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手册28智能建筑工程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6589837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322.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施工手册28智能建筑工程1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建筑施工手册28智能建筑工程1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建筑施工手册28智能建筑工程1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手册28智能建筑工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手册28智能建筑工程1(9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本文由y281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 智能建筑工程 概 述 年,在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十几年来,智能建筑以一种崭新的 9 面貌迅速地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智能建筑的发展,是I T技术发展 的必然结果,智能建筑已成为数字化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能建筑正在 祖国的大地上如火如茶地发展起来。 事实上,早在 18 年代末我国编制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时, J 6 2就已涉及到了智能建筑的理念,从 内容上也已将楼宇 自动化和办公 自动化等纳人了这一规范中。19 9年代初,A &首

2、创的综合布线系统在我国得到 了推广应用,从而带动 了智 能建筑的蓬勃发展,一时间, C 等概念成 了大型建筑设计和房地产开发商们进行 3 销售宣传的热点。自19 年以来,我国的智能建筑也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盲目到 6 理性,从单独的安装所谓 ” 5 ,子系统到智能化系统集成 的成长过程.通过考察发达 3/A 国家的智能建筑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结合我们 自己的工程设计,建筑施工实 践和运行经验的积累,我们对智能建筑的认识已逐渐完成了从表面到其内涵的过渡。对建 筑智能化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企业的认证和管理政策也已实施 了两年多,并相继颁布实施 了 智能建 筑设计标准( 4

3、0 / 51-20 )和 能建筑工程质量验 收规范 0智 (B 3等配套标准从而,使得我国的智能建筑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设计,安装 G 5 0) 和检测验收也在逐步走 向成熟。智能建筑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 以公共建筑为主的智能大厦,如写字楼,综合楼,宾馆,饭店,医院,机场航站,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体育场馆和电视台等;另一类就是住宅 智能化小区 随着 I T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宽带网络进人建筑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正在向智能化 系统集成发展智能化住宅小区作为智能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近年 来,智能化已经从社区步人家庭,其代表技术就是家庭网络技术. 由于智能建筑的飞速发展,我国智能建

4、筑领域 中不可避免 的还存在着这样那样 的问 题首先表现在对智能建筑的需求上. 由于对智能建筑的了解不够,在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和建设 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 面追求大而全,盲目攀 比几个 C和几个” 的现象。智能建筑应本着 ” 以人为本 , 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进行设计,经过仔细分析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物业公 司和建筑的最终用户的不同需求,在这些需求中找出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并 以此为依据形 62 2 智 能 建 筑 工 程 3 8成智能建筑的需求,才能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对于智能建筑的建设单位或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在要求建筑满 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 会更重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投资

5、,施工工期和外在效果等因素。负责对智能建筑进行运行 管理的物业公司除要求满足智能建筑 的基 本要求外,更关心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安全性,投资寿命 ,易管理维护和节省能源和人力资源等 .建筑的最终用户则希望建筑智能化系统方便使用和以人为本,有较高的安全保障,要求具备最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功能且能保证信息安全;在舒适性方面,要求不 出现 ” 病态建筑”(病态建筑是指因室内”空气质量及噪声,电磁辐射等原因导致在室内工作的人员出现头昏等亚健康症状,从而引起工作效率下降的现象,因建筑环境设计和施工而使建筑在使用中出现上述现象的建筑被 称为” 病态建筑 ,以及建筑环境可根据用户的意愿 由用户 自己调节

6、等。最终建筑智能化 ) 系统的需求的形成,就是对上述各方需求进行综合平衡的结果。只有合理地把握对智能建 筑地需求,才有可能进行正确合理的工程设计 其次,由于智能建筑涉及到建筑物本身及各类机电设备,而且各建筑智能化子系统之 间也存在多种接 口。因此,在智能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往往因相互协调不够,而给智能 建筑的施工乃至以后的运行带来种种麻烦和问题。 其他智能建筑发展 中发现的问题包括施工质量问题,工程实施及验 收,运行与维护和 智能建筑运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等。 本章将主要针对以上问题,对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施工工艺和检测验收等,按 组成智能建筑的各个智能化子系统进行详细描述。本章旨在为从事

7、智能建筑的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系统集成商和工程 施工单位,各级质量监督检查部门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较全面的工作参考.智能建筑工程实施 旨在通过严密的施工组织,正确合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工程质量 控制实现工程的设计意图,满足用户预期的各项需求智能建筑施工一般可划分为工程实 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竣工验收三个 阶段。智能建筑的施工和工程质量验收必须符合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的各项规定。 1 智能建筑工程的现场质量管理应包括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施工 安全技术措施,主。 要专业和工种技术人员的操作上岗证书,分包单位资质确认及管理制度,施工图审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审批,

8、施工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现场设 备及材料的存放及管理,检测设备与计量仪表的检验与确认和已批准的开工报告等。2产品质量检查 . ()对智能建筑工程各智能化子系统中所使用的材料,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和工程中 1 应用的各种系统接口进行产品质量检查. ( )产品质量检查应包括列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或 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上网许可证管理的产品,未列人强制性认证产品 目录或未实施生产许可 证和上网许可证管理的产 品应按规定程序通过产 品检测后方可使用。 ( )产品功能,性能等项 目的检测应按相应的国家现行产品标准进行;供需双方有特 3殊要求的产品可按合 同规定或

