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立普惠性幼儿园通用幼教教师课程指南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多篇汇总版新颖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6226211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13 大小:1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年公立普惠性幼儿园通用幼教教师课程指南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多篇汇总版新颖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2021年公立普惠性幼儿园通用幼教教师课程指南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多篇汇总版新颖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2021年公立普惠性幼儿园通用幼教教师课程指南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多篇汇总版新颖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资源描述:

《2021年公立普惠性幼儿园通用幼教教师课程指南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多篇汇总版新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公立普惠性幼儿园通用幼教教师课程指南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多篇汇总版新颖(1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新颖正文(1)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球宝宝玩滑梯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球宝宝玩滑梯设计意图:球是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最常见、最喜爱的玩具。一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正自由地玩球,无意间阳阳的球落到了滑梯上,球自然地从滑梯上滚下,他大声地喊到:我的球在坐滑滑梯呢!孩子们都围了上去,把自己的球也放到滑梯上玩,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设计了球宝宝坐滑梯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玩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活动目标:1、愿意参加探索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2、能合作进行探索活动。3、初步感知球滚动的快慢与滑梯的高低有关、不同的球滚动的快慢不同。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2、。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孩子们对球已有浓厚的兴趣,知道球能滚动。2、物质准备:木板14块、积木若干、木棒、绳子、大小皮球、垒球、统计板。3、环境准备:家长、教师、幼儿共同收集不同的球投放在球类活动角。活动流程:探索一:球在不同高度滚动时的情况探索二:不同球在同高度滚动情况讨论实验结果延伸:玩球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场地,导入主题。二、球宝宝玩滑梯1、探索:谁的球滚的快,为什么?2、用图画方式统计探索结果三、垒球宝宝和皮球宝宝比赛1、探索:怎样比赛才公平什么球先滚下,为什么?2、统计探索结果四、根据图形统计讨论操作结果五、活动延伸:1、你们还知道哪些球?2

3、、活动角:在玩中继续探索球的秘密.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2)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小火箭上天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火箭上天设计意图:把废旧可乐瓶和纸制圆锥体进行巧妙的组合,变成一个能飞上天的小火箭,这种活动对于好奇、好问的中班幼儿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设计者正是利用这种吸引力,激

4、发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探索兴趣。整个教学活动渗透着幼儿主动学习、发现学习的理念,充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这样一种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2、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1)小火箭人手一个(大可乐瓶上盖一个纸做的圆锥体)。2)在活动室柱子或墙面上做好不同高度的标记。2、经验准备: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活动过程:1、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1)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提

5、问:你用什么方法使小火箭上天?2)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3)幼儿验证性实验。(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1)提问: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飞起?到底是谁把小火箭送上天的?2)幼儿盖上瓶盖,再用力拍瓶子。提问:小火箭还能飞起吗?为什么?3、竞赛游戏:火箭发射要求幼儿以柱子或墙面上不同高度的标记为参照物,比比谁的小火箭飞得高。1)分组轮流进行火箭发射。2)每组的胜者再进行比赛。四、延伸活动:提问:为什么有的小火箭飞得高,有的小火箭飞得低呢?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

6、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3)中班科学教案不同地方的冬季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同地方的冬季活动目标1.拓宽幼儿知识面,使幼儿了解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冬季温度不同,景象也不同。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1.请幼儿回家向家长了解他们冬天在哪些地方生活过,那些地方的冬季是什么样的,收集一些照片。2.教师了解

7、幼儿在哪些地方过冬天,有些什么经验。3.幼儿用书画面冰雕、春城的冬天。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谈论各地不同的冬天。我们都知道南京(指本地)的冬天有时刮冷风、有时结冰、有时下雪,树叶落了,小草枯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是不是每个地方的冬天都是一样的呢?你听过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吗?请大家谈谈,你在哪里见过冬天,那是什么样的,你还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过冬天吗?说给大家听听,带照片的就讲讲照片上的情景。让幼儿充分发言,注意强化那些重要的描述。2.介绍北方的冬季特征。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冰雕。这里的冬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冰雕(因为这里冬季气温特别低,冰层很厚,几个月不化)3.介绍春城昆明

