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501730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天津市蓟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天津市蓟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天津市蓟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天津市蓟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蓟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练习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蓟州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形成性练习高一语文考试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第I卷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各校自备),第II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后只收答题卡和答題纸(P912)。祝同学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共20分)一、(10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照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 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座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

2、的玩物,先前还将行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 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 渐渐的 起来。(鲁迅祝福选段)1. 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笼(lng)照 匆(cng)忙 寂静(jng)B. 落(lu)在 雪褥(r) 沉寂(j)C. 独座(zu) 聊赖(li) 尘芥(ji)D. 厌倦(jun) 形骸(hi) 露(lu)在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但 干干净净 反而 舒畅B. 所以 销声匿迹

3、因而 畅快C. 但 销声匿迹 反而 畅快D. 所以 干干净净 因而 舒畅【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本题中,A项,“笼照”的“照”应为“罩”,“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罩”意思是“覆盖”“遮盖”。C项,“独座”的“座”应为“坐”。D项,“露在”的“露”应读l,意思是“显出来,现出来”。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4、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前面说“人们都在灯下匆忙”,这是屋内的情形,而屋外则是“窗外很寂静”,两种情境截然不同,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应是转折关系,排除BD两项。第二处,“干干净净”,形容干净;“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文中是形容“打扫”的结果,应使用“干干净净”。第三处,“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思想)相反或出乎意料,在句中起转折作用;“因而”,表示因果关系。前文写“我”思考祥林嫂的死亡,下文写“我”的内心却逐渐开朗起来,这一结果应该是反向的,应使用“反而”。第四处,“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畅快”,指舒畅快乐,尽兴,直

5、爽。文中应是说“我”的心情渐渐明朗起来,应使用“舒畅”。故选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欢乐蓟州大舞台”已举办文化惠民演出2000余场,使近百万群众受惠,被番为群众家门口的“心连心”。B. 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C. 园林局的小李在绿化与环境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绿化规划与环境影响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D. 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非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6、【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题中,B项,“通过,使”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句子缺主语,去掉介词“通过”,让“游戏”为主语;或去掉“使”,让“生活”做主语。C项,“批评的人很多”表意不明,人们批评文章,还是文章批评的人,这一点不明确。D项,“并非不现实”不合逻辑,应去掉“非”。故选A。【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

7、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诺贝尔文学奖B. 琵琶行白居易唐代新乐府运动C. 过秦论贾谊西汉“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D

8、. 红楼梦曹雪芹清代自传体小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借助阅读把握的内容辨析正误。本题中,D项,“自传体”错误,红楼梦应该是“章回体小说”。故选D。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題部可以说是无关緊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做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

9、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杨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选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对文段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所以前途无量。B. 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C. 人类具备探索宇宙的精神和条件,而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D. 人类对宇宙及其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己经做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

10、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从题干来看,要求选出“对文段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归纳正确的一项”,然后分析语段,看语段一共有几句话,中心话题是什么,中心句是什么,最后分析四个选项。这段文字一共七句话,前五句都是说人类探索宇宙的情况,第六句说“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这是由前面的探索而得出的结果,可见重点应该在后面,即“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杨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这是文章的主要观点,“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说明人类具备探索宇宙的精神和条件,“

11、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说明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综合这二者的内容可知,只有C项符合要求,故选C。二、(10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曱戈兵而走。或百步而后 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

12、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 百亩

13、之田,勿夺其时 夺:耽误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节俭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7.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以五十步笑百步 以弱天下之民C.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相同的一组是A. 谨庠序之教 耻学于师B. 树之以桑 吾师道也C.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 外连横而斗诸侯 尊贤而重士9. 最能体现孟子“仁政”思想,即“王道”主张的具体措施的一组是七十者衣帛食肉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黎民不饥不

14、寒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民养生丧死无憾A. B. C. D.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 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B.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在指出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C. 孟子认为,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是实行仁政的最终目的, 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告诫统治者不要归咎于年成,而要反省自己, 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这才是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11.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答案】6. C 7. A 8. B 9. D 10. C 11. (1)这样(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这样的事。(2)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题中,C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

