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106585834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83.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七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xxxx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七年五月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名单序号部门职务姓名签字备注1综合部总经理2综合部党委书记3综合部总工程师4综合部安全副总经理5综合部生产副总经理6综合部机电副总经理7综合部经营副总经理8技术地测防治水部采掘副总师9经营部经营副总师10通风防灾部通风副总师11安全监察部安全副总师12技术地测防治水部地测副总师13生产调度部副部长(主 持)14机电运输部副部长(主 持)15生产调度部副部长16通风防灾部常务副部长17安全监察部常务副部长18安全监察部副部长19机电运输部副部长20技术地测防治水部副部长21综合部

2、部长22经营部副部长23技术地测防治水部主办24综合部主办25采煤一队队长26采煤二队队长27掘进一队队长28掘进二队队长29掘进三队队长30掘进六队队长31机运队队长32通防队队长33综合队队长根据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 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 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的通知(煤安监行管20175号)等有关文件规定,根据我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总经理陈敬春同 志组织各分管

3、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各基层单位队长及各专业 工程技术人员,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 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矿井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 所等部位和环节,重点对矿井瓦斯、水、火、煤尘、顶板、机电运 输以及煤仓施工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 对辨识曲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根据辨识情况编制完成了XXX2017年度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建立了可能引发重 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了相应的管控措施,将辨识 评估结果应用到本年度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完善本年度生产作业计 划、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目录1.1 矿井概况

4、881.1.1 地理交通位置 881.1.2 地形地貌 991.1.3 河流 10101.1.4 气象及地震情况 10101.1.5 矿区开发 10101.2 矿井自然安全条件 10101.2.1 地层 10101.2.2 构造 16161.2.3 煤层 19191.2.4 水文地质 19191.2.5 开采技术条件 19191.3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20201.3.1 开拓与开采 20201.3.2 通风系统 21211.3.3 瓦斯抽放系统 21211.3.4 运输系统 21211.3.5 供电系统 23231.3.6 排水系统 24241.3.7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24241.4 矿

5、井安全管理 26261.4.1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配备情况 26261.4.3 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培训情况 28281.4.4 应急救援体系 28282.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概述 29292.1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依据 29292.1.1 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29292.1.2 技术标准 29292.1.3 矿井相关资料 30302.2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程序 30302.2.1 工作流程 30302.2.2 准备工作及划分安全风险辨识单元 31312.3 管控措施 32322.4 落实管控措施 33333. 矿井安全风险辨识分析 33333.1 矿井瓦斯安全风险分析 3434

6、3.2 矿井煤尘安全风险分析 34343.3 矿井火灾安全风险分析 34343.4 矿井水灾安全风险分析 34343.5 矿井顶板安全风险分析 35353.6 矿井机电运输安全风险分析 35354. 矿井安全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 35354.1 矿井瓦斯安全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 36364.1.1 安全风险评估 36364.1.2 管控措施 38384.2 矿井水害安全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 42424.2.1 安全风险评估 42421.1.1 安全风险评估 46461.1.2 管控措施 47474.4 矿井煤尘安全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 49494.4.1 安全风险及评估 49494.4.2 管控措施

7、50504.5 矿井顶板安全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 53534.5.1 安全风险评估 53534.5.2 管控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4.6 矿井机电运输安全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4.6.1 提升运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4.6.2 皮带运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4.6.3 机车运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4.6.4 机械与电气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4.7 其它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4.7.1 职业卫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错误!未定义书签。4.7.2 危化物品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4.7.3 雨季三防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4.7.4 消防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4.7.5 爆破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5. 评估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1. 矿井安全生产基本情况1.1 矿井概况XXX隶属于XXX位于叙永、古蔺两县交界部位,距叙永县城直距21Km距大纳公路5K5 行政规划隶属叙永县震东、三合和古蔺县 乌龙乡、大寨乡。地理坐标:东经1

9、05 33 09105 36 52,北纬28 04 2128 07 4。井田东西长约 8.9km,南北平均 宽约3.0kmo矿区范围由115号拐点圈定,面积 3.57km2。开采标 高+1100m +8403 开采 C17下、C19 C20、C24下煤层。于 2007 年 6 月开工建设, 2014 年建成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10kt/a 。目前,井田内共布置 2条平碉,+850m主平碉,+1100m回风平硐,其中 1 条进风、 1 条回风。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现开采水平为+980m水平,主采区为 11采区,布置2个采煤工作面,3个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一个为截煤机掏槽炮采,另一个为爬

10、底板采煤机高档普采,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采用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主平硐进风,+1100m风井回风“一进一回”通风系统。+1100m风井安装两台同等型号FBCDZ-6N 20/2*132型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功率 2X132kw,转速980r/min ;风井主要通风机实现双回路供电,供电 系统可靠。1.1.1 地理交通位置1. 地理位置:井田位于叙永、古蔺两县交界部位,行政隶属叙永县震东、三合乡和古蔺县乌龙、大寨乡。地理坐标:东经105 33 09 105 36 52 ,北纬 28 04 21 28 07 49。井田东西长约8.9km,南北平均宽约3

