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6573870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东晋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文人雅客正在在山间别苑吟诗作赋。其中有一人忽忽悠悠站起身子,借着几分醉意,自告奋勇地要求为众人的诗集作序。在众人热烈簇拥下,只见他拿起鼠须笔,饱沾浓墨,在蚕丝纸上畅意挥毫,人群中不时传来啧啧的赞叹声。一起看看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欢迎查阅!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序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疏通课文,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

2、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故事,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东晋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文人雅客正在在山间别苑吟诗作赋。其中有一人忽忽悠悠站起身子,借着几分醉意,自告奋勇地要求为众人的诗集作序。在众人热烈簇拥下,只见他拿起鼠须笔,饱沾浓墨,在蚕丝纸上畅意挥毫,人群中不时传来啧啧的赞叹声。待到作品出炉,此人便把毛笔一撇一掷,瘫坐在旁边的一个藤椅上,打起呼噜来了。 第二日酒醒,他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再次书写,却发觉都不如第一篇来的好,不禁长叹。 这是又是一个神来之笔的传说,当然,如果当事人没有扎实的文学祭奠也是无法醉中写佳作的。 这个稀里糊涂写

3、序的人,就是王羲之,那卷无意之作,就是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二、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读后纠正个别字音) 2、快速浏览全文,试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 (乐痛悲) 三、文本研习 也就是说,作者的情感是有一个起伏的变化过程,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大师心起波澜呢?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他为什么会觉得快乐?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解决部分字词问题) 1、自读第一段,思考: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 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美景) #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里的景色呢? 群贤毕至,少长咸

4、集。 # 天气好,风景好,难道心情就一定会好吗?如果宋江带领梁山好汉跑到兰亭对王羲之说:“小王啊,我们一起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吧。”那样王羲之的心情还好吗?当然不好。所以什么也是很重要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才有了共同话题,气氛很好,所以开心。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乐事) # “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 当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大家喝喝酒,吟吟诗,当真是不亦乐乎!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

5、龙蛇为之作序,这就是这篇兰亭集序的由来。 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赏心) 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在这里,四中美好的事物都具备了,难怪作者会如此开心。 2、分享作者快乐的心境女生齐读第一段。 3、常言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作者的这种快乐并没有持续很久,不一会儿,他的精神就突然跌到低谷。 针对这个起伏,60年代中期、郭沫若先生曾发起一场关于兰亭真伪问题大讨论。他认为字体、文本都不是王氏原貌,理由之一是文章前面写极乐,突然转为悲痛,悲得太没道理了。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四人小组,读,商讨) (先叫学生翻译,问:你认为这句话是在讲什么呢?)

6、 如: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生真是短暂啊,一抬头,一低头,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这是悲。古人也有很多描写人生短暂的句子,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这里写的是尽管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宁静与躁动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当大家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到快乐自足,但一味的享受而忽视时间的存在,却没发现时间的流逝是如此的迅捷,等你反应过来时,也许早已经是两鬓斑白的老朽之人了。这也是悲。 3)“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等到欢喜变成厌倦,人事变迁,物是人非,又不得不感慨这个世界的变化。这还是悲。 4)“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有哪些值得高兴的事?比如文章开头就说了,天时、地利、人和,心情无比畅快。但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之前的四大乐事,转瞬之间,就成为过眼烟云,时间的流逝始终让人觉得不痛快。 5)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况且,人生的长短随造化而定,最终必将走向消亡。作者认为死和生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可是这种大事我们却做不得半点主,真是既无奈,又无助,怎不叫人痛苦? 6)“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8、,不能喻之于怀。” 每每看到前人写的关于生和死的文章,作者便没来由地觉得前人的观点、看法和自己相差无几,都把死和生看成是一件大事来对待。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所以作者说,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看成是一样的,这种观点是十分荒谬的,没有根据的。后人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过去一样,把是非得失看得明明白白。反之,当我们自我观照,自我审视的时候,往往无法判断自己的这种生存状态究竟好还是不好。 “凡中国文学作品,即是其作者之一部生活史,亦可谓是一部作者之心灵史。此即作者之人生艺术。” 钱穆 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文化作品的同时,也应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一起来看一