9、设计要求进行. ( )对不具备现场检测条件的产品,可要求进行工厂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 )硬件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检查重点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 电磁兼容性等项 目,可 概 述 63 3 靠性检测可参考生产厂家出具的可靠性检测报告。()软件产品质量应按下列内容检查: 61)商业化的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软件 ,信 息安全软件和 网管软件等应做好使用许可证及使用范围的检查; 2)由系统集成商编制的用户应用软件,用户组态软件及接口软件等应用软件,除进 行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之外,还应根据需要进行容量,可靠性,安全性 ,可恢复性,兼容 性,自诊断等多项功能测试,并保证软件的可维护性

10、; 3 自编软件均应提供完整的文档 ( )所有包括软件资料,程序结构说 明,安装调试说 明,使用和维护说明书等) ; ( )系统接口的质量应按下列要求检查 : 7 )系统承包商应提交接 口规范,接口规范应在合同签订时由合同签订机构负责审定 2)系统承包商应根据接口规范制定接 口测试方案,接 口测试方案经检测机构批准后 实施。系统接口测试应保证接口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实现接口规范中规定的各项功能,不 发生兼容性及通信瓶颈问题,并保证系统接 口的制造和安装质量. 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 ()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应包括与前期工程的交接和工程实施条件准备,进场设备和1 材料的验收,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和过程检查,

11、工程安装质量检查,系统 自检和试运行等( )工程实施前应进行工序交接,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及 采暖,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工程实施前应做好如下条件准备:3 1 )检查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 图的完备性,智能建筑工程必须按已审批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工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应填写设计变更审核单 ; 2 )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制度和施工技术措施. ()必须按照合同技术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对设备,材料和软件进行进场验 收。进场验收应有 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并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验收人员签字.未 经进场验收合格的设备,材料和软件不得在工程上

12、使用和安装.经进场验收的设备和材料应按产品的技术要求妥善保管。 ()设备及材料的进场验收应填写 5 设备材料进场检查记录” ,具体要求如下: 1 )保证外观完好,产品无损伤,无瑕疵,品种,数量,产地符合要求; 2)依规定程序获得批准使用的新材料和新产品除符合本条规定外,尚应提供主管部 规定的相关证明文件; 3 )进口产品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 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资料应为 中文文本 ( 或附中文译文). ()应做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和过程检查记录,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未经监理6 工程师签字,不得实施隐蔽作业。应按要求逐项

13、检查并填写 隐蔽工程 (过程检查)验收单。 ()采用现场观察,核对施工图,抽查测试等方法,对工程设备安装质量进行检查验 收.根据 530 。. 和 505条的规定按检验批要求进行。B 0 第05 .。 4 2 智 能 建筑 工 程 38 应按要求填写质量验收记录。 ( )系统承包商在安装调试完成后,应对系统进行 自检, 自检时要求对检测项 目逐项 检测. ()根据各系统的不同要求,应按本规范各章规定的合理周期对系统进行连续不中断 9 试运行。并填写试运行记录,提供试 运行报告。 4 系统检测 。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应贯彻 ” 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 方针,按 ”先产品

14、,后系统和先子系统,后系统集成的顺序进行,并根据验收项目的重 要性划分 为” 主控项 目”和 一般项 目” 。并符合( 建筑工程施 工 质量验 收统一标准 G 30 B 0的有关规定。 ()智能建筑的系统检测应 由建设单位委托政府建设主管部 门或质量技术监督监察部 2门认可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 防范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的 系统检测应 由行业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组织实施. ()系统检测时应具备的条件 : 3 1 )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已进行了规定时间的试运行 ; 2 )已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文件和实施过程质量记录 ()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依据合同技术文件

15、和设计文件,以及本规范规定的检测 4 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制定系统检测方案并经检测 机构批准实施。( )检测机构应按系统检测方案所列检测项 目进行检测。 5 ( )检测结论与处理 1)检测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 2 目有一项不合格,则 系统检测不合格 ;一般项 目两项 或两项以上不合格,)主控项 则系统检测不合格; 3 )系统检测不合格应限期整改,然后重新检测,直至检 测合格,重新 检测 时抽检数 量应加倍;系统检测合格,但存在不合格项,应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直到整改合格,并 应在竣工验收时提交整改结果报告. ()检测机构应填写系统检测记录和系统检测汇总表。 建筑智能化 系统的竣工验收

16、 . ()建筑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应符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 准G 30的有关规定。未经竣工验收的智能建筑不得投入使用。 0 0 ()各系统竣工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 2 1 )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检查; )系统检测合格; 3)运行管理 队伍组建完成,管理制度健全 ; 4 管理人员已完成培训,并具备独立上岗的能力 ; )运行 )竣工验收文件资料完整; 6 )系统检测项 目的抽检和复核应符合设计要求;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8 ( )根据智能建筑 设计标准 / 5 4的规定,智 能建筑的等级 符合设计的等T 1 0 2 综 合 布线 系 统 级要求. ( )竣工验收结论与处