8、的冬季特征。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春城的冬天,介绍昆明实际上一年到头都是春天。冬天也和春天一样,植物繁茂。郁郁葱葱,鲜花盛开,从不下雪,不结冰。人们穿着单薄。这里有冬天吗?4.小结。活动延伸观看世界各地冬天的录象。活动目标1.拓宽幼儿知识面,使幼儿了解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冬季温度不同,景象也不同。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活动准备1.请幼儿回家向家长了解他们冬天在哪些地方生活过,那些地方的冬季是什么样的,收集一些照片。2.教师了解幼儿在哪些地方过冬天,有些什么经验。3.幼儿用书画面冰雕、春城的冬天。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谈论各地不同的冬天。我们都知道南京(指本地)的冬天有时刮冷风、有时结冰、有时

9、下雪,树叶落了,小草枯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是不是每个地方的冬天都是一样的呢?你听过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吗?请大家谈谈,你在哪里见过冬天,那是什么样的,你还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过冬天吗?说给大家听听,带照片的就讲讲照片上的情景。让幼儿充分发言,注意强化那些重要的描述。2.介绍北方的冬季特征。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冰雕。这里的冬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冰雕(因为这里冬季气温特别低,冰层很厚,几个月不化)3.介绍春城昆明的冬季特征。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春城的冬天,介绍昆明实际上一年到头都是春天。冬天也和春天一样,植物繁茂。郁郁葱葱,鲜花盛开,从不下雪,不结冰。人们穿着单薄。这里有

10、冬天吗?4.小结。活动延伸观看世界各地冬天的录象。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4)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磁铁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磁铁目标:(1)初步知道磁铁有磁性,能吸住铁的东西。(2)能围绕磁铁的问题积极地探索,培养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浓厚兴趣。(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准

11、备:每人一盘物体:磁铁。铁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玻璃制品。布制品等.过程:(1)了解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东西。操作:幼儿自由玩盘中的东西,用磁铁吸住东西。提问: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小结: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的就不是铁做的。(2)探索:用磁铁吸非铁制的东西。提问:磁铁能吸住不是铁制的东西吗?(不能)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并把自己的发现和方法告诉大家。(3)自由操作:在班级周围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玩具。活动延伸:(1)在科学角中提供磁铁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让幼儿继续做实验。(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磁性:磁铁能吸住水中的东西吗?磁铁能吸住埋在沙中的东西吗?(3)幼儿

12、可以利用磁铁特征制作玩具。教学反思: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不足就是准备的磁铁数量不够充分。是极个别幼儿玩得不够尽兴,在今后教学中将会做得更完善。(5)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里面有什么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里面有什么名称:里面有什么目标:1、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身边到处是空气。2、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3、在科学活动中,用语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

13、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成功的心情。准备:1、塑料袋若干2、各种实物,如积木等3、水缸、充气塑料袋过程:1、教师让幼儿摸摸几个塑料袋(其中有积木、空气等)通过幼儿对固体、液体的感觉,引出对空气的性质的发现教师同时点一下三态的性质1、把有小洞的塑料袋放进水缸中,发现了什么?2、哪里有空气?教师记录3、幼儿找空气4、交流分享最后得出结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14、6)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怎样让球动起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活动目标:1、能积极尝试,创造性的想出多种让球动起的方法。2、能大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3、体验活动带的成功感。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活动准备:刺猬球若干;辅助材料(盆子、书、垫板、夹子、勺子、泡沫、小棒等)活动过程:1、引发兴趣。(出示一只刺猬。)这只刺猬球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实录:A、圆圆的,像大西瓜。B、有点像点心店里做的大馒头。C、像一个圆圆的山洞。D、像转动的汽车轮子。E、像一只只蜂巢。F、还像天挂的月亮。评析:在幼儿的生活中,像球一样圆溜溜的东西实在是太多

