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诱发电位资料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6769149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0.0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肌电诱发电位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肌电诱发电位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肌电诱发电位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肌电诱发电位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电诱发电位资料全(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目 录目录2第一章3产品的基础知识3第一节 肌电诱发电位简介4第二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功能与应用5第三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工作原理8第二章10产品的结构与组成10第一节 不同配置的产品组成11第三章13现场安装与检验13第一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安装流程14第二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现场安装:15第三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操作培训规27第四节 产品的验收28第四章29临床基础知识29第一节 神经电生理基础知识30第二节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基础知识31第三节 功能详细介绍32第四节 临床检查收费项目的功能40第五节 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41第五章43附录(一)设备的清洁和保养43附录(三)同心圆针电

2、极消毒方法44第一章 产品的基础知识本章重点:掌握什么是肌电诱发电位掌握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功能与应用掌握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工作原理掌握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分类标准第一节 肌电诱发电位简介u 什么是肌电图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科学,是通过描述神经肌肉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来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以结合临床对疾病做出诊断,利用肌电图检查可帮助区别病变系肌源性或是神经源性。对于神经根压迫的诊断,肌电图更有独特的价值。u 肌电图研究围:肌电图检查诊断 (electrodiagnosis)是利用神经与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来辅助诊断神

3、经肌肉疾患的检查。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 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围神经与肌肉病变。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 (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与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 (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 (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与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与评估效果

4、与预后。u 肌电图诊断的目的: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围神经与肌肉病变。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 (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与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 (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 (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与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与评估效果与预后。第二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功能与应用一、肌电诱发电位功能介绍:v 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

5、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1. 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2. 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3. 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4. 神经的再生能力;5. 提供肌强直与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 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 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与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 定的客观指标。v 神经传导速度:给予刺激使神经纤维去极化,然后记录所诱发的反应。沿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既有感觉也有运动纤维)的行程中,可进行直接记录。冲动传播时,可在刺激点的近端或远端进行记录。对于运动(神经)的检测

6、,可从肌肉上间接记录。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与肌原性疾病等。v 诱发电位:诱发电位或称诱发反应,是指神经系统(包括外周或中枢,感觉或运动系统)承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特定电活动。临床上,诱发电位可用来协助确定中枢神经系统的可疑病变,检出亚临床病灶,帮助病损定位,监护感觉系统的功能状态。二、肌电诱发电位的检测功能: 肌电图:EMG(包括QEMG、MUP、IP) 神经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S)

7、F反应(F-wave)H反射(H-reflex)重复电刺激(RNS)瞬目反射(BR)皮肤交感反应(SSR)多节段运动传导(SSCT) 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40Hz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P300(事件相关电位)三、肌电诱发电位仪应用科室:1、神经科1) 脊髓空洞症(畸形、增生、髓肿瘤)(SEP)腓骨肌萎缩症等神经元疾病以与格林巴利综合征(F反应)帕金森病测定(H反射)。(神经传导)2) 肌肉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线粒体疾病与脑疾病等。(肌电)3) 神经肌肉接头病,如: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重复电刺激)4)

8、 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性,药物中毒性等周围神经病(传导速度)5) 判断眩晕,耳鸣是中枢性还是外周性判断昏迷是代性还是脑干结构改变的。(BAEP)6) 对面部三叉神经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检测与对预后的判断。(三叉体感)7) 对癔病性瘫痪的检测。2、脑外科1) 颅肿瘤、脑干髓肿瘤、脑干血管病(BAEP)2) 脑振荡后遗症(诱发电位/术中监护)3) 压迫病变等4) 昏迷、脑死亡(BAEP)3、手外科1) 创伤性压迫性神经损伤与神经失用以与所造成的肌肉萎缩(肌电与传导速度)2) 神经术后的吻合情况(传导速度)3) 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传导速度)4) 颈髓性颈椎病(SEP)。腰

9、椎间盘突出(H反射),各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等。4、骨科1) 腰椎间盘突出。(肌电图、神经传导)2) 颈椎病变(SEP)3) 腰椎管狭窄(肌电图)5、五官科1) 耳鸣耳聋耳源性眩晕听神经瘤(BAEP)2) 面神经麻痹(三叉体感)3) 视孔头炎视野缺损视交叉异常前、后视路病变等检测。(VEP)6、眼科1) 通过视觉通道的功能检测、了解神经传导功能,判断视交叉部与交叉前后部位通道的疾病。2) 视孔头炎视野缺损,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病变等(视觉诱发)7、儿科1) 听力筛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2) 小儿多动症、认知能力的测试(P300)3)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神经传导、肌电图

10、)8、康复科1) 观察受损神经、肌肉的恢复情况。(肌电图/诱发电位系列/MCV/SCV/F波/H反射)9、肛肠科1) 肛肠肌肉功能的测定。如便秘病人盆底括约肌的功能(运动单位电位)10、皮肤科1) 皮层功能检测。了解皮层功能的态、SEP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检等(皮肤反应)11、分泌科1) 糖尿病(传导速度)2) 甲状腺肌病、甲状旁腺疾病(EMG)3) 肾上腺和垂体疾病(肌纤维)4) 代病变(营养性和中毒性神经病)(传导速度和肌电图)12、口腔科1) 咀嚼肌功能检测。13、泌尿外科1) 对膀胱、性功能进行诊断性评价;(重复电刺激、SEP)14、精神科1) 痴呆症等认知功能的检测(脑干P300)15