11、.0km o矿区范围由115号拐 点圈定,面积 3.57km2。采矿证充许开采标高 +840+1100m,开采 C17下、C19、C20、C24下煤层。2. 交通:井田靠近321 国道(川云东路)和大(方)纳(溪)公路,往南可达贵州、云南等省,往北直通泸州、隆昌等地,与长江航道和成渝铁路相连。隆(昌)黄(桶)铁路的隆(昌)泸(州)段已建成通车,泸(洲)叙(永)段及隆(昌)纳(溪)高速公路建成,届时井田的外部运输条件将大为改观。以井田南端的震东煤厂为起点,往北 25km 至叙永县城、 140km 至泸州,往东36km 可达古蔺县城,见图交置图通 位比例尺1:1.1.2 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四川盆地与

12、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最 高点在井田北赵家营,标高1437. 67m,最低点为南端的震东河谷,标高691m(井田最低侵蚀基准面 ),相对高差 200300m,属低中 山高中山地形。井田地貌因地层岩性不同而异,大致可分两类:飞仙关组至龙 潭组地层生露区,山峦和沟谷相问,浑圆形山丘与鳍背状的长梁山脊纵横罗列有序,山间谷深,地形陡峻,为构造剥蚀地形;而茅口组、栖霞组、嘉陵江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出露区的山问平坝内,活野平畴,炊烟袅袅,溶蚀洼地与溶蚀残丘点缀其间,石笋、石芽、溶洞、漏斗等历历在目,为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1.1.3 河流井田内多横向发育的小溪沟,主要有桐子沟、癞子沟、赵子沟和小沟。

13、平时溪沟涓涓细流,甚至断流,雨季溪流则潺潺有声,骤涨急落。一般总流量0.562m2/s。南端的震东河为常年性山区壮年期河,发源于乌龙乡沿途接纳溪沟、泉水的补给,自东向西蜿蜒迳流,观测流量0.40237.78 m2/s, 一般2.45 m 2/s ,访问最大洪水的洪峰流量为 795 55 m2s ,在震东乡附近流出井田外,属长江支流永宁河水系。1.1.4 气象及地震情况本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温暖潮湿,属亚热带气候,冬春季多阴雨和雾,有短期积雪和霜冻,夏季炎热,时有暴雨,年降雨量10001300mm 58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50% 1995年降雨量1163. 1mmi最高气温为40. 7C,

14、最低-2.8 C,年平均气温17 73,相对平均湿度79,绝对平均湿度1.73KPa ,平均气压95.2KPa。风向多南西风,最大风速达17m/s。本区属雷波马边地震带的波及区,曾发生过多次震级2. 55 5 级地震,最大烈度6 度。据四川省地震局编制四川地震目录和川南国土规划的危险区划图,叙永及邻区属相对稳定地区。1.1.5 矿区开发井田内小煤窑开采历史悠久,始于明清时代,但由于交通闭塞,运输困难,销路不畅,故规模甚小,所产煤多为当地民用。冬天农闲挖煤,农忙停采,巷道垮塌堵塞后,翌年又另开新井,属季节性小窑。开采中普遍存在采肥丢瘦,滥采乱挖的现象,安全条件很差。1.2 矿井自然安全条件1.2

15、.1 地层井田出露地层最老是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最新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和第四系全新统,其中缺失志留系上统及泥盆、石炭系,见插表。现将各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 .第四系(Q主要由坡积、残积和冲积物等构成,多分布在坡麓、低洼地、 沟谷及河床边滩部位。成份为杂色粘土、亚粘土、沙粒、砾石等。 厚030mb2 .三叠系(T)(1)上统须家河组(T 3xj )为一套内陆湖泊沼泽相含煤碎屑沉积,岩性主要是黄灰色厚层 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含云母碎片 及铁质结核,底部夹炭质泥岩及薄煤层。平均厚 290.33mo区域地层表插表界系统组代号厚度接触关系新第全新统Qh0-13生 界四系更

16、新统统Qp0-46假整合不整合白垩系上统火关组K2j200-588上统蓬莱镇组J3P155-583中侏遂宁组J2SN204-463罗中统沙溪上亚组J2S2380-940生系庙组卜业组J2S1129-285下统自流井组J 1-2 Z202-332界三上统须家河组T3xj250-680叠中统雷口坡组T2I0-301系下统嘉陵江组T1j109-583飞仙关组Tf341-713古一上统长兴组2 c5-56叠龙潭组Pd60-130生系下统茅口组Pim186-391栖霞组Piq67-129界梁山组P2I0-13志中统回星哨组&hw0-134留韩家店组&h300-449系下统石牛栏组Ss260-553龙马溪

17、组Sl220-293观音桥组Qg07奥上统五峰组O3w4.5-13临湘组Ql0-1陶中统宝塔组Qb34-61十字铺组Qs7-9系牯牛潭组Og33-40下统湄潭组Om194-360红花园组Oh6-21桐梓组Ot44-86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e 2-3 is357-408中统高台组e 2g55(2)中统雷口坡组(T2I )为一套泻湖浅海相的咸化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顶部曾遭受过 剥蚀。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段:第三段(T2I 3)上部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中部黄灰色中厚层状泥灰岩;下部深灰色薄层状石灰岩、黑色泥岩、夹薄层状泥灰岩。平均厚82ml第二段(T212)上部灰、浅黄色薄至厚层状灰质白云岩,夹