15、了。因此,幼儿的想象空间很大,他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充分满足了他们想象表达、大胆创造的愿望。2、猜测当球动起的方法。引导语:这只小刺猬球一动也不动,如果不用手帮忙,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刺猬球动起呢?(1)幼儿猜测(2)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想法。实录:幼1:我可以用嘴吹。幼2:我可以用头顶。幼3:我想用手拍桌子。幼4:我想用脚踢。评析:虽然是猜测,幼儿的想法并不一定正确,但我们关注的是发散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敢于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3、验证想法。幼儿人手一只刺猬球,进行验证。教师巡回观察、指导。(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操作情况。(2)询问个别幼儿的想法。4、交流讨论。请幼儿大胆的表示

16、、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实录:幼1:我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弹了一下,球就动了。幼2:我是用头顶球的。幼3:我是用一只大大的篮球打在刺猬球上它也会动的。幼4:我是用手当扇子扇风,球有一点点动。评析:在探索让球动起的活动过程中,我发现罗星的玩法与众不同,他是用一只大大的皮球去碰撞刺猬球的,这一新颖的方法很快的被其他小朋友效仿。还有的孩子验证了自己的一种想法后还积极探索其他的方法,可见,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很强烈。5、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球动起的方法。刚才小朋友都是借助身体进行的,如果不直接用我们的身体,而是借助其他的物品,你会怎样让你的刺猬球动起呢?教师提供百宝箱,鼓励幼儿借助其他物品进行。6、交流实验结果,

17、分享经验。幼1:我把球放在网兜里,用力甩,球也会跟着转圈。幼2:我用小棒子推着小球走的。幼3:我把球放在半只雪碧瓶中,我用两只手回的转瓶口,球也会转动。幼4:我是用吸管吹的。枰析:在借助其他物体探索让球动起的活动中,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更强烈了。他们纷纷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辅助材料,积极尝试、探索。有的孩子还把自己的新方法介绍给自己的同伴,有的孩子还与同伴合作,如一起用垫板扇球,这样风力大些,球就动了起。活动后的反思: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探索的欲望强烈,创造性表现的非常突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中班科学教案国宝熊猫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国宝熊猫中班科学:国宝熊猫活动目标:(

18、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活动准备: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或录象带一盘。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了?(出示熊猫玩具)(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2、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叫国宝大

19、熊猫)它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的特有的动物,很早就生活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少,我们都要爱护它。)3、教师用关爱的情感与幼儿共同小结:大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和,是我们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现在却越越少,它的生存面临的危险很多,我们都要关心它。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8)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用的泥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用的泥中班科学:有用的泥土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发现泥土的各种

20、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出。(2)知道泥土很宝贵,与人。动物。植物关系密切;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1)活动前已带幼儿挖过泥,寻找过泥土里有什么。(2)事先寻找一块较为干净的泥地。(3)每组一小桶水,小杯子若干。活动过程:1.讨论泥土的作用。提问:小朋友都见过泥土吗?泥土有什么用?小结:泥土可以种植花。草。树。庄稼;是小虫子的家,可烧成砖瓦盖房子,捏成泥塑做玩具。2.了解泥土的特征。提问:泥土的作用真大,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它。为什么泥土有这么大的作用,这么宝贵,泥土是怎样的呢?(1)认识干泥的特征。通过摸。搓。戳。捏。捻等感

21、知松。硬。粗糙。易碎等特性。(2)认识湿泥的特性。提问:往干的泥土里加点水,你会发现什么?水到哪里去了,这说明泥土是怎样的?小结:泥土会吸水。提问:继续加水,小朋友再玩玩看,泥土又是怎样的?小结:泥土中再加水后会变的软软的,有黏性,会变形,有韧性。3.师生共同小结泥土的特征。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

