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课时1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06312241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章第二节课时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第二节课时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第二节课时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二节课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二节课时1(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课时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习目标1.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之间的关系。3.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相应的地表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作用特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思考“内、外力作用是交替进行的”这种说法对吗?答案不对。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不过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以某种作用为主。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

2、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板块的边界类型: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如图中a是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如图中b、c是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海沟、岛弧、山脉。如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2)主要类型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叫背斜。B处叫向斜。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断层的类型及特征如下表所示:组合类型岩层特点图中部位实例地垒两侧陷落、中

3、间突起E处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地堑中间部分相对下沉D处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思考1一位在青藏高原上的旅行者,捡到一块石头,他吃惊地发现这竟是一块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这么高的陆地上为什么会捡到海洋生物化石呢?答案青藏高原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在青藏高原抬升之前,是一片汪洋,该旅行者捡到的石头就是当时的海洋生物在岩石中形成的化石。2断层线两侧的岩石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下降的部分又会形成什么地形?答案断层线两侧的岩石

4、运动方向相反,一侧上升,则另一侧下降。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下降部分会形成低地或谷地。探究点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都属于欧亚板块吗?(2)在板块边界处一般形成什么样的地形?(3)试分析红海、地中海、大西洋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答案(1)太平洋板块。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2)在消亡边界形成高大的山脉、高原、岛弧、海沟等。在生长边界形成海岭、裂谷、断层等。(3)红海、大西洋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因为它们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处于不断张裂中;地

5、中海的面积会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板块消亡边界。小板块与大板块运动(1)板块的内部相对稳定,但大板块内部的小板块之间的活动往往也能形成巨大的危害,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就是亚欧板块内部小板块之间相对运动形成的;另外,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小板块之间的张裂形成的。(2)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由这两个板块的密度决定,如: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密度不一,大洋板块的密度大些,因此在它们相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部,把大陆板块的边缘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或岛弧,而在俯冲带形成海沟,其往往是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之间相互挤压之所以形成高大的山脉是由于大陆板块的密度相当,因此它们的交界处

6、全部被抬升。读“板块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段板块界线中,与其他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A B C D2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Aa Bb Cc Dd答案1.D2.B解析第1题,都属于生长边界,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是消亡边界。第2题,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探究点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2017年1月12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背斜首口页岩气预探井开始压裂施工。背斜是褶皱的基本形态之一,多埋藏有石油、天然气。(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3)假设在这里修

7、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4)假设该地地下有煤层,在甲、乙两处挖煤易发生哪些事故?答案(1)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2)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4)甲处易透水,乙处易瓦斯爆炸。1背斜和向斜的比较背斜向斜判读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老,两翼新中心新,两翼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山岭谷地侵蚀后地貌及成因谷地山岭背斜顶部因受张

8、力,岩层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岩层由老到新;P处向斜成山;M处背斜成谷2.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不适合建水库大坝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山东省极力推

9、崇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独特旅游线路,给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一山”指的是五岳之首泰山。结合下图,完成34题。3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地质构造是()A BC D4在图中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 BC D答案3.A4.C解析第3题,从地质构造看,泰山的形成应属于发生在两条断层线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即图中的。第4题,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是背斜构造。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13题。1图中板块的名称分别是()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B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2图中示意的是()A大西洋中脊B板块的消亡边界C

10、太平洋中脊D印度洋中脊3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A大分水岭 B安第斯山脉C海岸山脉 D阿巴拉契亚山脉答案1.D2.A3.B解析第1、2题,两板块张裂,生长边界位于海洋,是海岭。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都是碰撞、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虽然是生长边界,但海岭两侧地理事物排列与题中信息不符,只有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符合题意。这样就是大西洋中脊(海岭),图中的左侧就是南美洲,右侧就是非洲。第3题,位于非洲和南美洲纵列分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4秦岭北麓七十二峰,号称“峪峪有温泉”,原因是()A断层分布 B火山活动C背斜构造 D向斜构造答案A解析温

11、泉出露说明岩层断裂,地球内部热能得以释放,故本题应选A。5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从岩层的弯曲状态看,图中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中属于向斜构造的是_处。(2)在地貌上,乙地是_,甲、乙两地在地貌上形成差异的起主导作用的是_(填“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3)若该地区发现有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则在甲处能开采出_。答案(1)乙(2)谷地内力作用(3)石油和天然气解析第(1)题,根据背斜和向斜的岩层形态即可判断出来。第(2)题,注意理解概念,区别“地质构造”和“地貌”两个概念,从图上可看出乙地应为谷地,其地质构造的主要作用应为内力作用,即地壳受水平挤压或者拉伸。第(3)题,甲为背斜构造,岩层

