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6227476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5.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08小学教育中文班 姓名:连绍迪 学号:0811015128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教 案一、 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生字词。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以时间推移为序复述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结尾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并会用“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归林、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等词语说一段描写夜晚的景色的话。4.理解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并坚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二、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

2、序把课文分为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以时间推移为序复述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结尾的写作手法,体会这样描写地好处。并会用“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归林、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等词语说一段描写夜晚的景色的话。三、 教学难点理解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并坚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四、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朗读法 讨论法五、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李时珍的课外资料2.学生查阅关于本草纲目的资料六、 教学课时三个课时七、 教学过程本次教学利用整体感知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分为三个课时五个部分:(一)第一课时1.初读感悟,理清线索。用时40分钟,在这个部分

3、要求学生理清文本线索思路和结构、初步形成对文本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文本奠定基础。(二)第二课时1.精读分析,体味精华。用时25分钟。这部分是对整体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细致阅读,这些精华部分可以看作整体的缩影,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步骤。采用“段落句子词语”的结构进行分析。2.细读品味,理解文眼。用时15分钟。这部分是对文本进行细致品味赏析后的再次感知,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感知。这时的整体感知强调对文本进行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审美认知,是认识的升华,是感情的提升,是文本与情感的融合。采用“词语句子段落”的结构进行理解。(三)第三课时1.以读抒情,发散思维。用时20分钟。学生经过初读感悟、精读分析、

4、细读品味这几个阶段,经历了由大整体到小整体再到局部,之后再循环回大整体的思维过程,对课文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朗读,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进行创意朗读。2.课文拓展,延伸情感。用时20分钟。课文拓展是对课文感情的升华,是对整体感知的拓展,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的教育。让学生走出课文,到更真实、广阔的世界中,延伸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第一课时一、 初读感悟,理清线索(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预设】从“山风呼啸”、“猫

5、头鹰尖叫”感觉阴森森的,叫人恐怖、害怕甚至毛骨悚然。2.如果夜晚我们一个人在荒郊野岭的古寺里住宿,我想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那由“山风呼啸”和“猫头鹰尖叫”所带来的恐怖气氛。可是这时,却有一位非常大胆的人夜宿在古寺中,他就是李时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读一读他在写本草纲目时经历的一个小故事。【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设计意图】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引发学生认知上的不和谐,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此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二) 初读感知,理解字词。1.质疑课题。【预设】(1)李时珍为什么夜宿

6、古寺?(2)他在古寺里做了什么?(3)他和谁一起夜宿古寺?(4)古寺是什么样的?【设计意图】经过导入之后,学生的学习动机已由潜伏状态转入到活跃状态,通过质疑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听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找一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注意把课文读通顺、不要漏读错读。【预设】(1)李时珍为什么夜宿古寺。(第2小节: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2)他和谁一起夜宿古寺。(第1小节:李时珍与弟子庞宪)(3)古寺是什么样的?(第4小节:破败、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上有厚厚的蜘蛛网)(4)他在古寺里做了什么?(第57小节:李时珍与徒弟

7、在寺中谈“苦”; 第813小节:借着月光记录药材并亲自尝试草药。)过渡:现在我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新词。3.出示生字新词,正音释义。(1)晓行夜宿 庞宪 安徽 轮廓 灰尘 青苔 断垣残壁 师徒 煮沸 陶碗 啃干粮舀 长年累月 破庙 笔墨砚台 几块砖 端详 扯下 解暑消热 垒 捣烂 胭脂草呃逆 涎滑(2)请学生读一读自己会读的字词。其他学生进行评议。(特别注意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后鼻音)(3)请学生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预设】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4)教师指导比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察访: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

8、调查。轮廓: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断垣残壁: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垣,墙。长年累月:形容经历很多年月;很长时期。修订:修改订正(书籍、计划等)皎洁:(月亮等)明亮而洁白行囊:出门时带的袋子或包儿。呃逆:打嗝儿。无涎:没有口水;口干。若有所悟:感觉好像有所领会。(5)学生自由读“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解暑消热”这几个词语,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样的特点?(认识并列式短语:指短语中的词之间是并列关系,在逻辑上处于同等地位。)(6)像这样的词语在本课中或者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来吗?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呢?【预设】饥餐渴饮、枯枝杂草、开天辟地、柳绿桃红等。(7)学生齐读生字词。

