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纲要-台州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6322182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规划纲要-台州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规划纲要-台州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规划纲要-台州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规划纲要-台州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纲要-台州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台州经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修改稿0905)一、发展背景1(一)发展基础1(二)发展机遇3(三)制约因素4二、总体要求5(一)指导思想5(二)奋斗目标5(三)战略重点6三、主要任务8(一)推动滨海开发,加速工业集聚81、构筑发展平台82、促进产业升级93、强化自主创新10(二)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111、基础设施网络化112、城市功能系统化113、城市经济都市化124、生态环境人性化13(三)打造商务中心,凝聚高级要素141、繁荣商务中心142、构建信息中心153、打造金融中心16(四)加强招商引资,推进对外开放171、强化引资平台172、着力产业招商173、促进

2、以民引外18(五)加强效能建设,优化投资软环境181、理顺外部关系182、提高内部效能193、完善机制环境194、建设和谐开发区20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3页 共25页“十一五”时期是中央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台州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力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中走在全省前列,把台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和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后的第一个五年。如何服从于台州市工作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台州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必

3、须直面困难、把握机遇,明确发展定位与目标,理清发展思路,进一步做强工业、做优城市、扩大开放、兴旺三产,努力推动开发区现代化新进程。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五”以来,台州经济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的办区方针,围绕“发展经济、建设新城”的中心任务,努力克服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齐心协力,奋发有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较大的成绩。一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渐趋优化。2005年,开发区实现财政总收入5.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3亿元。目前,开发区二、三产业比例约为40:60,基本达到发达城市三次产业的总量比重水平。

4、二是工业经济日趋壮大,第三产业加速发展。2005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2亿元,服务业总产值78亿元。形成了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支柱产业。服务业已成为目前拉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之一,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对开发区经济贡献不断提高,形成了商贸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重要支柱行业。三是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19.8平方公里,行政文化中心、商贸金融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等建设成效卓著。完成了主要城市道路、台州电信通信设施建设、移动通信基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了市民广场、葭芷泾文化长廊、星星

5、广场等一大批营造城市休闲空间景观的重大工程,极大地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品位,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四是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十五”期间,全区共引进项目137个,累计引进资金60亿元,引进外资47556万美元。其中外资项目66个,协议利用外资2310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970万美元;内资项目71个,总投资20亿元。五是社会事业日趋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拆迁安置人口8万,建成村民安置点14个,新建了白云小学、台州市实验中学、市中心医院、同济医院、台州市口腔医院等教育、卫生设施,文化、科技、广播电视等事业有了新的进步。(二)发展机遇

6、一是国际方面。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们依然会有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期。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给我们优化经济结构、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以信息、生物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为我们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创造了契机。二是国内方面。首先是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我们加快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其次是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和升级,将为经济增长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将带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优化升级。三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迅速崛起,台州成为长三角十六城市之一,这将加快区域经

7、济一体化步伐,促进区域间产业分工与合作。三是市域方面。首先是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加快推进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实施工业经济重心东移,这使开发区有望通过滨海工业区块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其次是加快服务业发展,这为开发区进一步发挥城市核心区作用、加快集聚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提升、推进商务区建设带来了机遇;第三是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快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推进市区城市建设“710工程”,这将有利于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城市框架、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第四是确立软实力战略,这将为开发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凝聚科技、人才等高级要素提供机遇。(三)制约因素一是产业集聚不足。开发区

8、工业经济规模虽然近几年增长迅速,但相对于开发区的建设周期和建设规模而言总量不大,与先进发达地区开发区相比则速度不快、质量不高,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城建设相比则投入不足。二是人口集聚不足。开发区框架已经拉开,但受产业集聚不足、城市功能不配套、主城区生态环境不佳和相关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区内商品房空置率高,人气明显不足,难以支撑城市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三是要素集聚不足。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难以满足发展要求,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不足。尤其是科技、人才等高级要素集聚滞后,影响了开发区城市核心区功能的发挥。另外,由于宏观调控形势仍不明朗,受其后续影响,土地拍卖受阻,导致资金紧张,“以西补东、以城养工”

