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6199563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1课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1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感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状况。2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3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知识点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知识点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2、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知识点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我国是世界上最

3、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近年来各地的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其中既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名人,也有宗教、小说、神话故事中出现的名人。下面的新闻标题即说明了此现象:三省争夺“观音故里”,四川遂宁10万征代言人。三国佳丽二乔故里引发五省七地争夺。山东安徽两省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河北两县争夺赵云故里,正定官媒社论激烈抨击临城。中吉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学术争鸣升至官方层面。四地争夺曹雪芹故里:名人故里争夺“第一战”。(1)名人

4、故里之争的实质是什么?提示:近年来各地的名人故里之争,表面上是文化之争,实质上是经济利益之争,是GDP之争。(2)这种名人故里之争的现象给我们以怎样的警示?提示: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一、文化与经济、政治1正确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政治、文化;在政治和文化的关系中,政治决定文化。对此,不能把它们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链条式的传递关系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决定文化。经济决定政治、文化,一方面,经济是基础,为政治、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

5、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搞好精神文明建设。(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能把这种影响作用简单地理解为促进作用,因为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4)文化、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

6、、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主要表现在: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人的文化素质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二、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经济上的独立。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

7、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而且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3我国应如何应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典例1(2011江苏高考)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必须警惕

8、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BCD解析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启迪我们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故选。材料不是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角度看问题的,不符合题意。答案B演练1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

9、立发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材料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BC D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不符合题意。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观点错误。观点符合题意。答案:D演练22012年9月26日至28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三届中国儒商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暨儒商颁奖盛典在山东济宁盛大开幕。

10、近几年来曲阜以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坚持把曲阜打造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经济强市、国际著名文化旅游胜地、世界儒学”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放大“孔子品牌”效应,加速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聚集发展。由此可见()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 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解析:放大“孔子品牌”效应,加速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聚集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项正确。A、B项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错误。答案:C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文化生产力是指人的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事业是

11、指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侧重于公益性。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侧重于经营性。(2)联系: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文化与综合国力典例22012年第64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从10月10日一直持续到14日,为期5天。在法兰克福展览中心将近17万平方米的展览区域内,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300家出版社和参展商在这里展示了图书、洽谈版权交易以及合作出版业务。在本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展团延续了近年来的亮眼表现,加快

12、了“走出去”的步伐,从而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一事实说明()A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三个基本领域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C我国的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D文化生产力已成为现代经济总体格局的决定性因素解析本题通过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从而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事实,体现了文化在当今国际竞争中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C在题目材料中没有体现,D说法错误,故选B。答案B演练32013年3月6日,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2013年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及其分工实施方案。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A把

13、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B把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C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D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解析: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A项错误;经济与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B项错误;D项观点不属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答案:C演练4“千里姻缘一线牵”。2013年4月20日,第3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奥体公园体育场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潍坊风筝会自1984年举办至今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品牌节会,每年都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并吸引了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及爱好者到潍坊观赏和游览,带动了潍坊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上述材

14、料表明()A文化与经济日益融合,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我国的文化事业应全部实现产业化C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D我国必须坚持以文化发展为中心解析:通过潍坊风筝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选A。B项表述错误,文化事业不能全部产业化;C项表述错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项错误,我国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答案:A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责任2013年 1月4日至5日,2013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2013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他强调,文化系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在坚持文化的科学发

15、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4个方面狠下工夫、狠抓落实,切实担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文化系统之所以要切实担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原因。(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文化系统要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

16、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文化系统要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1文化系统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这说明()A经济决定文化B政治决定文化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关系,故选C项。A、B、D三项观点正确,但

17、不符合题意。答案:C 2.文化系统之所以要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是因为()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结合教材知识可知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答案:C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在齐鲁文化思想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贵君轻,厚德仁民”的民本精神,“己

18、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道精神等,至今仍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同步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解析:齐鲁文化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故A正确。B不选,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这是因为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C、D不符合题意。答案:A2伴随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风行,原本很少有人关注的乡土名人顿时成了“香饽饽”。各地深挖名人资源,借名人之名举办的节庆活动、祭祀庆典、招商项目,以及建设的文化园区、文化广场

19、等数不胜数。各地争相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是因为()A文化资源就是经济资源,只要有文化,就能够把当地的经济发展搞上去B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C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也决定着经济的发展D只要抓住了“名人”,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解析:A、D两项说法绝对;文化不能“决定”经济,C项错;注意题目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即点出了其原因所在,故选B项。答案:B3针对 “小悦悦事件” 之“国人道德滑坡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10月20日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

20、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B文化会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派生物解析:注意材料设问要求是“理解错误”,D项应选,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余各项观点正确,均排除。答案:D4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这体现出()A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B文

21、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解析: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答案:D5文化与政治结合,政治就会更加开明,文化是政治文明的“导航灯”,文化对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十分明显,政治越来越多地通过文化形式来表现。下列说法能够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国际竞争和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22、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ABC D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说法主要是从文化与经济的角度展开说明的,故排除含或的选项。答案:D6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样做的文化生活依据是()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文化力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A BC D解析: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观点错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斗争是政治斗争

23、的重要内容,观点错误。答案:C7.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形势下,要提升文化竞争力,就要做到()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A BC D解析: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错误,均是我国的应对措施,故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8201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9月26日晚在山东曲阜开幕,为山东省在建设文化大省的道路上又添加了重重的一笔。文化这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符号,正在成为新的发展亮点。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个省份提出建设文化

24、强省的口号。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浙江、广东、云南、江苏、陕西、山东、河南都先后宣告,要在“文化”上大做文章。试分析一下各地为什么纷纷提出要进行文化强省的建设。解析:此题属于引申性材料,或者称之为因果型的材料题,通过结果让我们探究事物的原因。探究建设文化强省的原因,我们应立足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甚至考虑文化与人的关系。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建设文化强省,能够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5)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打造文化强省,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凝聚力,提升自身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