11、、法医鉴定(全部功能)1) 对各种原因引起与外伤性听力下降耳聋的测定。伪听、伪视。2) 对外伤性神经受损肌肉萎缩神经失用的测定。3) 判断脑死亡,协助对苯妥英钠中毒观察。第三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工作原理USB连接显示电脑主控盒双通光纤隔离前置放大盒生成报告打印电缆电刺激声刺激光刺激肌电信号特点: 微弱性:一般在微伏级或毫伏级,比如感觉信号只有几微伏; 低频特性:生物电信号的频率普遍很低,一般在零点几赫兹到几千赫兹,所以,对不同信号的采集,需要设置不同的通频带; 不稳定性:由于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生物信号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伪迹的判断与排除:伪迹是指生物电信号

12、以外的其它电活动,在肌电图检测种所记录到的电位,并非所有电位均起源于骨骼肌。不属于肌肉电位的任何电压的变化,均称为伪迹;伪迹只能尽可能减少,不会消失。常见伪迹有生理性伪迹: 肌肉伪迹:头颈部肌肉运动是产生肌肉伪迹最常见的原因。比如,在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时,咳嗽、咬牙、吞咽等动作均会产生伪迹,排除的最好方法是让受检者尽量放松; 皮肤伪迹:一般由于皮肤出汗或干燥引起的,所以要对皮肤进行清洁,去脂,一般我们采用酒精去脂,有时对于皮质较厚的地方可用细砂纸打磨,效果较好。检查过程中引起的伪迹: 电极伪迹:确保电极与导线连接良好。各导联线之间不能缠绕在一起。 刺激伪迹:电刺激的电流,通过组织传导至记录电极

13、的过程中,可产生伪迹;听刺 激时,耳机也会产生伪迹;所以,在检查时电刺激缆不要与记录缆绞在一起;耳机线可从背后绕过,避开记录线。第二章 产品的结构与组成本章重点:掌握不同类别的产品配置掌握各种配置的产品组成掌握肌电图诱发电位仪中的配件与其应用第一节 不同配置的产品组成根据所使用的围不同,产品主要分为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和肌电图仪。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组成如以下图所示:所能进行的检测包括: 肌电图:EMG(包括QEMG、MUP、IP) 神经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S)F反应(F-wave)H反射(H-reflex)重复电刺激(RNS)瞬目反射(BR)皮肤交感反应(SSR)

14、多节段运动传导(SSCT) 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40Hz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P300(事件相关电位)肌电图仪的组成如以下图所示:所能进行的检测包括: 肌电图:EMG(包括QEMG、MUP、IP) 神经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S)F反应(F-wave)H反射(H-reflex)重复电刺激(RNS)瞬目反射(BR)皮肤交感反应(SSR)多节段运动传导(SSCT) 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SEP)以上两种配置区别:硬件:肌电图仪不需配置音视频刺激盒与DB15线(1根);软件(功能):肌电图仪不能进行视觉诱发电位和听

15、觉诱发电位与P300中的声、光模式刺激;第三章 现场安装与检验本章重点:熟悉设备的安装流程熟练掌握现场安装、调试与自检掌握肌电诱发电位仪的操作培训熟悉产品的验收第一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安装流程一、 清点货物:设备发到医院后,与科室协调好后,当着医院相关负责人的面进行清点货物,依照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如遇到货物的缺损要尽快处理;开箱验货流程: 拆箱规:用美工刀割开纸箱胶带合口处。尽量不要损坏纸箱。 配件点货规:将所有配件整齐摆放在桌上。 大物件点货规:放在箱不取出,只打开纸箱。 点货规:将验单交到设备科负责人手中,让他每点一个,你指定给他。 验收完成后,所有小的配件放入一个专门的纸箱。二、 所需工

16、具:工程师装机前需明确装机需求并根据具体装机情况选择工具名 称数 量单 位备 注工具箱1个到市场上最好订作一个十字镙丝刀1把常用的型号一字缧丝刀1把常用的型号尖嘴钳1把剥线钳1把用于剥线用的六角螺丝刀1把固定托盘的六角螺丝电烙铁1把焊锡丝自买,或公司买小的配松香1盒公司小盒装镊子1把白手套2套在售后服务工程中必须用标贴纸1如发生过拆机,必须写上当日日期,编号写上工程师工号,方便查看是谁处理的信号发生器1套三、 确定安装地点与工作环境要求: 远离电动设备(如电动机/电梯/变压器或配电房),远离高频电辐射源(放射科/理疗科); 面积=12平方米; 有窗帘(最好深/浅颜色各一副); 检查床/检查椅/

17、医生操作椅/办公台/资料柜/放视觉监视器台(最好用木质的)木地板或铺地板胶; 冷暖空调一台,保持室温20-28摄氏度,相对湿度小于百分之八十; 带空气开关与保险装置的电源座或配电箱; 灯光最好可调节 ; 要求让检查者有舒适感/安全感/整洁感; 检查床要比病床略低一些,以便病人上下; 如果安装地点干扰源明显,则最好单埋地线;四、 地线的安装要求与方法:专用地线(=2欧姆)(不得与其他仪器共用) 准备材料:铜板40*100(CM)(厚度视情况);10平方多股铜线(长度根据现场决定);辅助配件(线码、釘、固定铜板与线的成套螺丝、铜棒或镀锌钢管(有固定孔)、套线铁管或软管)粗盐或其他盐50公斤、木碳许