9、的原有资金平衡方式难以为继,发展内源动力相对不足。四是体制障碍突出。运作机制和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市、区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在财政、税源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障碍,协调不好易导致资源配置等方面冲突和浪费。五是社会矛盾增多。尤其是征地拆迁相关矛盾仍然突出,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仍然保持旺盛势头,征地拆迁工作相当繁重。与此相关的拆迁安置利益冲突,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台州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立足创新、加快集聚、内外联动、快速发展。以提升本级实力、服务

10、市域经济、引领区域发展为己任,以加快滨海工业区块建设、深化中心城市功能开发为着力点,整合区域资源、促进产业集聚,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改善制度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力争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现代化港口大城市的核心区、外向型经济的示范区。(二)奋斗目标本级经济增长极:到2010年,开发区对市财政贡献度不断提高,财政总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达到25%以上,到2010年,财政总收入超过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2亿元。占市本级总量比例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产业提升主平台:到“十一五”期末,开发区(含滨海工业区块)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服务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成为先进

11、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 城市功能核心区: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入4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公用设施达到较高配套水平,科、教、文、卫、体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形成较强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外商投资密集区:实际利用外资总规模比“十五”期间翻两番,累计达到4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20%,(三)战略重点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十一五”期间开发区需要切实把握好以下战略重点:全力推进滨海开发。沿海产业带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主平台,滨海工业区块是市区经济的主要增长极。“十一五”期间必须高标准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率建设,全力推进滨海工业区块开发,构

12、建产业升级平台、科技孵化平台、招商引资平台,使之成为民营经济的升级基地、新兴产业的孵化基地、国际产业的承接基地。着力建设现代城市。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在建设、完善的基础上,提升基础设施的利用水平,推动市区一体化进程;促进城市功能的系统化,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城市社会事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水平。推动城市经济的都市化,发展都市型工业、都市型服务业。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人性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创造良好的宜居创业环境。协力打造商务中心。加速高级要素集聚,强化中心城市核心区的龙头地位。以东商务区、西商务区和中央商务区建设为主要节点,以市府大道、开发大道、东环大道、中心大道为发展轴线,加

13、快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洼地,构建金融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其他以知识型服务业为主的中介服务体系,使之形成区域性的信息中心、金融中心和民营经济的总部集聚区。致力改善制度环境。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服务机制,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建立健全投资服务长效机制;转变工作思路,抓住发展机遇,建立健全关于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制度化的规则体系,逐步弱化“政策吸引”,着力建设规范化的制度环境。改善投融资模式,逐步构建积累稳定、补充持续、保障有力的资金滚动机制与财政分成体制。三、主要任务(一)推动滨海开发,加速工业集聚“十一五”期间,滨海工业区块争取完成投入100亿元,

14、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250亿元,力争新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0家以上,其中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10家。到“十一五”期末,全面完成17.53平方公里的滨海工业区块建设任务,并形成规模,初步展现“工业新城、城市新区”的风貌。1、构筑发展平台加强规划引导。编制完善和实施台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区块产业规划。按照规划要求,明确区块投资导向、招商重点、招商政策,丰富充实项目库,加快形成汽摩配、塑料模具、新材料、精密机械等专业化程度高、协同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力争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在引入世界500强企业上取得突破,协议利用外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20家以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推进区块路网、供排水

15、、排污、电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的建设目标,为企业的入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加快主题园区建设。在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结合国际产业转移和台州产业升级,加强外商投资园、回归工业园、出口加工园、高新产业园等主题园区的策划与设计,并通过选择性产业集聚,巩固主题、强化特色。确保用地需求。充分重视基础要素的作用,有序开展土地征用工作。要十分珍惜和节约用地,选好项目,提高投资密度。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重点解决标准农田易地迁建和农代保指标问题,基本完成三山北涂围垦,始终保留一定量的发展备用地,满足区域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滚动开发的用地需要。2、促进产业

16、升级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提升,巩固和提高在全国的产业领先地位。重点改造和提升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立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入手,培育战略性的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形成工业增长新的牵引力。突出发展信息产业、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促进以高新技术集成与产业融合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四个一批”工程。以汽摩配、电子产品、新型材料等为重点发展方向,巩固和发展一批骨干企