18、深灰色中厚层状况 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或泥岩;中部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黄灰色中厚层状灰质白云岩;下部为杂色中厚层状泥质白云岩。底部为浅绿色中厚层状白云质泥岩。平均厚92m。第一段(Til 1)灰、浅红色薄厚层状灰质白云岩,下部夹黑色泥岩和盐溶角砾岩,底部0.5m 灰绿色水云母含钾粘土岩,具腊状光泽,俗称“绿豆岩”。 平均厚20m。( 3)下统嘉陵江组(T1j )为一套浅海泻湖相的碳酸盐沉积。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 四段:第四段(T1j 4)上部灰、黄灰色灰质白云岩,夹泥质、钙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泥质灰岩、灰岩等,风化手呈刀砍状沟痕:下部灰、灰绿、灰黄色厚层状泥质白云岩,底

19、部有约 13m 的紫、灰黄色白云质盐溶角砾岩。平均厚 91m。第三段(T1j 3)第二亚段( T1j 3-2)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下部夹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平均厚130m。第一亚段(T1j 3-1)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灰质白云岩、钙质泥岩及角砾岩。顶部为褐黄、紫红色含泥白云质灰岩,底部为棕灰、紫红色盐溶角砾岩,特微明显。平均厚70m。第二段(T1j 2)灰、黄灰、黄绿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泥岩、白云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平均厚15m。第一段(T1j 1)第二亚段(T1j 1-2)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灰岩、石灰岩及碎屑灰岩,顶部为灰色鲕粒灰岩

20、。镜下鉴定为灰、深灰色粉晶灰岩夹灰色白云质灰岩。平均厚177m。第一亚段(T1j1 1-1 )上部绿灰色、紫灰色钙质泥岩、砂质泥岩;下部灰绿色、灰色灰岩、泥灰岩夹碎屑灰岩。镜下鉴定全亚段为浅绿、绿灰色、紫灰色泥质灰岩、泥灰岩。平均厚44m。( 4)下统飞仙关组为一套由浅海滨海相的碳酸盐岩沉积(下部)变为碎屑岩沉积(中、上部)。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四段:第四段(Tij 4)紫、紫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薄层紫色钙质粉砂岩及灰色泥灰岩,具水平互层层理及波状层理。底部为灰绿色泥灰岩,风化后呈浅黄色钙质泥岩,厚5.0m 左右。镜下鉴定为粉砂含钙水云母泥岩。平均厚49m。第三段(Ti

21、f3)浅灰、紫灰、紫色中厚层状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绿灰色泥灰岩条带,条带间隔0.010.1m。平均厚97mb第二段(Tif2)上部紫、紫红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薄层灰绿色泥灰岩或灰色灰岩条带,厚 0.10.5m;下部紫、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夹灰色、灰绿色泥灰岩或钙质泥岩条带,厚 0.10.5m。以水平互层、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为主,局部具变形层理。平均厚162m。第一段(Tf1)第二亚段(T1f 1-2 ) 灰、灰绿色中厚至状状灰岩、泥灰岩,夹紫色薄至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顶部浅灰色亮晶鲕粒灰岩,厚1.9310.037m,底部绿灰色泥

22、夹岩,厚 1.4512.47m。平均厚 57.39m。第一亚段(T1f 1-1 )紫、紫灰、绿灰色中至厚层状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泥灰岩,局部夹灰岩;底部 4.8311.50m灰色灰岩。平均平均厚 54.86m。( 3)二叠系(P)上统长兴组(P2C)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块状含生物碎屑灰岩。镜下鉴定为泥晶灰岩。距顶界13.41m 有一层深灰色砂质泥岩,含黄铁矿晶粒,局部见植物碎片化石和动物化石,平均厚1.17m,中下部为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石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平均平均厚45.32m 。上统龙潭组(P2I )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共含煤517层,其中大部可采和局部可采 5 层,均属薄煤层

23、。岩性主要为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粘土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层,今丰富的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顶部夹 12层薄层状泥灰岩,底部局部有风化残积角砾岩。菱铁矿以结核状、似层状和鲕状产出,多分布于含煤地层中部。黄铁矿主要分布在C12 煤层以上和C20 煤层以下。上部硫铁矿以星散状、球状产出;下部则以星散状、球状、结构状、树枝状、脉状、浸染状等多种形式产出。 C25 煤层底板高岭石粘土岩中,黄铁矿富集成层,大部达到工业品位,形成硫铁矿层。平均厚92.60m。下统茅口组(P1mj上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局部含燧石结核及条带。中下部深灰色泥晶灰岩、棕灰色厚层状细至粗晶灰岩,含沥青质。

