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西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06262641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西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西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西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西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西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西师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词中描绘的是_时节的景色,由“_”“_”可以看出来。2“唱黄鸡”的意思是( )A.比喻时光流逝B.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C.黄鸡报晓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意思是_?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是(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天生我材必有用

2、,千金散尽还复来。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_)(2)“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_)(3)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_)2. 阅读回乡偶书(其二),感受贺知章的乡愁。回乡偶书(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1从题目中的“

3、_”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3. 阅读理解。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

4、风飞过蔷薇。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朝代),“清平乐”是_名。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初春春末夏初)时节。整首词以“_”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词中所写的“_”一句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寻春不见的内心感受。(后两空用原文回答)3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_4.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_2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

5、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_5. 古诗鉴赏。江南春_,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_。1补全诗句。2这首诗是_代诗人_所著。他与李商隐并称为_,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你还曾学过他的_。3“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中,你如何理解“四百八十”这个数量词,作者为什么这么写?_4这首江南春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表达了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你说一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6. 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

6、处。_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7. 阅读短文。十五夜望月中庭 / 地白 / 树栖(x q)鸦 ,冷露无声 / 湿桂花。今夜 / 月明 / 人尽(jn jng)望 ,不知 / 秋思/ 落谁家。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2“十五夜”指的是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的习俗。3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4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天的景物。5“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

7、,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胜日”指的是_。2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一时”指的是_。3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指的是_。4春日是诗人漫步在泗水河畔,享受踏青的乐趣。诗中的哪两句诗你觉得最富有哲理?_9. 比较阅读。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_)和(_)。A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B马诗是一首

8、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D石灰吟一诗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骨碎身也亳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E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马诗的作者是明朝名臣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2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_,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_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_

9、,二是指诗人_。3你还知道写到马和竹的诗句有哪些吗?试各举一个例子。马:_竹:_10. 阅读理解。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我的心爱在高山,高山深处是巍巍的大兴安。林海茫茫云雾间,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我的心爱在河湾。额尔古纳河穿过那大草原。草原母亲我爱您,深深的河水深深的祝愿。呼伦贝尔大草原,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的心爱我的思恋。1根据诗歌大意,完成下面的填空题。(1)诗歌从_、_、_这三个角度,分别抓住草原和_、林海和_,以及额尔古纳河这几个独特景物,来描写呼伦贝尔大草原。(2)诗歌的第3小节,作者把深深的

10、祝福比作_。2说说“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的含义。_11. 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问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黑云/翻墨/未遮山B.白雨/跳珠/乱入船C.卷地风/来忽吹散D.望湖楼下/水/如天2下列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B.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C.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D.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3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字词概括全诗内容。_12. 阅读,完成

11、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耘田:在田间锄草。绩麻:把麻搓成线。供:从事。傍:靠近。1解释下列词语。杂兴:_解:_2从“_”和“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诗中农民干的活儿有_、_。3诗中的小孩儿天真、活泼、可爱,从“_,_”两句可以看出来。结合注释,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_。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5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12、( )A.南宋 范成大B.北宋 范成大13. 阅读唐诗雨过山村,完成练习。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注:鸡鸣:鸡叫。相唤:互相招呼。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中庭:院子中间。1解释诗题。_2诗中“鸡鸣”的原因是()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3诗中所写的景象是()季的。A.春B.夏C.秋D.冬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_)(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_)(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_)5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_14. 朗读古诗,完成练习。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磨”的读音为_,“还”的读音为_,“劲”的读音为_。2第一句用了一个_字,充分表达了竹子的_性格。3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生命力_。4理解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_5竹子经历了哪些磨难,仍坚强不屈? _6全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诵竹子,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