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6220862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亭送别》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长亭送别》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长亭送别》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长亭送别》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长亭送别 第 18 页 共 18页长亭送别王实甫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 学习目标: 1 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 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 3 欣赏崔莺莺的形象。 教学重点: 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 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设想: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运用。导入新课:有人曾说:“爱情, 回

2、忆中的比现实中的更美好;爱情,舞台上的比在现实中的更感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西厢记,它讲述的是相国千金小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投影:板书课题、作者)。 元杂剧: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在内的传统戏剧又称为“戏曲”,这是因为“曲”的演唱在其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性质来说,中国戏曲实在是一种带舞蹈成分的歌剧。元杂剧的基本特点:一 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

3、元(同时也是音乐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本意是插入木器的榫头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二 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所以说“折”也是音乐单元;四折可以选用不同的宫调。元代流行的宫调有九种:仙吕宫、南吕宫、正宫、中吕宫、黄钟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这些宫调的调性即音乐情绪各有不同,四折之中宫调的变化,也是同剧情的变化相对应的。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

4、宫调”。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情“惆帐雄壮”。正宫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快活三、朝天予、煞尾等。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曲词:押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用韵较密。对仗,常用对句,不计平仄,形式多样。曲文中多衬字。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等)三 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其中又有散白和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的韵文。宾白既可以穿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可以插在一支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它不仅用于叙

5、事,还可用于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晓畅也。”“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徐渭南词叙录、单宇菊坡丛话)四 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科介:“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皆谓之科”,“以科字作介宇,非科介有异也”。 (徐谓南词叙录)五 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基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王实甫与西厢记一、 王实甫,大都人,元代前期杰出杂剧家。位于

6、关汉卿之后。王的剧作现存的除西厢记外,还有丽春堂,写金章宗时丞相完颜乐善仕途沉浮的故事;破窑记,写吕蒙正始贫终富的过程与刘月娥的曲折婚姻,成就都不大。他可以说是以一部西厢记“天下夺魁”。二、 西厢记如果以单部作品而论,西厢记可以说是元杂剧中影响最大的。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原本唐元稹传奇会真记。但元稹笔下的张生实不过是一个始乱终弃面目可憎的小人,会真记也不过是高挂“善补过”幌子,散发着封建礼教气息的无赖仕子的自供写照。由于题材本身具有的社会意义,自唐以后得以在民间流传,人民对于封建礼教的反叛以及对自由爱情的向往,赋予了它崭新的活力。金人董解元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作西厢记诸宫调,以崔张

7、共同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并获美满结局的故事,彻底改变了会真记主旨。至元,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则进行了深一步的加工改造,直接提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更深刻地挖掘,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统治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则千锤百炼,丰满、突出了人物性格及戏剧冲突,并选择了融化古诗词的优美词句和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熔铸成自然华丽的曲词,形成了蕴藉旖旎的诗句风格。使得西厢记成为我国古典戏曲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全剧共五本二十折,写书生张珙与崔相国之女崔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本篇选自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一折即是该剧的精华部分,突出表现了全剧的思想特征和艺术

8、特点。写的是莺莺与张生几经周折终于成亲后,老夫人又逼张生赴京应试,莺莺在长亭送行时的离愁别恨,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束缚。元代最伟大的剧作家,固然非关汉卿莫属,而王实甫的地位,却也不容忽视。一部西厢记,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杰作,也被人们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瑰宝!西厢记的崇高声誉,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作品中蕴含的反封建的战斗精神。这部杂剧叙写的是书生张珙与宰相家的小姐崔莺莺恋爱的故事。作品通过这一对主人公爱情与婚姻的波折,批判了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盛行的门第婚姻的陈腐观念,同时也抨击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的迫害与摧残,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为实现理想的幸

