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5篇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6178558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5篇(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5篇【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掷地有声的宣示,时常在我们的耳畔响起,这是多么庄严而神圣的时刻,这一天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70年我们走过来了,我们从一穷二白的工业家底,到如今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工业体系。我们从吃不饱穿不暖的贫穷落后,到如今集体奔向小康生活。我们从没有技术,没有文化的封建愚昧的国民教育情况。到现在享受着源源不断的工程师红利。(九年义务教育、重视理工科教育、男女平等、解放妇女等等)我们从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殖民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奴役。到如今世界五常之一,有实力和信心与美国进行贸易战

2、。70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爷爷出生的时候食不果腹,家徒四壁,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中国弱如羔羊;而我现在书生意气,与朋友高谈阔论中美“贸易战”谁输谁赢。建国70年来,从坑坑洼洼的土路到如今四通八达的柏油公路,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纵横的道路交织出独特的城市脉络。随着我国科技的大力投入,飞机、高铁等远距离出行方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了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交通飞速前进,也让我们有了去“远方”的可能。一座座繁华的都市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向上生长,一道道瑰丽的自然风景换上了新时代的盛装,一张张幸福的面容镌刻着日新

3、月异的社会新风尚。70年中国的发展让世界侧目,70年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让世界惊叹,70年华夏文明重新在世界绽放,这是辉煌的70年,这是不平凡的70年,这是风雨兼程的70年。70年间我们从来没有停歇过,从来没有放弃过,从来没有退缩过。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华夏儿女。【篇二】家里翻新了老房子,房子窗明瓦亮,甚是气派,屋子里,现代化的家具让儿子和小侄子特别高兴,以后回老家再不用担心没有电脑、没有wifi了。清理旧家具时,妈妈坚持把一只已经发旧的红板柜搬进新房,儿子和小侄子非常不理解,埋怨说:“这么好的房子,放这么一件老古董,太格格不入了。”我淡淡一笑,支持妈妈把旧板柜搬进了她的房间,因为

4、我知道,这里边有妈妈深深的回忆。小时候,家里生活很苦,一家五口人挤在两间破旧的房屋内,屋子里没有一件家具,唯一称得上是家具的,可能就是那张摇摇欲坠吃饭用的小炕桌了。简单昏暗的房间里摆满厨具和各种用具,至于家里人的衣服,都是妈妈用布分类包裹,每人一个包袱摆放在角落里。那一年,雨水特别多,放在角落的衣服因为墙壁反潮,发霉了,这些春秋和冬季的衣服因为发霉,变得僵硬有味。那个年代,全家的衣服一下子全部坏掉,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等于增加了一笔不小的开销。妈妈非常着急,把发霉的衣服进行分拣、晾晒,能用的进行浆洗,以备再用,不能用的只好剪下好的部分,留作补丁或者做鞋用,尽管这样,还是有几件衣服全部坏掉。因为这

5、件事情,一贯勤俭持家的奶奶和妈妈发生了冲突,那次的吵架我记忆犹新,我和弟弟吓得躲在外边不敢回家,爸爸劝完奶奶又安抚妈妈,一整天,家里面充满了硝烟味。事情过后,爸爸妈妈经过商议,准备做一只板柜。虽然爸爸是个医生,村里人眼中的“吃官饭的”,可是,准备做一只板柜也很困难,爸爸几十块钱的工资要养我们五口人,哪有闲钱做板柜呢?可是,面对家徒四壁的屋子,爸爸妈妈也想奢侈一把,添一件像样的家具。后来的日子,妈妈每个月都要精打细算,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爸爸妈妈都要精打细算。比如,冬天到了,家里只买一点点煤,其他的怎么解决呢?我家离村里小学比较近,每天放学后,我和弟弟每人挎一个小篮子,来到学校外的垃圾堆,那里