17、业,落实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及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引进一批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大中型项目,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品牌,提高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全区的工业化水平,实现工业速度、效益、后劲的同步增长。3、强化自主创新搭建创新平台。以开发区现有的科技创业中心和孵化器为平台,激励和支持企业,协同高教园区、浙大两院等科研机构,整合产学研资源,开展原始性创新和集成创新,有重点地选择技术引进,重视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专利申请和应用走在全省前列。继续强化区内孵化中心建设,培育技术创新源头,加速创建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抓紧建成科技创业中心二期项目

18、,拓宽空间增长点,满足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需求。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加快发展民营科技,积极争取创新基金项目。以企业、园区为主体,鼓励企业、园区与高校、大院大所联合共建“创新制造联盟”,争取共建科技创新载体1020家,建成企业研发中心50家。在若干重点产业和关键共性技术实施科技攻关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创新环境建设。扩大科技领域的对外开放,完善科技政策法规建设。提高科技投入水平,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科技投入体系。创新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相结合,建立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或扶持资金

19、。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提高技术交易能力和中介服务能力。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二)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1、基础设施网络化加快实施市政设施工程。建设市区一体化的交通、给排水、电力电讯网络。建成中心大道、台州大道、开发大道、白云山隧道工程、疏港大道、东海大道等区内主干道路,完成东扩区块“四纵六横”路网建设。完善开发区主次干道,沟通主干道与市区及周边的联接,形成快速、便捷、通畅的市内交通网络和环路系统。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完善供气、污水、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设施,提高城市气化率、污水和垃圾处理率。2、城市功能系统化积极推进“710工程”,坚持功能建

20、设、框架建设协调推进,并逐步从框架建设为主转向功能建设为主,提高城市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规划开发区学校布局,加快白云学校等开发区中小学校建设。塑造城区文化形象。结合开发区的功能和定位,高起点统筹规划核心城市文化建设,塑造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努力成为全市文化集聚、辐射的中心。将城市文化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加强墙景美化和雕塑美化,打造城市文化风景线。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重视妇女、儿童、老年人卫生保健,加快建成妇幼医院、老年医院。协助完成市体育中心建设,加强基层社区健身设施和健身网络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举办群众体育活

21、动和竞赛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活动氛围。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引导、促进体育消费。3、城市经济都市化都市型工业。都市工业具有就业广、适应强、环保低耗、产业类型多样等特点。着眼于人口集聚和扩大就业机会,根据市场适销、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发挥城市集聚功能等原则,充分利用空置的商业楼宇,布局一批城市型工业园区(楼宇群)。以产品设计、研究开发、营销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主体,以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发展一批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联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就业型与科技型相并重的具有城市特色的产业。重点发展包装印刷出版业、服装服饰业、食品饮料业、家具与装饰装修业、化妆洗涤用品、工艺美术旅游品及文体用品等行业,引

22、进发展手表、钟表、眼镜业、金银珠宝、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制造以及软件业等行业。商贸流通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促进生产、服务生活和繁荣城市为目标,以东商务区、西商务区和中央商务区为支点,合理构建商贸布局,积极实施业态创新,培大培强行业主体,加快发展开发区商贸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专卖、特许经营、品牌代理、仓储式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适当发展大型百货商场。适应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以及人口集聚的需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全球500强跨国连锁企业和国内大型连锁企业,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业态。都市旅游业。以台州城区旅游配套服务中心和集散地为定位,整合、发展开发区的餐饮、

23、宾馆、文化娱乐资源。发展融红色旅游及工业旅游(椒江)、商贸休闲旅游(路桥)、山水风光旅游(黄岩)为一体的特色都市旅游业。依托旅行社,充分利用城市经济中心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城市核心区新景观的作用,充分发挥城市核心区的综合功能,使开发区成为台州旅游业发展的集散枢纽和辐射中心。房地产与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收购、储备、供应、转让机制,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优化住房供给结构,科学安排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比例,抓好拆迁安置房、创业人才用房等专项用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社区服务业向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运用现代科技和通讯手段,

24、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形成高效运转的、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其他现代服务业。依托开发区区位、产业及机制优势,科学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培育发展中介咨询、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业。4、生态环境人性化精心建造一批标志性建筑和城市雕塑与小品,建设环境优美、民生宽裕、人气旺盛、文化气息浓厚、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高品位的现代化港口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核心区。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标准,巩固“多城同创”成果,加快城市生态绿化系统建设,重点实施河道疏浚、退污还清工程,深入实施城市文化、净化、美化、绿化等“四化”工程,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万家华庭、香格里拉等一批高品质的住宅小

