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练习题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106183628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州园林》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州园林》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州园林》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练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州园林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轩榭( ) 叠嶂( ) 镂空( ) 斟酌( )相间( ) 模样( ) 对称( ) 庸俗(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鉴赏 映衬 因地治宜 自出新裁曼延 鳞峋 别具匠心 称心满意_3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败笔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寂寞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胸中有丘壑4、填空(1)、本文作者 ,原名 ,江苏苏州人

2、,著名的 、 、 。这是他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文,原题 ,寄托了他 的感情。(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讲究 ,讲究 ,讲究 。(3)本文按照 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全文采用了 的结构。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5)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

3、一幅好画。( )6画横线词语含有贬义的是( )A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B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C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D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7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C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和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4、。D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8、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A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C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D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9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10“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话精彩而形象,在观赏者眼中:高树对低树来说是“俯”,低树对高树来说是“仰”,俯

5、仰之间给人以动态美感,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不少,请找出几个例子加以体会。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一)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句。2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ABCD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主要到次要C从概括到具体 D

6、从原因到结果3、文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答: 4、文段中举出“古老的藤萝”的例子有何作用?答: 5、这段话说明中穿插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和描写 B描写和议论 C描写、抒情和议论6、“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7文中加黑词“多种”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答:_。8、“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作用是: 9、“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作用是: (二)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7、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设计者和匠师们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B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C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D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B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8、,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C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D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3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用“”标出层次,并写出层意。(1)_(2)_(3)_4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5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6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它们排列的顺序是( )A从概括到具体 B从整体到部分C从主要到次要 D从原因到结果8文中加黑词“一切”“都”“决不”用得准确,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三)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

9、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分别为文中的两个空白处填上原有的词。(2)“

10、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3)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4)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水平。(5)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

11、能否对调?为什么? (6)“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一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哪里? (7)、对本段的结构特点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 A先分说,后总说,再分说。 B先分说,后总说。 C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D先总说,后分说。参考答案:1 xi zhng lu zhu jin m chn yng 2“治”改为“制” “新”改为“心” “曼”改为“蔓” “鳞”改为“嶙” 3、略4、略 5(1)作比较(2)举例子、摹状貌(3)举例子(4)打比方 (5)列数字(6)举例子、摹状貌、打比方 6、B 7、C 8、BDAC 9(1)“大多”说明很多,但不是全部,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

12、极少”说明不是不用,只不过用得很少,体现语言的准确性。2 短文阅读(一)1 2 D 3、“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4、具体说明了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5、B 6、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7说明了苏州园林所栽种的花时不同的花树种类之多,这样才能收到“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效果。8、议论 突出苏州园林里栽种树木的效果。9、议论 点出这样修剪的理由。(二)1 B 2 B3 (1)“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概括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介绍体现这一特点的四个方面。(3)“他们

13、唯愿。”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4B 5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6.图画 7C8十分准确的表示了苏州园林全部如此构成图画美,而绝无例外的情况。(三)(1)丘壑 雷同(2)B (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4)C(5)“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6)表现园中处处是画,无处不美。(7)D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