12、向上拱起,比较封闭,利于油、气的储存。专项提能4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如下图,如何分析地质构造图。 在图中找岩层的新老分布,找地质构造,找岩层的分布及地质构造的先后顺序。 (1)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3)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

13、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1)图中处垂直方向上表现为岩层自底部到地表由老变新;处在水平方向上自中心向左右两侧,岩层由老到新排列。(2)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处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构造;两处均为断层构造。(3)处上覆岩层被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图中处缺失c、b、a层,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发生沉积作用,或者说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读图,回答(1)(2)题。(1)图示()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断层面发育的陡崖断

14、层破碎带断层两侧岩层错开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 BC D答案(1)C(2)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岩层的形态,花岗岩切断了石灰岩层,说明其形成晚于石灰岩,A错。乙山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山,B错。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C对。该地地形起伏平缓,不是山地,D错。第(2)题,丙断层是断层面不发育的地区,没有陡崖,错;丙是断层破碎带,对;丙处断层两侧岩层不同,说明岩层错开,对;图中相对下沉的岩体并没有形成低地,错,D对。课时作业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12题。1喜马拉雅山脉是由()Ac和a挤压而成 Bb和d挤压而成Cc和b挤压而成 Da和b挤压而成2红海的成因以及今后面积的变化是()A板块张裂形成的

15、,面积将扩大B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缩小C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缩小D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扩大答案1.C2.A解析第1题,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欧亚板块(c)与印度洋板块(b)碰撞挤压而成的。第2题,红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扩大。下图为“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据图回答34题。3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A欧亚板块 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4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生长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消亡边界答案3.D4.B解析第3题,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上,M半岛位于该分界线东侧。故M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上。第4题,图中所示边界为板

16、块之间的生长边界,红海面积逐渐扩大。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他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读图回答56题。5此处位于()A生长边界 B消亡交界C美洲板块 D板块内部6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年龄分布情形的是()答案5.D6.B解析第5题,结合题干材料知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不位于板块交界处。第6题,结合板块移动方向,判断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的年龄分布情形。(2016菏泽期末)为解释某种地理现象或事物的

17、成因,张老师在地理课上就地取材用书本进行了现场演示。下图为张老师演示过程中的一组照片。据此完成78题。7张老师通过演示解释的地理现象或事物是()A火山爆发 B褶皱C地震 D断层8通过图1向图2的变化,张老师也演示了()A板块挤压碰撞 B岩块断裂上升C岩层水平挤压 D外力侵蚀搬运答案7.B8.C解析第7题,岩层受到挤压发生弯曲,形成的地质构造叫做褶皱。第8题,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不断发生弯曲。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甲、乙岩层中存在同一时期的古生物化石。据此回答910题。9该地质剖面景观图的地质构造类型是()A背斜 B向斜C断层 D褶皱10下列地形与图中右

18、侧乙岩层所在岩块成因相同的是()A渭河平原 B华北平原C华山 D富士山答案9.C10.C解析第9题,结合材料,甲、乙岩层中存在同一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可知甲、乙原为同一岩层,后发生断裂,并产生显著的位移,为断层。第10题,乙岩层为地垒,应形成陡峻的山体,如华山;富士山为火山喷发形成的。读下图,回答1112题。11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12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A庐山 B喜马拉雅山C华山 D泰山答案11.C12.B解析第11题,从图中山地形成的示意图可知,图中山地属于断层形成的地垒,山地类型为断块山。

19、第12题,断块山在我国的典型代表是庐山、华山、泰山等,而喜马拉雅山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褶皱山。13读“大洋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_,P处为_,B处是_物质上升处。(2)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_岩。(3)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_。(4)如果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_板块,当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_山系。答案(1)海沟海岭地幔(2)喷出(岩浆)(3)ECD(4)美洲科迪勒拉解析第(1)题,A处位于海底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地带,为海沟;P处露出海平面,为海岭;B

20、处为岩浆的发源地即地幔。第(2)题,H处位于火山口附近,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型岩浆岩。第(3)题,岩浆涌出地壳不断冷却凝固,推动两侧地壳向远处移动。按距离B处远近即可判断岩石年龄的新老排序。第(4)题,结合大陆板块与M板块的相对位置可知其为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科迪勒拉山系。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别是:地形:甲是_,乙是_。地质构造:甲是_,丙是_。(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4)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答案(1)谷地山地背斜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受侵蚀,成为谷地。(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可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修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解析(1)要注意区分地质构造和地形的区别,地质构造是指背斜、向斜和断层等,而地形则是指山地、谷地等。(2)甲地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为背斜,背斜易形成山岭,但从图上看该地的地形是谷地,这是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层破碎极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3)乙地地质构造,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即岩层的年龄和岩层的弯曲方向。(4)建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向斜和断层处都不能建隧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