16、而不知道设法制止”,句中的“检”应解释为“制止、约束”,如解释为“节俭”,则和语境不合。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比。B项,第一个“以”,介词,表凭借,用;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来。C项,第一个“之”,音节助词,无意义,衬字;第二个“之”是代词,代“子”。D项,第一个“而”,连词,承接;第二个“而”是连词,表修饰。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

17、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相同的一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题中,A项,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办好;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B项,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师,名词作动词,学习。C项,生,动词作名词,生者;日,名词作状语

18、,每天。D项,斗,动词使动,使斗;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筛选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最能体现孟子仁政思想,即王道主张的具体措施的一组”,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分析所给的句子。解答本题可以采取排除的办法,把明显不能体现孟子“王道”主张的具体措施的句子挑选出来,排除包含该句的选项。题中,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民养生丧死无憾”不是措施,而应该是施行王道主张的结果,所以可以排除句,这就可以排除ABC三项。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

19、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是实行仁政的最终目的”错误,从文中来看,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之始也”,并非最终目的。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

20、、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题中,(1)中,“然而”,然,这样,而,却;“王”,名词作动词,称王;“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2)中,乃,于是;北,名作状,到北方;藩篱,边境;却,使动,意为击退、使退却。【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

21、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借自己只跑了五

22、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在五亩(五亩:合现在一

23、亩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豚:小猪。彘:大猪),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数:几)。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的时候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

24、,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第II卷(非选择题,共80分)三、(共18分)12.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东船西舫悄无言,_。(白居易琵琶行) (2)虽有槁暴,_,_。(荀子劝学)(3)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4)为天下笑者,何也?_。(贾谊过秦论)(5)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6)地崩山摧壮士死,_。(李白蜀道难)【答案】 (1). 唯见江心秋月白 (2). 不复挺者 (3). 輮使之

25、然也 (4). 江间波浪兼天涌 (5).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 无边落木萧萧下 (7).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唯、挺、兼、涌、施、势、萧萧、梯、栈、钩连。13.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这首诗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作者怎

26、样的情感?(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析其作用。【答案】(1)对王昭君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2)对比、反衬。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有生与死的对比:生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王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诗歌。题干问的是“这首诗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要看诗歌中写了王昭君什么事情,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围绕这些来分析诗人的情感。从

27、诗中来看,王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借助琵琶之音传递了出来,从昭君离家到离国,昭君的内心充满 “怨恨”,“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用自己的笔墨塑造了一位远离故土最终客死异乡的女子形象,充满了对昭君的同情;结合作者的情况来看,作者在本诗中既同情昭君,其实也是感慨自身,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表达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技巧的能力。从题干来看,本题问的是“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析其作用”,然后看诗歌中间两联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手法来写的,达到什么效果。“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8、”,这两句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想到这里,这句诗自然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前一句的“一去”和后一句中的“独留”构成对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省识”,

29、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略施”而无人识和“空归”(即灵魂无法归来)构成对比。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故考生可以从对比反衬的角度分析。【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

30、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是3 天前的一个下午来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择菜。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站起来,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欲安慰他一番的,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

31、巴掌落在脸上的声音,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走开,出去!”父亲不知所措地捂着脸。“他是你爷爷,你爸爸的爸爸,我是他一手一脚养大的,你知道吗?小子!”我对儿子动了武。听到儿子的哭声,妻子一把把他抱过去,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又像犯错一般。夜已很深,隔壁的我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 ”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和妻子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

32、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我按按他肩:“爸爸,您想帮我们拖地板是吧? ”父亲点头。我便拿出拖把,给他示范了一番,然后交给他:“您试试。”父 亲拖净了剩下的半间客厅。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望着我,一脸感激。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妻子顿时火冒三丈,对我大发脾气。我和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正斗至酣处,门铃响了,父亲站在门口一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 声,又进了卧室。我说:“爸爸,吃饭吧!”父亲说:“吃吧,吃吧,我孙儿呢? ”孩子被妻子送到岳母家去了,若父亲知道内情一定会伤心,我只得对他撒

33、了一个谎。父亲盯着我看了一阵儿,若有所悟,默默地离开饭桌,打开身边的袋子,拿出两袋核桃粉、两瓶蜂糖、一袋健脾糕。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舍,就琢磨着买了这些。”父亲顿了顿又说:“蜂糖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要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娘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放了