9、福和个性解放所作的斗争,并且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写出了青年反封建的胜利。这部杂剧和通常见到的描写才子佳人艳遇的戏曲,有本质的不同,也和它以前运用这个题材写出的文艺作品,在思想境界上有很大的区别。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离经叛道的觉醒青年的时候,就曾经以爱读西厢记作为体现他们思想默契的凭证。由此可见,西厢记是封建社会中鼓舞青年反抗礼教与包办婚姻制度的教科书,影响深远。其次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也是异常突出的。过去国外流行一种错误的说法,认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不注重人物心理的刻划,缺乏深刻的感染力量。西厢记的成就,却是对这类论调的有力驳斥。在这部杂剧中,作者对封建礼教与包办婚姻制度的批判

10、,主要通过崔莺莺的矛盾与觉醒的过程体现出来。剧中主人公的性格,既鲜明,也揭示了时代与环境的制约。作品正是透过人物复杂细致的心理活动的刻划,说明社会的黑暗与贵族小姐为摆脱封建桎梏的痛苦而真实的过程。作家以卓越的才华,在宏伟的二十折中运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离合悲欢的各种场景,使见之者无不折服。元末戏曲理论家贾仲明在录鬼薄所续吊词(凌波仙)中赞扬王氏“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优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确实是公允得当的评价。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第四本的第三折,也是历来为人们啧啧称道的,精采的一折。无论从表现主题或者从矛盾冲突来看,长亭送别都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它紧扣着对门第婚姻的批判,是

11、封建势力与追求个性解放、坚持自由结合的青年交战的第二个回合。在此以前,我们看到倾慕莺莺的张生,在礼教的阻隔下无缘接近同样钟情于他的莺莺,孙飞虎率领乱兵围困普救寺,指名索取莺莺的事件,恰巧造成了张生的机会;在老夫人亲口许婚的情况下,他写信请来了镇守蒲关的大将白马将军杜确,击溃乱兵,保全了崔氏一家。然而,奸诈的老夫人耍出了赖婚手段,使那对青年的愿望落空。这种情况,迫使青年人冲破礼教的藩篱自由结合。事情被老夫人发现以后,又以宰相家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强迫张生上京应考,以功名作为婚姻的先决条件。毫无疑问,这对张生和莺莺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事态的严重性体现在应考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金榜题名,则两人团圆

12、有望,但不能完全排斥落第的可能性。根据老夫人“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的冷酷声明,落第就意味着永久的分离。这个条件虽然苛刻,但由于腐朽的封建势力在当时仍然处于强大的统治地位,张生和莺莺不能不作出某种程度的妥协,而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张生的才华上。命运的渺茫,使一对青年人的心情异常暗淡,而老夫人则为自己新设计的阴谋而暗暗得意。长亭送别所叙写的,就是张生被迫与莺莺分离、上京取应时的场景。这一折,使全剧从欢乐的气氛再次走向低沉,但也为全剧增添了曲折,反过来又有力地烘托了结尾团圆的喜剧效果。从这折戏中不难看到,双方在伪装的礼节背后隐伏着激烈的对立情绪,老夫人在饯行席上虚应故事的安排与对张生的冷

13、漠,恰与莺莺为张生被迫长期分别而产生的痛苦和关切形成鲜明对照,封建势力的残酷与罪恶,也从此获得了再次的暴露。长亭送别正是以其对主题与矛盾冲突的成功体现与人物心理的细致刻划,以其语言的华美精丽而成为西厢记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有相对独立的完整性的。【知识指要】 1、字词正音: 筵(yn)席 余荫(yn) 蹙(c)愁眉 经忏(chn) 杯盘狼藉(j) 保揣(chi)身体 憔悴(qiocu) 暮霭(i) 胸臆(xing y) 2.字形比较: 倩疏林 萋迷 今宵 婧才 凄凉 云霄 靓丽 挣揣罗帏 靖边 惴栗 思维 菁华 遮蔽 维护 腈纶敝衣 狼藉 眼睛 舞弊 书籍 3.词语补注: 筵席:宴饮的酒席