24、底部深灰色中厚层状钙质泥岩、泥灰岩。平均厚 259.00m 。下统栖霞组(Rq)为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上部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块状石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质纯性硬、部分结晶好;中部灰、深灰、棕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含少量燧石及沥青质条带;下部灰色厚层状、块状石灰岩,夹灰黑、褐黄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含较多的燧石结核和少量沥青质。平均厚 121.00m.下统梁山组(Pll)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粘土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团块状黄铁矿,局部夹煤线及炭质泥岩,含植物根、茎化石,厚度变化较大。平均厚 5.00m 。( 4)志留系(S)中统韩家店组(S2h)岩性为灰

25、、深灰、绿灰、褐黄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夹粉砂岩、泥灰岩,含铁质及白云质,产笔石类化石。该组地层因遭受剥蚀而厚度各地有异,厚度不详。1.2.2 构造井田位于落叶坝背斜与柏杨坪向斜之间,洛窝背斜的东翼,呈单斜构造,因受诸构造的影响,由南往北地层产状循逆时针方向,走向50320、倾向434逐渐变化。井田内褶曲不发育, 断裂稀少。1. 褶曲( 1)落叶坝背斜亦称柏杨林大寨背斜。轴向近东西,轴线长约 31km,核部地层为志留系,两翼为二叠系、三叠系,属开阔型背斜,中部受洛窝背斜横跨的影响,轴线中断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多在井田范围内,轴线经牛角湾、赵家营、茶树、岩脚、花秋岭、打柴沟等地

26、出井田外,以10 倾角倾没在T3xj 以新的地层中,轴线长约16km,轴向北东1820。背斜北西翼地层倾角420 ,南东翼620 ,两翼基本对称。2)柏杨坪向斜 西起盐井坝,向东经老林头过柏杨坪后形迹渐匿,轴向近东西,西段向南突生成弧形,轴线长约 23km,在震东附件被洛窝背斜横跨 扬起,与西面的大安山向斜相对应,向斜轴部地层为侏罗系,两翼为三叠系、二叠系,地层倾角1745。本井田位于向斜北翼。( 3)洛窝背斜亦称梯子岩背斜。南起风岩沟,往北经双井、震东,止于中寨以北,轴线长约22km,轴向近南北。东翼地层倾角较缓(2030 ),西翼较陡(58)。核部地层为志留系,两翼为二叠系、三叠系。该背斜

27、虽横跨落叶坝背斜、柏杨坪向斜之上,但影响宽度 不大,属紧闭型背斜。( 4)李子沟褶曲组由Si3 (背斜)、S12 (向斜)组成,背斜居北,向斜在南,两轴 线平行排列相距约100nl褶皱地层为Tij 4T2I 1+2,迹象明显、波幅不大。S3轴线长650m,轴向近东西,北翼地层倾角1620 ,南翼1927 ; S2轴线长 600m,轴向近东西,南翼地层倾角 1327 ,北翼1227 ,均为对称型褶曲。( 5)龙洞弯褶曲组褶曲组分布在龙洞弯,大园地之间,由S7 (向斜)、S6 (背斜)组成,向斜在北,北余居南。发育在Tj 4T2I 1+2地层中,两轴线平行排列相距仅20m轴线走向北东 30 ,长约

28、550m,背斜南东翼地 层倾角 26 ,北西翼37 ,向斜南东翼53 ,北西翼53 。综上所述,落叶坝背斜与井田关系密切,洛窝背斜与柏杨坪向斜,在井田范围之外,李子沟、龙洞湾褶曲组,发生在新地层中的 表层褶皱,它们对本井田均无大影响。2. 断层经过地质填图和钻探工程,查明本井田有断层19 条,其中地表断层 16 条,占84%,隐伏断层3 条,占16%;正断层8 条,占42%,逆断层11条,占58% 落差A 20cm的有8条,占42% 落差10 19m的3条,占16% 落差小于10m的8条,占42% 切割煤层的有 3 条,占16%。现择要科简述于后:( 1) F13 正断层东起岩岩上的 T1j

29、4 地层中,向西经金竹坝、踩山包、马颈子、牌方湾子消失于癞子沟 Tij3地层中,走向长 3100ml断层走向80 倾向350 ,倾角56 -61,地表切割 Tij3-2Tif3,迹象清楚,见断层破碎带,地层界线不连续。 9-21 号孔在井深472.34m 见此断层,断层破碎带0.71m,由大小不等(0.510cm)的角砾岩组成,角砾表面发育纤维状方解石脉和阶步,缺失P2l 地层真厚 36.40m,煤层不连续,落差45m。( 2) F16逆断层南起庙坪 P1m 地层中,向北以青杠林包包、大山梁子、槽子湾,在新房子延伸由井田外。井田内断层长约3km,断层走向 340350 ,倾向7080 ,倾角4