17、理 3 )竣工验收结论分合格和不合格 ; 6 5 3 2 )上述各项竣工验收内容全部符合要求者,为各系统竣工验收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各系统竣工验收合格,为智能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 ; 4 )竣工验收发现不合格的系统或子系统时,建设单位应责成责任单位限期整改,直 到重新验收合格;整改后仍无法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系统不得验收。 ( )竣工验收时应按规定要求填写资料审查结果和验收结论. 4 2 综 合 布 线 系 统8 2- 基 81 2- 系统组成 8 本 要 求 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 ( n c l tf i ad ps g c i se o ud gcu)是建 e a ym ln n

18、a b r m 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是建筑物内的 自高速公路 信 , 。它既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 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 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与工作区的话音和数据终端之 间的所有电缆 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综合布线系统由 个子系统组成:工作区 ( 终端)子系统,配线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 ( 垂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 系统.工作区( 终端)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配线子系统 ( 水平 子系统)由信息插座,配线电缆或光缆,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它将电缆从楼层配线架

19、 连接到各用户工作区上的信息插座上。干线子系统 ( 垂直子系统) 由配线设备,干线电缆 或光缆,跳线等组成,它将主配线架系统与各楼层配线架系统连接起来。设备间子系统由 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设备间是安装各种进出线设备,网络互连设备的房间.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间 内,由交连,互连和10设备等组成,它是/ 针对设备间,交接间,工作 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等设施,按一定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建筑群子系统 由配线设备,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电缆或光缆,跳线等组成,它将主 建筑物内的缆线延伸到建筑群中的另外一些建筑物内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 理论上综合布线系统可 以为楼宇 内部的所有

20、弱电系统服务,通过综合布线系统使楼宇 自 控系统,保安监控系统,背景音乐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采用统一的线 缆材料和统一的用4 接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仅仅语音和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综合布线5 系 统,其他系统各自独立,不和综合布线系统发生联系。这种情况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 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种原因:()系统成本原因,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所采用的线缆材料 1 的造价高于各个系统的专用线缆材料,使得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来建设各个系统时的造价增 加,另外由于各个系统的电气及物理接口和综合布线系统的接 口 -R4 J接口进行连接 时需要加接接口转换器,也就是适配器,才能符合各个系统的传输要求,而适

21、配器往往成 对使用且价格较高,所 以也使得整个系统的造价增加.( )带宽原因,由于综合布线系统 目 前普遍使用的五类线缆的带宽只有1 0 MHz ,在传输有线电视信号时这个带宽不能满足 6 2 智 能 建筑 工 程 3 8 系统的传输要求,无法使用()行业限制,由于消防报警系统行业规范中规定消防报警 3 系统的布线必须独立于其他系统,使得它们无法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来传输信号。( )不需 要很高的灵活性,像楼宇自控系统的各种控制器的位置一旦确定,在今后的使用中一般都 不会再移动位置,不像 电话或计算 机系统那样有可能会经常变换位置基 于 以上 4个原因, 目前楼宇内部的各弱电系统基本上均是分立系统

22、,无论在物理上还是在逻辑上各系统 都是独立的。所 以综合布线系统 目前仅仅为 电话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服务,如果不考虑系统 成本原因也可以为楼宇 自控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和背景音乐 系统服务。 -2 施工准备 8 在安装工程开始 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 方可开工:()房屋预留的地槽,暗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1 设备间,分配线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 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 )设备 间,配线间的面积,环境温度,湿度,清洁度均应 符合国家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BT 31 0

23、0 G/ 120 )中有关 0 规定,设备间,配线间应提供可靠的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 门锁和钥匙齐全时方可安装设 备。()中心机房的环境应符合国家标准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 14 3 G 7)和 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 )第 2 JT 5章要求,对中心机房铺设的活动地板应专门检查.()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20 52V单相三孔插座. 在设备材料进场后必须进行现场检测验收,一般要求如下:( )工程所用设备材料形 1式 ,规格,数量,质量在进场后应进行检查,无 出厂检验证明材料或 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 工程中使用;()工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和等级2 上相符

24、.线缆 的检测验收要求如下:( )工程中所用的对双绞电缆和光缆形式,规格应符 1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电缆外护套 2 3需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 电缆的技术指标.电缆 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 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 lo长度,加上工程中 o所选用 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做好记录。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 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应检查光缆合格证及检验测试数 据,在必要时,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测试要求如下:()衰减测试:宜采用光纤 1 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结

25、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 并加 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长度测试 :要求对每根光纤进 2 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 另一端进行 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光纤接插软线 (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 规定:()光纤接插软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 ( 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 ( )每根光纤接插软线 中光纤 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接插件的检 2验验收要求如下 :( )配线模块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 的部件应完整,检查塑料材质是 否满足设计要求;()保安单元过

26、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光纤插座的连2接器使用形式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光,电 1 缆交接设备的形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 ;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2 综合布线系 统 81 673 2 电 缆 传 输 系 统 81 2- 缆线的敷设连接 8 1 1 路由选择 两点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但对于敷设线缆来说,它不一定就是最好,最佳 的路径 要选择最容易的路径,即使花费更多的线缆也要这样做.对一个有经验的安装者来说,宁 可使用额外的 0 m线缆,而不使用额外 的工时,通常线缆要 比劳