14、。 蹙愁眉:皱着眉头。蹙:皱、收缩。 杯盘狼藉:指饮宴后乱七八糟的样子。藉:践踏,凌辱。 金榜:古代科举殿试录取时,发榜公布的文告。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容不好看,精神不振。 胸臆:文中指胸膛,亦可指心里的话或想法。 结构层次: 长亭送别一折戏因系老夫人以“相国门第不招白衣女婿”为由,硬逼张生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才得与莺莺完婚之故,恩爱情人的分手才显得特别缠绵感人。戏由三个紧密衔接的场面组成:一、赴亭惜别;二、把酒饯别;三、残照离别。三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了莺莺送行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结构如图: 一赴亭惜别 “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底色和基调;

15、 “西风黄叶”“意痴心醉”-各自暗相思 二把酒饯别 “合欢未已”“眼底空留”-重情轻名利 “两意徘徊”“泪眼愁眉”-意恐迟迟归 三残照离别 “夕阳古道”“烦恼填胸”-怎一个愁字了得 长亭送别情节简单,但依然具有清晰的层次,按照事件发展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段落。首叙两批人物分别来到送行的地点长亭,次即长亭设宴,再次是主人公难舍难分的话别,叙写张生离去后莺莺黯然神伤的沉重心情。全折自始至终笼罩着浓郁的悲剧气氛,并且着重通过主人公崔莺莺的痛苦和怨愤以唤起人们对被损害被压迫者的同情与对封建制度的憎恶。第一个层次,作者连用(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支曲子细致而鲜明地写出女主角崔莺莺在去长亭

16、的路上,想到即将与亲人离别而无法抑制的苦痛心情,从留恋,忧伤发展为怨愤,感情的波澜愈涌愈高,终于忍不住气愤愤地喊出“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的抗议的呼声。在面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却又不得不有限度地克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末尾的“久以后书儿信儿,索与我牺牺惶惶的寄”,又复归于低沉。由于莺莺是“诗礼传家”的相国家小姐,这种处理,既表现了青年对压抑的反抗,同时也与人物的社会地位、环境的制约相吻合,从而绐人以真实的感觉。这一部分,莺莺的痛苦被作者凭借不同酌手法,从而获得了深刻的体现。赏析端正好滚绣球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 “昨夜成亲,今日别离”,崔家不招白丁女婿,老夫人逼迫张生进京赶

17、考,求取功名,如果不能得中功名,就不承认这门亲事。历尽艰难刚刚获得承认的一对有情人,今天又要别离,这真是“成亲时难,别亦难”。赏析端正好 (端正好)中侧重融情入景与借景抒情,莺莺一上场就唱出了那首千古传颂的名曲:(齐声朗诵)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碎?总是离人泪!设计若干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1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征?艺术效果如何? 2“晓来谁染霜醉”这一句中,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好?有什么艺术效果? 3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起什么作用?写凄凉的暮秋景象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边讲析边板书 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18、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碧云天”两句,本北宋范仲淹词苏幕遮,但意境、气氛与范词全然不同。范词“黄花地”原作“黄叶地”,与后面“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连用,作为上阙的起首,景色给人以开豁、明爽的印象。王实甫改“叶”为“花”,虽然不一定是有意借用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的原意,但与后文“西风紧”两句连用,分明喻示出严酷的环境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北雁南飞”既是实写深秋景色,写大雁迫于寒气的侵袭不得不离开所恋眷的家,又何尝不可以看成张生被老夫人胁迫上京的隐喻?所以描绘景物处处呈现秋日的肃杀凄凉,却又巧妙地刻划了主人

19、公在环境压迫下的悲愤。这一曲末尾两句,脱胎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从表达的内容来说,二者相同。董辞虽然也很生动,缺陷在于太直太露,意思都发挥了,反而不若王氏留不尽之意于言外更能发人深思:离人的眼泪,一夜之间染红大片的枫林,则离人悲痛之深可以想见。曲子的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