34、回去,但舌头添嘴唇的 细节将他此时的欲望暴露无遗。我给父亲卷了支烟,也给自己卷了一支。我俩中间隔着张饭桌面对面坐着,烟雾缭绕,我们都不说话。父亲执意要走,他说他惦念屋边的塘,惦念塘边的田,惦念那条跟他一起串东家串西家的大黑狗。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富康车开到父亲身边,但一生都没有坐过小车的父亲却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服侍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在为儿子的举止而激动啊。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我顿时百感交集。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

35、,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我为别人开车门的时候,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毕恭毕敬,表里如一过。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的高度,但我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而我呢?仅仅为他开了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感动异常车越开越快,望着父亲离这个人情味淡薄的城市越来越远,突然间有一种冲动让我心头一颤,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14.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小说笔墨精炼,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憨厚、诚实、慈爱而又落后无知的老父亲的形象。B. 第段中“这一夜很晚还听见

36、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是因为自己对城里生活陌生,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自己反复思考在不在儿子这里住下去。C. 第段“妻”的“交代”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对父亲的鄙弃和厌恶的心理状态。D. 第段划线部分运用肖像描写:既写父亲冒雨买东西,对儿女无私的爱:又表明其辛苦操劳、饱经风霜的人生,及其勤劳朴实的品格。E. 第段“贴身”一词,生动形象,准确表达了父亲的钱来之不易,怕丢失,因而倍加珍惜的情感;同时小说第(12)段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深化了主题。15. 段中“说完,父亲笑了一笑”,如何理解父亲“笑”?请简析。16. (11)段尾画线句“我顿时百感交集” 。对

37、于“我”当时那种“百感交集”的心情,怎样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14. AE 15. 给儿孙买了东西,辛苦一生挣的钱也交给了儿子,因了却了心愿而满足地笑,表现了父亲的勤俭、宽厚与无私的爱。 16. 我的心情极为复杂.(1)有对父亲的感激。(2)也有莫名的感动。(3)更有深深的自责和愧疚。【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又落后无知”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要着

38、力刻画的是父亲的憨厚慈爱,不存在“落后无知”,只是生活的习惯不同而已。E项,“小说第(12)段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错误,从第(12)段来看,只是采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并没有使用“描写”。故选项AE。【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段中说完,父亲笑了一笑,如何理解父亲笑?请简析”,然后要到第段中找到父亲“笑”的句子,再看父亲此时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情,结合这些事情来分析父亲此时“笑”的内涵。从上文来看,父亲出去为一家三口买了不同的东西,“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蜂糖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

39、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又把自己攒的钱给了儿子,“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接着对儿子说“我明天要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娘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这些话中可以看出父亲做了这些事情之后了了自己的心愿,所以此时的“笑”应是满足的笑,觉得自己该为儿孙做的事情尽的力都到了,这“笑”表现出父亲的勤俭、宽厚和无私。【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问的是“(11)段尾画线句我顿时百感交集。对于我当时那种百感交集的心情,怎样理解?

40、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然后找到题干中的引文,结合具体的情节来体会此时“我”百感交集的心情。第十一段结尾说“我顿时百感交集”,导致“我”有这一反应的最直接事件是“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在为儿子的举止而激动啊。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自己没有尽到儿子的孝心,只是一个开车门的举动就让父亲如此激动,这让“我”的内心充满愧疚和自责;结合上文来看,父亲看到“我”和妻子的矛盾,为了让儿子的生活平静下来,主动要求回乡,这让“我”感动;父亲把自己的钱都拿给儿子,还惦记儿子、儿媳以及孙子的生活,为儿孙分别买了东西,这让“我”感动;“我”不得不让老父亲回乡

41、,这让“我”的内心充满自责。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就可以了。五、(8分)17.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谢绝邀请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摩林黛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作简要的分析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賜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踢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答案】林黛玉简短的回话中包含了三层意思:(1)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2)申述了自己尽快离去的正当、充分的理由。(3)表示改日一定从命,请求对方谅解。【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得体与否的辨析能力。“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表达感激之情,“只是还要过

42、去恐领了赐去不恭”表述尽快离去的理由,“异日再领,未为不可”请求谅解,改日从命。18.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称道。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几百个,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既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请从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小说故事情节,简介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简述原著故事情节,不少于100字。结合情节内容简评人物,合乎情理,有见地,不少于30字。【答案】曹操奸诈的性格特征,在赤壁惨败这个特定情境中,是通过他三笑一恸的反常举动来体现的。曹操的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他却能

