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6477091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评价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2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双侧入路组,前外侧入路组及前正中入路组,比较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结果 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其他两组(P = 0.014、0.012),前外侧入路组术后引流量高于其他两组(P = 0.023、0.008),前正中入路组感染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 0.05),三种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优良率均高于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三种手术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复杂型胫骨平台骨

2、折,应根据适应证范围合理选择。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c)-0063-03 Clinical research of three approaches on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ZHOU Lianjun LIU Ya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Duodao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men City, Hubei Provinece, Jingmen 448124, China Abstract

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ree approaches on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Methods 123 clinical data of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were selected and were analyzed with retrospective method. Data were divided into bilateral approach group, anterolateral approach group

4、 and middle approach group. Clinical effect of three groups were contrasted. Results The blood loss was higher in bilateral approach group than other groups (P = 0.014, 0.012), the postoperative drainage was higher in anterolateral approach group than in others groups (P = 0.023, 0.008), infection r

5、ate was higher in middle approach group than in other groups (P 0.05)。见表1。 1.2 方法 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或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其余患者均采用消肿及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软组织条件尽早手术。依据患者骨折Schatzker分型及软组织损伤情况,确定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主要采用膝前正中切口内固定、双切口入路内固定及膝前外侧切口内固定等手段,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1.2.1 膝前正中切口内固定 取膝前正中单直切口或Y形切口,骨膜下显露胫骨内外髁及胫骨结节,将髌韧带止点连同胫骨结

6、节骨块一起凿下,将其向上翻开,半月板下横行切开。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受骨折移位情况完全显露,以巾钳、克氏针临时固定后安置重建钢板螺钉辅助固定,直视下撬拨关节面复位,植入自体髂骨或异体骨至关节面平整,不稳定侧置L形或高尔夫解剖钢板固定,透视确认关节面平整后,负压引流。 1.2.2 双切口内固定 内侧损伤严重者,取后内侧切口加外侧小切口,外侧损伤严重者,取前外侧入路加内侧小切口。外侧将胫骨前肌前侧的止点锐性剥离,内侧剥离部分鹅足附着部。骨折髁部切开骨膜并剥离,显露整个胫骨髁。切开关节囊后先检查半月板,如暴露不清可将半月板向上翻起,检查关节面塌陷及韧带损伤情况,上抬塌陷骨块及软骨面整块,自体髂骨块移植

7、填充,直视下用骨刀或剥离器撬拨复位关节面,以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复位满意后,内、外侧依次放置T形、L形或高尔夫解剖板钢板固定,双侧负压引流。 1.2.3 膝前外侧切口内固定 胫前外侧斜切口长约1015 cm,切开胫前肌群于胫骨的附着点,并向外侧剥离显露胫骨外侧平台,切开冠状韧带后直视下显露胫骨外侧平台关节面,探查并修复交叉韧带、半月板。C臂X线机透视下牵引、顶压、撬拨复位达到关节面平整,关节塌陷严重可取自体髂骨植骨,胫骨外侧髁安置L形、高尔夫钢板或锁定钢板内固定。 1.2.4术后处理 术后切口均放置负压引流4872 h,使用广谱抗生素710 d,以石膏托外固定,术后24 h疼痛缓解后即开始股四

8、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及踝关节的被动活动,312 d后手术中骨折复位满意且骨性结构固定可靠者即可在下肢CPM机的辅助下行膝、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拆除石膏后扶拐不负重锻炼,912周后逐渐完全负重行走。每4周门诊摄X线片复查一次,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部位感染率,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HSS标准评价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9、 结果 2.1 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 三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 0.05),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前正中入路组及前外侧入路组(P = 0.014、0.012),前外侧入路术后引流量高于双侧入路组及前正中入路组(P = 0.023、0.008)。见表2。 表2 三组手术情况比较(xs) 2.2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前正中入路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高于双侧入路组及前外侧入路组(2 = 15.90,P = 0.002;2 = 4.26,P = 0.016),术后随访12个月,三组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大于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

10、的骨科创伤,复杂性的胫骨平台骨折多需要手术治疗2-3,胫骨平台骨折的类型较为复杂,因此在手术中对于术野暴露的要求相对较高。手术切口入路选择既要较好地暴露又要避免影响皮肤血运至皮肤坏死及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前正中入路、双侧切口入路及前外侧入路均为常用的胫骨平台手术入路。前正中入路可以同时显露双侧平台,有利于显露术野,也便于后期行关节置换,对于内踝部位的骨折,具有前外侧切口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够改善膝关节双侧切口出现的预定切开线与辅助切口线之间距离过短、皮片坏死等缺点4。Brunner等5回顾性分析了5例双踝骨折正中入路的手术病例,总体效果比较满意。但该手术入路往往需要对周围软组织进行很大程度的剥离

11、,破坏骨折块的血供,增加了术后伤口发生并发症及深部感染的可能性6-7。本研究采用前正中入路手术治疗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达到13.3%,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似8。双切口入路的优势在于间接复位困难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内、外侧平台更加准确的复位,而且对胫骨近端前内侧覆盖的软组织影响较小。Barei等9研究表明,双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超过95%的患者冠状面的复位非常满意,避免了膝内翻畸形,但易发生皮片坏死。前外侧切口具有手术切口简单、节约手术时等优点,但无法显露和复位对侧髁部骨折断端,后期负重活动时内侧髁部骨折极易塌陷,内固定失效高,易并发严重骨关节炎。 在本研究三组资料中分析发现,三组手

12、术时间无显著差异,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前正中入路组及前外侧入路组,前外侧入路术后引流量高于双侧入路组及前正中入路组。但是三组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在术后随访期间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无差异。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但目前比较多的研究认为应根据其骨折特点选用相应的手术入路。膝正中入路适用于需要探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无明显开放伤、血运良好的复杂平台骨折,尤其适用于合并后髁骨折及膝关节摧毁性损伤需进行二期关节重建及关节置换的损伤;前外侧入路仅适用于内侧髁无明显移位且内侧关节面无塌陷、仅外侧平台塌陷或不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入路适用于双踝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亦可适度探查膝关节

13、内、外侧半月板、内外侧剐韧带。三种手术入路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因此应根据骨折的类型、软组织暴露的程度进行适当的选择,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功国,罗群.解剖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对HSS评分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1-2,5. 2 李卫哲,贾健.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21):3303-3305. 3 刘锋,于涟青,徐峰.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4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9):125-126. 4 Terry S,Canale MD. Campbells o

14、perative orthopaedics M. 10th. St Louis:Mosby Published,2002:2787. 5 Brunner A,Honigmann P,Horisberger M,et al. Open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medial Moore type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teau by a direct dorsal approach J. 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9,129(9):1233-1238. 6 陈金民,丁晶.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进展J.西南军医,20

15、10,12(2):323-325. 7 Fakler JK,Ryzewicz M,Hartshorn C,et al.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of Moore type postero-medial split fracture dislocations of the tibial head:description of the Lobenhoffer approach J. J Orthop Trauma,2007,21(5):330-336. 8 周勤坡,杜桂夏,汪来杰,等.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疗效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6):644-646. 9 Barei DP,Nork SE,Mills WJ,et al.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of high-energy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utilizing a twoincision technique J. J Orthop Trauma,2004,18(10):649-657. (收稿日期:2011-08-31 本文编辑:郝明明)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