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6201162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基础部分(一) 生字1、易读错 哟拼音是y ,学生易错写成yu目的地的读作d踮起脚尖踮读作din暂时暂读作zn某读作mu奔向那里奔 读作bn沉甸甸叠词读作一声全班之冠冠 读作gun分外分 读作fn禁不住禁 读作jn(多音字)水浒传济公传传 读作zhun绿林好汉绿 读作l一百单八将将 读作jing恰似、如饥似渴似 读作s 似的似 读作sh美差差 读作chi差不多差 读作ch2、易写错 饿、惧、檐、酸、撑、豫、零、某3、形近字惧 诵 编 娱 具 涌 偏 蜈 (二)难理解的词语窃原意是指偷盗,但在本文中是指作者只读书不买书。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知趣知道

2、好歹,不惹人讨厌。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不求甚解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眼羡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黯然神伤心情不愉快,无精打采的样子。大显身手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

3、示出本领和才能。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三)语文常识1、窃读记作者简介林海音,原名林含英,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一、 阅读部分(一)重点段落语句窃读记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

4、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

5、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两者缺一不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 走遍天下书为侣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和家,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说明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二) 表达方法1、整体把握第一

6、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描写,插入两个场景:藏身于众多顾客和借雨天读书,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2、文本细读从语言的角度细读文本。窃读记的三四自然段,其语言就极具特色,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人之多,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爱之切;作者还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生动表现心情的变化。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1、易写错的字:慈祥、境遇、欺凌、衰老、低头折节、风欺雪压2、易读错的字词:京口瓜洲一水间( jin ) 钟山之隔数重( chng )山 那畔(pn)行 聒( gu )碎 秉( b

7、ng )性 朦(mng)胧 婀()娜(nu)多姿 波光粼(ln)粼 干涸(h) 点缀(zhu) 螃(png)蟹(xi) 唱和(h) 潺(chn)潺流水 分(fn)外 抹(m)净 低(d)头折节3、易混淆的形近字:祥详 衰哀 欺期 低抵 陵凌绫洛络 逾瑜喻榆 魂魄 腮鳃谓猬 侨娇矫4、应掌握的词语意思:二、课内精读课文重点内容:1、古诗词三首:(1)泊船瓜洲: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从“只”“又”“何时”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表达上体会“绿”的巧妙之处在于: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

8、风扑面。(2)秋思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从“意万重”“复”“说不尽”“又开封”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3)长相思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风一更,雪一更”气候

9、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4)表达方法异同:课题相同点 不同点泊船瓜洲都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思乡之情侧重于写景抒情秋思 侧重于叙事抒情长相思 写景与叙事相结合抒情 2、梅花魂(1)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

10、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本段通过对外祖父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分外珍惜。本段通过“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是对比描写,也写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分外珍惜。(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

11、,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三、本单元的主要表达方法: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1、借景抒情,如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2、叙事抒情,如秋思梅花魂一课中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吟诗落泪,因不能回国而落泪。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训我污梅,送我墨梅图,送我手绢。3

12、、积累几句课本(课文、日积月累)以外的思乡的诗句。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一、 基础知识:1、 易写错的字 肺部、高矮、藕断丝连、废水、嫌疑、上颚、退化、噪音、盗窃、垂直、即使、急促、哺乳2、 易读错的字鱼(鳍)(q) (榉)实(j) 橡栗(l) 尘(埃)(i)湿(漉)漉(l) (哺)育(b) (触)动(ch) 追(逐)(zh)(潜)水(qin) 苔(藓) (xin)3、 多音字粘(zhn)贴 看(kn)守 夹(ji)丝 处(ch)理 调(dio)动 划(hu)破 削(xu)弱 朝晖(zho )调(tio)节气候 单调(dio) 较(jio)短4、 不易理解的词语:二、 课文重点段落理解:(本单元

13、为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运用尤为重要,注意举例子和列数字的写法。)鲸: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这一段落的知识点:说明的方法: A、 列数字: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用这些具体数字说明鲸大。B、 举例子: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C、总结:这段话通过

14、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的方法,叙述更加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2、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这一段落的知识重点:说明方法:A、打比方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B、这样写的好处: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3、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

15、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这段话主要讲了鲸的进化过程。抓住关键词语“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语理解鲸的样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以及演化过程的漫长。4、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里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新型玻璃:本文结构特点:这篇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课文前5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以第二段为例说明: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

16、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的玻璃。理解作者如何把夹丝玻璃介绍清楚的:1、 开头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接着运用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这两个词语介绍了玻璃坚硬、不易碎的特点。3、 最后写了玻璃的用途。重点句段:1、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文中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比喻句用得恰如其分。2、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这段话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总结全文,作者用“正在”

17、一词指出新型玻璃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奇迹,它们已经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二是点明主旨,作者又用“将会”一词启示人们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资料袋:鲸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年才产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松鼠一课的作者是布封,他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代表作是自然史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一) 生字:1、易错字音:捞(lo)啪(P)沮(j)吩咐(fu)2、易错字形:翼 腮 唇 诫 茅 榨 榴3、区别同音字:溅践4、形近字: 绎泽择 睑脸抉决 茏笼 嚓擦 蜡腊 (二)词语:二、阅读理解:1、一类文重点段:13钓鱼的启示父亲盯着鲈鱼