18、多。 安装方法: 选一就近潮湿地方,挖1米-2米见方,深达3米;埋入铜板并在其周围打入铜棒(4根1-2米,均匀分布)或镀锌钢管(一头削尖,一头钻孔)插入地下;用10MM多股铜线将多根钢管与铜板连接起来(用点焊或用长螺丝绞死,其中一头升出地面);用盐(最好用工业盐)与木碳混合土逐层填埋;充分灌水;暴露处可用硬质软管进行保护。第二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现场安装:一、 台车的安装:1. 安装隔离电源步骤一:首先拆下隔离电源背后的四个螺丝,如下图:步骤二:将台车倒置过来,可观察到隔离电源安装位置(如下图);步骤三:将隔离电源安放在托架上,安装隔离电源,并用螺丝固定;步骤四:安装完后,连接外电源(图中所示

19、位置),并接上插线板(至少六孔),将插线板线捆整齐(如以下图所示);至此,隔离电源安装完毕;2. 安装电脑部分(包括主机、显示器、打印机、键盘、鼠标)1) 安装主机: 将放置主机箱处的盖子向上揭开,将主机置于其中; 将主机电源连接至插线板上;2) 安装显示器(如下图) 将显示器放置在台车上; 连接信号线:从右侧走线槽口穿过连接到电脑上; 连接显示器电源线:从左侧走线槽口穿过连接到插线板上;3) 连接打印机 将打印机置于台车中央平台上; 连接信号线:从右侧走线槽口穿过连接到电脑上; 连接电源线:从左侧走线槽口穿过连接到插线板上;4) 连接键盘、鼠标(如以下图所示) 将键盘置于台车键盘托架之上,将

20、键盘线从台车后面穿过连接至电脑主机; 将鼠标置于台车上,将鼠标线从台车后面穿过连接至电脑主机;3. 连接肌电快捷键盘和脚踏开关1) 连接快捷键盘(如以下图所示) 将快捷键盘置于台车面板上(并将鼠标放置到鼠标垫上); 将USB线(蓝色)从隔板间穿过,连接电脑主机;2) 连接脚踏开关 将脚踏开关放在台车附件便于医生操作的位置; 将脚踏开关信号线从台车后面连接至快捷键盘接口上;(如以下图所示)4. 安装肌电设备1) 安装主控盒 卸下固定主控盒的挡板;(如以下图所示) 安装主控盒; 安装挡板,并用螺丝固定紧;(如以下图所示) 主控盒从左到右依次连接:USB(至电脑)、音箱信号输入、DB15连接线(至电

21、流刺激盒或音视频刺激盒)、光纤(至前置放大盒)、主控盒电源;2) 安装三脚架 卸下三脚架底部的螺丝; 将三角脚架底部与支撑杆相连接; 将螺丝拧紧固定好三脚架支撑杆;3) 安装前置放大盒1) 前置放大盒固定在托板上,并固定;2) 连接光纤:连接主控盒引出的光纤;(主控盒端TX输出连接至前置放大盒RX,主控盒端TX输出连接至前置放大盒RX,)注意:1) 打开主控盒与前置放大盒电源,前置放大盒后端光纤两侧的绿色指示灯常亮,说明光纤正确连接;2) 前置放大盒电源用于给前置放大盒电池充电,设备工作状态中须断开;4) 安装电流刺激盒、音视频刺激盒1) 用配备的特殊螺丝刀打开刺激盒固定件底座;(如以下图所示

22、)2) 将刺激盒固定件安装在三脚架支杆上,并将电流刺激盒、音视频刺激盒放置在固定架,将所配插片插入刺激盒预留的插槽,拧紧螺丝固定;(如以下图所示)3) 连接电流刺激盒信号线:将从主控盒输出的DB15连接线另一端连接至电流刺激盒;4) 连接音视频刺激盒信号线:从电流刺激盒上连接一根DB15连接线连接至此;5. 安装音箱: 将音箱放置在台车上合理的位置; 连接电源线至插线板;上述流程描述台车的安装过程,实际安装过程中根据设备的安装环境可适当调整;整体安装如上中所示。二、 各部件介绍:1. 肌电主控键盘盒肌电快捷键盘使用说明按钮图标功能使用说明新建功能在当前模块中,新建病历;删除功能删除当前选中的波

23、形波形反相功能可对选中波形实现反转;保存直接保存当前模块中已标记的波形;打印生成打印报告,弹出打印预览静音实现静音,即关闭扬声器的输出;阻抗测试打开阻抗测试模块,Space控制测试的启动和停止;退出退出当前模块翻页按钮左键:上一页/条,右键:下一页/条;在EMG模块中实现向前或向后翻页;在MCV和SCV模块中可切换到上一条或下一条,且同时激活距离输入窗口;其它模块可切换为上一条或下一条波形;跳转按钮在当前模块中,跳转至左上按钮所表示的模块中;四个按钮分别与模块中四个功能模块对应,按下按钮可打开对应的模块;调节灵敏度、扫描速度灵敏度和扫描速度的调节:“”为减小扫描速度,即扫描速度值变小,“”为增

24、加扫描速度,即扫描速度值变大,“”为提高灵敏度,即灵敏度单位值减小,“”为降低灵敏度值,即灵敏度单位值增大。调节强度强度调节顺时针旋转增大输出强度,逆时针旋转减小输出强度;不同调节速率强度变化步长不同,分为快调、中调、慢调三种。快调时对于电流刺激强度步长为5mA,对于音频强度,调节步长为10dB;中调时对于电流刺激强度步长为1mA,对于音频强度,调节步长为5dB;慢调时对于电流刺激强度步长为0.1mA,对于音频强度,调节步长为1dB;调节刺激脉宽上方键降低电流刺激器的脉宽输出值;具有连调功能,即常按该键可实现连续调节;下方键增大电流刺激器的脉宽输出值;具有连调功能,即常按该键可实现连续调节;调

