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24 NO、NO2的性质及污染处理讲解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6800209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24 NO、NO2的性质及污染处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24 NO、NO2的性质及污染处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24 NO、NO2的性质及污染处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24 NO、NO2的性质及污染处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24 NO、NO2的性质及污染处理讲解(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24 NO、NO2的性质及污染处理讲解一、高考题再现1(2018课标)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氮肥有关,D正确。2(2018课标)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1840年 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2)F. Daniels等曾

2、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4(g)完全分解):t/min0408016026013001700p/kPa35.840.342.5.45.949.261.262.363.1已知:2N2O5(g)2N2O5(g)+O2(g) H1=4.4 kJmol12NO2(g)N2O4(g) H 2=55.3 kJmol1则反应N2O5(g)2NO2(g)+O2(g)的H =_ kJmol1。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t=62 min时,测得体系中pO2=2.9

3、 kPa,则此时的=_ kPa,v=_kPamin1。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63.1 kP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p=_kPa(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第一步 N2O5NO2+NO3 快速平衡第二步 NO2+NO3NO+NO2+O2 慢反应第三步 NO+NO32NO2 快反应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填标号)。Av(第一步的

4、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3C第二步中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答案】O2 53.1 30.0 6.0102 大于 温度提高,体积不变,总压强提高;NO2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 13.4 AC【解析】(1)氯气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作氧化剂,硝酸银中只有氧元素化合价会升高,所以氧化产物是氧气,分子式为O2;(2)已知:、2N2O5(g)2N2O4(g)+O2(g) H14.4kJ/mol、2NO2(g)N2O4(g) H255.3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2即得到N2O5(g)2NO2(g)+1/2O2(g

5、) H153.1kJ/mol;根据方程式可知氧气与消耗五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又因为压强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消耗五氧化二氮减少的压强是2.9kPa25.8kPa,则此时五氧化二氮的压强是35.8kPa5.8kPa30.0kPa,因此此时反应速率v2.0103306.0102(kPamin1);由于温度升高,容器容积不变,总压强提高,且二氧化氮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所以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大于63.1 kPa。(3)A、第一步反应快,所以第一步的逆反应速率大于第二步的逆反应速率,A正确;B、根

6、据第二步和第三步可知中间产物还有NO,B错误;C、根据第二步反应生成物中有NO2可知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C正确;D、第三步反应快,所以第三步反应的活化能较低,D错误。三、考点突破1、考查2NO2(g)N2O4(g)H0典例1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A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溶液变为黄色氧化性:H2O2Fe3B向5mL1mol/L NaOH溶液中滴加5滴1mol/L MgCl2溶液,然后再滴加足量的1mol/L CuCl2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产生蓝色沉淀KspCu(OH)2KspMg(OH)2C将

7、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红棕色变深2NO2(g)N2O4(g)H0D向一定量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乙二醇(HOCH2CH2OH)溶液紫色褪去乙二醇被氧化为乙二酸【答案】C2、考查NO、NO2化学性质典例2(2018届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CCO2COCO2B Na2SO3SO2H2SO3C CaCO3CaCl2Ca(ClO)2D N2NOHNO3【答案】A【解析】A项,C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CO2与C高温下反应生成CO,CO与Fe2O3高温反应生成Fe和CO2,三步反应均能

8、实现,A项正确;B项,Na2SO3与H2SO4反应生成Na2SO4、H2O和SO2,SO2与溴水反应生成H2SO4和HBr,B项错误;C项,CaCO3与HCl反应生成CaCl2、H2O和CO2,CaCl2与O2不反应,C项错误;D项,N2与O2高温反应生成NO,NO与H2O不反应,D错误。3、考查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典例3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空气中的SO2溶于水,最终形成酸雨B 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 pH7的雨水不都是酸雨D 工业废水任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A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被氧化为硫酸,形成酸雨,选项A正确;B酸雨的形成

9、是由于SO2、NO2而引起的,选项B正确;C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选项C正确;D、工业废水任意排放引起江河湖泊的污染,而酸雨是由于SO2、NO2而引起的,选项D不正确。4、考查氮氧化物的处理(1)原电池处理典例4 利用反应6NO28NH3 = 7N212H2O构成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此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清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流从左侧A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右侧B电极B 当有4.48 L NO2被处理时,转移电子数为0.8NAC 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 N26HD 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答案】D【解析】该反

10、应中,二氧化氮中N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氨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所以通入二氧化氮的电极是正极、通入氨气的电极是负极。A放电时,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所以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故A错误;B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温度和压强未知导致气体摩尔体积未知,所以无法计算,故B错误;C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则负极电极方程式为2NH3-6e-+6OH-=N2+6H2O,故C错误;D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防止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导致原电池不能正常工作,故D正确。(2)电解处理典例5(2018届湖南省衡

11、阳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如图,利用电解原理将NO转化为NH4NO3,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NO转化为NH4NO3的反应属于氮的固定B 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O+5H+5e-=NH3H2OC 电解池两极上分别生成的甲是NH4+,乙是NO3-D 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的物质丙为HNO3【答案】C5、氮氧化物的性质探究典例6(2018年贵州省普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已知:NOx能与Na2O2反应;NO和NO2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生成NO3和Mn2+。I.用下图所示装置(略去夹持仪器)可制得少量亚硝酸钠(2NO+Na2O2=2N

12、aNO2)。(1)B、D的仪器名称是_,D的作用是_。(2)通NO前,需先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_,(3)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常温下,测得实验前后C的质量差值为0.30g,则制得NaNO2_g。.NO2和Na2O2都有较强氧化性,为探究N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提出如下假设:假设i.NO2氧化Na2O2;假设ii.Na2O2氧化NO2。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5)单向阀在实现气体单向流通的同时,还有一个作用是_。(6)待试管G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G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

13、试管内,木条复燃,甲同学据此认为假设i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应在F、G之间增加一个M装置,M中应盛装_(可供选择的试剂:碱石灰,浓硫酸饱和氯化钠溶液);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得到结论:假设正确。请做出正确判断,写出N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球形)干燥管 防止水蒸气进入C装置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4H+3MnO4-+5NO=3Mn2+5NO3-+2H2O 0.69g 防止倒吸 浓硫酸 2NO2+Na2O2=2NaNO3液反应生成NO3和Mn2+;(4)常温下,测得实验前后C

14、的质量差值为0.30g,根据反应原理:2NO+Na2O2=2NaNO2,装置增重即为NO的质量,故n(NO)=n(NaNO2)0.1mol,m(NaNO2)=0.69g;.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N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NO2和Na2O2都有较强氧化性。(5)单向阀在G和H之间,单向阀内部有一个关键的圆锥状结构,实现气体单向流通的同时,还有一个作用是可以阻隔液体,防止倒吸;(6)待试管G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G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说明NO2反应完了,且生成O2,但可能是F中的水蒸气进入G,和NO2、Na2O2反应,故F、G之间增加一个M装置,用来吸收水蒸气,M中应盛装浓硫酸;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说明反应了,但未生成O2,所以是Na2O2氧化NO2,将其氧化成NaNO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