18、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表现出父亲的坚决。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诱惑人的“鱼”:第一个鱼指的是大鲈鱼,而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人生中物质和精神上的种种诱惑。15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

19、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通过花生和石榴等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默默无闻,不图名利。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2、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学习方法(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13课、14课、15课、16课)在学习过程中, 指导学生反复读文体会,理清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清层次,抓住重点词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2)落花生一课的表达方法:借物

20、喻人资料袋:落花生一课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是我国现在著名的作家、学者,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容易读错的字:外甥(shng)、锥(zhu)子、枇(p)杷(p)、仓颉(ji)、捻(nin)绳结、黍(sh)稷(j)、鹰隼(sn)、鸿(hng)鹄(h)、迂(y)回、剖(pu)、搁(g)板、国子监(jin)、造诣(y)、凝滑如脂(zh)多音字:颉 ji (仓颉) 用于人名 Xi (颉颃hng)鸟上下飞,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姓。监 jin (国子监) 古代官府名、姓 Jin(监督)间 jin (间隔) Jin(中间)语文常识:甲骨文是(清朝光绪年间)国子监(王懿荣)发现

21、的,根据甲骨文的发现,我国文化领域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一、 基础知识1、易错字爆(右下易写成水) 颤容易写错 墟(右下为“业”)誊(上边是两横) 谨(右下三横) 慎(真里面三横)2、易错读音混(hn)乱 “混”易读错为hn瓦砾(l)“砾”易读错为l 颤(chn)抖“颤”易读错为zhn歧(q)途“歧”易读错3、多音字 混 hn (混 乱 ) hn (混 浊)4、难理解的词语(一)重点句子的理解17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1、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为了

22、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2、“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结合课后题回答) 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19“精彩极了

23、”和“糟糕透了”1、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爱”。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

24、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课文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课外书屋:父与子是一部反映父子之间有趣的故事的作品,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1、易写错的字:玲珑(拢) 剔透(踢) 侵入(浸) 销毁(消) 灰烬(尽)掩护(俺) 坠落(堕) 众星拱月(供) 斩钉截铁(崭)2、易读错的字:估量(ling) 众星拱月(gng)剔透(t) 蓬莱(li)瑶台(yo) 统统(tn) 侵入(qn) 日寇(ku)葛振林() 棋盘陀(tu) 嗖(su) 刹那(ch)骨髓(su) 眺望(tio) 脊梁(j)3、形近字辨析:玲(玲珑)

25、铃(铃声) 剔(挑剔)踢(踢球)瑶(瑶族)谣(歌谣) 侵(侵略)浸(浸泡)瑰(瑰丽)魂(灵魂) 斩(斩断)折(曲折)绷(绷带)棚(大棚) 吼(吼叫)孔(孔隙)二、阅读理解1、重点段落:圆明园的毁灭:(本课写作手法:先扬后抑)(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一词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是也是”一句,从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两个方面说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损失,表达了作者无比痛惜和愤怒的情感。(2)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此句作者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圆明园比作月亮,

26、把许多小园比作星星,形象直观的给我们描述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3)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本段中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

27、辞手法,写出了圆明园中不同景物呈现的不同特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一句透过“饱览、流连其间、境界”等词语,可以读出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4)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这是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描写圆明园毁灭经过中的一句话,其中“凡是、统统、任意”等词语充分地体现出英法联军侵略者的残暴、贪婪与野蛮。狼牙山五壮士:(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

28、班长后面。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2)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这一段话主要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

29、牙山顶峰,英勇歼敌的情景,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把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展现了出来。本段中“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3)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4)“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

30、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2、表达方法:圆明园的毁灭:首尾呼应和先扬后抑的写法。狼牙山五壮士:(1)叙述顺序: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2)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积累:课本以外描写英雄的词语。 第八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1、易写错的字:诞生、瞻仰、爆发、悬崖、飘拂、电钮、汇集2、易读错的字词:磅礴(png b) 拟(n)定 地域 (y) 奔赴(bn f)踌躇(chu ch) 黯(n)然 石碾(nin) 簸箕(b j)笤帚 (tio zhou) 夜以继

31、(j)日 舀(yo)水 沏(q)茶 殉(xn)职二、各课重点:精读课文七律长征(能够背诵默写)写作背景: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主要内容: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2、中心思想: 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32、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英勇豪迈的气概。3、重点句的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句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总领全文,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细浪:小浪花。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句意

33、: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逶迤”和“磅礴”是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势雄险;“细浪”和“泥丸”是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它们在红军眼里的渺小,这样写更显出红军的伟大。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指大渡河。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句意: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

34、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句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开国大典 (第七自然段要求默写)1、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2、中心思想: 本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

35、比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3、顺序: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4、重点句的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信赖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群众差不多把嗓子

36、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短文中的“红流”指的是游行的群众众多,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远远看去,就如同“红流”。“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中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于1962年冬,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联合起来反华闹得正凶的时候,也是我国遭受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写此词,首先在干部中传阅,用意在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战胜困难。词的大意是: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凌寒霜却盛开花枝艳俏。虽艳俏却不同桃李争春,只把那春消息向人间预报。等鲜花光灿灿开遍山野,那梅花在花丛摇曳含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