30、550。断层迹象明显,在青 杠林包包见P1m /P 1q 界线不连续,错开平距70 余米。在坳口附近,大山梁子、槽子湾等地则见上盘P1q 灰岩覆于下盘P1m 灰岩之上。断层破碎带宽 0.51.50m。重复地层真厚 3070m,断层落差50 100m,断层面呈舒缓波状。( 3) F42 正断层东起茶树的T1j 1-2 地层中,经刺秋湾、牛困塘、石包岭消失于癞子沟Tf4地层中,长1.50km,走向近东西,倾向 355 ,倾角59左右。断层地表迹象清楚,在牛困塘见T1j 1-1/ T 1f4 地层界线不连续,断层破碎带宽 2.0m.9-21 号孔在井深145.69m 遇该断层,断层破碎带0.59m,

31、见断层角砾岩、方解石、阶步等,缺失T1f3Tf4地层真厚20m,落差25m,上盘岩层倾角 6 ,下盘100。( 4) F45 正断层位于桐子沟 、 小老林、 熊岭上一带 , 长 900m, 断层走 向 330 320 ,倾向 6050 ,倾角 70左右。在桐子沟见 T1f3/Tf2界线不连续,错位平面距离25m,缺失地层真厚 58m,落差51Om该断层由地表到深部落差逐渐减小,图解在含煤地层中 落差约5m,切割煤层。5) F2 隐伏正断层9-20 号孔在井深316.00m 见该断层,岩芯破碎,见擦痕及方解石脉,缺失P2l地层真厚约3m,对煤层有破坏作用。1.2.3 煤层井田煤层主要分布于含煤层

32、上部和下部,含煤 517层,可对比的 10 层,其中大部可采及局部可采5 层,均属薄煤层。煤层总厚度4.81m,可采煤层有益厚度 3.24m;含煤系数5.2%,可采含煤系数3.5%。井田内可采煤层编号由上而下为C17 下、 C19、 C20、 C24 下煤1.2.4 水文地质 井田位于古蔺复背斜北翼西段,区域分水岭北侧的次一级水文地质单元 震东河与大树河的河间地块上, 以大山 (标高1362.6m)、黄二地(标高 1320)、飘水岩(标高 1395.8m)熊岭(标高1314.2m)、杉坡(标高 1184.8m) 一组为该单元的分水岭。地表、地下水分别向南东、北西方向泄入震东河和大树河。本井田处

33、在该单元分水岭东南侧,地势北高南低,为一单斜自流水斜地,地形以赵家营为最高,震东河为最低,相对高差约747m。井田内地表水系以横向溪沟为主,切割剧烈,大多形成险峻的“V”型谷,分别发源于飞仙关组连珠状浑圆山丘或须家河组的长梁山地,绝大部分向T1j 灰岩岩溶洼地汇流,注入发育的暗河水系中。震东河为较大的常年性山区河流,发源于乌龙沟 211 、 152 号泉,自东向西流过井田南端,为沈家山、灯盏坪井田的分界河,在震东附近横穿洛窝背斜,干骡子田进入地下转为伏流。据1990 年 4 月至1991年7月,在团山堡设站观测流量0.40236.46m3/s , 一般2.45 m 3/s ,动态变化大,一般洪

34、水位标高706.94677.44m,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712.84m 。据详、普查时估算,其最大洪水流量995.55 m 3/s 。1.2.5 开采技术条件1. 瓦斯:根据2011 年 3 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提供的 XXXC19、 C20、 C24 下 、 C25 号煤层瓦斯突出参数测定及突出危险性,XXXC19号煤层具有突生危险性,矿井于 2011年从高瓦斯矿并升级为煤与瓦斯突生矿井。自 2011年2016年XXX每年都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鉴定结果为突出矿井。2. 煤层自燃及煤尘爆炸危险性:矿井2011 年 1 月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对矿井所采C19、C20 C24下煤层进

35、行了自燃倾向性及煤尘爆炸性鉴定,经鉴定各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田类,属不 易自燃煤层,各煤层无煤尘爆炸性威胁。3. 煤层顶、底板岩性:( 1) C19 煤层顶板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砂岩、粉砂岩,含植物化石及菱铁矿结核;底板为浅灰、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粗砂岩、粉砂岩,含植物化石及菱铁矿结核。C19煤层上距长兴组灰岩平均61.63m,下距茅口组灰岩平均30.97m 。顶、底岩性属于中等稳定。( 2) C20 煤层顶板为浅灰、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粗砂岩、粉砂岩,含植物化石及菱铁矿结核;底板为浅灰、深灰色粘土岩、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含植物化石、黄铁

36、矿、菱铁矿结核;灰、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含植物化石及星散状黄铁矿。 C20 煤层上距长兴组灰岩平均67.93m ,下距茅口组灰岩平均24.67m。顶、底岩性属于中等稳定。( 3) C24 下 煤层顶板为浅灰、深灰色粘土岩、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含植物化石、黄铁矿、菱铁矿结核,灰、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含植物化石及星散状黄铁矿;底板灰、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富含黄铁矿结核及团块、含植物化石。C24下煤层上距长兴组灰岩平均81.39m,下距茅口组灰岩平均 11.32m 。顶、底岩性属于中等稳定。( 4) 温、冲击地压:矿井属地温正常区,亦未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1.3

37、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1.3.1 开拓与开采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布置+850m 主平硐, +1100m 回风平硐,其中1条进风、1条回风。矿井现开采水平为+980m水平,主采区为11 采区,布置2 个采煤工作面, 3 个掘进工作面,主采C19 煤层、C20煤层、C24下煤层。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其中一个为截煤机掏槽炮采,另一个为爬底板采煤机高档普采,自然垮落法处理采空区,选用单体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撑顶板,爆破或电牵引采煤机采煤机落煤,刮板运输机、胶带输送机出煤。煤巷采用钻眼爆破落煤(岩),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配合矿车出煤(岩)。岩巷采用钻眼爆破方式落岩,耙矸机配合矿车出矸。1.3.