25、区,改善生态环境和居住生活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形象,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三)打造商务中心,凝聚高级要素1、繁荣商务中心推进有序开发。以东、西、中央商务区建设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区西区为平台,建设台州区域性商务中心。在建设开发时序上,以完成东商务区建设、招商、繁荣为基础,适时推开西商务区以及中央商务区的各项开发工作,力争开发一区、繁荣一区、梯度推进、共同发展。率先繁荣东商务区。加强对东商务区的引导、运作,明确功能,加快配套,形成规模,集聚人气,追求最大的效益,打造成集购物、娱乐、休闲、酒店于一体的“台州新天地”。要抓紧有关项目开发建设,对外进行整体推介招商;协调各部门工

26、作,开通直达的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往来,集聚人气。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台州城市核心区的优势,集聚信息、技术、人才等高级优质要素,以台州本地民营经济企业为发展基础和重点,结合我市创建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的具体实践,通过适时开发台州商会大厦、台州重点企业大厦,建设民营企业总部集群。依托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设施完善先进、环境整洁优美,具有发达的知识服务业链条,且能够满足企业总部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居住、生活的需要的总部基地。培育相关产业。在商务区内规划建设科研总部群、产业总部群、金融总部群等不同的总部楼宇群落,以及服务区、商业区、会展区、绿化区等共享区域。建设形成四大体系配套产业:一是现代金融服务业

27、,包括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租赁等;二是信息服务业,包括通信、网络、咨询、策划等;三是中介服务业,包括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服务等;四是其他支撑服务业,包括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另外,专门针对总部基地入驻企业的实际需求推出特色服务,包括客户服务大使、特别安保服务、特约经营服务、配套招商服务、物业管理培训服务等。建立企业家俱乐部、网络社区,实现社区内企业家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2、构建信息中心以信息服务业、中介咨询业发展为带动,促进信息、技术、人才等高级要素集聚,打造台州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参与“数字台州”建设,实施“数字开发区”工

28、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国际、国内互连的覆盖全区的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信息网络。鼓励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鼓励社会资金进入信息服务领域,重点推进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市场信息等资源的开发。鼓励发展软件产业,重点进行软件的二次开发和嵌入式软件。发展信息咨询企业。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各类综合性、专业型的信息咨询企业。大力发展工程咨询、高新科技、会计、律师、评估等行业准入要求高、专业技术要求强的知识密集型中介咨询机构。重点扶持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管理理念较新、经营规模与业绩在同行排名前列的会计、房地产、高新技术中介咨询机构向集团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会计

29、、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企业;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设立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的中介咨询机构。降低中介咨询服务行业市场准入的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在更广的领域参与中介咨询服务业的发展。3、打造金融中心集聚发展金融机构。结合商务区建设,以市府大道的金融一条街为轴心,打造台州中心城市的金融中心。鼓励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投入金融保险行业。尽快制定促进金融机构落户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明确提供相关便利、服务和优惠,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吸引全国性、区域性及外资金融保险机构来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境外金融业投资参股台州市内法人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业对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

30、力度。支持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产权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培育发展信托、债券、保险、典当、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四)加强招商引资,推进对外开放1、强化引资平台确立“大招商”工作机制,利用滨海工业区块、商务区建设的契机以及城市核心区的资源优势,设立外资工业园区和“回归工程”园区,以及外资商业中心,借助各类载体,营造特色,强化主题,系统策划,做好推介、宣传,构筑并强化吸引外资着陆的优良平台。2、着力产业招商将产业招商作为块状经济强势扩张和增量推动的重要手段。利用开发区内现有产业、企业、产品,从产业链角度即产业的上延、下伸上招商引资,力争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人力资源的共享,市场资源的共

31、享,产业服务体系的共享,产业专业化水准的提升。依托台州主导行业优势,理清开发区内现有重点产业集群,进一步精心梳理、策划、包装,凸现产业亮点、看点和卖点,吸引投资者的投资冲动。要发挥优质项目的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形成倍增效应。要从规模、科技、品牌和龙头企业状况、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对重点产业集群逐一调研论证,摸准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扎实推进招商引资、重组嫁接。拓宽外商投资领域,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重点推进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商。建立服务业发展项目库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引导外资投向开发区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3、促进以民引外实施“以民引外、民外合壁”的引资战略。首先,发挥本地民营