25、节刺激频率上方键减小刺激频率的输出值;具有连调功能,即常按该键可实现连续调节;下方键增大刺激频率的输出值;具有连调功能,即常按该键可实现连续调节;单次当按一次“单次”按钮,放大器采集一次,电流刺激器同步发出一次刺激;叠加/记录当按一下该按钮,从采集状态转为叠加或记录功能(注:EP模块为叠加功能,F波、H反射、重复电刺激模块为记录功能,),至预设值(叠加/记录次数)后自动停止;采集/停止当第一次按下按钮时,启动放大器工作,即开始采集信号;当再次按下该按钮时,则停止放大器工作,即停止信号的采集;指示灯指示灯亮,说明该设备正常通电;2. 肌电放大盒说明:前置放大盒在不使用的时候与时充电,使用时将充电

26、电源断开; 前置放大盒的电池更换方法,如下所示:所需工具:镊子一把、十字起一把1) 步骤一:用十字起将电池盒盒盖的螺丝(如图1标识处)拧开;图12) 步骤二:拧开螺丝后,取下电池盒盒盖(如图2显示),若电池盒盒盖无法取下来时可用镊子沿着盒盖的缝隙将其撬开即可;图23) 步骤三:将电池从电池盒取出来(如图3显示)若电池卡在盒比较紧时可以将放大盒竖起(电池盒那面朝地)用力把电池倒出来,或者可拉住电池连接线将电池拽出来;图34) 步骤四:用镊子将图4标识出来的白色三芯插头从插座上取出,按照如图5显示的用镊子镊住三芯插头左右两侧,然后用镊子左右交替用力拔取白色三芯插头,这样的方法可较易将其从插座上拔出

27、;图4 图55) 步骤五:用镊子按照图6显示的夹住新电池的电源线插头,然后将插头塞到放大盒的白色三芯插座上,用镊子按下去即可,将插头插好后,再将电池放置到电池盒,将电池连接线整理安放好(如图7显示);图6图7 6) 步骤五:将电池盒的盒盖盖上(如图8显示),把螺丝按上去用十字起将其拧好后(如图9效果)即完成了电池的整个安装过程。图8 图93. 肌电电流刺激盒4. 肌电音视频刺激盒5. 肌电脚踏开关按键功能说明:该按键为采集/停止,踩下后可以启到采集/停止作用;:该按键为叠加,在采集状态踩下后可以对波形进行叠加;:该按键为保存,踩下可对采集后的波形进行保存。三、 设备连接:l 连接光纤:光纤的一

28、段连接在主控键盘盒后的TX、RX端口,可任意连接,另一端连接至前置放大盒后的TX、RX端口,必须是主控盒输出的TX端连接至前置放大盒的RX端,主控盒输出的RX端连接至前置放大盒的TX端;l 连接USB线(HDMI口):折头端(似7字型)连接在主控键盘后的HDMI口,另一端连接至计算机(一般为机箱后的USB口);l 连接DB15线: 如配置为肌电诱发电位仪,则一根DB15线连接在主控键盘盒后的插孔上,另一端连接至电流刺激盒上,再从电流刺激盒的另一输出口连接一根DB15线至音视频刺激盒上; 如配置为肌电图仪,则直接用一根DB15从主控键盘后输出,连接至电流刺激盒即可;l 连接USB线(AA口):直

29、接从主控键盘盒后的USB输出连接至计算机(一般为机箱后的USB口)即可;l 连接脚踏开关:直接将脚踏开发的连接端口接入主控键盘上相应的标识处即可(注:只有一个接口);l 连接音箱:将音箱的音频端口线连接至主控键盘盒后的端口上即可;l 连接棋盘格刺激器(视觉刺激器):将视觉刺激器的信号线连接至音视频刺激盒前面板的VGA端口上;四、 软件的安装:第一步:双击安装文件;出现安装提示; 第二步:系统自动运行,出现语言选择提示,单击下一步; 第三步:出现安装提示信息,单击下一步;第四步:出现选择安装路径对话框,如下图,选择要安装的路径,系统默认为E盘,(建议不要修改)单击下一步; 第五步:出现文件夹名称

30、和是否创建快捷启动功能,单击下一步;第六步:系统自动进行文件拷贝,并提示安装完成; 第七步:系统自动运行USB驱动程序的安装; 当提示是否承受该协议时,单击Yes;默认安装路径,单击Next;第八步:选择安装类型,如下图: 第九步:安装完成;五、 现场调试与自测:设备自检:u 放大器: 条件:将四根记录线(夹子)与前置放大器连接,人体地线与放大器连接,将记录线所有夹子与人体地线夹在一起,即短路连接;进入EMG项目,依次打开四通道,灵敏度设为5V,进行信号采集, 结果:四通道所测波幅均在一格以,即5V以即说明放大器、连接线工作正常;u 电流刺激器: 条件:将电流刺激输出线(夹子)连接至衰减器一端