38、2 通风系统矿井采用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设有一个进风井( +850m 主平硐)和一个回风井( +1100m 回风平硐)。回风井安装了两台FBCDZ-6-Nb.20型防爆对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2X132kW),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主要通风机由双回路供电,通风机房内各类安全设施齐全,矿井风机采用反转进行反风,反风装置齐全,矿井现生产采区为+980m水平11采区,各生产区域实现了分区通风,各工作面实现独立通风。新鲜风流由 +850m 主平硐入井,经水平大巷、采区石门进入各采区上山,再经区段石门进入回采工作面,回风流经区段回风石门进入采区回风上山,通过回风大巷经回风平硐排

39、出地表。1.3.3 瓦斯抽放系统矿井于 2010 年 2 月委托四川省川煤矿山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四川省威远煤矿叙永二井瓦斯抽采初步设计,2011 年 6 月完成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建设,并于 2011 年 11 月竣工验收投入使用,泵站内安装有2 台 2BE1-303-0 型水环式真空泵(一备一用) ; 矿井抽放泵站有值班人员 24h 值班,井下在各大巷、 回采工作面低洼段均安设有放水箱,由通防队瓦检员进行放水作业,在每个抽采钻孔的接抽管上留设有钻孔抽采负压和瓦斯浓度的观测孔,由通防队安排专人进行检测。1.3.4 运输系统1 .矿井主要运输方式:+850m水平和+980m水

40、平运输大巷均使用 CTY5T-600/96V 或 CTY8T-600/140V 蓄电池机车作为运输设备、材料、矸石、人员等辅助运输;矸石采用 MGC1.1-6 型 1t 固定式矿车;在地面设置 1t 电动翻车机;人员运送采用 PRC12-6/3 型平巷人车;设备和材料运输采用平板车和材料车。主要+850 运输大巷铺设30kg/m轨道,其余铺设 22kg/m轨道,轨距 600mm在+980m水平和地面设 置充电房,采用集中充电。2 . 主要大巷带式输送机运输: +980m 运输大巷采用机轨合一,一侧布置落地固定式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一侧铺设轨道。 +980m 运输大巷安装1台DTL80/40/2

41、 X 55型胶带输送机运输全矿井的煤炭, 配置2台三相异步电动机(4X55kW 0.66kV),带式输送机参数: Q=350t/h 、 L=760m、 B=800mm、 V =2.0m/s ; 11 采区运输上山安装 1 台 DTL100/80/22 型落地固定式带式输送机,配置1 台隔爆电动机(22kVV 660V),带式输送机参数:Q=400t/h、L=150m B=800mmV =2.0m/s ;3 .井下原煤运输:工作面 (SGB620/40T型刮板输送机)-机巷 (SGB620/40T型刮板输送机)机巷(DSJ80/2 X 55型可伸缩胶带输 送机)采区煤仓-11采区运输上山(DTL

42、100/80/22型落地固定式 带式输送机)f+980m运输大巷(DTL80/40/2 X 55型胶带输送机) +980m水平煤仓f11采区集中运输上山(DTL80/40/2 X 55型胶带输 送机)f +850m水平主煤仓+850m主平碉(CTY5T-600/96V 或CTY8T-600/140V 蓄电池电机车牵引MGC1.1 6 型固定车箱式矿车)地面。4 .材料、设备运输:地面f+850m主平碉f+980集中轨道上山 下车场(CTY5T-600/96V型蓄电池机车)f+980m集中轨道上山(JTPB-1.6 X 1.2/24 型绞车)f+980m水平运输大巷-11采区轨道 上山(JTPB

43、-1.2 X 1.2/24 型绞车)-各区段轨道石门-机巷或风巷 (JD1.0绞车)-工作面。5 .井下掘进煤研运输:掘进磕头(人工擢煤研)- (SGB620/40T型刮板输送机)矿车装煤岩-平巷运输( CTY2.5T- 600/48V型蓄电池机车牵引1t固定式矿车)-各区段石门-采区斜坡(JTPB-1.2 X 1.2/24 型绞车)f+980m水平车场f+980m水平运 输大巷(CTY5T-600/96V 蓄电池机车)f+980m集中轨道上山 (JTPB-1.6 X 1.2/24 型绞车)f +850m水平车场f +850m主平碉( CTY5T-600/96V 或 CTY8T-600/140