27、力 费用便宜。例0 0 如:要把 2 对线缆从一个配线间牵引到另一个配线间,采用直线路径,要经顶棚布线, 路径中要多次分割,钻孔才能使线缆穿过并吊起来 ;而另一路径是将线缆通过一个配线间 的地板,然后再通过下一层悬挂的吊顶,再通过另一个配线间的地板向上。路由选择之前,要先彻底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再确定路由。 2 缆线处理 。 ()剥 PC线缆步骤:使用斜口钳在塑料外衣上切开一条缝;用手指找出尼龙的扯 1 V 绳;将缆紧握在一手中,用尖嘴钳夹紧尼龙扯线的一端,并把它从缆的一端拉开。 ( )剥单根的导线步骤:将剥线器或针 口钳牙放在要剥 去绝缘层的点上;轻轻地但牢 固地挤压钳子,切割导线的绝缘层,但不

28、能切断导线,切割要围绕着导线进行;将绝缘层 拉去. ( )线缆弯曲 :在线缆路 由中允许弯曲,但安装者应尽量避免不必要 的转弯,绝大多 3 数的安装要求少于三个直角弯.一般对弯曲半径的要求是 倍于线缆的直径,并应避免下 列的情况 :避免弯曲超过直角 ,避免过紧地缠绕电缆 ,避免损坏线缆的外皮,不要切坏线缆内的导线. 线缆牵引 。用一条拉线或一条拉绳将线缆牵引穿过墙壁管路 ,吊顶和地伴管路,所采用的方法取决于要完成作业 的类 型,线缆 的重量,布线路 由的难易和管道 中要穿过 的线缆的数 目有 关。不管在哪种场合都应遵循一条规则:使拉线与线缆的连接点应尽量平 滑,所 以要采用 电工胶带紧紧地缠绕

29、在连接点外面, 以保证平滑和牢 固 ()牵引 4对线缆方法 :标准的 4对线缆很轻,只要将它们用电工带子与拉绳捆扎在 1 一起就行了。为牵引多条 ( 4条或5条)对线缆穿过一条路 由,可采用下列方法:将 如 多条线缆聚集成一束,并使 它们的末端对齐 ;用 电工带 紧绕 在线缆束外 面,在末端外绕 长;将拉绳穿过电工带缠好的线缆,并 打好结。如果在拉线缆过程中,连接点散开了,则要收回线缆和拉绳并制作更牢固的连接,可采用下面方法:除去绝缘层以暴露出 5 m的裸线;将裸线分成两条,将两条导线互相缠绕起来形成环;将拉绳穿过此环并打 结,然后将电工带缠到连接点周围,要缠得结实和平滑。 ()牵引单条 2

30、对线缆方法:将线缆向后弯曲以便建立一个环,直径约 1 3 2 5 0, - 并使缆末端与线缆本身绞紧;用电工带紧紧地缠在绞好的线缆上, 以加 固此环;把拉绳连 接到缆环上,用电工带紧紧地将连接点包扎起来 ()牵引多条 5对线缆方 法:剥 除约 3 的缆护套,包括导线上的绝缘层 ;使用0m 针口钳将线切去,留下十二根(一打);将导线分 成两个绞线组,将两组 绞线交叉地穿过 拉绳的环,在缆的那边建立一个闭环 ;将线缆一端的线缠绕在一起以使环封闭;用电工带 68 智 能建筑 工 程3 紧紧地缠绕在线缆周围覆盖长度约7m,然后继续再绕上一段。 c 建筑物 内主干电缆布线 。 主干电缆从设备间敷设至竖井

31、,再从竖井敷设至各层配线间。在竖井中敷设主干缆有 两种选择:向下垂放或向上牵引.通常向下垂放比向上牵引容易,但如果将线缆卷轴抬到 高层上去很困难,则只能由下向上牵引. ()向下垂放线缆方法:首先把线缆卷轴放到顶层,在竖井楼板预留空洞附近安装线1 缆卷轴,并从卷轴顶部馈线;在线缆卷轴处安排所需要的布线施工人员(数目视卷轴尺寸 及线缆重量而定) ,每层上要有一个工人 以便引导下垂的线缆 ;开始旋转卷轴,将线缆从 卷轴上拉出;将拉出的线缆引导进竖井中的孔洞,慢速地从卷轴上放缆并进人孔洞向下垂 放;继续放线,直到下一层布线工人能将线缆引到下一孔洞;按前面的步骤,继续慢速地 放线 ,并将线缆引人各层的孔

32、洞 ()向上牵引线缆方法:按照线缆的重量选定电动牵引绞车型号,并按照绞车制造厂 家的说明书进行操作.首先往绞车中穿一条绳子,启动绞车并往下垂放拉绳直到安放线缆 的底层 ;将绳子连接到 电缆拉 眼上,再次启动绞车慢速地将线缆通过各层的孔向上牵引; 当缆的末端到达顶层时停止绞车,用夹具将线缆固定;当所有的连接制作好之后,从绞车上释放线缆的末端. 建筑群间电缆布线 :一般有 电缆沟敷设 ,直埋敷设和架空敷设等三种方法。 6 建筑物 内水平布线:可以通过 吊顶,地板,墙及三种的组合来布线。 2 缆线的连接81 - 布完线缆后,安装者还要对线缆进行各种连接.线缆连接硬件用于端接和直接连接电 缆,构成一个