32、经济优势,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和并购等方式吸引外资,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与外资进行产业对接,提升产业层次。其次,整合发挥“新台商”资源的特有优势,借助乡谊、乡情、亲情、友情,加强开发区与新台商的联系,用好在外“新台商”丰富的人才、资金、信息、技术、人际关系和发展观念等资源,推进实施“回归工程”,实现新台商资金回流,新台商携带外资涌入,人才、信息、技术的交流合作及发展理念的更新提高。(五)加强效能建设,优化投资软环境1、理顺外部关系从全市发展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好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的关系。坚持相互支持、互为促进、共同繁荣的原则,市委市政府要协调市级部门与开发区在管理责任和工作职能方面的关系,

33、进一步梳理开发区与所在行政区的管理界面与管理职能,使开发区的运作机制与功能更趋完善与灵活,使之更有精力、更有实力得发挥效能,强化开发。这也利于实施一体化战略,发挥台州经济开发区的龙头作用。2、提高内部效能充分发挥开发区制度灵活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服务。在理顺外部关系的基础上,有效缓解影响开发区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创新有关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城市管理、拆迁安置等各方面的制度办法,以制度创新带动办事效能的提高。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效能型、满意型机关。通过深入调研,加强思考,不断提高开发区管委会全体机关干部的工作协调配合能力、工作抓落实能力、基层与群众工作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切实

34、改变工作作风,严格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和机关规章办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弘扬“开发区精神”。3、完善机制环境通过投融资体制、税收分成补充机制、自身积累机制、财政保障机制、产业培育机制等相关机制环境的完善,增强开发区融资能力、投资实力与魄力、产业培育潜力,形成良性积累机制与持续的长线开发能力,逐步化解财政风险与资金压力。创新投融资体制。突破“一靠财政、二靠银行”的传统思维定式,瞄准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及其发展态势,努力拓宽开发区社会公益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今后的融资方式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实际,在包括国外政府贷款、国内银行贷款、发行建设债券、资本市场融资、TOT(移交运营移交)、BOT

35、(建设运营移交)、BT(建设移交)、产权置换融通建设资金(道路冠名权、公共场地广告经营权出让)、市民认养公共绿地等的融资方式中进行选择。明确税收分成补充机制,增强自身积累机制,加强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市本级与开发区内财税收入的划分,开发区的土地收入和其他非税收入由开发区征收使用,市本级城建资金和国开行建设资金向开发区倾斜。通过市本级财政对开发区的大力支持,完善开发区自我积累的发展机制,增强可持续开发的能力。构建产业培育机制。抓住产业机构调整和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做好区域产业发展研究,在产业的选择、准入、扶持以及清出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的政策体系,确保开发区产业发展的规模化、产业机构的高级化。4

36、、建设和谐开发区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责任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责任体系。加快形成创业带就业的政策环境,鼓励创办就业型和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公益性、服务性就业岗位。强化就业培训,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切实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完善对失地农民、失业职工及其他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制订完善关于土地征用人员再就业有关优惠扶助政策,对企业招收被征地人员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扶助政策。鼓励企业多招用农村被征地人员,促进我区农村被征地人员尽快实现转岗就业。加强社会管理。探索建立社会管理新格局,提高社区等基层自治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地

37、位。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进一步理顺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培育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的自组织化程度。妥善处理群众问题。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度重视农村征地和房屋拆迁安置工作,建立健全征地拆迁监管体制。以点带面继续抓好撤村建居工作,加快“城中村”改造。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全员信访”,积极推进干部下访,提高现场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平安开发区”。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建立健全“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

38、有效遏制严重暴力犯罪、侵财型犯罪和毒品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基层综治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治安防范水平。全面实施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活动,加强与村干部联络,严厉打击阻碍经济建设发展的一切黑恶势力。强化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重点抓好企业、工程建设以及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的生产经营安全。加大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规范配置消防站,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居民消防意识。提高对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防控水平。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要把加强社会预警和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力和自救能力。第 23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