43、在惶惶逃命中,连连大笑。作者用反常的笑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用正常的怒和求来对照笑,写出曹操性格的多侧面。华容道因积水难行,曹操命令士兵运草堵塞。又命令人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哭声于路不绝,他怒曰:“生死之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斩。”他把人马分为三停,有一停填了沟壑,他践踏着士兵的身体过沟。等过了险峻,他回头看只有三百骑随后。这怵目惊心的一幕说明了曹操极端自私和残忍的本质。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为了保全自己,他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狠毒到了极点。为了保命,杀气腾腾的曹操也能低声求饶,华容道上,他欠身向关公求饶,用“春秋之义”打动关公,这时他活像一个可

44、怜虫。总之,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他时而笑,时而求,时而恸,把他奸绝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内容,评价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从“三绝”中选一个人物,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简介这个人物形象。这就要求考生要对这三个人物各自的特点有所把握,然后回顾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情节,结合情节来评价该人物。曹操“奸绝”,曹操错杀吕伯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等事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关羽“义绝”,关羽为义而降曹(降曹的三个条件体现其义: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途中曹操让

45、他与两位嫂子共处一室时秉烛执刀立于屋外亦体现其义),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辞过五关斩六将(知道刘备下落后,护嫂而行,过关斩将途中极能体现其义),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孔明“智绝”,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则体现出诸葛亮的智慧。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六、(4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水就应有岸,虽然岸阻遏了水的自在流淌,但也避免了水的泛滥成灾,甚或与岸构 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水需要岸的善加疏导,却也排斥岸的恶意围困。因为如果水缺少了岸 的适时疏导、甚或围堵,就会肆意横流,进而破岸成灾,贻害无穷请联系自身的感受 及生活实际,写一

46、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題目自拟;立意自定;不抄袭、套作【答案】淇水汤汤,谁能无岸没有岸的约束,溪流怎么会静静流淌,最终一往无前地汇入江海?没有轨道的限制,动力火车又怎么能平稳行驶,风驰电掣般地把旅人送到温馨的家中?没有理性的规范,人又怎么能“放鹿青崖”,于天地之间拾取到真正的自由?所以说,淇水汤汤,谁都必须有岸。人如果肆意于自己的行为,那就如同泛滥的江水,而执著地坚守着规则,就如同江水无条件地接受了堤岸的束缚,反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一样,能够挥洒出自己飞扬的热情与横溢的才华;一个人如果想要摒弃一切限制,那么他的人生之河一定会卷起滔天巨澜,最终葬送掉锦绣前程。也许正是因为无论是自然界,还

47、是人类社会,都有着某些必须遵守也必须尊重的法则,于是才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滋润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才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流传了千年而不朽;也才有了人类社会蓬蓬勃勃的生机,生生不息的延续。水之于岸正如同人于规则一样。少年不羁的任性就是那奔腾翻滚的流水,长辈的耐心引导就是那看不见却无比坚实的堤岸。拒绝束缚,就算头破血流也要“自在飞翔”的后果,无须多言;排斥规则,就算粉骨碎身也要“自在狂奔”的结局,也无须点破;冒犯法则,却以“张扬个性”为借口为旗号必将受到的惩罚,更无须明言!不愿意听母亲那温情似水的规劝,不理睬父亲那睿哲如山的长谈,不 顾忌老师那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混沌的我们,在人生的

48、颠颠簸簸的海洋上,又怎么能不人仰马翻?岸,对水是限制,是约束,但更是使水获得真正自由的保障;妈妈的“规劝”,爸爸的“长谈”,老师的教诲,对我们也是限制,也是约束,但更是使我们能够茁长成参天大树的和风与细雨!水之于岸也正如欲望之于道德与意志。心灵无休无止的欲望就像那澎湃的潮水,赤诚的人格就是不垮的海岸。诚然,我们渴望、追求理想,就像我们有谁不想体会“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闲适,但肩头上的责任告诉我们:莫懈怠,懈怠必蹉跎。我们中又有谁不想也体味一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痛快,但心中的信念在提醒我们:勿骄惰,骄惰必翻车。人,有欲望,但如果纵欲,那就是决堤的洪水,若没有心灵中