33、完整的布线系统.这些连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10 1连接器系统,另一类 是信息插座及连接块。 1 连接系统的硬件和材料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常用的连接结构有互相连接和交叉连接。互相连接比交叉连接结 构简单,我们侧重讨论交叉连接结构.交叉连接有夹接线 (A)方式 ( 10参看图2-) 811 和插接线 (p 0 )方式 ( 参看图 2-) 0 820A为 3类产品,支持 1Mb O p 传输速率; f p可支持 10 p 传输速率.它们均用来在设备间,交接间端接或连接线缆,二者还 o 0bs 可使用一些相同的部件.01A硬件 的特点是具有 支撑腿 ,这些支撑腿使 配线架离开 墙,在配线模块后面建立

34、走线的空间。lo l硬件与专门用来提供线缆走线空间的备板一 起使用. 为了构造一个10 1和 10 1p类型的交叉连接系统,需要有下列的硬件和材料 : ()对于 1交叉连接:1或 30对的具有 ” 10 11 支撑腿”的配线模块; 4或, 对 的 lo连接快;用于交叉连接的跳线;A托架;18 2 8B背板。 ( )对于 p交叉连接 :由用来走快接式跳线的水平过线槽分 开的10对布线块构 成,可用于区域端接的有预先组装好的30 0对和90对终端块;3 对的0 , 或 c连接快;背板, lp终端块与用来固定的金属背板;快接式跳线;电源适配器软线;0 o 1跳线过线槽。 ()下列的器件用于 10 3

35、1A和 i l两种类型的交叉连接:18标示条;接续线夹和接8 续线;F线夹终端绝缘体;D测试线。 2 综合 布 线 系 统81 背板组件 693 1 A 1l 0-墉f 9 o 布线块 lp( , 无腿 ) 跳 线 过线槽 背板 走线槽组件 图 2 - 0 装置 8111A 图 2- 0 12 1 装置 安装夹接线连接器系统 的步骤. ()将配线模用金属螺杆块安装到设备间或配线间合适的墙面上,注意配线模块的位 置; ()如果两个 区需用一个管道分开,则直接在布线块下面安装一个背板; 2 ()切断线缆,并剥除缆上的一段外护套或外皮,切断缆时要留有足够长的缆 ( 3约超过 8 1背板) 8B ;

36、()两个连接夹分别夹到馈线器的末端和分布线处,以提供电气连通性,然后把连接 4 线加到连接夹上; ()如果采用的缆多于对,则要小心地保持这些2 55 对的束组,将每一 对束组 的末端用带子捆扎起来并用缆带将其固定在配线板的后面; ( )将 固定配线模块顶部的螺丝去掉,将底部螺丝放松,将一个个捆好的2 对束组穿过线槽 ; ( )当所有的束组都穿过布线板上的合适 的槽 以后,将布线块用螺丝拧回固定到胶合 板上去 ; ()在其他的配线模块上重复同样的过程,将 8 5对束组馈送到配线模块的后面后, 再按照编码顺序将束组穿过布线块上合适的槽 ; ()开始把束组中的线对放到布线块的索引条 中去,先将每一线

37、对放人 ,然后用手指 9 将线对轻压到索引条的夹中去,然后再用工具将放好的线对冲压进去; ( 81 1)使用 8J 工具将线对压人布线块并将伸出的导线头切断,然后用锥形钩清除 切下的碎线头 ; (1 )用手指将连接块加到配线模块的索 引条上去,安放时灰条向下,从索引条的左 边开始,一块块的向右将连接块加上去; ( 78 1)使用 8J 工具将所有的连接块压人,直到整个配线模块全填满连接块为止; (3 )将带有标签的标签保持器插到配线模块中去 以标识此 区域 ; (4 A 托架 安装到配线模块顶部 和底部的 1 )将8支撑 腿上,用来保持交叉连接 线。 2智 能 建 筑 4 8 工 程 3 安装

38、接插线连接器系统的步骤 . ( )在架子上安装终端块配线板 :首先在墙上标 出两条位置线,一条在地板上方112 m处,另一条在 4。 7 。7 c4 m处为安装 90对终端块标记水平位置线,或在 15m处 4 02.c 及 106m处为 0 2 c 0 对终端块标记水平位置线;在每一位置处安装 10固定托架;安1 装终端块配线板以使其固定横卧在 1A安装托架上。 ()安装配线模块和跳线过线槽:先将配线模块放到终端块配线板上,对准其上的2 螺丝孔并用两个螺丝铆钉将配线模块固定到配线板上,依次方法将所有的配线模块都装完 为止;切割 电缆并剥除其外皮以暴露 出导线,长度要足够 以便于打捆; 当电缆外

39、皮去掉后,要立即对导线分组并用电工带打捆以防止线对错乱,应保持线对与未除去外皮前的 状况一致 ;将捆好 的导线束组穿过配线模块两边的缆槽 ;开始把束组中的线对放到布 线块的索引条 中去 ,先将每一线对放人,然后用手指将线对轻压到索 引条的夹中去,然后再用工具将放好 的线对 冲压进去 ;使用78工具将线对压人布线块并将伸 出的导线头 8 切断,然后用锥形钩清除切下的碎线头;安放上一块 1连接块,并用 8工具使其 就位,放连接块时要使其上 的灰面向下 ;在终端块配线板之间安装一个快捷式跳线过线 槽; 在所有终端块配线板 ,配线模块,连接块 和跳线过线槽全部安装好后,在终端块底部安装上过线槽组件;最