44、V 蓄电池电机车牵引MGC1.1 6型固定车箱式矿车)-地面。6 .绞车提升运输:+980m集中轨道上山采用JTPB-1.6 X 1.2/24型绞车(配套电机110kW 钢丝绳6X19-324.5)、11采区轨道上山采用 JTPB-1.2 X 1.2/24 型绞车(配套电机75kW 钢丝绳 6X19-321.5)、JD-1、1.6、2.5型调度绞车等作辅助提升运输,各提升 斜巷“一坡三挡”设施齐全。7. 入井人员运输: +850m 主平硐运输大巷采用 PRC12-6/3 型平 巷人车运输人员,矿井在+850m 水平集中人行上山安装一套RJY30-25/400 型架空乘人装置,运送矿井上下井工作

45、人员。架空乘人装置驱动轮直径和尾轮直径1.2m;运行速度 1.0m/s ;钢丝绳直径d=21.5 mm;架空乘人器配用电动机( 30k皿 U=660V, n=980r/min ) 架空乘人装置设有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机头、机尾越位保护,过速飞车保护,重锤下限位保护,全巷道突发事件紧急停车保护,防掉 绳保护,吊椅防过摆保护等。1.3.5 供电系统1. 供电电源:矿采用双回路双电源供电,两回路电源均取自西湖 110/35/10kV 变电站不同母线段上,从该站以 LGJ-70 型架空线接 入本矿井变电所,单回路线路长10kmi两回电源采用分列运行方式,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能担负矿井全

46、部用电负 荷。矿井的两回路电源线路上未分接任何负荷,未装设负荷定量器等各种限电断电装置。XXX地面35/10kV变电所设于主平碉工业广场内,变压器容量为 5000kva,将35kV电压降为10kV,两回路同时 工作,担负全矿井的供配电任务。2. 供电负荷分布。地面分布:地面变电所、瓦斯抽放泵房配电室、风井10kV变电所。井下分布:+980m中央变电所供电、11采区 变电所和 11 区一、三区段临时配电点。3. 电气“三大保护”:井下变压器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电压在36V 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

47、等设有保护接地;在 +980m中央变电所和11采区变电所外水沟内各设2 组主接地极,各机电硐室、配电点等均分别设置局部接地极,通过镀锌扁钢或接地芯线等与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或金属构架等互相连接构成完整的接地网,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未超过2Q;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未超过1 Q。井下高压配电装置设有漏电保护和漏电闭锁功能,变压器馈出线上装设选择性漏电保护功能的真空馈电开关,照明及信号采用装设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综合保护装置配电,以防漏电火花引发瓦斯爆 炸事故,高、低压供配电设备设过流保护装置。4. 双风机、双电源:掘进工作面

48、局部通风机配备“双风机、双电源”,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主电源为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和专用电缆供电,备用电源由动力变压器供给;安装QBZ-4X 120 (80)F 矿用隔爆型双电源双局扇四回路真空电磁起动器控制,开关具有双电源、双风机自动切换闭锁功能,保持局部通风机连续运转、均 衡供风、风流稳定。5. 三专两闭锁: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主电源为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和专用电缆供电,且采用装设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供电线路供电,并实行风电闭锁和甲烷电闭锁。采煤工作面电气设备实行甲烷电闭锁。6. 井下照明:井下各运输大巷车场、变电所、机电硐室、行人斜井等均设固定照明,照明电压为127V,选用矿用隔爆照明

49、综合保护装置,照明灯具选用DG翎矿用隔爆节能灯。1.3.6 排水系统矿井采用平碉开拓,上山开采,矿井主平碉标高+8503现矿井作业区域为 +980m 水平,属于上山开采。矿井正常涌水量 1649m3/d , 最大涌水量3981m3/d。井下大巷和主平碉设有向井口倾斜的35%。的水沟,水沟大小为 500 x 500mn;i矿井涌水通过水沟自流由井口。1.3.7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 监测监控系统:矿井现用监测监控系统型号为KJ90NB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生产厂家是重庆煤炭科学研究院。矿井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 AQ1209-2007 的标准安装了相应 传感器。在抽采管路上安装了流量、瓦斯、负压、温

50、度等传感器, 在总回风巷中安装了温度传感器、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 风门传感器、负压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及主要通风机的开停传感器, 井下采掘工作面、煤仓上口、变电所安装了温度、瓦斯等传感器, 矿井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 AQ1029-2007 的标准对设备建立了相 应台账,有检修、调试记录等。2. 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建成了完善的压风自救系统,地面+850m主平硐附近安设2 台压风机,一台型号为: J-110AG 型,额定排气量:20.0m3/min,电机功率:110kW,额定最大排气压力:0.8MPa, 一台型号为:MLG-15/8G,额定排气量:15.0m3/min,电机功率:90kW, 额

51、定最大排气压力:0.8MPa,由口管径:DN65主管为 DN133X 5热 轧无缝钢管,总长度 2988m,到+980m水平11采区变电所附近与井 下压风机硐室汇合。在+980m 水平井下压风机硐室内安设2 台压风机,型号为: MLG-12/8G,额定排气量:12.0m3/min,电机功率:75kW,额定最大排气压力:0.8MPa,由口管径:DN65由气主管为DN159X 4.5热轧无缝钢管,在大巷内与DN133X 5热轧无缝钢管汇合后通过 DN200X 5热轧无缝钢管,总长度600m,支管为热轧无缝钢管,直径()50mmi。井下压风自救系统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