22、,学得经验。(9)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我有好办法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有好办法中班科学:我有好办法活动目标:(1)能动脑筋尝试使用磁铁、大头针、糨糊、双面胶等不同材料,使小图片固定在不同质地的直立的板上。(2)能分析比较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固定的特点。(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双面胶、磁性板、动植物、人物的小图片若干。活动过程:1.出示小图片及各种材料,引起幼儿动脑尝试的欲望。教师:秋天真美丽,这里有许多小朋友自己涂。剪的秋天的花果树。人和动物的图片,我们把这些小图片放在板上,看画讲故事,好吗?可是我们用什么办法让这些小图片固定

23、在这几张直立的板上呢?2.幼儿动脑,根据已有的经验想出几种方法进行尝试。(1)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表述给大家听。(可以用糨糊贴,大头针钉)(2)幼儿自选图片尝试用几种方法固定,并注意画面的安排。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尝试过程并与其适当交流。如教师问:你用什么方法固定小图片的?(3)幼儿在集体中表述自己尝试使用的方法,并讨论在什么板上用什么方法最好,哪些方法不能用。(4)幼儿再次尝试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固定,并注意在不同质地的板上选用不同的较为合适的方法。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

24、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10)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磨豆浆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磨豆浆活动目标:(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活动准备:(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1)教

25、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提问;磨出豆浆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

26、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1)受石磨。电磨数量的限制,本活动易采用分组教学。(2)品尝豆浆的环节,可结合幼儿园的早点进行。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

27、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11)中班科学教案挖荠菜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挖荠菜中班科学:挖野菜荠菜活动目标:知道春天许多野菜都长出了,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到处都有,他们可以吃,营养丰富;培养幼儿挖野菜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新鲜的荠菜若干,每人一个小塑料袋,选择一块生长野菜较多的草地。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荠菜的外形特征。幼儿每人拿一棵荠菜,仔细观察荠菜

28、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有些开花的荠菜还可以让幼儿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铲形的小种子)。(1)提问:荠菜长在哪里?是人们种出的吗?(长在草地上、小河边、树丛中,是自己长出的,我们又叫它野菜。)(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野菜?你吃过哪些野菜?怎么吃的?有什么感觉?小结:野菜有许多种,可以吃,营养好,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种野菜了。2.组织幼儿到户外去采摘荠菜。(1)组织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树丛中采摘荠菜。边采边引导幼儿发现荠菜生长的地方和人们种菜的地方是不一样的。(2)教师与幼儿共同把采摘的荠菜去除杂草后加工,大家品尝。活动建议:此活动可以结合春游开展进行。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

29、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12)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冰中取物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冰中取物科技活动:冰中取物(中班)活动目的:1.了解冰融化的过程。2.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从多角度解决问题。3.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准备:两块大小一样的冰块,托盘,每人一块冰(里面冻有一个

30、小礼物)记录卡每人一张,笔,毛巾,缸子,热水,温水,凉水,棉被,酒精灯,小锤等工具。活动过程:1.引发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1)用什么方法能让冰块慢点化?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有一块冰,我不想让这块冰融化,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办法。(2)讨论用一种记号,记录下自己想到的方法。请小朋友们把你想到的方法记到你的纸上。幼儿可以展开讨论,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想到的方法。2.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一试,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冰融化的最慢?并把你使用的方法记录下。幼:老师我用被子盖起它就不化了。老师我把它放进冰箱里他也不化了。老师我把

31、它放进了凉水里。(2)总结哪种材料使冰化的慢一些。请幼儿比一比剩下的冰,讲讲使用的方法,就知道使用哪种操作材料融化的慢了。3.提出新问题:用什么方法使冰化的快一点。(1)师:老师这又有一块冰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使冰化的快一些?请小朋友们用周围的材料试一试。幼:老师我把它放在热水里,冰变小了。老师我把它放在暖气上,冰都化了,变成水了。老师我把它砸碎了,放在水里冰不见了,变成了水。(2)请幼儿比一比谁的冰最小,讲讲它的融化方法。总结出冰化的快的方法。(3)通过比较,让幼儿学会几种使冰融化的快的方法及保存冰块的方法,使幼儿学会探索的方法。4.玩游戏:冰中取物。师:小朋友们我们玩个游戏好吗?老师带了好