40、后将标签纸滑到标签保持器中,然后将标签保持器嵌人到配线 模块中去。 交叉连接方法 。()制作 交叉连接 :将交叉 连接 线插人到包 含指定线对的 0连接块槽中0 1 去,用手指轻轻地将交叉连接线压下,施工人员可在用户所需的任何点上完成此工作 ; 使用冲压工具将交叉连接线对压人连接器并切去无用的导线头 ;将交叉连接线拾起并使 其穿过一个扇槽,用手指伸人线圈中以建立交叉连接线的松弛部分 ;然后将末端接的一 端引到要端接的扇形槽中,同样用手指在另一端建立交叉连接线的松弛环,将交叉连接线 的此端置于指定的对”位置的连接块上,再用手指将交叉连接线压人连接块 以便于保持 住交叉连接线 ;最后再使用冲压工具

41、将交叉连接线对压人连接器并切去无用 的导线头。 ()制作 1P交叉连接:选择一合适长度的跳线( 10 2 插头有 2 3 , ,,对的,长度 有 0 1;将跳线压到终端块配线板的连接块上,以产生交叉连接。.-2m) ()建立多重连接:在 10 3 1 连接块的夹片末端,只能容纳一条导线,通常当连接块被 插入到 10接线块中去时,导线间的连接就产生了。交叉连接或快捷式跳线连接是在 1 型连接块的顶部产生的,粗看起来,10连接系统不 能容纳 ” 1线对 的多重连接.实际上 并不是这样,有两种方式可提供线对 的多重连接 :一种是被多重连接的 线对”在布线块 左上角外进行捆扎,导线在每个牵引条中就位,

42、但在插人连接块前,只在最下面的 (最后 的)一个牵引条上切断导线头;另一种是,被多重连接的 ” 线对在同一牵引条中通过相 邻的槽,以螺旋方式进行,导线在所有槽中就位,但在加上连接块以前,只在最后位置上 切断。( )解开交叉连接线方法:使用尖嘴钳夹住交叉连接线,直拉交叉连接线直到拉出为 止。 ()连接块的维护:当连接块损坏时,需要取出更换,先拆下交叉连接线,并用透 5明胶带缠到其上,用笔在透明胶带上记下其位置;取下标签保护器,将7l K 工具放 8 综 合 布 线 系 统 61 在要拆下的连接块 下面;用钳子夹住连接块的中心处,轻轻地向上 ,向下晃动连接块并 同时将它拉出;更换新的连接块并用 8

43、 工具将 其重新安装,将标签保持 器重新插 8J 人;最后测试连线的接续性。 5 接插式配线架的端接 。 ( )第一个 10布线块上要端接的 2 11 4条线缆牵到位,每个配线槽 中放 6条.()在配线板的内边 缘处松弛地将线缆捆起来,以保证单条的线缆不会滑 出配线板 槽,避免缆束 的松弛与不整齐. ()用尖 的标记器在配线板边缘处的每条线缆上标记一个新线的位置,便于下一步能 准确的在配线板的边缘处剥除线缆的外皮。 ()拆开线束并握住它,在每条缆的标记处刻痕,然后将刻好痕的缆束放回去。4 ( )当所有的4个缆束都刻好痕并放 回原处后,安装 0布线块并开始进行端接,从 第一条缆开始,按下列的步骤

44、进行端接.( )在刻痕点之外最少 1c 处切割线缆,并将刻痕的外皮剥掉.6 5m( )沿着 1 10布线块 的边缘拉 4对线缆,拉进前面的线槽中. 7 ()拉紧并弯曲每一线对使其进人牵引条的位置中去,用牵引条上的高齿来将一对线 8 缆分开,在牵引条最终弯 曲处提供适当的压力以使线对变形最小。 6模块化配线板 的端接 。()在端接线对之前,首先要整理线缆。 ()从右到左穿过背面,按数字的顺序端接线缆。2 ( )对每条线缆切 去所需长度的外皮,进行线对的端接。3 22 机柜,机架和配线架的安装 3 1 1 机柜 ,机架安装要求如下 : 。()机柜,机架安装完 毕后 ,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 1 m。

45、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 2 应完整,清晰. ()机柜,机架 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时,应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进行加固. ()机柜不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宜按设备 的底平 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4 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底座高度应 与活动地板高度相同,然后铺设活动地板 ()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预留有 80 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6 m, 0m 0m 背板式配线架可直接 由背板 固定于墙面上. ()壁挂式机柜底距地面不小于 0o 0m 2 酉线架的安装要求如下 : 。己 ()卡人配线架连接

46、模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 1 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端接于 J 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 的两种端 接标准R4 2 之 ( 8一 T A或 6B 58 )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 3 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 2m ()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4 6 2 智 能 建 筑 工 程 48 ( )背架式跳线架应经配套的金属背板及线管理架安装在可靠的墙壁上,金属背板与 5墙壁应 紧固。 -2 信息插座的安装 4 1- ()将信息插座上的螺丝拧开,然后将端接夹拉出来拿开