9、看,那时候的人是怎么活着的? 引入资料: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当时的统治非常严酷,而且朝代更替频繁,朝不保夕。对生命常常有恐惧之感。而且因为朝代更迭,礼乐崩坏,文人们常常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是谓“一死生”“齐彭殇”。 他们崇尚老庄,老庄思想是怎么样的?老子,提倡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我乐我的,你哭你的,谁也管不着谁。庄子,逍遥油,我忽而上天,我忽而入地,哪管人间苦乐与悲喜,只要自己觉得逍遥自在就可以了

10、。这是一中十分虚无的人生观。 这和悲又有什么联系呢?当时文人的生活太消极、太虚无了,所谓_者迷,旁观者清。(举例:时人评价毛泽东)时人无法体察自我,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这也是一大悲! 8)“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里交代了写作目的,想着后世的读者能和他有相同的情致,类似的感伤。 小结: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大部分同学都不认同郭沫若的看法,同学们认为作者的痛是正常的,是有理有据的。作者或感慨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或悲叹人生无常,死生大事,不得变更,乃至时人活在“_者迷”的状态之中,因此觉得十分悲痛。而这个痛与极乐的连贯性与合

11、理性,同学们在课后仍可以继续探讨。 (看来同学都很厉害,都能和大师级叫板,争一日之长短) 4、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一直在死生这件事上纠缠不清。他写人生无常、生命短暂,写“_者迷”,批判了当时消极无为、一死生、齐彭殇的人生观。反而言之,作者提倡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它的反面应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 明:作者批判了时人的人生虚化的思想,认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视之。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当积极用世,“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四、课堂总结 1、我们已经知道王羲之的观点是人生在世,当积极入世,实现抱负。你们

12、怎么看?(机动环节) 2、总结: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既而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然后由己悲人,批判了时人的虚无、消极,沟通古今,水到渠成。果然是一篇难得的大作。 3、让我们再次朗诵全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情感。 五、作业 归纳重要的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就”“过”“下”“独”“辞”“无”“存”等实词的意义和复习“之”“以”“为”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言行的刻划去把握人物性格 3、体会纪传作品的一般的结构特点 课文特点和教学设想 此文是典型的传记,先交待人

13、物基本情况,然后总写人物性格,再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大都属这种类型。因此,此课的教学,将这类文章的结构思路作为一个重点。在词句方面,课文注得较为详细,但对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并未注出,因此稍加补充归纳。课文较长,采用读读、讲讲、练练、议议的教学方法,并选出重点句子进行翻译训练。共用三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疏通词句,初步理解,语言训练 一、导入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的情况及战国四君子,“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二、听读 要求:1、掌握自己读不来的字的字音。2、大致理解文意 三、讨论全文大致提纲 明确: 1-2信陵君的身分和

14、为人、声望 3-4具体写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亲迎候生、数请朱亥 5-12窃符救赵 四、朗读1、2两段 (一)参照注解,理解句意 (二)重点词句讲解 礼而下士 无贤不肖 谦而礼交之 以其富贵骄士 (三)讨论 概括1、2两段大意。第二段三句话各写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介绍信陵君的? 五、朗读3、4两段 (一)重点词句讲解 往请 修身洁行 以监门困故 公子从车骑 不让 公子颜色愈和 遍赞宾客 数请之 故不复谢 虚左 (二)讨论 哪些细节体现了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这两段中写出了候和朱的什么性格特征?这两段与前两段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

15、部分 一、朗读5、6两段 (一) 重点词句讲解 留军壁邺 实持两端以观望 冠盖相属于魏 而魏救不至 且公子纵轻胜 讨论 1、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求救? 2、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和信陵君的态度怎样 二、朗读7、8两段 (一)练习:解释加点词 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独不怜公子Z耶 约车百余骑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尚安事客 因问 以至J鄙军之日 (二)复述候所献之计 (三)讨论:从主客决别、信陵君辞而复返中体现了什么?请如姬盗兵符表现了候的什么品质?侧重写谁? 三、朗读9-11段 1、 重点词语讲解 矫魏王令 袖四十斤大铁椎椎杀 公子遂将晋鄙军 举手视公子 2、 讨论:候为什么北向“自刭”? 四、朗读

16、最后一段 这一段起什么作用 五、总结讨论 1、“窃符救赵”一事叙得相当完整,试分析其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 2、叙述的重点是?为什么对战争写得如此简略,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一课与此类似?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笔译第6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讨论结构思路、人物性格,巩固练习 一、讨论 1、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为去掉1-4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2、作者善于用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试分析信陵君和候Y的言行,说说两人的性格特征。 3、此文对寺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二、总结训练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