20、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清代有人记载了这样一则轶闻:世传王实甫作西厢记,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正好说明作者呕心沥血之苦。集体背诵端正好。赏析滚绣球 指名学生朗诵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这段曲词和前面的端正好相比,在情景上的铺设是不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用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滚绣球则是比较多的采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

21、走车快行、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等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明确: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曲中,除情景交融的铺叙以外,进一步用夸张和主人公极度痛苦之下的幻想,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次别离给莺莺带来的打击是多么沉重!作者先写莺莺在主观愿望支配下产生的幻想,她渴望长长的柳丝能系住即将驮负张生远行的骏马,希望枝丫交错的疏林钩住渐向西移的太阳这一切看来是可笑的稚气,却明白无误地显示了她对张生的深情。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那种不忍遽别,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是先有这样

22、的情,才有那样的景。正由于幻想还须服从于眼前别离的现实,摆脱不了环境压迫的莺莺,仍然被忧伤所盘踞:“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这两节叙写,是夸张而决非事实,但它们却又是作者刻划莺莺离恨的真实感情不可缺少的铺垫。缺少它们,这个离恨就流于架空和抽象,有了它们,即使属于夸张,我们却能从中感觉到主人公那种凄伤欲绝的酸楚的分量,因为我们能够从这种强调感情的艺术手段上,从精神实质上去理解和承认它,一如我们从来不对牡丹亭中为情而死的杜丽娘,在死后缘于情的感召还魂的情节提出任何机械的疑问一 样。学生背诵 滚绣球,把握哀怨的情感。 叨叨令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

23、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提示:排比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一曲,用丰富的情态描写,补述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这曲词是莺莺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红娘面前尽情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因此在描写上与前面端正好和滚绣球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不一样,整段曲词无遮无拦,直抒

24、胸臆,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等,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感叹,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第三支曲子写莺莺怨恨的爆发,明里不指名,实际上矛头针对顽固的老夫人。在一连串排句形式的倾泻和加重语气的叠词中,我们看到了莺莺反抗意识的增强。抒写崔莺莺在去长亭送别时路上的内心感喟。痛第二个层次 学生自读,思考:长亭送别,突出了莺莺的什么思想?体现在哪里?1、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酒席

25、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2、突出了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的思想“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赏析朝天子 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1 在朝天子这一曲中我们可以找到那一个字来概括莺莺“

26、长亭饯别”时不得不别的心理?明确:恨(整体结构板书:恨) 2 恨什么?“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刻画了她什么性格特征?明确:恨蜗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3 这一曲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她的这种心理?明确:夸张、比喻、对比的手法。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 这支曲子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课堂整体板书:崔莺莺轻功名、重爱情。) 本段中莺莺的感情恨可以说是以喜剧形式掩盖着的悲剧,它虽然是全折中场面最热闹的部分,但作用却在于戳穿礼节帷幕后面隐蔽着的罪恶。制造这幕悲剧的老夫人,在

27、饯别的过程中,以虚情假意操纵一切,包括指挥莺莺和红娘轮番向张生敬酒、假惺惺地鼓励张生去争夺状元,实际上却是再次提出了许婚的条件:“到京师休辱末(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无异乎对尚处“白身”地位、未能跻入统治者行列的张生提出警告!被老夫人播弄的那一对青年人,正丧魂失魄,苦痛不堪。作者透过莺莺的唱辞,从侧面刻划张生麻木的神情,(脱布衫)曲中“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憨厚志诚的张生嗒然若失的颓丧,而(小粱州)(么篇)则又以“意似痴,心如醉”的传神描绘,点染出莺莺在沉重打击下的精神恍惚。虽然作者只在(脱布衫)中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来直接责备老