32、多的小礼物,藏在冰里了,请小朋友们用你刚才学过的方法,把礼物取出,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拿到礼物。好,预备开始。幼儿开始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热水以及操作工具时注意安全,如果水洒了提醒幼儿及时地用抹布清理干净。(幼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都想第一个把礼物取出了,有的幼儿就很快想到了刚才使用过的方法,有的小朋友把冰放在暖气上,静静的等待冰的融化过程,一点也不羡慕别人,就在专注自己的融化过程。取到小礼物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欣赏一下小礼物,并向小伙伴讲讲自己是怎样取到小礼物的。5.活动延伸:和日常生活结合起,请幼儿讲讲在生活中是怎样储藏冰糕及融化冷冻食品的,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

33、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13)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人类与树含反思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2.了解保护树木的有关知识和具体办法。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1.录像机、录像带、电视机。2.森林挂图和活动雨点图片。活动过程:1.观看录像,让幼儿知道茂盛的森林给我们带美好、舒适的环境。2.引导幼儿讲述树木与人类

34、的关系。树爷爷的独白(出示森林挂图)。小朋友们好!我是树爷爷,我的本事可大了。下大雨的时候(出示雨点图片),雨水很快很快地落下,我用树枝一挡,雨水就慢慢地落到地上,同时树叶喝掉一部分水(把雨点图片插入挂图上的树叶内),这样,落到地上的雨水就少了。地上还有许多落叶,又喝掉一部分水(把雨点图片插入挂图上的落叶内),这样,雨水就变得又少了,然后慢慢地渗到泥土里。泥土里的树根又能喝些水(把雨点图片插入挂上的树根中),并且紧紧抱住泥土,不让泥土被水冲走。我们树木呀,就像一块非常非常大的海绵,让很快很快地落下的雨水流速减慢,又把许多的水喝掉了,这样流到河里的水就少了。提问:树爷爷有什么本领?3.教师:瞧,

35、树爷爷怎么哭了?为什么呢?请看录像。4.观看录像,让幼儿知道住在长江上游的树爷爷和伙伴们被人砍掉了。5.提问:树爷爷为什么哭?后会发生了什么事情?6.接着观看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的录像,让幼儿知道砍伐树木造成的后果。7.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大洪水?小结:住在长江上游的树爷爷和伙伴们被人砍掉了。夏天因为连续下雨,许多许多雨水很快很快地落到地面上,又很快很快地流到河里,这样,河里的水越越多了。没有树爷爷,许多泥土也随着雨水一起流到河里,河里的水就涨起了,就形成了大洪水。8.讨论如何保护树木。种植小树苗,给树苗浇水、施肥、捉害虫、修剪叶子,不乱折树枝,不爬树,不在树身上乱刻,不在树身

36、上拉绳子晾衣物、荡秋千等,减少环境污染。9.游戏:种植小树苗。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14)中班科学教案为什么会响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为什么会响科学活动:为什么会响?设计思路:为了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点,我请家长在自然角投放了一些秋天的农作物,象花生、黄豆、绿豆、米等。许多家长为了方便就用各种各样漂亮的瓶子装着过。一天早上,我和孩子在自然角进行观察时,许多小朋友把那些装有各种豆子的瓶子拿着摇晃,发出各种响声,看着孩子

37、的举动,本想发火的我及时的调整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平时都是我在引导孩子观察自然角的,今天,我想看看孩子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果不其然,在这过程中,叶梓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较少,他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最大,而湘湘的却因为瓶子里装满了花生发不出声音。湘湘急着跑过问我:老师,为什么他的瓶子会响,我的却不会?新纲要指出,要以问题引领幼儿进行探索,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为幼儿探索和经验的建构提供适宜的支持性引导。我没有直接回答幼儿的问题,而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幼儿回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活动目的:1、在学习,操作中,了解豆子在瓶中没有装满时能发出声音;装满了却不能。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