17、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1)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2)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 3.欣赏崔莺莺的形象,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四、美育渗目标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学法指导 1.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莺莺的心理变化,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18、 按情节可把全折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通过三支曲子,写出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是长亭饯别的场面,通过八支曲子,写出崔、张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了莺莺重爱情而轻名利的反抗精神。第三部分是临别叮嘱的场面,用六支曲子写出莺莺对张生的关心与担心,关心的是他身体,担心的是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进一步表现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第四部分是分手后的场面,用两支曲子,写出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2.选择几支曲子,反复诵读,了解所用的修辞方法,品味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如,可把几支描写秋天景色的曲子【端正好】【脱布衫】【一煞】集中起来读,然后作

19、两种比较:一是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秋景的诗句对比,看看所选取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二是将这三支曲子描写的景象对比,看看景物特点和表达的气氛有何不同。 一、重点、难点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解决办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梳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 【煞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

20、【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 第2/5页 莺的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大致了解剧作及课文节选的这一折戏。 2.重点赏读【端正好】、【一煞】、【煞尾】和【叨叨令】等几支曲词,体会其情景交融的抒情美。 二、整体感知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长亭送别也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

21、,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哪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欣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 (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梳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据此可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叨叨令】结束):赴长亭途中 第二部分(承上至【四边静】之前):长亭别宴 第三部分(承上至“

22、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咛 第四部分(【一煞】至此折剧终):长亭别后 3.赏读曲词【端正好】全曲共六句二十五字,可要求学生先背诵,后作赏析。 提问:这支曲子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渲染出剧中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的? (曲子句式既整饬又参差错落,前3个三字句构成对偶、排比。后又各有一个四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明送别的季节,以景衬情。后二句用设问手法,说是“离人泪”“染霜林醉”,一“染”一“醉”,写得极有分量。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人凝重的离愁,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4.与【端正好】对比,赏读剧本末尾的【一煞】、【煞尾】。 提问:和【端正好】一样,【

23、一煞】和【煞尾】也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王季思教授评点这两支曲子时说:“末二曲写张生去后莺莺的怅惘情景,景中有人、有情,虚情实写,正语反诘,俱臻妙境。”试说说你对这段评语的理解。 (“虚情实写”,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动的景物来传情。这两支曲子写夕阳残照、青山疏林、淡烟暮霭、秋风马嘶,我们仿佛看到莺莺满怀凄楚,怅然痴立,目送张生转山坡、出疏林,“离愁渐远渐无穷”,此时的满目秋景,都是莺莺悲凉心境的外化。【煞尾】的末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便是“正语反诘”,即用反问句抒写心境。比之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正面直说,更显得激越真切。) 5.与以上三支曲

24、子对比,赏读【滚绣球】和【叨叨令】。 提问:这两支曲子主要写什么?有人说,只有【端正好】、【一煞】和【煞尾】这样的曲 第3/5页 词,才可以称为“绝妙好辞”,【滚绣球】与【叨叨令】便相形见绌,你的看法怎样? (【滚绣球】仍是莺莺的内心独白,借去长亭途中的景物,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以离舍的复杂内心世界。【叨叨令】由红娘的问话引发,叙说动身前无心打扮的原因,没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关于曲词的评价,【端正好】、【一煞】等化用唐诗宋词精美语句固然堪称“绝妙好辞”,而【滚绣球】、【叨叨令】亦各有特色。这两支曲子使用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得也很生动真切;同时,又更多地融口语入曲,语言通俗,才能使

25、演员宜于演唱,听众容易接受,雅俗共赏。【叨叨令】多用叠词、衬字,更能体现口语化的音韵美。有时委婉含蓄,有时尽情倾泻,两种曲子风格各异而能统一,正是王实甫才具超群之处,不必硬性分出高下。) 总结、扩展 本课时我们只重点赏读了五支曲子,对课文华美典雅、富于文采的语言已多有领会。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他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曲词艳丽典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矫揉造作。下一课时,我们将进一步赏读其余曲词。 课后作业 1.复习已讲析、讨论的五支曲子,进一步作吟诵体味。 2.诵读自【脱布衫】至【二煞】等十四支曲子,体会其中反映出的莺莺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性格