31、,前置放大器输入线和人体地线连接至衰减器另一端;进入USEP项目,电流输出分别调至5mA、10mA、20mA、50mA、100mA,记录出所测方波的峰峰值; 结果:所测值分别在5V、10V、20V、50V、100V10围;u 音视频刺激器:音频: 条件:将耳机连接至肌电主机,进入BAEP项目;进行采集; 结果:声音强度从0dB调至120 dB,听声音变化正常,是否有杂音;刺激强度从0dB调至120 dB,声音变化正常;刺激位置,左、右耳与耳机标识一致;棋盘格: 条件:打开视觉刺激器电源开关,进入PRVEP项目; 结果:视野围、图像大小调节正常;闪光刺激器: 条件:将闪光眼罩连接至肌电主机,进入

32、FVEP项目,进行采集; 结果:左、右的变化与光强的变化调节正常;u 脚踏开关: 按照脚踏开关的功能可进入任一模块进行测试。u 打印报告:进入EMG,采集信号,保存5条波形后打印报告,格式符合要求;如上述能够进行,说明设备已正常连接,接下来可进行仪器性能自测:n 噪声水平1测试:将夹子连接与人体地线的输入端短接在一起,分别接在各个通道上,进入EMG模块,进行采集,观察噪声水平,其结果应为1V左右的曲线,且基线平稳;n 噪声水平2测试:在拇短展肌上分别贴2个表面电极,并在腕部或手背上贴一个地电极(可用表面电极,也可用鳄鱼夹),将夹子电极连接与2个表面电极连接,分别接在各个通道上,进入EMG模块,

33、进行采集,观察噪声水平,其结果应为5V左右的曲线,且基线平稳;n SCV测试:进入SCV模块,进行感觉信号的测试,应引出正常的波形,刺激伪迹能够迅速恢复至基线,且基线上无明显的有规律的干扰;(测试方法详见临床应用中介绍)n BAEP测试:进入BAEP模块,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测试,应引出正常的波形,且无明显的有规律的干扰;(测试方法详见临床应用中介绍)第三节 肌电诱发电位仪的操作培训规培训目的:使操作医生熟悉产品的连接、软件的操作、配件(耗材)的使用;培训要求:培训的容必须包括以下几点: 设备的开、关机操作; 前置放大盒的充电要求; 前置放大盒电池的更换方法; 软件系统的设置与修改; 各模块

34、软件界面功能按钮的含义; 各模块中参数设置的含义与修改方法; 各模块的规操作; 快捷键盘的使用方法; 脚踏开关的使用方法; 单页报告的编辑与打印; 综合报告的编辑与打印;第四节 产品的验收医院设备验收流程:设备收到后首先对照装箱清单清点货物,确认是否漏发物品,有疑问的要赶紧与工程助理联系确认;收到设备后按照装机规进行装机,安装完后不要急于给医生演示,一定要先进行自测,如遇到问题与时与公司联系看如何解决处理,对于可维修的设备也不要当着医院去维修;对于操作医生的培训一定要耐心、细致,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重点讲解,一定要让操作医生能够独立操作设备,并对整个产品满意,没有任何要求,得到认可后再找临床负责

35、人或主任和设备科负责人一起观看产品的演示过程,并交代须知,整个过程完毕后,在验收单上签字确认。验收技巧:首先,临床医生是最直接接触设备的人员,所以整个安装培训过程一定要与操作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随时了解操作医生的需求与意见,临床测试时,可主动让操作医生进行记录、刺激位置的确认,以谦虚的态度与医生共同实现产品的规操作。其次,对于科室主任,设备科工程师要有足够的信心与其交流,再次,明确告知设备科相关人员关于设备的维修、保养的承诺与规定。使客户能够放心使用我公司的产品。第四章 临床基础知识本章重点:熟悉神经电生理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检测功能的医学原理、检测方法熟练掌握波形的分析方法了解部分病理状况

36、第一节 神经电生理基础知识u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u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位于脊髓和脑干的软(脊、脑)膜以外的所有神经结构,即所有颅神经和脊神经根与它们的神经节、周围神经干、末梢分支以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周围成分;周围神经分布于全身,其神经纤维末端分支终止于上皮、结缔组织和肌肉,感受各种刺激或调节器官和细胞的功能,称神经末梢。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面部。脊神经借前后根与脊髓相连,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脊神经经椎间孔穿出椎管。脊神经在椎间孔,前方与椎间盘和椎体相邻,后方有关节突关节和韧带,因此,当这些结构发生病变时,常可累与脊神经,而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周围神经分布于全身,其神经纤维末端分支

37、终止于上皮、结缔组织和肌肉,感受各种刺激或调节器官和细胞的功能,称神经末梢。 感觉神经末梢:脊神经节和某些颅神经节神经元的末梢感受刺激,传入大脑皮质产生感觉,称感觉神经末梢。起换能器的作用,将各种刺激转换为特殊的神经冲动,向脊髓和脑传导,即传入中枢;1. 游离神经末梢:为细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的末端分支,都无髓鞘。它们在体的分布最广,分布于皮肤、粘膜、浆膜、肌肉、深筋膜和脏的结缔组织中,感受温、冷、触觉和痛觉。2. 有被蘘的神经末梢:有神经纤维末端分支和其外包裹的结缔组织被囊构成。 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末梢由脑干和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有髓纤维形成,终止于骨骼肌纤维,即从中枢传出。1.