47、 1 ()从墙上的信息插座安装孔中将线缆拉出来一段。 2 ()用斜口钳从线缆上剥除外皮。 ( )将导线穿过信息插座底部 的孔。4( )将导线压到合适 的槽中去。 ( )使用斜 口钳将导线的末端割断 6 ()将端接夹放回,并用拇指稳稳的压下7 ( )重新组装好信息插座,将分开的盖和底座扣在一起,再将连接螺丝扣上. ( )将装好 的信息插座压到墙上去,用螺丝拧到墙上并固定好。 9 2- 光缆传 输系 统1 3 一-1 光缆的敷设 81 - 1光缆布线基础知识 ()光缆是通过玻璃而不是通过铜来传播信号的。由于光缆的缆心是玻璃的,与铜缆 1 相 比是易碎的, 因此在敷设光缆时有以下许多特殊要求 :弯曲

48、光缆时不能超过最小的弯曲半径;敷设光缆的牵引力不要超过最大的敷设张力。 ()铜线连接是电接触式的,连接容易;光纤连接就比较困难,它不仅要求接触,而 2 且还必须使两个接触端完全地对准,否则将会产生较大的损耗。因此,必须学会光纤接续 的技巧以使光纤损耗为最小. ( )光缆传输系统使用光缆连接各种设备,如果连接不好或光缆断裂,会使人们暴露 3 在波辐射之中;如果偶然地用肉眼去观察无端接头或损坏的光纤,距离大于 。 27 1 . 5 c 2,则不会造成眼睛的损坏。用肉眼观察无端接头的已通电的连接器或一根已损坏 4 的光纤端 口,当距离大于 3 c 时不会造成对眼睛的伤害.决不能用显微镜,放大镜等光

49、0m 学仪器去观察 已通电的连接器或一根 已损坏的光纤端 口,否则对 眼睛一定会造成伤害,可 以通过光电转换器去观察光缆系统。 ()在一般操作条件下,光缆传输系统是全封闭的系统,但是还要遵守下列保护措 施 :技术人员不要 断开光缆 ,进行断头拼接和凝视光缆终端连接器 ;未受过严格培训的人 员不能去操作 已安装好的光缆传输系统,只有指定 的受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才允许去完成维 修,维护和重建的任务 ;不要去检查或凝视 已破裂 ,断开 的或互联的光缆,只有在所有光 源都处于断电的情况下,才能去查看光纤末端,并进行连接操作 建筑物内主干光缆布线方法 ()向下垂方 电缆 :在离竖井槽孔1。处安放 光缆卷轴

50、,放置卷轴 时要使光缆 一15 的末端在其顶部,然后从卷轴顶部牵引光缆;使 光缆卷轴开始转动,将光 缆从其顶部牵 出,牵引光缆时要保证不超过最小弯曲半径和最大张力 的规定 ;引导光缆进人槽孔中去, 如果是一个小孔,则首先要安装一个塑料导向板,以防止光缆与混凝土边侧产生摩擦导致 光缆的损坏,如果通过大的开孔下放光缆,则在孔的中心安装上一个滑轮,把光缆拉出绕 综合布线 系 统 1 63 4 到滑轮上去 ;慢慢地从光缆卷轴上牵引光缆,直到下 一层楼上的人能将光缆引入下一个槽 孔中去 ;在每一层楼要重复上述步骤,当光缆达到最底层时,要使光缆松弛地盘在这里 ()利用绞车牵引光缆的步骤:将拉绳穿过绞车,启

51、动绞车上的发动机,通过楼层的 2 开孔向下放绳子直到楼底 ;关掉绞车,将光缆连到拉绳 的拉眼上去,慢慢地将光缆 向上 拉;当光缆末端牵引到顶层时,关掉牵引的机器 ;根据需要,利用分离缆夹或缆带来将光 缆固定到顶部楼层和底部楼层 ;当所有的连接完成后,从绞车上释放光缆的末端。 3建筑群间光缆布线方法主要有电缆沟,直埋 和架空等三种敷设方式,架空敷设方 。 式不提倡采用。 -3光缆的连接 8 21 光纤交叉连接:光纤交叉连接与铜线交叉连接相似,它为设备传输管理提供一个集 中的场所 (参看图 2)13。交叉连接模块允许用户利用光纤跳线 ( 两头有端接好的连接器)来为线路重新安排路由,增加新的线路和拆

52、去老的线路.当进行路由的重新安排时,均不会 扰乱在交叉连接模块上已端接好的永久性光缆 ( 如馈人光缆,主干光缆)( 参看图-) 81 o4 第 行 光玉 槽 A f4毕 鑫 夔 鑫 瑾 一鑫 鬓 一夔 鬓 口 口 B列 10 0 O 连接器 T 单光纤跨接线 4 8 4 第二层 交连场 嘴夹f q 2 l A B 。 L 线 t 图 2 光 纤 连 接盒 8 13 I A 连接器面板 鬓 一 沐一一一/-l L _ A 光纤过线槽图 光 纤 交 叉连 接 模 块 814 2 光纤互连:是直接将来 自不 同光缆的光纤互连起 来而不必通过光纤跳线,当主要 . 需求不是线路的重新安排,而是要求适量