49、坚守着的道德为岸,必将枯萎了人生中最美丽的春天!淇水汤汤,孰能无岸!【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则暗含任务驱动的材料作文,题干要求“联系自身的感受及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这就要求考生针对所给的“岸和水”的材料来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明确文体议论文;然后要把握材料的中心话题和主要对象,从中心话题和主要对象的角度思考立意是最为保险的办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考生要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的中心来源,考生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审题】首先解读材料,这是一段关系型材料,主要分析“水”与“岸”的关系

50、“有水就应有岸”,“岸”可以避免“水的泛滥成灾”“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水”需要“岸的疏导”;然后要分析这“水”和“岸”的特点以及这二者分别象征什么。“水”是自由的,如果没有岸对它的限制,它就会四散流淌,横冲直撞;“岸”对水有限制和约束的作用,坚固的堤坝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洪作用。如果岸壁坚固,就起不了防洪的作用,或者很容易被冲垮,但约束拦阻过度、不当,则水溃堤坝,泛滥成灾。“水”可喻指人的贪欲、自由、道德品质、行为等,“岸”可喻指法律法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纪律、道德规范等。那么哪些事物之间存在“水与岸”的关系?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从“人与人”的角度来看,要遵守

51、道德、良知,从人与社会角度,要遵守法律规矩,从人与自然角度,要遵守自然生态法则。还可以联想到:个人与规范、自由与纪律,个性只有遵守一定的规范,自由只有合乎一定的纪律,才能得到正确的施展与张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问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和困惑,比如爱或教育如果不是善加疏导的方式进行,爱如果泛滥成为溺爱,教育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围追堵截”,那么就会走向爱和教育的反面。考生从这些方面进行立意作文即可。参考立意:自由与约束;社会安定与法治;和谐与规则;文明与守纪;水因岸而美;遵循道德规范;追求个性与遵守纪律;自由与法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醒目

52、的标题淇水汤汤,谁能无岸,借助引用和反问表明自己的观点。其次使用排比句引出观点淇水汤汤,谁都必须有岸。正文先从反面分析没有岸的约束结果会如何,接着从“水之于岸正如同人于规则一样”“水之于岸也正如欲望之于道德与意志”两个角度分析“水与岸”的关联。结尾总结全文,并强化观点淇水汤汤,孰能无岸。素材:他们说,苏格拉底死于希腊民主。这是一个不断自我膨胀的体系,在巴尔干半岛愈演愈烈,最后把一切与之相抵触的都推下了爱琴海。他们在民主的天空下,背倚着奥林匹斯山,喊叫着,横冲直撞,依稀还能听见公民,法庭,城邦,这些字眼。虽然只是口头的说说而已既然公民就是一切,民主至高无上,那么,苏格拉底就不算什么,一个胡言乱语

53、的疯子罢了,消失就消失好了,有什么呢?这是雅典的悲哀,民主的奇怪逻辑让人们失去了理智。有时候想,控制确实不是一件好事,束缚住了手脚,久而久之,一切都僵化了,失去了生机,麻木了身躯,可不控制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当洪水来袭,没有堤坝,就会把一切美好都淹没在滔滔泥水中。在中国,死于专制暴政的名士固然不少,但正因为专制一统的存在,维护了一朝一代几百年的和平繁荣,不至于让万千大众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流离之苦。民主与专制就像水与岸的关系一样,只能疏导,不可阻挡。于是,便有了妥协。我想,妥协,应该是人类文明没有被漫漫历史长河吞没的重要原因吧。在各式各样的文件上签下一个人,一座城,一方邦国的署名,然后用数十

54、近百年的时间去遵守维护自己许下的诺言。用数十近百年的时间去思考发展自己脚下的土地。因为深爱身后的地方,所以双方各坐在了谈判桌的两端,心平气和的说着些美好明天,面红耳赤的争着些细小差别,然后在文件上郑重签下名字,满意而归。或许有些时候,心有不甘,但同时我们都知道,这已是最后的结局。如同1787年宪法,如同英国权利法案,如同尼布楚条约等等,战争打过了,流了许多血,死了很多亲人,百姓没吃没喝没住所,当初的怒气已变成了对灾难的悲痛,我们该坐下来好好相互理解,妥协了。妥协的背后,是人类的理性精神。不去恶意围堵,没有自我膨胀,引导水流向更好的远方,而不是强行阻之截之,如同大禹一般,治水应疏导。水与岸,民主