38、躯体运动神经末梢:是指支配骨骼肌运动的神经末梢,称运动终板。它们由有髓纤维末梢止于骨骼肌纤维构成。神经冲动传到末梢时释放乙酰胆碱,与肌纤维膜的相应受体结合,使肌纤维膜离子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板电位,沿膜传到整个肌纤维和横小管,引起肌纤维收缩。2. 脏运动神经末梢: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发出的无髓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细胞。u 神经纤维的兴奋与冲动的传导:神经纤维最基本的特征是兴奋性和传导性。兴奋以细胞的生物电变化为基础,在兴奋的部位,神经纤维的细胞膜外出现电位降低。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不会停留在局部,而要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传导着的兴奋是一段长度有数毫米到数厘米的兴奋波,这种正在神经纤维上迅

39、速向前传导着的兴奋波,叫神经冲动。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很快,在粗的神经纤维上约每秒几十米,在最细的神经纤维上也有每秒几十厘米至几米。u 肌肉:神经肌肉单位又称为运动单位,由一个前角运动神经元与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u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由电生理实验证明,神经元,肌细胞等活组织细胞在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的电位较膜外为负,这种膜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静息电位主要是由细胞K+向膜外扩散所致。u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当神经元受到刺激而兴奋时产生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神经肌肉单位又称为运动单位,由一个前角运动神经元与其支配的肌

40、纤维组成。正常的运动单位在静止时肌纤维呈极化状态。神经冲动传到肌纤维时,肌纤维呈去极化状态,即产生动作电位并发生收缩,收缩之后又恢复极化状态。由于神经、肌肉病变性质与部位的差异,动作电位也不同。第二节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基础知识一、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定义: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是应用电子放大技术,包括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和肌肉动作电位的采集、放大、测量以与解释。疾病和损伤可改变神经肌肉的结构与生理,从而导致这些电位在时间过程(起始、时限)、幅度以与形状的变化。二、 常用名词概念与参数解释:1. 潜伏期:是指从刺激起始到反应的某个部分之间的时间过程。离开基线的第一个偏转,无论是朝哪个方向,

41、都代表“起始”。从刺激到起始的时间即为潜伏期,也称起始潜伏期。从刺激到波峰处的时间为峰潜伏期。单位为毫秒(ms)。2. 波幅:从基线至波的最高处的电压,单位为微伏或毫伏(V或mV )。波幅也取决于记录电极与发生源之间的距离。3. 面积:在波形曲线下的空间即为面积。当波形有多个成分或异常延长时,测量面积更具参考价值。4. 峰峰值:从波的最大正峰至最大负峰的电压,单位为微伏或毫伏(V或mV )。5. 基线交叉和转折:当电压从正到负或从负到正变化时,就与基线交叉,转折即为波形与基线交叉的次数。6. 时限:从起始到终止的时间过程即为波形时限。7. 上升时间:是指上升项的时限,即从正峰到负峰的时间。8.

42、 刺激阈值:刺激要引起神经纤维兴奋,不但需要一定的刺激强度,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就是刺激脉宽,两者缺一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9. 刺激频率:每秒发出的刺激次数。10. 电流脉宽:每次刺激所持续的时间。上述参考卢祖能编写的实用肌电图学第三节 功能详细介绍1) 肌电图(EMG)正常肌电图:1、 肌肉放松状态:当针电极插入肌肉或挪动时,产生插入电位,基线随着针电极的移动产生飘动,一旦针电极停止移动,插入电位随即消失;2、 肌肉轻度收缩状态:正常肌肉随意收缩时出现的动作电位称为运动单位电位,是指来自一个运动单位成组肌纤维发放出来的电位;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形由离开基线的偏转次数来决定。根据偏转次数

43、的多少分为单相、双相与多相(5相以上则成为多相电位),此时,需对每个运动单位电位进行测量,主要分析其时限、波幅、相位、上升时间等参数,在正常情况下,多相电位少于12%。3、 肌肉最大用力状态:肌肉最大用力收缩时,更多的运动单位电位参与其中,且放电频率增高,看到大量运动单位电位重叠在一起;此时只需测量该电位的平均波幅;2) 运动传导速度(MCS)医学原理:支配躯体肌肉的任何周围神经,其运动轴突的功能可通过运动传导检测进行评价,当给予神经一定程度的刺激,可从该神经支配的肌肉记录到电反应,即为M波。M波代表的是受刺激的运动轴突所支配的肌纤维的活动,M波的形态和大小,取决于被激活(或兴奋)的肌纤维的数

44、量和大小与其动作电位在时间上的离散度。当运动神经元丧失;刺激电极和肌肉间传导阻滞;神经肌肉接头间传导阻滞时,M波的波幅和面积可能会减小。在运动传导检测中,最常运用的神经,在上肢为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下肢为胫神经和腓神经。其它如肌皮神经、桡神经、面神经、脊副神经、股神经和膈神经。电极安放:(以腕部尺神经为例)记录电极安放在小指展肌肌腹上,参考电极置于肌腱上;人体地线置于刺激与记录电极之间;刺激1:采用鞍型电极,刺激腕部尺神经,获得第一条波形; 刺激2:刺激肘部尺神经沟处,可适当加大电流,获得第二条波形;波形分析:波形的分析主要以潜伏期为主,然后测量被测者的神经节段的距离,最后求出传导速度;距离的测

45、量:神经节段的长度,即沿神经行程的表面距离,应从沿神经上一个刺激部位的阴极到另一刺激部位阴极之间进行测量。在测量距离以与在记录信号的过程中,应注意肢体位置的标准化,其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神经节段长度测量的准确性。传导速度的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不能直接从潜伏期进行计算,因为运动反应的潜伏期包括了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延迟(突触延搁)和沿肌纤维上较慢的传导(要比沿神经纤维上的传播时间慢得多)。因此,测量运动神经的传导时间,必须去掉神经肌肉传递时间以与产生肌肉动作电位所需的时间。时间上,在两个不同刺激点所诱发的两个反应的潜伏期差,可将这两个成分排除在外。这一潜伏期差,代表的就是神经冲动在两个刺激点之间移