38、发现问题、获取经验。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活动准备: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红枣、米、汤匙、纸张、盘子等。活动过程:1、以问题豆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引入,请幼儿谈谈自己回家寻找的答案。(由于是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许多幼儿回家后都很积极的寻找答案,有的问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实验。当然,老师在其中是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把今天的发现让父母做一个了解,以便父母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发现。2、向幼儿介绍各

39、种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幼儿的答案。根据幼儿提出的方法,请幼儿进行操作。师: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们一起试试吧!重点在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发现瓶子里的豆子如果装满了就没有声音了。(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又有了新的问题的提出:怎样才能更好地豆子装到瓶子里,而不让豆子掉下呢?)3、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请幼儿把自己装好的瓶子与同伴进行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瓶子,试试对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4、小结:豆子在没有装满时,能发出声音;装满时不能。(针对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的问题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豆

40、子才容易掉下呢?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活动延伸: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15)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活动好玩的磁铁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磁铁活动目标: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和感知活动中,巩固幼儿对磁铁特性的了解,进一步感知磁铁能吸铁。在操作活动中

41、,培养幼儿观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以亲子游戏为载体,促进家园良好教育活动的形成,增进亲情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活动准备:已有知识的准备。物质准备:磁铁、各种铁制品、木制品、线、塑料品、小鱼、小鸡、金鱼竿、沙盘、玻璃杯、记录纸。情景准备:小鸡吃面包的场景、钓鱼的场景。活动过程:游戏引入教师出示各式各样的磁铁。师:今天老师带了好多好多的磁铁,小朋友们看一看,你们喜欢吗?在每一组里,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多的磁铁,下面请小朋友当当黑猫警长,自己看一看,在你们的桌子上面有哪些种类的磁铁,请你们告诉自己的爸爸

42、或妈妈,你看到的磁铁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自己把它记录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记录纸上。教师指导教师评价:小朋友们真能干,记录得好好哟,不仅画得好,还画得多,真能干!现在有这么多的磁铁,我们就玩一玩磁铁游戏好不好?生:游戏:玩小鱼师:小朋友注意看一看,在你们桌上面的水杯中有好多好多的小鱼,但它们现在都到水底里去了,小朋友们,你们用什么方法让它从水底升到水面上呀?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试试,家长可不许帮助小朋友哟,试试没成功也没关系的。生:游戏开始师:有小朋友成功了,现在请成功的小朋友告诉小伙伴们,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小鱼儿升到水面上的,让爸爸、妈妈给你记录下。(如果有幼儿没有成功,教师及时请成功的幼儿演示,加以鼓励

43、。)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让小鱼在水中跑跑去的,真聪明。老师好羡慕你们哟。你们比奥特曼还有本事。磁铁的特性师:小朋友,你们比奥特曼还聪明,那肯定知道磁铁有些什么本事呢?下面请小朋友做个实验,你们就确定磁铁有什么本事了。然后告诉你们自己的家长,行吗?师:请小朋友把纸盒里的东西全部倒在盘子里,每个小朋友认一认,是些什么东西。然后每个小朋友都拿上一块磁铁,去接触盘子里的那些东西,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开始!生:做实验师:小朋友,做好了没有?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做好了。磁铁上粘了回形针、铁钉,好多东西哟。师:有没有小朋友磁铁上什么都没有粘到的,请举手。生:我没有师:没关系,把你的磁铁放在这上面,有了没

44、有?生:有了。师:你们磁铁上粘的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生:都是铁。师:对,都是铁,这说明磁铁有什么本事?生:能吸铁。师:好,小朋友们真聪明,实验出了磁铁能吸铁的本领,还告诉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给你们记录了下,好能干!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盘子和纸盒放在桌子的下层。玩乐活动:钓鱼、鸡吃面包师:下面再玩钓鱼、鸡吃面包的游戏,同样是利用刚才学的磁铁的本事玩,这两个游戏可以选择一个玩乐。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生:钓鱼和玩鸡吃面包的游戏师:奖励玩的好的小朋友。延伸活动:师:请小朋友回家以后,观察我们实际生活中那些物品里面含有磁铁。把它记录下带到幼儿园。教学反思:磁铁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和常玩的物品,如:文具盒