6、有学校倒出来的烧过的煤球,我和弟弟逐个把这些煤球碾碎,发现还没有完全烧透的煤球,就捡到篮子里,带回家补充家用,家里的煤球,也是这样处理,直到完全用尽。尽管这样,我们还要延后生炉子,提前结束烧炉子,缩短用煤时间,以便减少用煤量就这样,我们节衣缩食整整两年,才有了做板柜的钱。请来木工师傅,经过几天的工作,一只板柜做好了,看着崭新的板柜,妈妈笑得像一朵花。后来,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这只板柜一直跟着妈妈,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装衣服的柜子不断发生变化,大衣柜、组合柜,直到现在的中式柜、欧式柜,可是,妈妈一直不能丢下红板柜,红板柜留给妈妈太多的回忆。如今,在现代化的崭新的房子里,红板柜显得很刺眼,但

7、它记录了我家生活的变迁,见证了我们越来越好的生活,也留下不舍的难忘情怀。我会把红板柜的故事讲给儿子和小侄子听,让他们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感受到祖国发展的变化,为我们国家的腾飞感到自豪。【篇三】“你祖母想你了,今天晚上开个视频。”老爸发来微信语音说道。这段语音将我的思绪拉入了回忆。是啊,从过去的“书信车马慢,电报字如金”,到现在的“一机在手,天下我有”,从车马邮路到即时通信,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这不仅仅是通讯工具的变迁,更是新中国成立70年时代发展的缩影。千里思念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书信便是传统的交流方式,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都需要通过书信来传递。它满载相思,

8、向隔着千山万水的亲人、爱人分享无数喜悦,显得特别弥足珍贵。听老爸说在他小时候,五六十年代人们通讯主要靠书信、电报和两条腿,收到远方亲人来的一封家书,总有种迫不及待地拆开阅读的兴奋。那时候祖父还健在,五祖父一早便去往江苏扬州打工,每每收到五祖父寄来的信,总是会喊上一大家人一起坐在院坝里读他的信,了解他的近况。一纸素笺承载着乡愁和饱含着亲情,跨越千山、走过万水,将思念、安好和亲情传递。千里传音“固话”飞入百姓家“张大妈,来小卖部接电话。”八九十年代很长一段时间这熟悉的叫电话声经常飘荡在小镇上。听老爸说,那时固定电话在我们那个小地方根本就是件稀罕物,再加上安装电话需要1000多元的费用以及通话费昂贵

9、,装得起电话的家庭可谓是凤毛麟角,其中很多人还是为了做生意的需要。而那时候我家刚好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卖部,老爸那时年轻胆大,花重金安装了一部座机电话,于是我家小卖部就成了电话传呼业务的“第一阵地”。张家长李家短、小孩子的学习、家里大小事都通过这部小小的电话机传达到了远在广州打工的儿子、浙江工作的父母以及多年未见的好姐妹。那时祖母总是期待着在泸州上大学幺爸的电话,每次电话声一想起她就会问,“哪个来的电话,是不是易老幺?”询问声中透露着想念、关心,一根短短的电话线缩短了诉说思念的时间、让距离变得近。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期,“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固定电话在我们那个小镇才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逐步在每家每户

10、普及。通讯新时尚腰别“BB机”手拿“大哥大”1998年春晚小品回家有句经典台词,“不出房间不出屋,天涯海角任我呼”。90年代,BB机和大哥大作为一种时髦的通讯工具闯进了大众的视野,人们的联系更加便捷了。那时候过年从广州打工回来的张二娃,腰间别着一部BB机,特别有面儿,走起路来别提多神气,老爸都觉得羡慕,特别想拥有一部,觉得自己不管何时再何地,只要传呼机一响就知道有人找,不用时时守着座机了。但是BB机没有通话功能,要通话还是得找电话,于是,随后另一种更先进的通讯工具“大哥大”出现了。刚出来的时候,“大哥大”跟砖头一样大,且费用在几万,拥有“大哥大”就是身份和富有的象征。记得那时候我才几岁,跟着表

11、哥们看港台电影,特别是香港电影里的古惑仔老大,带着金链子,手拿大哥大,别提多神气,不像我家接个电话只能在那个固定的位置,不能走动,那时候拥有一部大哥大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移动电话让联系更便捷千禧年后,手机在我国逐步普及,由于其价格亲民、携带方便,且功能增加,逐渐在大众中普及。直板机、翻盖机、滑盖机,从黑白屏到彩屏,手机越做越小巧,功能越来越齐全,价格越来越亲民,更新换代也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大家都通过手机及时联系工作,与家人、朋友联络感情。2005年左右,老爸拥有了第一部诺基亚翻盖手机,工作联系方便快捷了,还可以随时跟在外工作的亲戚们取得联系。那时候祖父已经去世,每年大年三十,老爸就用