26、。 附:板书设计 剧情分析 曲词赏读 一、(【端正好】至【叨叨令】)送别途中 【端正好】:浓色重彩 以景写情 二、(【脱布衫】至【朝天子】)长亭别宴 【滚绣球】:借景抒情 哀婉动人 三、(【四边静】至【二 煞】)临别叮咛 【叨叨令】:口语入曲 通俗真切 四、(【一 煞】至【收 尾】)长亭别后 【一煞】、【煞尾】:虚情实写 正语反诘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与前一课时的内容相结合,本课时重点赏析课文二、三部分的曲词,进一步把握曲词的艺术特色,并对莺莺这一形象作分析评价。 二、整体感知 与课文一、四部分不同,二、三部分都是写莺莺、张生在长亭别宴上的表现。张生赶考,莺莺送别,表现了二人之间

27、的真挚爱情,更反映出莺莺的痛苦心情和叛逆性格。对此,应通过曲词的赏析,用心体会。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吟诵、赏读曲词,教师作适当解说。 2.进行课堂讨论。 问题讨论一:自【脱布衫】至【二煞】的十四支曲子,并未脱离长亭送别的具体情境,也仍旧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特点。哪些曲词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叙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如脱布衫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把整个离宴用萧条气氛笼罩起来,使秋境与寓情统一。又如【四煞】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黄河与西岳华山,也被用来作离愁别恨的陪衬。还有【四边静】的“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把席残人散、两人相别的人物活动包容在苍山落照的秋景

28、之中,气象阔大,使人如在画里,历历在目。) 问题讨论二:莺莺是重爱情轻功名的,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哪些曲词中体现 第4/5页 了这一点? (在莺莺心目中,金榜题名,并不是爱情的前提与基础。如在【朝天子】中,她称上朝应考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在【二煞】中说“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在【幺篇】中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这些言语,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态度形式鲜明对比,是莺莺叛逆性格的体现。) 问题讨论三:虽然张生一再表白自己不会再在异乡拈花惹草,但莺莺却总担心他“停妻再娶妻”,故而一再试探、叮咛,驾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在男尊女卑

29、的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下,始乱终弃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实际上,作为西厢记故事雏形的会真记(唐元稹作)和莺莺歌(唐李绅作),都将张生描写为始乱终弃的薄情文人。莺莺的离愁别恨,固然反映她对爱情的执著,同时也是她对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是单纯的儿女情长。) 问题讨论四:课文二、三部分的十四支曲子中,细节生动,描摹逼真处甚多,试举你最喜欢的曲子作说明。 (此题无统一答案,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如【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的细节描写,【耍孩儿】、【四煞】的夸张对比等,都很突出。) 总结、扩展 西厢记既有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有华美典雅的语言,称它能代表元杂剧的成就,绝非过誉之

30、词。而且,不仅红楼梦中的宝、黛爱读西厢记,今天读它也还有现实意义。当代作家李存葆,便为西厢记写下了他感悟人类情爱的长篇散文飘逝的绝唱。 问题讨论: 李存葆在飘逝的绝唱中说,当代世界,“暴力对美色的霸抢远未结束,权力对美色的侵吞仍显贪婪”;以金钱为媒,“用钞票铺设婚床”的现象更为多见。你思考过这些问题吗?作为已步人青春期的年轻人,你认为什么样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 (社会丑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必隐晦,自然也不要夸大。让年轻人早一些接触“爱情观”问题亦无坏处,可避免他们在独立面对生活时的迷失。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引导青年人珍惜它,有利于他们美好情操道德的形成与坚守。) 课后作业 1.选

31、择最喜欢的一支或几支曲子,背诵出来,并把它改写成现代诗。 2.课后阅读西厢记全剧剧本。 3.阅读李存葆飘逝的绝唱,写一则读书笔记。(李文原载20_(请自填)年第3期十月,散文海外版等多种报刊转载,并收入20_(请自填)年度中国散文等文集) 附:板书设计 人物性格 思想启迪 崔莺莺 蔑视功名利禄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执著追求爱情 摒弃金钱权力的侵蚀 反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 让爱情的人类精神之花更美更艳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教案高中语文模板 语文的教案高中生模板 语文版高中高一语文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窦娥冤优秀备课教案 语文高中学生教案模板 怎么写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20_(请自填)高中班会课教案内容 语文教案范文 高中主题班会教案 高中语文说木叶教学设计 23 / 2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