9、【设计意图】学习生字词是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石。教学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理解词语方式,取代教师单方面的讲解,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冲破了字词障碍,现在我们再来梳理一下课文的脉络结构。(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每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2.小组讨论,同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3.请小组派一位发言人汇报小组讨论结果。【预设】第一段(1至4自然段):因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师徒俩决定在破庙中过夜。第二段(5至7自然段):师徒俩住破庙、啃干粮,不觉得苦,为民造福反觉得值得。第三段(8至13自然段):李时珍借

10、着月光记录寻访收获并亲自尝试草药。【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在初读课文时,就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结构,体会文本的行文线索,这样才能纲举而目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过渡:我们已经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结构,可是还有一些生字词要我们去书写,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本课的生字。(四)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表,观察生字表中生字的位置,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及书写时的注意事项。2.教师重点提示(1)学会本课“宿、材、扯、详、砖”等生字,认识“宪、碗”等生字。(2)注意“扯”的部首是“扌”,不是“土”,要和“地址”的“址”区别开;“详”的部首是 “讠”,不是“木”,要和“样子”的“样”区别开

11、。(3)注意“宿”上小下大;“尘”上下大体相等;“煮”则上大下小;左右结构的字,要左小右大;“庙”半包围结构,书写时“由”字在中间偏下部分。3.学生描红。【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字。(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对生字进行描红。2.思考李时珍察访药材时,他的“衣、食、住、行”怎么样。3.找一些关于本草纲目的资料。第二课时二、精读分析,体味精华。(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齐读上节课所学习的生字词。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二)理清课文“明线”苦。过渡:出门在外,一定要关注的是“衣、食、住

12、、行”。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时珍的“衣、食、住、行”怎么样。1.理解第一段,“行”、“住”之苦。(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李时珍“行”之苦表现再哪里?【预设】行的时间长 总时间长:好几个月了;每天行走的时间长:晓行夜宿。行的路程长:李时珍和庞宪走遍安徽、河南、湖北。(2)教师补充:还有江苏和江西,上万里路,全靠两条腿走呀!【出示中国地图】(3)教师点拨并过渡:不走行吗?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几千里路,几乎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为了察访药材,李时珍和庞宪每天就这样走啊走,课文里说他们走到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走到前不见村,后不着店,走到心里焦急起来

13、。过渡(以时间顺序):太阳渐渐下山,师徒俩不免焦虑起来。(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读出焦急的语气。 辨析“焦急着急”。着急、焦急表达词义程度依次加深。“焦急”侧重描述情绪,而“着急”强调遇事不顺,想不出办法而发急。 运用这两个词语造句。【预设】焦急:他焦急地询问比赛情况。着急:做题时要认真审题,合理分配时间,千万不要着急。 学生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读出焦急的语气。并注意“好”几个月及“晓行夜宿”【板书】体会时间之长。 请学生朗读过渡:听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知道同学们的心都为李时珍师徒俩的住宿问题而悬着,那么,他们今夜到底住在何处呢?(5)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住”之苦表现再哪里?【预

14、设】破败的古寺里【板书】。厚厚的蜘蛛网、断垣残壁、灰尘、青苔(6)老师提示并总结:当庞宪看到房屋的轮廓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便拉住了李时珍的衣角:“先生,你瞧!”看得出庞宪很高兴)而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庞宪还有话吗?由此可见,这古寺确实破败。(当时庞宪一定很惊讶,没想到这么破败,心里肯定在嘀咕这可怎么住啊)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却“轻轻推开门”,看见了“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他却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一个“就”字你从中看出了什么?【预设】李时珍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是多么低。他很坚定,觉得没有关系,可以住宿。(7)请学生读

15、一读,读出古寺的荒凉,李时珍的淡定。2. 理解第二段,“食”之苦。过渡(以时间顺序):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在古寺里做了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第二大段,来完成填空。(1)教师引读,学生填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2)理解“找”、“生”、“舀”、“喝”、“坐”、“啃”这几个动词。从“找”、“生”、“舀”这三个动词中,你看出了什么?【预设】a.他们出门在外,没有客栈,走了一整天,却不能坐下好好休息,只能自己去找些枯枝杂草,生火煮水。b.他们没有自来水,只能到泉边自己舀些山泉水喝。啃的

16、意思是用力咬,为什么需用力咬?【预设】可能是带的粮食风干了,硬了。可见,他们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太长了。【设计意图】抓住“动词”,可以很好地理解李时珍师徒俩地辛苦,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3)教师引导并总结:李时珍都近五十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饿了就啃些干粮,渴了就喝些泉水。他们的“食”是如此之苦。真是饥餐渴饮【板书】过渡(以时间顺序):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已经是夜深了,可是一路奔波劳累的师徒俩却没有休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衣”之苦。3. 理解第三段,“衣”之苦。教师引导:俗话说,衣食住行是“衣”打头,那么在长期的跋山涉水中,同学们再想想李时珍师徒

