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6483299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36.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1页 共11页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 (2009北京文综高考,12)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井田制C分封制 D郡县制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捕捉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如“武王”“克殷反商”“封”等,从而判断该事件应与西周有关,而西周与“封”有关的制度应是分封制。答案:C2(2010肇庆模拟)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

2、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宗法制 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在意家族的血缘传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答案:A3.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说明历史观点的能力。宗法制最显著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永远是法定继承者,C正确;李建

3、成是李渊的嫡长子,A错误;宋太宗和宋太祖是弟兄关系,B错误;雍正帝是康熙帝第四子,D错误。答案:C4(2010嘉兴模拟)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A西周 B秦 C唐 D清解析:分封制下,诸侯在其封地内享有征收赋税和任免官吏等权力,但诸侯必须为周天子提供军赋和力役。答案:A5观察右图,你所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有()此图反映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该制度把血缘纽

4、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该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该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和继承制度A BC D解析:该图片清楚地反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是对该制度的正确描述。答案:A6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基本确立了中国的版图,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代,中华民族基本形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综上所述,这一时期应是秦汉时期。答案:

5、C7(2010聊城调研)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邪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解析:郡县制下官吏由中央任免,不得世袭,故A、B、C三项均符合史实,而郡县直属中央不是封地。答案:D8“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行省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行省制

6、度为元代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干中“秦”的限定条件,符合条件。答案:B9(2010江苏模拟)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咸阳的基本布局是:以咸阳宫为中心,形成众星拱辰的格局。咸阳宫是秦王朝的正宫,是皇帝的日常居所,国政朝议的所在。由此可知,答案选C。答案:C10(2007宁夏文综,27)秦和西汉前期,

7、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解析:秦汉时期最高决策权在皇帝手中,丞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负责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的是“九卿”,C项错误;代表皇帝监督百官的是御史大夫,D项错误。答案:A11(2010江南十校测试)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从中可以看出()礼乐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

8、明的主旨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一个窗口A BC D解析: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们共同维护西周社会的统治秩序。礼乐文明形成后,绵延于古代社会,对今天也有很大影响,故的表述是错误的。答案:C12(201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代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下列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谜”最近的是()A“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

9、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C“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清赵翼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其次对比四个选项,虽然A、B、D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或某个方面揭示了秦的暴政,但都不如C项全面、准确、深刻。因此最能表明秦朝因暴政而亡,也就是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谜”最近的,应当是C。答案:C1(2010山东潍坊模拟)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10、。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 D郡县制解析:关键在于理解“斑马式”的含义。斑马身上的条纹是并行的,与西汉的郡国并行制相似。答案:A2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废丞相,设内阁 D确立三省六部制解析:上述四个选项中,只有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点。答案:D3孙中山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

11、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中国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文官开始于()A西周时期的世袭制B汉朝的察举制C隋唐时的科举制D魏晋九品中正制解析: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答案:C4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三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效率与牵制,A、B、D三项表述均有错误。答案:C5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设置刺史唐朝实行三省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解析:西周时尚未出现宰相制

12、度,错误;西汉设置刺史的目的是监督地方王侯和官员,与相制度无关,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正确;宋代设参知政事的目的就是分割宰相的权力,正确。答案:D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解析:宋朝在中央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A、B均为监察机构,C是唐朝在地方设立的机构。答案:D7现在我国“省”这种行政区划制度是由下列哪种制度演变而来的()A行中书省 B尚书省C枢密院 D宣政院解析: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答案:A8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

13、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解析:我国古代在中央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是加强君权,B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B9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真正的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军机处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内阁学

14、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的领袖原来是由宰相担当的,皇帝能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答案:C10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明朝废除丞相制度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是指专制的空前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答案

15、:C11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样说是因为()A军机大臣大权独揽B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C军机大臣有决策权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解析:“罔不总揽”指军机大臣负责传达皇帝的旨意和决策,B正确。答案:B12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

16、管理地方的基础。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解析:郡县制开创于春秋战国,乙错。内阁形成于明成祖,丁错。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浅论中国古代妇女再婚问题的演变材料二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

17、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据吕氏春秋当务整理材料三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周礼对元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太史据法而争的理由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感叹的原因。答案:(1)宗法制;维护分封制。(

18、2)坚持嫡长子继承制。(3)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到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的感叹。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19、,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秦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议帝号的?“皇帝”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秦始皇确定名号的目的何在?(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确立了怎样的官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理解。答案:(1)背景:秦统一六国。由来:从三皇

20、五帝中各取一字。目的:显示功绩,确立至尊地位。(2)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中央集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职有明确分工,配合与牵制。(3)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全国统一,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和黄河以北地区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为都省, 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

21、,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史学集刊材料四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赵翼檐曝杂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尚书省的职能是什么?(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

22、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答案:(1)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2)在中央设枢密院掌管军政;在地方,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3)唐朝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决策;元朝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原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4)职能是可以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

23、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征是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时间职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

24、相始也。”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答案:(1)措施: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丞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皇权加强。(2)主要原因: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3)否。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负责皇帝谕旨的传达。(4)言之有理即可。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