28、夫人破坏青年幸福,但主人公失常的神志与极度的痛苦,却正是对封建统治罪恶的悲愤控诉!学生自读,思考:临别叮咛,突出了莺莺的什么思想感情?体现在哪里?1、对张生的关心五煞 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生唱)2、对张生的担心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则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私情。同学们能否从二煞中找出一个词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怕(课堂整体板

29、书:怕) 1“怕”什么? 明确: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2为什么“怕”? 明确:莺莺的担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 教师小结并拓宽:莺莺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莺莺的倔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气氛自己命运的痛苦。(课堂整体板书:叛逆 倔强) 本段中莺莺的感情怕这部分是全折的高潮,饯行的宴会草率结束,张生的上京已经成为无可挽回的定局,而且被逼着立即启程。然而,斗争并没有就此结束,就在老夫人被一行拥簇“凯旋”归去的时候,莺莺利用与

30、张生得以单独话别的短促机会,对张生提出了与老夫人截然相反的要求:“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频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这种一再强调的叮嘱,说明莺莺虽然被迫同意张生上京应试,但在保障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的原则问题上,却是寸步不让!这个行动,不妨视作主人公对自己所出身的阶级与家庭的背叛和反抗,它显示了人物性格中坚强的一面。 虽然如此,逼试给莺莺的打击毕竟是沉重的,(耍孩儿)、(二煞)的曲辞,揭示了莺莺情绪低落的复杂原因,除了母亲将以落第为由从中作梗而外,张生离去后能否保持对莺莺感情的忠贞,是一个非常值得忧虑的问题。唱辞中“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表面看来说得轻松,实

31、际上体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微妙与沉重。因为在那个时代,“士子无行”停妻再娶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帝王和权贵往往以婚姻为手段拢络因科第晋升的知识分子,而士子们也常常借婚姻改换门庭以猎取高位,从而导致大量社会悲剧的产生。崔氏虽系阀阅世家,毕竟因父亲的去世已成过眼风云,张生在功名侥幸的情况下能否坚守操节,始终不渝,确实难以预料。莺莺所诉“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眼中流血,内心成灰”的极度哀伤,正是主人公联想到种种不幸结局所产生的痛苦。三、残照离别长亭送别的结尾,是剧作家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张生离去之后,莺莺伫立在苍茫的暮色中: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

32、, 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由曲辞组成的整个画面,凄凉黯淡:荒凉的古道,笼罩着夕阳的余辉,远处的青山,疏林和从沼泽地面升起的薄雾、缭绕天际的烟云,遮蔽了莺莺的视线,张生的背影终于越来越模糊。只有寒气袭人的秋风,送来了萧萧的马嘶,凄厉的声音,在万山中回荡,使本来就已经心碎的莺莺,情绪非常低沉。场面的冷落与主人公在孤独中的凝望与徘徊,使这一折的悲剧气氛上升到了顶点,正是在悲剧气氛中蕴含着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追求自由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

33、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最后一幅“夕阳古道无人语”的画面与“晓来谁染霜林醉”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离别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结用“念”字来概括莺莺在“惜别目送”时的心理。课堂整体板书:念 要求学生阅读欣赏一煞收尾二支曲子,写一篇赏析短文。 要求: (1) 运用想象、联想;(2)可讨论,字数100200字;(3)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来写。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崔莺莺:轻功名 重爱情 叛逆 倔强 写作特点: 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

34、、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是夸张、比喻和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至极。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

35、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叨叨令一曲,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韵的回环往复,产生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与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作品融入了不少古代诗词的语句,其特有的语义、情味和表达效果与剧中语境相契合,增添了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例如, 端正好中的“碧云

36、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语句,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朝天子中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引用苏轼满庭芳词原句,形象地表现莺莺珍重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耍孩儿中“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近词中“未饮心如醉”之句,一字之易,更加夸张,语意更加沉重,表现了莺莺饯别时的极端愁苦。 作品还融入了大量运用民间口语,吸收了不少的方言词和俗语,而且善于将民间口语加工为富于文采的文学语言。例如滚绣球一曲的语汇、语句都具有民间口语的风格,可以说是口语的韵律化,通俗自然、生动活泼而又富于文采。 3充分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以景物