46、行所需的时间。见公式1.1。公式1.1距离(mm)近端潜伏期远端潜伏期(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 临床应用:主要检用于判断周围神经的情况。常见的有腕管综合症3) 感觉传导速度(SCS)医学原理: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是起源于有髓感觉神经轴突的动作电位的总和。一般刺激手指或足趾的末梢神经,顺向性地在近端收集;电极安放:(以腕部正中神经为例)指环电极套在中指上(阴极靠近掌心,阳极远离掌心),记录电极置于腕部正中神经外皮肤上,地线夹在刺激与记录之间; 波形分析:一般取多次叠加后的分析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的指标有:起始潜伏期、峰峰值;因为没有神经肌接头参与,感觉传导速度可以直接由刺激到记录

47、点的距离与潜伏期计算出来(与运动传导速度的区别),见公式1.2;距离的测量:刺激的阴极点到记录点之间的距离;距离(mm)公式1.2起始潜伏期(ms)感觉传导速度(m/s) 临床应用: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等。4) F反应(F wave)医学原理:F波是前角细胞逆向兴奋的回返放电,即兴奋运动神经的逆向冲动,传入相应的脊髓前角细胞,经过中间神经元或树突网,而直接或间接地兴奋其它前角细胞,然后再经该运动神经传出,使所支配的肌肉再次收缩,即出现的一个晚反应,称为F反应,在此过程中,冲动双向传递,第一次的兴奋产生直接的运动电位(即M波)。肌肉的第二次兴奋则产生F波。F波有其三个特点:1、F波不是每次都

48、出现;2、具有一定的离散性;3、与M波相比,非常小。所以同屏显示的M波、F波选用的灵敏度不同。电极安放:(以腕部尺神经为例)记录电极安放在小指展肌肌腹上,参考电极置于肌腱上;人体地线置于刺激与记录电极之间;采用鞍型电极,刺激腕部尺神经, 注:刺激频率0.7Hz;波形分析:通常连续采集20条波形,主要分析F波形潜伏期,根据F波的特征,需要对F波潜伏期进行判别(在自动判别的基础上再手动分析)。判别的依据为有明显的波形产生,临床应用:常见的有格林巴利综合征(患病前期,多为神经末梢或神经根受损),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糖尿病以与尿毒症性神经病等。5) H反射(H-reflex)H反射的记录 (S:刺激

49、;Ra:活动电极;Rr:参考电极;Gd:地电极;)医学原理:对神经进行刺激,并逐渐增加强度。开始H反射波幅是增加的,但在M波出现和继续加大过程中H反射逐渐减小;当强度超过M波的最大波幅而继续加大时,H反射消失,F波取而代之。电刺激诱发的脊髓单突触反射,即为H反射,H反射的特征,表达在它是一个“晚”反应,只有将反射性激活运动神经元的运动反应放大时,H反射才会出现。H反射的反射弧,传入成分是快传导的IA类大纤维。所反映的是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激活,在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之间的交界处出现的波。电极安放:患者取俯卧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取120-110屈曲,可以使小腿肚肌肉放松,将作用记录电极置于胫骨结节到踝

50、之中点,小腿肚的侧腓肠肌上,参考电极置于其下跟腱上端侧;地线置于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刺激腘窝处的胫神经,波形分析:H反射的正常潜伏期在30-35ms之间,两侧之间差为1.4ms之,波幅在2.4mV左右,但波动较大,波幅H(最大)/M(最大)比值在64%以下,即0.64。临床应用:主要针对神经根病变以与神经丛病变,如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可提供早期诊断,以与对与帕金森病人的早期诊断;6) 重复电刺激(RNS)医学原理:常用来研究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刺激神经以诱发肌肉的反映,超强刺激可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是肌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的总和。给予超强刺激,系列冲动可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进行性减低,

51、通过递减百分比进行评判。电极安放:记录电极置于小腿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刺激腘窝胫神经。地线置于刺激与记录之间。波形分析:一般波形的采集会连续采集10条、20条,主要看波形的衰减趋势;临床应用:主要针对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病变等。7) 瞬目反射(BR)医学原理:刺激每一侧眶上神经,均可由眼轮匝肌诱发出两个性质不同的反射成分,即刺激侧所见到的早反射(R1成分)、晚反射(R2成分)和对侧引出的晚反射(R2成分)。R1只是在刺激同侧出现,而R2可在双侧均出现,刺激侧的R2成分是直接性R2成分,而R2成分是刺激对侧间接性R2成分。电极安置:检查时眼睛微睁或微闭,受试者仰卧放松

52、;采用表面电极,放大器选择两通道记录,记录电极均置于下睑中部,参考电极均置于眼角外侧(记录电极与参考电极中间距离约2.0cm),地级放置于手腕处。在眶上切迹或框上孔处刺激一侧眶上神经,双侧眼轮匝肌记录。电极的安放位置详见以下图;波形分析:主要是判断反应的振幅和潜伏期,R1成分出现在刺激侧,而R2成分出现在两侧;R1潜伏期的正常值在13ms以,左右差1.2-1ms;R2在40ms以,以与R1的波幅和R2的评价波幅;临床应用:瞬目反射测定是临床神经电生理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借助它可以了解三叉神经、面神经与脑干的功能。如:三叉神经传入病变;脑干病变,包括:多发性硬化、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脑桥损害;传出