17、可能遭遇的衣之苦是什么?在课文的513自然段中找找答案。【预设】为寻访药材,背的药材多,笔墨纸砚多,自然无法带很多衣服,得忍受衣服脏、寒之苦。【设计意图】课文表面是描写李时珍查访药材的辛苦,但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出他可贵的精神,由“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探究李时珍的辛苦,让学生先体会表层的艰辛,才能体会更深层地精神。以时间推移为序作为过渡,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作者的写作思路,为复述课文奠定基础。三、细读品味,理解文眼(一)理解课文“暗线”为理想而奋斗过渡:课文中有两个小故事,值得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一番,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故事。1.学习寺中“谈苦”【板书】(1)引入课外资料,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写

18、本草纲目。李时珍20岁那年,蕲州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水灾。滔滔洪水如猛兽般冲决了江堤,蕲河两岸的千顷良田顿时化作一片汪洋。乡亲们流离失所,到处是一片哭声。洪水刚过,瘟疫开始蔓延,病魔无情地吞噬着无辜的生命。李时珍目睹惨景,心如刀绞,和父兄一道,没日没夜地救护着病人,不知把多少濒临死亡的人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这天,李时珍正在诊病,突然一帮人闹闹嚷嚷地拉着一个江湖郎中涌进诊所。为首的年轻人愤愤地叫道:“李大夫,你给评评理!我爹吃了这家伙开的药,病没见好,反倒重了。我去找他算账,他硬说药方没错。我们信得过你,你给看看。”说着把给父亲煎药的药罐递了过来:“喏,这就是药渣。” 李时珍抓起药渣,一一仔细闻过

19、,又放在嘴里嚼嚼,自言自语道:“这是虎掌啊!”那江湖郎中一听“虎掌”,慌忙分辩说:“我绝对没开过这味药!” “那肯定是药铺弄错了!”年轻人说着,就要往门外冲。李时珍忙拉住他,说道:“别去了,这是古医书上的错误。就以日华本草的记载来说,就把漏蓝子和虎掌混为一谈了。”“对,我开的是漏蓝子!”江湖郎中急急地插了一句。“是啊,药铺有医书为据,打官司也没用。”众人慨叹了一阵,只得把江湖郎中给放了。 之后还有一些病人因为吃错了药,而丧命的事情。从此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2)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预设】过去的医书不准确,李时珍觉得很惋惜。正是这一件件、一桩桩吃错药使人丧命地事情,让李时

20、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3)重点理解李时珍的话。这句话中李时珍将“破庙”与“家里”对比,说明什么?又将“万民得福”与“个人吃苦”对比,又强调了什么?【预设】说明家里的条件比破庙好,但是我们出门在外,不能总想着享受,而是要吃苦在先。强调个人利益不算什么,而万民得福,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4)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李时珍还是“笑着”问庞宪苦不苦,你看出李时珍有着怎样的精神?【预设】以苦为乐【板书】,甘于付出。(5)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读出你的理解。过渡:李时珍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李时珍第二个动人的故事。2.学习“品尝草药”。【板书】(1)经过

21、一天的劳累地察访之后,师徒俩仍然不忘把今天寻访所得记录下来。在这一幕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预设】他亲自品尝药草给我的印象最深。(4)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李时珍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预设】他仔细端详了一阵,觉得还不能辨别,于是又放在嘴里嚼嚼。(5)教师引导:同学们,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增添课外资料: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陀罗的药性,于是就亲自品尝。结果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那么他为什么还这样做呢?【预设】他是为了让他修订的本草纲目更加准确,他亲自尝尝,就避免让后人因

22、为开错药方而出现危险了。(6)学到这里,你们对李时珍或许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他说什么吗?你看出李时珍有着怎样的精神?【预设】李时珍你不顾自身安危,冒险试药,心中只想着百姓,我真敬佩你啊!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医生,每一种药草你都要仔细辨别它的药性,你修订的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你给人类做出了贡献。李时珍工作严谨认真。【板书】【设计意图】语言训练不是要在习作课上才能练习,要渗透在每一次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抒发自己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8)把你的敬佩之情,融入到朗读之中吧!请学生朗读第三大段。过渡:李时珍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美好的品质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找找答案

23、吧!3.理解文眼为理想奋斗的坚持不懈的精神(1)增添课外资料,理解李时珍为理想奋斗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