37、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浑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端正好寓情于景,通过景物来表达感情。前四句,一句一景,纯然写秋天凄清萧瑟的景象,这景象表现了一种悲凉忧愁的感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将主观感情转移到景物上,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既是纯然写景,也是在表现悲愁的感情,同样是寓情于景。滚绣球是情中设景

38、,是在抒情时描绘带有感情的事物。“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晚”是抒发对张生的留恋之情,“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是描绘带有主观情感的景物,也是表达对张生的留恋。然后,“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还是抒发相同的感情。一煞以景托情。用主人公对景物产生的主观印象来表现感情。“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中的“青山”、“疏林”、“淡烟暮霭”这些景物都好象是跟莺莺为难,其实并非如此,是不想与张生分离的感情使莺莺觉得它们如此。“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此时莺莺的面前,并不一定真的只有“秋风”“马嘶”,而“无人语”,也是莺莺的感情使然,这些

39、都是以景托情。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尤为突出。 难点点拨: 1 如何理解西厢记的曲文之美?一曰意美。从戏剧内容看,意美就是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性格。意美也可以延伸为意态美,意美还可以拓展为意境之美,“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等句表面上写倚楼观景,实际上大有深意。二曰形美。形与意实为表里,相互依存。从戏剧形式看,曲文中方块字的排列,组合有其独特的魅

40、力,对称的是整齐的美,不对称的是参差的美。不要把排比、对仗、骈四俪六之类看成纯粹形式主义的劳什子,那是汉字独具的建筑美。又因为舞台上的曲文有赖于听觉的鉴赏,所以形美更包括声韵格律的音乐美。古典曲文十分讲究句式、节奏、平仄、四声、押韵、衬字等等。“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等句形声兼备,谓为形美。三曰神美。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使曲文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那是曲文的最高品位。神美的神,可释为神韵。神美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古往今来词家甚少得之。“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传说王实甫写至此处呕血而亡。事涉无稽,但这支曲

41、子的神韵确实如风如水,可以感知、认同。 2 如何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钟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写了莺莺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莺莺重情轻利的思想。她为离别而悲啼愁苦,痛极之际,竟埋怨张生忘旧情而轻远别。这种埋怨正是爱极痛极的一种变态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莺莺既倾诉着内心的万种离愁、无限幽思。又流露出怕被遗弃的痛苦心理。此时此刻,莺莺该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说,然而她对“怜取眼前人”的临别赠言,其实正是她内心隐忧的曲折吐露,也是当时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的悲剧在莺莺心灵上的阴影的反映。在莺莺看来,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

42、。而事实上张生应试是被逼的,他们的分离乃是封建势力的压迫所致。因此莺莺发出了对封建势力的怨恨。莺莺还进一步把怨愤指向那可恶的名利思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世俗的名利观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莺莺却对这种虚名微利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痛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一、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人物心理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离愁别恨:经历艰难,始能结合,昨夜允婚,今日别离。忧心忡忡:荒村雨露,野店风霜,无人扶持,最难调护。惴惴不安:异乡花草,再行栖迟,停妻再娶,忘情负义。埋怨不满:拆散鸳鸯,催逼上路,此情难诉,此恨谁知?细腻刻画直抒胸臆:如“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

43、元及第借景言情: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景衬情:如“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妙用修辞:如运用典故、比喻、对偶、夸张等手法。(例略)二、对离别情境的生动描写1曲词中描写秋景的组合意象端正好长亭路上斜晖霜林图: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北雁南飞脱布衫筵席之中黄叶衰草图:飒飒秋风、黄叶纷飞、袅袅烟气、野草零落一煞收尾分手之时古道烟霭图:青山疏林、轻烟薄暮、夕阳古道、风啸马嘶2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示例:暮秋时节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

