沟通,做好预整道岔的病害调查工作,并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施工过程中坚持精细化整修作业,不符合标准的问题与时进展纠正,从源头上把住设备质量关。在整修作业完毕设备正常使用前,工电双方对整修遗留的问题要本着整治工作一步到位、不达标不放过的原那么进展全面整治,一个天窗点完不成,下个天窗点亦要继续整改直至全面达标。3.3针对不同病害采取不同措施,逐项

9、解决。尖轨与根本轨、尖轨与顶铁离缝的情况,先调整各部位框架尺寸,假设依然存在离缝,要对尖轨进展“放劲归零调整,检查尖轨自由状态下是否能够密贴,确定其是否存在硬弯或者弓腰,确定后再相应的采取矫直或烤制与更换尖轨的方法解决。尖轨与拉杆框架尺寸不达标的情况,要调整尖轨与拉杆组成的框架尺寸,按照标准调整三根连接杆的长度,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进展调整,如有误差,可采取加撤铁垫片的方法进展调整。两根本轨间框架尺寸不达标的情况,要方正尖轨尖端前顺坡终端接头,拨直直股方向,对曲股进展轨距调整,可通过测量调改两根本轨控制点间的距离。以60kg/m钢轨12号普通道岔为例,第一连接杆处为1441mm,第三连接杆处为1

10、499mm,尖轨跟端处为1642mm,曲根本轨第二弯折点处为1506mm。检查曲根本轨弯折量,用2m弦线进展测量,第一弯折点矢度为5.7mm,第二弯折点矢度为4.1mm,当误差超过1mm时应重新弯折。尖轨与滑床板离缝、滑床板磨耗不均匀、外表坑洼不平的情况,根据其成因进展相应的捣固、垫板、确保各滑床板在同一水平面上,对磨耗超限的要与时进展更换。对根本轨工作边和尖轨非工作边出现的肥边要与时安排打磨,打磨后要进展道岔扳动实验,确保打磨后尖轨密贴状态良好。对根本轨方向不良的情况,可采用改轨距的方法或用直轨器矫直硬弯的方法进展整修,保证根本轨方向良好。道岔前后上下不良的情况,要全面整治道岔上下,道岔转辙

11、部位进展全起全捣或垫碴,消除根本轨上下不良现象,保证大平良好,消除尖轨存在的空吊现象。对尖轨爬行量超限的情况,可采用对根本轨或尖轨进展更换、单个调整根本轨或尖轨纵向位置等措施,使其符合规定要求。尖轨爬行的检查方法:检查密贴尖轨距尖轨前第一轨缝的距离,标准图上显示的q值,该尺寸应符合表3-1的规定。当提速道岔心轨爬行大于10mm,其他型号道岔尖轨爬行大于20mm时,视为爬行超标。表3-1 常用道岔型号q值顺号钢轨类型kg/m道岔型号安装装置图号尖轨前根本轨长度qmm牵引转辙机型 号1普439913726502普4312913726503普509913726504普501291372650ZD6-

12、D550AT1291382850ZD6-D65018S94013878ZD6-D双机760AT特995022860860AT1291342850ZD6-EZD6-J双机960AT12提速S9142-1-2尖轨2916心轨2396S700K106018号可动心轨91153878ZD6-E、ZD6-F、ZD6-J双机116012号可动心轨固定91052920292012提速6018352013普6092650对限位器部位零配件状态不良的情况,要进展更换台螺栓,更换间隙铁,或在台螺栓上加垫铁垫片,确保阻力达标,状态良好。针对根本轨、尖轨与拉杆联接零配件松动的现象,要对其进展周期性复紧,保证扭力矩到达

13、要求,使尖轨爬行量降到最低。工务部门在查找并整修完病害,保证了轨道框架尺寸达标后,电务部门再进展调试,检查空动距离、摩擦电流、转辙机联接设备状态等情况,结合发现的问题进展逐项解决,确保工务、电务部门设备均达标。3.4整修时所执行技术标准,见表3-2。表3-2各部尺寸保养标准序号项目技术标准1爬行尖轨根本轨爬行不超过20mm2尖轨离缝尖轨或根本轨竖切局部 要密贴,尖轨尖至第一拉杆不密贴1mm竖切局部2mm3尖轨翘头尖轨与滑床板要密贴,尖跟不能低4尖轨反弹手摇或手扳无反弹5尖轨根本轨无硬弯,无拱腰,无塌腰6根本轨横移根本轨横移2mm7动程、开程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AT型弹性可弯

14、尖轨12#普通道岔第一牵引动程为180mm ,第二牵引动程为80mm,12#提速道岔第一牵引动程160mm,第二牵引动程75mm;12#可动心轨心轨第一牵引动程是为117mm,第二牵引动程68mm;18#可动心轨道岔尖轨第一牵引动程为160mm,第二牵引动程为122mm,第三牵引动程为69mm,心轨第一牵引动程为98mm,第二牵引动程为56mm8曲折点位置和失度正确,无明显方向问题,轨距易改易保持,未影响尖轨与根本轨密贴9销轴、间隔铁磨耗1mm10拉杆无弯曲变形,拉杆孔磨耗1mm11肥边尖轨和根本轨肥边2mm12滑床板平直光滑13空吊板无空吊,滑床板离缝2mm每侧不超过一块14丁字铁丁字铁离缝

15、1mm15三道缝根本轨与滑床板密贴,根本轨与轨撑密贴,离缝2mm16双头螺栓、铁砖、夹板无磨耗,虽已磨耗但未影响尖轨扳动时的活动距离17几何尺寸符合维规要求3.5按以上整修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观察*铁路自2009年全面开场工电联合整修以来,因道岔转辙部位病害影响行车的故障逐年减少,整修效果得到了显著表达。具体情况见表3-3。表3-3 *铁路管道岔无表示故障数量表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故障数量1284224 结语以上是对道岔工电结合部位常见病害的现象介绍、原因分析与提出的工电联合整修措施。工电结合部位的病害多为综合性病害,多种原因相互作用、互相叠加,在整修过程中工务工队和电务工队要加强配合、综合分析,找准问题根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坚持精养细修,树立“零误差的理念,按标准进展彻底整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减少设备故障,保证行车平安。参考文献1铁民,正江,史宇光,书棠铁道线路养修工电配合中国铁道 20032铁路工务技术手册道岔中国铁道 20033铁路信号维护规那么技术标准中国铁道 2006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