45、上的磁铁和书包扣上的磁铁,家中的电磁炉等等。课程取材于这一生活题材,但是磁铁能吸住铁的物品,不能吸住非铁物品对幼儿说非常抽象,所以活动选择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帮助幼儿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我由易到难地设计了一系列活动环节:先让幼儿看一看,再认一认,做一做,说一说,最后玩一玩中,总结出磁铁形状多;能吸住铁的物品,不能吸住非铁物品;真好玩的科学经验。符合中班幼儿认知特点,能使幼儿在玩中学,有机会参与尝试,无论如何,幼儿都会有自己的发现,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体升,鼓励幼儿不断探索。(16)中班科学教案看谁喷得远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看谁喷得远中班科学活动:看谁喷得远目标:1.引导幼儿发现并了

46、解水位高度与水柱喷射距离间的关系。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准备:1.可乐瓶若干,根据需要在每只瓶子上钻洞并用胶布封住,然后装上水。2.小红旗和小黄旗每人各一面,蓝、红三角形若干。3.用于加水的桶和杯子各一只,胶布若干。4.用测量水位高度的绳若干。过程: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1.小朋友都喜欢玩水。今天我准备了一些瓶子,我们一起玩喷水的游戏,好吗?二、动手操作,交流经验(一)进行第一个实验。1、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你和旁边

47、的小朋友说说。2、我听到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用胶布把洞口封住,然后加水到黑色的线上。3、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是黄色的水喷得远,还是蓝色的水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瓶子后面插上小黄旗,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只瓶子中间插上小黄旗。4、(都做完了)现在请两位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然后把两个瓶子放在一起,仔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后插上小红旗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5、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喷出的水会一样远呢?6、师操作,验证结果。7、请幼儿用绳测量喷水的洞口离水面的高度。8、发现了什么

48、?9、师再次操作,验证结果。10、出示总表,小结:水位一样高,洞口一样高,一样大,它所受的压力就一样,所以,喷出的水就一样远。(二)(出示有两个洞的瓶子)进行第二个实验。1、师:看,这个瓶子有两个洞,如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哪个洞的水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洞旁边贴上蓝色的三角形,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个洞中间贴上蓝色的三角形。2、都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仔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旁贴上红色的三角形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3、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了什么?4、师操作,验证结果。5、为什么

49、下面的洞水喷得远?6、小结:虽然,洞口一样大,但下面的洞比上面的洞低,下面的水就多,压力就大,所以,下面的水就会喷得远。(三)观看录象,拓展经验。1、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高度不一样的瓶子进行比较。2、出示水位、洞口一样高,但大小不一样大的瓶子比较。延伸: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不同,并盖紧盖子的两只瓶子,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看哪只瓶子喷得水远?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

50、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17)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豆子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豆子中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豆子根据科学活动为什么会响的活动进行修改。设计思路: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指导幼儿观察自然角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许多小朋友把那些装有各种豆子的瓶子拿着摇晃,发出各种响声,叶梓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较少,他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最大,而湘湘的却因为瓶子里装满了花生发不出声音。湘湘急着跑过问我:老师,为什么他的瓶子会响,我的却不会?新纲要指出:要以问题引领幼儿进行探索,作为教师的

51、我们要为幼儿探索和经验的建构提供适宜的支持性引导。我没有直接回答幼儿的问题,而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幼儿回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究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活动重点: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引导幼儿探究豆子的多、少、软、硬、大、小在瓶子中发出声音大小的关系。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比较豆子的大小、软硬、多和少在瓶中产生的声音大小的关系,使幼儿明白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活动目的:1、在学习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

52、、获取经验。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红枣、米、汤匙、纸张、盘子等。知识准备:1、幼儿对所提供的农作物已认识,能说出名称。2、请家长与幼儿查阅资料或与幼儿一起做实验。活动过程:1、以问题豆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有的声音较大,有的声音较小呢?引入,请幼儿谈谈自己回家寻找的答案。(由于是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许多幼儿回家后都很积极的寻找答案,有的问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实验。当然,老师在其中是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把今天的发现让父母做一

