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3)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106486789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学目标 (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 (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 (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 (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情感: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行为: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与第二课不比吃穿组成一个单元,同属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它们有密切联系,同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但着重点各不相同。本课着重于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下一课着重于教育学生不和别人比吃穿。对学生进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在目前显得特别重要。其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2、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吃、穿、用应有尽有,家长为他们准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十分齐全,他们往往难以体会这些用品是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因此不知爱惜。其二,现在不少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有求必应,有的甚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劳动的艰辛缺乏体会,不知道应该珍惜他人的劳动,所以随意浪费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本课教学必须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在低年级已进行过的爱惜学习、生活用品,爱护课桌椅和爱惜粮食等方面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务求收到实效。本课以学生简单地说出日常吃的、穿的、用的导入,目的在于引起学

3、生的兴趣。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劳动成果呢?课文选用的是董必武教育子女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课文选用的是几个贴近儿童生活的小故事,学生易懂,但对其中一些具体情节,如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把桃树上的树胶刮下留着用来粘毛笔等,他们不一定认同,这是正常的。教学不必纠缠于这些情节,更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而要紧紧围绕教学要点,着重理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在分析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董必武是怎样做的,而且要使学生明确他是怎样想的,要将他的表现和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学习董必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的目的。为了巩固和理解课文内容,还安排了“说一说”。“夸一夸”、“议一议”、“看一

4、看”四个栏目。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一些看得见的东西是劳动成果,有些虽然不是具体的东西,但也是人们辛勤劳动得来的,也是劳动成果,应当珍惜。教法建议教师可结合课文、插图和方框中的提问,着重分析三个问题。1古诗锄禾说的是什么意思?董必武为什么教女儿背这首古诗?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意思是:由于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辛苦劳动,才有这“盘中”香喷喷的饭;是农民流了许多汗水,才换来“粒粒”粮食。吃饭时,董必武教女儿背这首古诗,是要让女儿牢记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她注意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2可以把锄禾这首诗运用动画表现出来,更加生动形象。3为什么董必武要刮下树胶来粘毛笔?为

5、什么他说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董必武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没有钱。他用树胶粘毛笔,一方面可以利用废物;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毛笔,这充分表现了他老人家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德。为什么不爱惜劳动成果,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的劳动?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对于这一问题,必须让学生从正面弄清道理,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本书、一支笔或一件衣服的制作过程,从中使学生明白一切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也就是不尊重工人、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更要结合学生的

6、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引导他们对一些带普遍性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失物招领箱里的遗物,明知是自己的,不愿认领;练习本上的纸,随便撕下来,折成飞机来玩;铅笔盒用不了几天,又换新的,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使他们从中真正受到教育,自觉地珍惜劳动成果。4董必武的女儿如何对待爸爸的教育?结合课文最后一句,并与第一段相呼应,指出董必武的女儿以爸爸为榜样,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并把爸爸的高尚品德视为“心中的珍珠”。我们应该像董必武的女儿那样,向董必武学习,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 珍惜劳动成果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7、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情感: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行为: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同学们,今天我要跟着聪聪去寻宝,聪聪你们知道是谁吗?他就是一位生活条件很优越,不懂得珍惜物品的一位小精灵。这一天,他要出去寻宝,但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如果愿

8、意,我们就一起出发吧!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学生回答:故宫,长城。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师答:你们也这样觉得吗?聪聪真是太浪费了。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你们过来找一找,看看哪些可以帮他。学生回答:老师,我找到了,这个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我想让聪聪看看,让他知道一下这面包来得多不容易。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

9、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学生回答:11道工序。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三、同学们,聪聪

10、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