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院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6658572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高等院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高等院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高等院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等院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等院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建设(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高等院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由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数据显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比例明显低于工科专业,大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这与我国当前对本科人才需求多偏重于工程应用型有关,但同时也和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特别是实验和实践课程设置有一定关系.在关于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问卷中,共调查了51所院校,包含985,211学校和其他本科、专科学校,在对本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情况一栏中,仅有7.5%的学生非常满意,认为一般和不满意的比例高达47%(未发表数据).对于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和实践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应用技术手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

2、题的能力.并且已有研究表明,增加实习教学时间比重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强化.但从当前学生就业现状和已有调查结果来看,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和实践课程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1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一般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和毕业论文3部分组成.其中课程实验又分为基础课程实验和专业课程实验,基础课程实验多为普通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等;专业课程实验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土壤学和环境工程学等.课程实践不同于课程实验,其受地域

3、限制较大,多数高校课程实践由学校统一安排,结合所开设的课程,地点以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各类化工厂为主,部分学校选择在野外参观实习,或在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等地实习.毕业论文实行导师制,按照双向选择,先由本专业教师结合科研项目,提出一些研究题目供学生选择,然后由教师最终确定所选学生名单,并和学生进一步交流、沟通,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 1.2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之一体现为重实践,强能力,现有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从学生的调查反馈结果看,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

4、际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结合部分高校环境科学本科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初步剖析目前该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实验课程内容的选取缺乏统一安排,导致课程实验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不够,甚至不同的课程实验会存在重复.如环境监测课程会全面介绍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制备、预处理方法及一些基础指标测定等(水样pH 和COD的测定,土壤中一些金属元素的测定),但在环境土壤学课程实验中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水体的污染和防治课程中COD的测定,仍以其为重点实验内容.不同任课教师间若不能及时沟通,就会造成学生多次重复基础实验,从而影响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每门

5、课的课时有限,重复的基础性实验占用了大量课时后,就会造成综合性、研究性和自选式实验没有足够时间开展. (2)在专业课程实验中,验证性实验比例偏高,而综合性、研究性及自选式的实验偏少.验证性实验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巩固环境科学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实验仪器使用、操作和实验步骤的熟练程度,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具备初步的认知.但此类实验开设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不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因此,应该增加一些综合性、研究性或自选式实验,从而丰富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在985 和一些21

6、1高校,由于学科经费充足,环境科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相对完善,管理水平较高.但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学科经费限制,存在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指导教师缺乏,无固定实习基地等问题.另外,在实验教学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化,同时实验教学运行机制也存在严重缺陷. (4)缺少科学合理的实验成绩与实践技能成绩评定体系,使学生的实验课与实践课成绩呈现不合理的分布,过于集中在某一分数段.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利于发现实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不利于对其不足之处进行调整与完善. 2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及建设 2.1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实验与实践课程的设置

7、是为了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以满足环境科学专业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要逐步改变实验与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与实践授课方式,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优化实验与实践教学内容,使实验与实践教学更具有主动性、创新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2.2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议 2.2.1 改变课程带实验的教学模式 逐步创建课堂讲授与实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体系.首先要与理论课程统筹协调,制订实验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材,制定实验考核标准,真正做到理论

8、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但部分高校可能受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暂时不能将全部的实验课程独立开设,因此,建议此类高校可以从部分课程开始做起. 2.2.2 建立一体化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以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为主线,将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整体考虑、统筹规划,将不同的实验课程合理搭配,精心筛选具体实验项目,使教学过程产生叠加效应.如环境监测、环境土壤学和环境毒理学3门课程实验中均涉及到土壤重金属,因此将这3门课程中与土壤重金属相关的实验结合起来,既能起到强化作用,又能让学生看到实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 2.2.3 实验教学手段和方式多管齐下 传统的实验教学

9、可以综合锻炼学生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受实验室条件和学时限制,实验课程并不能全部在实验室开展,在此情况下若借助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如环境毒理学课程实验以动物实验为主,由于受动物资源、经费和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在国内仅少数高校能开设此课程实验.若能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则可在缺乏实体资源的情况下完成相关实验的操作和训练,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 2.2.4 加强课程实践基地建设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课程实践是环境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更好地、较全面地提高学生

10、的综合素质.大多数高校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或者环保基地进行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但随着环境科学专业人数的逐年增加,超出很多单位的实际接待能力,导致高校不得不更换原来的实践基地,寻求更大的合作平台,这种实习基地的不断更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因此,需要从长期考虑,有计划地加强课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课程实践时间也可以化整为零,有计划地穿插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利用周末的时间以小组为单元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这样既可以减轻实践基地的接待压力,又能让学生多次深入实践单位,强化对实践内容的理解. 2.2.5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仅依据实验报告考核会导致学生轻视实验过程,达不到实验课开设的目的.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验学习情况,做出及时、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考核方式要兼顾实验预习、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 3 结论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起到关键性作用,实验与实践教学内容也是培养人才素质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高校应该立足于学校本专业的客观实际,依据现状制定出合适的实验与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手段,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