53、个了解,以便父母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发现。2、向幼儿介绍各种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幼儿的答案。介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感知豆子的软硬、大小。根据幼儿提出的方法,请幼儿选择一种豆子进行操作。师: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们一起试试吧!重点在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软硬、大小、多少在瓶中产生声音的大小的关系。(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又有了新的问题的提出:怎样才能更好地豆子装到瓶子里,而不让豆子掉下呢?)3、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请幼儿把自己装好的瓶子与同伴进行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瓶子,

54、试试对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4、得出结论: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针对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的问题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豆子才容易掉下呢?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5、请幼儿利用手中的瓶子与教师一起随音乐起舞。6、活动延伸: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

55、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18)中班科学教案弹性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弹性活动目标:(1)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2)能积极参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活动准备:弹性及弹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海绵。弹力布皮筋)。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弹簧及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征。提

56、问: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结:当用力拉或压时,弹簧。松紧带。海绵等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变长,有的变短,有的变形;不再压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的形状。这就是弹性。(2)幼儿再次操作材料,发现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大小不一样。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的弹性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的大小不一样。(3)说一说:有弹性的物体。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什么方便?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57、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19)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油和水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油和水油和水(中班系列活动设计)活动一:醋和水(略)活动二:油和水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油和水倒在一起,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相溶的现象。2、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3、初步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活动准备:1、每人水、油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2、筷子若干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

58、活动过程:一、问题引入1、杯子里有什么?2、如果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会怎样?二、猜想记录1、简单介绍记录表2、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三、进行实验1、提出实验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2、幼儿实验,老师观察实验情况,提醒幼儿进行记录。四、交流、讨论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办法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幼儿讲述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让幼儿或教师进行演示。五、提出新问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我们下次再研究。活动三:让油和水混在一起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把油和水混在一起的方法。2、体验实验活动中的乐趣。活动准备:1、油水混合物数瓶2、洗洁精、肥皂粉、盐、筷子若干

59、3、记录表、记录笔等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回忆油和水的实验情况。上次我们做了一个油和水的实验,知道油是浮在水上面,那有什么办法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2、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三样东西,请你们猜猜看,哪样加到油和水里会让它们混在一起?二、猜想、记录1、幼儿猜想、记录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三、幼儿进行实验1、提出实验要求:(1)每种材料都要试到。(2)试一样记一样。(3)可以用筷子等材料进行搅拌。2、幼儿实验,老师观察指导四、交流、讨论1、你刚才试了几种材料?2、那几种材料加到油和水里会混在一起?教学反思:在活动中,让孩子直接自己操作,不需要老师操作示范,在幼儿操作的时候,我发现每个幼儿可以

60、用到的油,不足以让孩子们明确的观察到水和油分离的现象,后我马上拿备用的油,给每位孩子添加进去,让他们更直观的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弥补了这个问题。(20)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取橙汁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取橙汁活动形式:分组教学活动目标:1、幼儿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了解橙汁的由,并能积极思维。2、幼儿能亲自动手,采用各种方法取橙汁。3、幼儿能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同伴分享。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活动准备:鲜橙若干、榨汁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带、记录表、彩色笔、鲜橙汁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师生相互问好。二、基本部

61、分:1、老师揭示课题:今天教室了客人,老师为客人和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出示橙子。2、提问:橙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橙子里面有什么?3、教师小结,橙子还可变成饮料,即橙汁。4、老师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机等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什么工具能榨出橙汁?5、幼儿把黑板上的记录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写。6、老师交待实验要注意的事项。7、请幼儿在小燕子的音乐飞到桌子的两旁,动手操作取橙汁。8、幼儿动手、老师记录,并适当引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9、取橙汁时,老师总结,并延伸到课余,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三、结束部分师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21)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糖果王国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糖果王国说教材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