44、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相府千金崔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面容凄惨双目噙泪。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地么?“开席吧!”老夫人冰冷的声音告诉莺莺:这是无法拒绝的现实。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纵有万语千言要讲,却又无从说起。看着南飞的大雁,莺莺在心里对张生说,托付深情的大雁,传来平安

45、的消息吧!3运用想象,以“临行”为题,将耍孩儿一曲改写成话剧片断。示例:莺莺: (举杯,神情惨恻)今日一别,且饮此杯!未知何日相见(泪落杯中),复为公于举?张生: (接杯)小姐放心,此一去,定然争得功名,早日回归!(饮酒)红娘见张生有自负之色,轻笑红娘: 金榜题名,倒要小心招婿。张生: (语塞)这红娘是了解我的心迹的。(摔杯)有违情义,如同此杯!莺莺: 夫妇情投意合,如同并蒂莲花,胜过状元及第,何必千里奔波求取虚名?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回来就是。张生: (感动,流泪)小姐知我。(传来马嘶声)时辰不早,我得准备上路了。莺莺: 且慢。君行别无所赠,但有一物送君。(展帕,轻吟)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

46、。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张生: (恭听,接帕端详)小姐不必多虑!谨庚一绝,以剖寸心。(吟诗)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红娘: (轻叹)劳燕分飞,一对苦命的人儿!4以“怅望”为题,将一煞收尾两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歌,尽量用上曲中意象,从莺莺的视角表现离别之情。示例:一骑绝尘去,山峦笼轻烟转山坡,穿疏林,熟悉的身影依稀可见道一声平安,道一声珍重,陪伴游于的是冷清清的斜阳秋风掠过禾黍,飘来声声马嘶,马嘶声声叩击莺莺心田劳燕分飞谁主使?离愁别恨苦难言说什么功名仕途,只问何处归程何时归年山程水泽情难忘,夕阳古道心相连青山下,秋风里,离人泪,心自颠那离愁呵,长如水,沉如铅一辆车儿,如

47、何载得起?如何拖向前?三、对戏曲语言的深入品味1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曲词中? 对拆散鸳鸯的不满。莺莺“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对功名富贵的蔑视。莺莺劝张生休忧“文齐福不齐”,休提“金榜无名誓不归”,认为“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功名富贵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2长亭送别曲词以词采典雅见长。试以端正好为例,说明这一语言特色。端正好一曲因景生情,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其妙处,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令这种变

48、化带上了剧中人强烈的哀怨情绪。朱权太和正音谱称:“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是为定评。3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霞”四种意象。试从唐诗宋词中查找运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示例:青山: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古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赵企感皇恩别情)夕阳: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王贾谊宅)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49、山抹微云)烟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四、讨论西厢记第五本写张生高中状元,衣锦荣归,莺莺“金冠霞帔”、“五花官诰”,有情人终成眷属。明代以降流行的金圣叹批点本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砍去西厢记第五本大团圆结局,崔、张分手,亦即剧本的结局,遂令西厢记由喜剧变为悲剧。对金批西厢的结局,谈谈你的看法。(示例)第一种看法:剧中主人公生活的时代,封建礼教坚如磐石,大团圆结局本来就缺少生活依据,而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崔、张爱情走向毁灭是合乎逻辑的结果。状元及第,奉命完婚更是入了俗套,令人感到先前崔母的刁难竟是如此“合理”。金批西厢让崔张爱情在凄凄切切中收场,揭露了封建礼教对美好爱情的摧残,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批西厢的流行,是历史的选择。第二种看法:爱情的极点便是幻灭的终点,这不符合作者“让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美好愿望,也不符合观众希望“花好月圆”的审美心理。崔、张从一见钟情到两情相悦,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起码,在王实甫看来,大团圆是这对痴男怨女的最好结局。第五本中的封建因素是时代局限造成,不宜苛求古人。金批西厢尾截王实甫西厢记是没有道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