12、手机挨着给五祖父等远在他乡的亲人们带去春节的问候和祝福,询问近况,联络着亲情。万物互联智能手机改变生活“大爷,你卖的这葡萄可以微信支付不啊?”智能手机的出现,早已不仅仅是“通讯”的范畴,通过手机看电视、QQ微信聊天、购物支付,智能手机带给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微信、微博等也逐步成为了人们互相交流、分享心情的社交平台,让人们实现了随时随地“音画同步”。网络加速发展,时代变迁,我们这一代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力军,享受着零距离智慧生活。老爸年纪却越来越大,前两年给他买了个智能手机,并教会了他怎么使用,他也渐渐接受着这些新事物。因为异地求学之后又异地工作,时常收到他发来的语音、家里狗狗的图片、亲戚们聚

13、会的视频等等,同样也带着祖母给我开视频,实时通话关心我近况。从书信到微信,时空在变化中“穿越”,距离在变化中“缩小”,效率在变化中提高。回顾往昔,从最初书信上的“安好勿念”,到拨通固定电话后的“激动难耐”,再到如今的智能手机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见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讯的变迁仅是新中国成立70年巨大变化的一角,但它见证着时代发展的成果,留下了特有的时代烙印,深深镌刻于每一代人的心间。【篇四】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历史变迁。七十年,足以让一个国家走向强大,让一个民族屹立不倒。记忆中的旧社会“月亮在白莲花中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而这些过去的事情,我是从奶奶的回忆

14、中听到的。“我那会梳着两个大长辫子,系个红头绳,那威风,村里谁都比不了!”奶奶回忆着往事,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仿佛又回到了十二三的豆蔻年华。“后来呀,日本兵就来了,他们把村里的男人集结到场院,说要找八路。”奶奶的语气变得低沉,“老人拉着我们这些女孩,着急忙慌把我们的头发都剪了,比你弟弟现在的头发都短,带着我们躲进了地窖。”奶奶摸了摸自己的白发,认真地回忆着。“不过啊,后来咱们红军把日本兵打跑了,日子就好了,共产党好哇!”“共产党好哇!”这是奶奶的口头禅。新中国成立,我家有了土地新中国成立后,每家都分了土地,爷爷用大红花轿把奶奶迎进了门,于是,便有了新的一代。七个孩子的家庭,生活难。但是凭着

15、吃苦耐劳的爷爷和勤俭持家的奶奶,都四平八稳地长大了。爸爸说,小时候的日子不好过,冬天,穿的棉袄是一个又一个的补丁,放学后盯着冻成了冰棍的鼻涕,去坑里抱两粪箕子柴火才能回家;夏天,实在饿得不行了,夜里趁着大家都睡着了,摸着黑爬上房顶,偷白薯干吃,不敢吃大的,专挑白薯头,因为怕被发现,免不了一顿打。有一次,正在长身体的爸爸一下子吃了七个馒头。看着嗷嗷待哺的三个男孩,四个女孩,爷爷在院子里抽了一袋烟,向村里申请了一块自留地。每年的春种秋收,一家子男女,凌晨三点就下地,别人家干到清晨,我家干到中午。“共产党好哇!”奶奶的话萦绕在耳边,“要不是有土地,咱家你姑姑、大爷,还有你爸,都得饿死喽!”改革开放,

16、我家有了电视“孙女,你别看咱家孩子多,咱家可是村里第一个有电视的。”奶奶自豪地说。旁边的爷爷,不善言谈,但骄傲溢于言表。80年代初,村里的生活越来越好,吃饭已经不成问题了,乡镇里还偶尔会来放电影,孩子们的心随着生活开始无处安放。邻村有一家首先盖起了大瓦房,还装进了一个电视。两个圆扭,一掰就能换台。这台电视的出现好像是王水里投放了一颗石头,激起了三邻五村的好奇。大家一吃完晚饭就跑到邻村看电视。人挤满了一院子,其实根本就看不到画面。一个月后,爷爷从外面搬回了一台黑白小电视。那时候,姑姑大爷已经参加工作了,家里只剩爸爸和老姑。爸爸说,当时村里十几岁的孩子一到六点就来到我家,他和老姑在村里走路鼻孔都要