55、与专制,其实没有什么是绝对对立的,我们应该在对立中寻找统一,学着妥协,学着疏导。火车离不开轨道,乖乖的它接受着尊敬着它的束缚,于是有了风驰电掣的伟力,将旅人从遥远的他乡安全地送回到了一个个温馨的家园;飞机离不开航线,聪明的它遵守着敬重着它的约束,于是展开了银色的双翼,飞翔在万里晴空之上;走在马路上,人也离不开斑马线,正是在它的规定下,人们的生命才多了一分保障,一分安全。岸之于水,就是这样。正是河岸的夹持下,汹涌的河水,咆哮的江水,才有了既定的目标与方向,也才能滋润干涸的土地,让我们这花的国土到处春光烂漫;它也才能承载起万吨巨轮,让它去传递友谊,实现那蓝色的梦想;它也才能孕育出长江、黄河,流淌出

56、被誉为“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灿烂的两河文化!也许常识,也许纪律,也许法律,都是这样吧?它们时刻在规范着约束着我们的行动,却也在暗暗地保护着我们的渴望与自由。信仰,规则,甚至母爱,都是这样吧?在它们设定的众多的“不允许”的近乎苛刻的要求之下,我们却变得步履如飞,直奔那人生的泰山极顶的。枝条凌乱的小树,望着无情的铁剪的目光是恐惧的;铁剪的冰凉让它感受到了被束缚的痛苦。江水望着高耸的河岸的目光是怨恨的,堤岸的坚固也让它感到了被束缚的无奈但铁剪无语,堤岸沉默。在父母的一句句日复一日年复年的讯问中,我们已经学会了不耐烦地捂住耳朵,皱起眉头,或者只做着敷衍了事的简短回答;在老师耳提面命般的教诲下,我们

57、学会了振振有辞的搪塞;在校规校纪的一遍遍重申时,我们学会了搅尽脑汁去突破那被我们认为是条条框框的束缚的本领。我们太向往潇潇洒洒的放肆,却始终看不到在那讯问,那教诲和条条框框的后面含蓄着的是温情,是爱护。只顾着以撒娇的方式抱怨着父母给自己规定的回家的时间,却并没有想到,在自己故意拖延时间的那一刻里,正有着两颗怎样焦灼的心;抱怨着在被父母收拾得整洁的居室里已经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却从来就没有去想一想,父母正是在以这样的操劳向我们讲解着“案几精严见性情”的古训;抱怨着“事妈”的管这管那,抱怨着一向沉默的爸爸也变得唠叨,却从来就不屑去认真地体味在那看似严厉的管教中深藏着的是怎样一种特殊的别样关爱。

58、我们太向往无拘无束的我行我素了,发热的头脑中就再不会冷静地思考关于成长的故事。夹持,束缚,是一种爱,是需要用心去体味才能感受得到的真爱。没有了堤岸的夹持与束缚,河水的确可以恣意地流淌,但那不能叫做自由,充其量也只能泛滥,最终成灾;人,活天地间,也是需要“堤岸”的,正是在它看似束缚实则是对我们所追求的自由最好的保护下,我们才能舒展开双翼,翱翔在实现理想的蓝天下,才能将自己人生的诗句整齐而流畅地抒写到极致。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自由多了、约束少了,这时候再来点诱惑,人就顺流而下了。民主在

59、自由之中寻求平等,而社会主义则在约束和奴役之中寻求平等。自由就是约束人们一个圆圈。一时的忍耐是为了更广阔的自由,一时的纪律约束是为了更大的成功。太多的自由,便成了放纵;太多的约束,便成了禁锢。一个人越是能够约束好自己肉体的欲望,他的精神就越自由。因为有适度的自由,风筝才能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溪涧才能在山谷的约束中自在地流尚;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我们才能在法律的保障下幸福地生活。适度的自由,为我们的生活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我希望自由似和煦的微风,似淙淙的溪流,因为只有适度的自由,才能让我们真正地拥有。【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

60、,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