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6201153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 语文上册 教学设计 代课人:刘 程 教 学 设 计修 改 栏第八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组的课文全是围绕伟人毛泽东展开安排的,有毛泽东撰写的文章,有介绍毛泽东的文章。通过这组文章的学习,引导同学们“走近毛泽东”。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地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广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泽东到辗米的

2、群众中交谈并帮助群众推碾子,体现了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单元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词语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注重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格和凡人的情怀。课时安排: 七律长征 :2课时 开国大典 :2课时 青山处处埋忠骨 :1课时 毛主席在花山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回顾扩展 :2课时25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出现的新词语。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

3、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导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与高昂的气质。课前准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新出现的生词。2.理解诗句意思,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

4、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三、范读、教读。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

5、出诗句停顿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生按节奏试读。 3.指导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感觉轻快)大渡桥横铁索寒。 (语气加重) 4.练读。四、读句、释词。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

6、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

7、;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五、布置作业。 读、背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 联系全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朗读全诗。2、指名背诵并解释诗意。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自由朗读

8、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第一步先找出的是哪一句。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2、学生交流后,汇报。3、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的情景。(2)交流。(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5、指导归纳。 (1)万水千山指的是: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2)只

9、等闲表现在: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更喜。6、齐读最后两句。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三、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背诵全诗。五、总结。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六、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 娄山关。 板书设计: 25. 七律长征腾 越南五岭疾跨 乌蒙山 英勇无畏巧渡 金沙江飞夺 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乐观向上 教学反思: 26开国大典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

10、法。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叙述顺序。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课前准备: 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录像。 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教学过程: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板

11、书:开国大典)3、解题:通过预习,你知道“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指盛大、隆重的仪式。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来加学以“典礼”的理解。)“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放幻灯片。)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1、用较快的速度,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完成两个作业:1)填空: 开国大典是在()年()月()日下午()时举行的。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 阅兵式进行了()钟头。2)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 2、在学生交流几个场面的基础上,归纳板书:会场宣告成立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

12、群众游行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4、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填空: 开国大典( )年( )月( )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 )有( )还有( ),估计总数( )。会场在( )。主席台设在( )。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呢?3、典礼要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人们都想早点赶到会场。早点看到大典的盛况。也说明心情很兴奋。)4.指导朗读。5、小结:学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哪些情况?6、齐读第一段,读出当时人们激动、兴奋

13、之情。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2.书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理清典礼的过程。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14、,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悦起来。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4.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6.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

15、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 )而( );为( )而( );为( )而( )。 四、学习第四部分 1.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六、布置作业 1.摘录最使你感激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2.写一写你读后

16、的感受。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人海旗浪 奏国歌 宣布立国 开国大典 礼炮轰鸣 庄重隆重典礼 宣读公告 激动 检阅三军 礼节祝贺 游行呼号教学反思: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学习了前

17、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2出示生字,生读,注意纠音:“拟”,应读“n”,不要读成“y”;“赴”,应读“f”,不要读成“p”;“躇”,应读“ch”,不要读成“zh”;“殉”,应读“xn”,不要读成“xn”。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

18、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5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学文作铺垫。三、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2集体交流: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

19、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A、“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生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B、“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

20、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谁来谈谈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我们不由得

21、不说: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五、总结全文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板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 闻噩耗 作选择 写批示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教学反思:28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2.有感情读朗读

22、课文.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教学准备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搜集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比如: a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b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c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d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

23、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体会理解.)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练习朗读.解决问题麓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中可以看出来,他不愿意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

24、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让碾米 体察民情 敬爱 毛主席在花山 请喝茶 不搞特殊化 崇敬 帮碾米 融入群众 敬仰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 “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

25、一个角度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 a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b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c认真听别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三、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

26、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四、拓展交流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回顾拓展八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说说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2、交流有关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3、在知识、方法、语言、习惯、练笔等方面的学习收获。4、阅读诗词,进一步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词人的文学成就。弄懂成语故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5、养成多读书,勤积累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注

27、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说说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2、 阅读诗词,进一步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词人的文学成就。弄懂成语故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读了本组的几篇文章,你心中的毛主席是什么样子?(是了不起的伟人,是慈爱的父亲,是百姓的朋友,是独领风骚的领袖,是虚怀若谷的伟人,心里有他人的人)2对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你学会了哪些方法?(结合学过的课文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描写方法,谈自己在习作中的运

28、用。3这学期你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从多角度汇报:语言、方法、习惯、体会、同学之间的评价等都可以)4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新得。5.进行交流评价6.教师小结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在刚才的发言中我听到了你们学习的收获,真为大家高兴,希望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听,多记,多想,做一个有心人!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展示台)教学目标 1、交流有关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在知识、方法、语言、习惯、养成多读书,勤积累的学习习惯。 2、练笔等方面的学习收获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词。(先读一读通过自由读、同座互读、指名读、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

29、词牌名、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62年冬,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联合起来反华闹得正凶的时候,也是我国遭受三年特大灾害,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写此词,首先在干部中传阅,用意在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战胜困难。)3熟读词句,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4教师点评释译。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6你还读过毛主席的那些诗词,读给大家听。(师生共同交流)教师推荐:沁园春长沙 菩萨蛮黄鹤楼 七律长征 念奴娇昆仑 算子咏梅 三、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2朗读比赛

30、。3分组讲成语故事。(师生共同评价)4讲讲你课外收集的成语故事。5教师小结:在课外多读书,积累自己的知识,拓展视野,看谁的收获最大。教学反思:第八单元检测检测目标:1、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练习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检测课时:2课时检测过程: 第一课时一、基础知识。(38分)1、按要求填空(4分)(1)“丸”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 再查节 ()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 ()画。这个字是()结构。(2)“朝鲜”一词中,“鲜”读 (),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 ,可组词为() 。2、形近字组词。(5分)崖( ) 秦( ) 诞 ( ) 拂( )钮( )涯( ) 奏( ) 蜓 ( ) 佛(

31、 )扭(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4分)屹立 矗立 耸立 挺立(1)经济开发区里( )着许多摩天大厦。(2)今日的中国犹如巨人一样( )于世界的东方。(3)一排排白杨在戈壁上傲然( )。(4)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广场南部。4、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四( )八( ) ( )的声音 ( )地流去排( )倒( ) ( )的眉头 ( )地端详5、根据要求写句子。(6分)(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2)用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岸英是我的儿子。我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端正了学习目的和态度。 第二课

32、时 二、阅读部分。(42分)1、根据“日积月累”填空。风雨送春归, 。 ,犹有花枝俏。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9分)(1)长征中,用 “ , ”总写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其中“万水”的代表是“ 、 ”“千山”的代表是:“ 、 ”。(2)开国大典一文讲 年 月 日在 举行 的盛况。课文按 ,写了 。(3)毛主席在花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 件事,表现了毛主席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6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 。(2)这句话表达了人民群众 的心情。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