17、翘到天上去了。到了九十年代,我爸爸也结婚了,向村里申请了宅基地,在政府的补贴下,爷爷为爸爸盖了几间大瓦房。“共产党好哇!”奶奶坐在家门口的木墩子上,边择花生,边晒太阳。新的时代,不忘初心我们这一代像小麦苗一样长起来了,一辈子没上过班的奶奶也在政府的好政策下有了养老金。“孙女,礼拜日给奶奶使点钱!”(老一辈管“取钱”叫“使钱”)几年以来,奶奶的“退休金”从最初的每月二百,逐渐涨到现在的七百三十元,我们这帮孩子的零花钱也逐渐增多了。上班第一年过年时,奶奶还给我发红包,说,只要没结婚就是孩子!结了婚,奶奶却给我俩一人一个红包,说,都是孩子。“好好上班,好好挣钱,给共产党争光!”奶奶的话时常萦绕在我耳

18、边。我们家的三代人,经历了中国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变迁,享受到了新中国的好政策,体会到了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新时代,我们不忘初心;新时代,我们砥砺奋进;新时代,我们传承精神。让我们站在红旗下,继续迈步向前!【篇五】七十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翻开已然落灰的储藏箱,找到一个个老物件,听听三代人的光阴故事,感受那一段青春岁月。姥爷的“马灯”。姥爷说:“那个时候没有电灯,村里的家家户户都是煤油灯,就是一个玻璃瓶里面放上煤油再在瓶盖上开一个口,把灯芯从瓶盖处放下去,就成了灯。你看这个马灯,它就更厉害一点了,有个罩子风雨都吹不灭的!”马灯已经锈迹斑驳,但姥爷说起它的时候眼中依旧闪着光。马灯能成为姥爷

19、的“宝物”,就是因为它陪伴了姥爷的青春岁月。抗战时期姥爷是民兵,提着一晃一晃的马灯在村里站岗巡逻,靠着这吹不灭的马灯晚上埋地雷、挖地道,点着马灯夜里紧急撤离村民或者推着小推车去支前,青春的岁月里总有这个马灯照亮姥爷的路。姥爷的马灯,陪他保护身后的家人和生长的这片土地,也陪他坚守了一名建国前老党员吹不灭的初心!父亲的“牛梭头”。父亲找出来的这个物件,我们都不认识。父亲解释说:“我们的土话叫牛梭头。就是套在牛上、接上犁耙耕地的。每个孩子除了上学的时候,回家都会帮家里人干农活。年龄小一点的就帮着撒种子,年龄大一点的就扶犁耕地。赶着老黄牛、拿着牛梭头、扛起锄头在田里一干就是一天。别看这个牛梭头已经破旧

20、了,现在再套上也还能用呢!”父亲回忆年少的时候言语间充满了激情。牛梭头是他在田间劳作的工具,也是他勤勤恳恳、朴实无华的青春见证。我的“磁带”。小时候有一个武侠梦。每次用家里录音机,放上一盘磁带,听着各种武侠金曲,想象着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惩恶扬善、行侠好义的英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是当时大家见面聊天的热点,你一言我一语,说到兴奋时还学着武侠人物比划两下,热血的青春朝气蓬勃。如今金庸先生与世长辞,我们长大后发现也没有江湖还需行走,但怀揣着武侠梦的90后依旧热情洋溢的在各个岗位上当好自己的“英雄”。我家的“时光博物馆”里,有20后姥爷的马灯,吹不灭;有60后父亲的牛梭头,用不坏;有90后我的磁带,听不厌。三代人的青春不一样,却也一样。吹不灭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用不坏的是踏实工作的劲头,听不厌的是青春年少的朝气。时光飞过七十年,初心、劲头和朝气伴随着三代人的青春岁月也在传承,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