24、很有名望的医生。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但是当时的太医院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

25、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2)请学生补充本草纲目的资料。(3)从这个故事当中你学到了什么?你看出李时珍有着怎样的精神?【预设】当时医生的地位很低,李时珍的父亲不想他受苦,可是李时珍却没有贪图享乐,而是要为万民造福。让为理想而奋斗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板书】(4)教师引导学生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同学们,你们在做一件事时,有没有像李时珍那样坚持不懈呢?或者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做事虎头蛇尾呢?(5)带着对李时珍

26、的敬佩之情,朗读全文。【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全面了解李时珍,便于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旨。(二)总结本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了解了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草药的艰辛,又重点学习了寺中谈苦和品尝草药两个小故事当中体会到李时珍以苦为乐的可贵精神和工作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最后通过课外资料和对课文的学习,体会到李时珍为理想而奋斗的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三)课后作业1.思考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更好更快地复述课文内容。第三课时三、以读抒情,发散思维。(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27、复习课文“明线”苦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察访药材时,非常辛苦,课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描写了李时珍的辛苦。请学生从四个方面举几个课文或课外的例子,来说说李时珍的辛苦,以及他怎样的精神。2.复习课文“暗线”为理想而奋斗李时珍那么艰苦的察访生活,仍然没有消磨他编写本草纲目的意志,因为他心中一直想着要为万民造福,这样为理想而奋斗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二)抓住行文线索,复述课文。1.齐读全文,理出一个复述提纲。注意以时间推移为序及故事的发展顺序为复述提纲。【预设】太阳渐渐下山,投宿破败的古寺夜幕渐渐降临了,啃干粮,寺中谈苦皎洁的月光照进房子里,借着月光记录草药冒险品尝草药,月亮已慢慢

28、移到当空。2.根据复述提纲自由练习复述。3.同桌交流复述。4.请学生复述课文,师生间评议。【设计意图】小学阶段是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复述课文意在培养学生积极的抽象逻辑思维,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复述提纲,让他们学会基本方法,从复述课文主要内容中体会文本所传达的情感。(三)完成课后练习31.出示课后练习3的词语2.逐个说说这些词的意思,选择其中一个造句。3.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夜晚的一个情境或一个画面,尽量用上这几个词。(四)完成课后练习51.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我们在意的是夜已经很深了,山风在呼啸,猫头鹰在尖叫,师徒俩是多么的

29、疲劳。而李时珍却只看见什么?【预设】看见“圆盘似的月亮”,看见“皎洁的月亮”,看见“大好月色”。2.为什么他们不是感觉恐惧,而是看到皎洁的月光呢?【预设】因为他们还在把今天的寻访记录一一写下来,而且他们不觉得辛苦,一心想着为万民造福。3.语言训练在这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的深夜里,李时珍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预设】他忘记了害怕,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心中只有本草纲目。他忘记了饥餐渴饮,忘记了晓行夜宿,忘记了旅途的寂寞,心里只想为民造福。过渡: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4.再读一读这最后一段话,让古寺的破败阴森与李时珍的执著无悔,都在朗读中表

30、现出来吧!5.小结:“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表面上看,这一段话并没有提到李时珍,但联系全文一推敲,我们就知道,第一句话是我们常人对阴森森的古寺的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也是李时珍师徒俩餐风饮露,晓行夜宿的写照。而第二句话,“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正是李时珍忘却恶劣环境,心如止水的心境写照。佛教中常以月亮来比喻世界与本性的空明澄澈,同时也是人内心“无念”的具体表现。作者正是借“月”释怀,将李时珍除本草纲目外,心无杂念的医圣风范展现在我们面前。(五)创意朗读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在小组中进行创意朗读。可以是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讲述故事。【设计意图】“以

31、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朗读,用自己独到的口吻去表达不一样的情感。四、课后拓展,延伸情感。(一)课堂活动1.说一说我心中的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说一说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实现我的理想。【设计意图】把审美教育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寓于活动之中,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一次与课文有关的活动,使文本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让学生体味文本之外更加广阔、深远的境界。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之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培养其对美的感受力和对理想的追求。(二)总结全文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花费了毕生精力写出了本草纲目,他这种以苦为乐、工作严谨、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为同学学习,同学们以后也要以这样的精神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三)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2.记一次我努力完成的事。注意着重描写你如何战胜苦难,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八、 板书设计16.李时珍夜宿古寺晓行夜宿 寺中谈苦 以苦为乐破败古寺 坚持不懈 品尝草药 工作严谨饥餐渴饮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