53、的光能 量的损耗时,就使 用互 连模块 (参看 图 2-) 81.互连的光能量损耗比交叉连接要小,这是 由于在互连 中光信号只通过一次连接, 而在交叉连接 中光信号要通过两次连接3 光缆端接架 的安装 :光纤端 接架是光纤线路 的端接和交 连的地方,所有 的光纤架 . 均可安装在标准框架上,也可直接 挂在设备 间或配线间的墙壁上.在光纤端接 架的正面( 前面)通道中可安装上塑料保持环 以引导光 纤跳线并减少跳线的张强,在前面板 处提供 有格式化的标签纸用来记录光纤的端接位置。 4 光缆连接件制作 。 ()光缆连接件分类 :用 于光导 纤维 的1连接器有 SI连接器,S T 连 接器,还有 彝彝

54、 彝龚 葺 慧 1鬓 鬓 光纤连接器G A连板7=f接器 图 2 - 光纤 互连模块 81 . _ _ , 。 奋 _ ,, 4 2智 能建 筑 工程 4 F 介质界面连接器( C DI MI)和 N连接器( O参看图-) 81 .光纤连接器的制作工 艺基本相同,下面侧重介绍 S I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一 光纤连接 器面板 匡霎 奎 崖 羹 黑 光纤 放在 这些 托架 上 连接器 光纤拥 合器 单线光缆 I T 连接 器 图 2-一 光纤连 接 81 ()光纤连接器制作工艺2 金属圈制作 :光纤连接器使用的金属圈有铝质和错质两种材料,铝 比错坚硬.在磨光 铝质金属圈的连接器时,当磨到金属 圈

55、部分还可继续再磨。在磨光错质材料连接器时,由于错较铝软,只需使用适当的程序,如使用钻石纸去摩擦错金属圈,就可擦去金属上的污 点不同材料的金属 圈,需要使用不 同的磨光程序和不同的擦亮纸 ( )组装标准连接器的方法3光缆 的准备:剥掉外护套,套上扩展器帽及缆支持管。采用规定的长度对需要安装插头的光纤作标记. 用剥线器将光纤的外皮剥掉:使用剥线器前要用刷子刷去刀 口处的粉尘。将准备好的光纤存放在” 保持块”上:存放光纤前要用气体将 持块吹干净;保将光纤存放在槽 中,裸露的光纤部分悬空,保持块上的小槽用来存放缓冲层的光纤,大槽 存放单光纤光缆;将依次准备好的 1 根光纤全存于此块上。 准备好环氧树脂

56、和注射器:取出装有环氧树脂的塑料袋 ( 有黄白两色的胶体,中间 用分隔器分开) ,撤下分隔器,然后在没有打开的塑料袋上用分隔器来 回摩擦 ,以使两种 颜色的胶体混合均匀成同一颜色;将注射器塞拉 出,将环氧树脂塑料剪去一角,并将混合好的环氧树脂从注射器后部孔中加人( 挤压袋子) ;将 注射器针头 向上,压后部的塞子,使环氧树脂从 注射器针头中出来 ( 用纸擦去),直到环氧树脂是清澈的为止。在缓冲层的光纤上安装 S I I连接器插头:从连接器袋中取出连接器,对着光亮处 从后面看连接器中的光纤孔通还是不通,如果通过这孔不能看到光,则用专用线从前方插 人并推进,把阻塞物推到连接器后边的打开的膛孔中去;

57、将准备好的光纤从连接器的后部 插人,并轻轻旋转连接器,若光纤能通过整个连接器的洞孔,则撤出光纤,并将其放回到 保持块上去;将装有环氧树脂的注射器针头插人S I T连接器的背后,直到其底部,压注 射器塞,慢慢地将环氧树脂注人连接器,直到一个大小合适的泡出现在连接器陶瓷尖头上 平滑部分为止,立即释放在注射器塞上的压力并拿开注射器;用注射器针头给光纤和连接 器筒 的头部涂上一层薄的环氧树脂外 衣,通过连接器 的背部插人光纤,轻轻地旋转连接 2 综 合 布 线系统 81 65 4 器,仔细地感觉光纤与孔 ( 尖后部)的关系;当光纤被插入并通过连接器尖头伸 出后,从 连接器后部轻轻地往 回拉光纤 以检查

58、它的运动 ( 这个运动用来检查光纤有没有断,且是否 位于连接器孔的中央),检查后重把光纤插好;观察连接器 的尖头部分 以确保环氧树脂泡 未被损坏,如果损坏,需要用注射器重建环氧树脂小泡;将缓冲器光纤的 引导”滑动到 连接器后部的筒上去并旋转 以使环氧树脂在筒上均匀分布 ;往扩展器帽的螺纹上注射一滴 环氧树脂,将扩展器帽通过螺纹拧到连接器体中去,确保光纤已就位;将连接器尖端底部 定位的小突起与保持器的槽对成一条线,将保持器拧锁到连接器上,压缩连接器的弹簧, 直到保持器 的突起完全锁进连接器的切下部分;不要弄断从尖端伸出的光纤,如果保持器 与连接器装好后,光纤从保持器中伸出,则使用剪刀把伸出部分剪去,否则当将保持器及 连接器放人烘烤炉时会把光纤弄断. 烘烤环氧树脂:将 烘烤箱 放 在远离易燃 物 的地方,插 上电源将烘烤 箱加温 直到 A Y灯亮( 5 ) 约 mn;将 连接器和保持器组件”放到烘烤箱的一个端孔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