53、神经病变,包括: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脑桥小脑三角病损、面部肌肉病损等;8) 交感皮肤反应(SSR):医学原理:SSR又称为周围自主表面电位,所测量的是皮肤电压,取决于出汗活动;电极安放:采用表面电极,记录电极置于手掌心,参考电极置于手背,于腕部刺激正中神经,地电极置于刺激电极与参考电极之间;注:左侧刺激时右侧记录,反之亦然。波形分析:可测量波形的起始潜伏期,手掌的起始潜伏期约为1.5s左右。临床应用:通过对交感皮肤反应的检测可了解影响血管和心功能的自主神经功能的情况;9) 多节段运动传导:医学原理:也称短节段刺激或微移技术,沿神经走向,以固定的的间隔(1cm或2cm)给予刺激,

54、电位产生的原理同运动传导速度,特点在于可对病损进行精确定位或判定;一般用于肘部、踝关节处。电极安放:采集信号的方法同运动传导速度,刺激以某一点为起点,在此基础上以1cm或2cm的距离移动刺激位置;波形分析:随着刺激点的位置移动,测得波形的起始潜伏期发生改变,波形的形态与幅值改变较小,对于突然产生较大变化的地方进行反复测量,以确定病损部位;临床应用:常用于腕管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的检测;(三)诱发电位:10) 视觉诱发电位医学原理:VEP主要起源于中央凹,主要反映视锥细胞的活动;电极安放:采用盘状电极:记录电极置于Oz向上1.52cm处,参考电极置于前额,人体地线夹在腕部;叠加200次;波形分析:

55、可记录出N75、P100、N145波形;可清楚记录出NPN波形,潜伏期在5ms围。临床应用: 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压迫病变、多发性硬化、视觉皮层病变、眼外伤、诈病或癔病等疾病;在科主要用于糖尿病等引起的视觉通路的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11)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40Hz听觉诱发电位)医学原理:给予人适当的声音刺激,在10ms,可从皮层下听觉通路的几个不同水平直接记录到一系列电位,一般会产生5个波,每个波都有特定的神经发生源;波I与神经颅外电活动有关;波II来源于听神经颅段和耳蜗核电位;波III与侧上

56、橄榄核或耳蜗核的电活动有关;波IV和波V与外侧丘系神经核群的电活动有关。研究表面,I、III和V波可能分别代表来自听神经、脑桥和中脑的容积传导的电活动,这三个电位之间的潜伏期,可能间接反映了在中枢听觉通路中相应节段的神经传导。电极安放:采用盘状电极:记录电极置于刺激耳乳突或耳垂,参考电极置于前额,人体地线夹在腕部(或记录电极置于刺激耳乳突或耳垂,人体地线置于对侧乳突或耳垂,参考电极接在前额),叠加1500次以上;波形分析:在10ms,连续出现5个波(有时也会出现6波和7波),每个波的峰潜伏期正常值围约为,I波:1.51.8ms;II波:2.63.0ms;III波:3.74.1ms;IV波:4.

57、95.3ms;V波:5.56.0ms;且I-III的潜伏期差大于III-V的潜伏期差;临床应用:主要检查听神经损伤、发作性眩晕、听神经瘤、多发神经硬化、耳毒药与外周损伤后的听力学检查;可客观评价听觉检查不合作者、婴幼儿和歇斯底里病人有无听觉功能障碍。40Hz听觉诱发电位:做法同BAEP,只是声刺激频率固定在40Hz12) 体感诱发电位医学原理:感觉刺激经感觉传入纤维、后根进入脊髓以后,在脊髓中上行,通过脑干上行至丘脑,最后,冲动经第三级神经元到达感觉皮层。所以,SEP可用来研究脊髓、脑干、丘脑或感觉皮层的病变。主要用于检测周围神经、神经根、脊髓、脑干、丘脑与大脑的功能状态。可分为上肢体感诱发电

58、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三叉神经诱发、脊髓诱发。USEP: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电极安放: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左手或右手),拇指抖动围1cm左右。地线夹在腕部。记录1:记录电极置于同侧Erb点,参考置于对侧Erb点;记录2:记录电极置于颈后C7点,参考电极置于前额;记录3:记录电极置于(C4或C3向后1cm左右)。皮肤必须认真清理,以免阻抗太大,影响波形的记录。波形分析:记录1引出N 9波形;记录2可引出N13波形;记录3引出N20波形。潜伏期误差在1.5ms。LSEP: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电极安放: 常见的有刺激胫神经和腓神经;胫神经可刺激踝,腓总神经可刺激腘窝处;记录点为Cz(Cz向后2cm处);波形分析:可引出P40波形;分析该峰潜伏期,误差围在36-40ms之间;TSEP:三叉体感诱发电位电极安放: 常见的刺激部位包括周围神经束、上、下唇、牙龈或面部其它部分,上唇刺激三叉神经第二支时,所诱发的反应是N8、P14、N18;而下唇刺激第三支时,所诱发的极性与第二支正好相反,为P8、N14、P18.波形分析:对上述引出的波形进行分析,潜伏期误差围在2ms.SCEP:脊髓体感诱发电位电极安放:可采用表面电极在胸、腰棘突上记录信号,刺激踝或腘窝处;波形分析:在踝刺激,腰椎棘突上可记录到N18波形;对其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