52、善基本规范(试行)进行设计。目前系统 完善,覆盖井下所有采掘施工地点及硐室、紧急避险设施等地点,压风自救风量、压力符合规定要求。3. 供水施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利用原有的防尘供水管路,防尘供水管路系统齐全,在风井地面修建400ms水池,由该高位水池静压向井下各用水点供水。井下主干管采用DN108X 4.5mm热轧钢管,支线管路采用DN57X 4.5mm热轧钢管,由+1100m回风平碉进入井下,沿运输上山、运煤上山、轨道上山向各采煤工作面和其他各用水点提供用水,输送量满足井下安全生产要求。4. 通信联络系统:为了保持井下与地面指挥系统、安全救援及时、快捷、便利的通讯联系,矿井安装有JSQ-2

53、56 型调度通信系统,在井下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各掘进工作面、架空乘人器、轨道上山绞车房及车场、爆炸材料发放硐室、带式输送机机头等处设生产调度电话,地面矿井变电所、主通风机房、生产管理部门、压风机房、安全监察部门、矿山救护队和矿长办公室等处设有生产调度电话。5. 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安装有KJ69J 型矿用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安装有各类配套设施,其中人员定位分站6 台,读卡器35 台,人员定位识别卡 530 余张,并配备专业管理维护人员 4 人,确保了系统的正常运行,所有入井人员都在矿灯电缆上安装了人员定位识别卡,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并能实时跟踪定位、移动目标监测查询

54、及考勤等需要。6. 紧急避险系统:矿井紧急避险系统于 2012 年 4 月开始建设,经四川省煤矿山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究院进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初步设计, 2013 年 7 月 1 日该工程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紧急避险系统主要由防爆密闭门系统、气幕洗气系统、供水、排气、排水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供电照明系统、压风供氧系统、压缩氧气供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讯系统、个体防护系统及辅助设施组成,并制定和完善设备定期检查、校准、系统功能测试、设备故障处理、硐室维护、过期食品和药品更换、培训和应急演练、操作规程、安全仪表计量检验、技术资料管理等制度。该系统能提高煤矿应急救援能力和灾害处置能力,全面

55、提升矿山安全保障能力,当矿井发生灾害时,在无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避险人员 96 小时内生命安全能得到基本保障,从而为地面救援赢取更多时间。1.4 矿井安全管理1.4.1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配备情况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任主任,其余副总经理为副主任,副总工程师、部门负责人及各队队长、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安全委员会 XXX关于调整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XXX201747 号)。矿设置了专职安监部门安全监察部 XXX 关于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的通知( XXX201714 号)、 XXX 关于韩剑等同志职任免的通知( XXX201717 号),配备了 1 名安全副总工程师, 3 名安全副部长,设有安全小分队

56、,配备有4 名队员。公司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配备了分管技术、通风、安全、地测副总工程师,设置了安全监察部、调度指挥中心、机电运输部、通风防灾部、技术地测防治水部、综合部、经营部,设立了采煤队(一、二队)、掘进队(一、二、三、六队)、机运队、综合队、通防队等九个连队。1.4.2 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矿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突出治理重点,强化职工素质教育,狠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现场管理,严格检查、考核,有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和工种操作规程。1. 建立健全了各级各类人员和单位、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有主要负责

57、人、各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及管理人员、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160 余项。2. 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公司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齐抓共管制度、职工岗位自主保安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领导入井带班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三违帮教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制度、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技术制度、资料档案归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制度、矿用器材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主要灾害预防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安全举报制度、安全操作管理制度、民爆物品管理制度、要害场所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管

58、理办法、各采掘头面作业规程、各岗位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等90 余种专项管理制度。3. 建立和制定了各工种操作规程主要包括通风机司机、爆破工、支架工、电钳工、瓦斯检查工、维修工、各类绞车司机、运输机司机、水泵司机、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等工种操作规程90 余种。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基础,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是关键。为此,矿井采取了一系列保证措施:坚持领导审阅瓦斯日报,坚持对通风、瓦斯监控系统的仪器、仪表按规定校验。1.4.3 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培训情况1.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情况全矿 10 项特殊工种持证人员为 186 人 . 次。其中:采煤机司机22 人,防突作业工 6 人,机车司机

59、35 人,监测监控工 5 人,井下爆破工 34 人,井下电钳工 25 人,探放水工 4 人,瓦斯检查工 29 人,安全检查工 15 人,主提升机司机35 人。上述特殊工种人员均按规定进行了初训、复训并通过考核达标,均取得了特殊工种操作证。2. 其他从业人员培训情况总经理、总工程师、党委书记和生产、安全、机电副总经理6人及通风防灾部 2 人,参加了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合格证书;机关生产部门、井下单位队长书记及技术员 50 余人,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知识培训培训,并考核合格。矿井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以外的其余从业人员 30 余人和基层单位副队长、班组长40 余人,参加了从业人员和班组长安全知识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