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上城教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06176711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2.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陈奂生上城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陈奂生上城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陈奂生上城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陈奂生上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奂生上城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陈奂生上城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本篇当代小说独具特色的主题和陈奂生这个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形象的典型意义。2、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传统手法。3、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品位,做一个积极向上、胸襟开阔的当代人。 【教学重点】1 .体会情节结构中耐人寻味的伏笔。2 .能具体分析本文心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及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教学难点】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和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教学课时】 2课时【课前预习】第一遍:复述故事情节,并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第二遍:认真找出你认为文章中值得品味有深层含义的语言。(用尺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

2、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这仅有的21个字,浓缩表现了中国农民一生沉重的命运。诗里的“孩子”到了明天,就该在“土里流汗” 了,而那时“爸爸”也早已年老力衰,榨干了身上的血汗,又将“在土里葬埋”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岁月不老,境况不变。这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眼中上世纪四十年代农民的形象。那么,在我们同学心中,农民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二、作者作品介绍:高晓声( 1928 1999),江苏武进人,解放初开始文学创作, 1957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到农村劳动,1979年平反,重 返文坛。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获1979年、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陈奂生系列小说” 包括“漏斗户”主、

3、 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和陈奂生包产。作家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二、写作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展开,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改变了农村贫困的面貌。中国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物质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虽然生 活水平仍很低)。这一切都令高晓声“非常激动、非常感佩”。在这样的社会及作家情感的背景下,高晓声创作了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小说系列,塑造陈奂生这个在改革开放初期典型的农民形象。

4、我们就通过陈奂生上城来感受一下当时的中国转型 期农村农民的生活和追求。三、阅读“漏斗户”主片段,了解改革开放前的农民生活状况。漏斗户指常年负债的穷苦人家。A、欠债总是要还的。现在又该考虑还债了。有得还,倒也罢了,没有呢?陈奂生背了一身债,不是钱债,是粮债。近十年来,他年年亏粮,而且越亏越多。他约摸估计,等今年口粮分下来后,还 清债,连做年夜饭的米都不会有。但是,宁可没有吃,还是一定要还的。他总是这样对老婆说:“我们已经是漏斗户了,还能再失掉信用吗?”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脸色很平板,但心里却禁不住要颤抖,他真愧对老婆孩子,自己没有养家活口的本事。他力气不比人 家小,劳动不比别人差,可他竟落到了这个

5、地步,在人面前连头也抬不起。同他相好的一些人,都替他着急,常常忍不住要替他叹息说:“奂生呀,到哪一年你才够吃呢?”B、陈奂生越来越沉默了,表情也越来越木然了。他总是低着头,默默地劳动,默默地走路。他从不叫苦,也从不透露心思, 但看着他的样子,没有一个人不清楚,他想的只有一件东西,就是粮食。有些黄昏,他也到相好的人家去闲逛,两手插在裤袋 里,低着头默默坐着,整整坐半夜,不说一句话,把主人的心都坐酸了,叫人由不得产生“他吃过晚饭没有? ”的猜测,由衷 地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息。而他则猛醒过来,拔脚就走,让主人关门睡觉。这样的时候,总给别人带来一种深沉的忧郁,好象隔 着关了的大门,还听得到夜空中传来他的

6、饥肠辘辘声思考:他为什么会沉默?可联系课文第四页第七段明确: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得他喘不过起来,他唯一的请求就是填饱自己及家人的肚子,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连最起码的 生存条件都被剥夺的状态下,陈奂生哪里还有心思去关注与吃饭无关的事呢?久而久之,他的心灵麻木得蜷缩起来了,生活的 情趣也消失殆尽,自然懒得讲话也不会讲话了。四、预习作业的课堂交流:情节复述:农民物质生活改善了,陈奂生上城卖油绳想赚几个活钱买零碎,买一顶御寒的帽子。当他在火车站做完买卖准备带着赚来的活钱“凯旋回府”时,忽又感到了浑身的不适,竟然病困火车站,还好他遇到了县委吴书记,在他发高烧时吴给他买了药,还用车把他送到县招待所的高级房间

7、住下。第二天,等陈奂生醒来时他感激万分,但在他付了五元住宿费后,心痛不 已。再想到回家没法向老婆交账,便觉得苦恼。后来,陈奂生终于从这奢侈的消费中找到了精神上的平衡,这不就是别人不曾经历过的事吗?这不就有了足以让自己自豪的东西可讲了吗?自己的梦想不是实现了吗?于是立刻赶走了先前的烦恼,只觉得“这五块钱花得值透”。回到乡里他靠讲述这段经历,竟获得了大家的友好、羡慕和尊重。情节梳理:上城卖油绳一一病倒火车站一一住进招待所一一飘然回村来五、重点研究 情节安排上的几个问题。(先教师示范,后学生自主分析。)1、“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这是本文开篇第一段,有何作用?提示(1)、交代了故事的主要

8、事件,即:陈奂生上城。(2)、设置悬念:昔日常年负债的穷苦农民,因何今日却“悠悠”地上城来呢?暗示生活改善。一个“漏斗户主” ,一个“悠悠”的神情,身份和神态两相对照,诙谐幽默之味油然而生,从而奠定全文情感基调,以幽默风趣的语调,挖掘农民真实的内心世界。语调轻松,问题却深刻而沉重。2、第二段中“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暖烘” 一句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这是自然环境描写,写陈奂生上城时的天气情况和季节;也可以暗示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环 境正在不断好转,揭示了当时正处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长整个社会的变化。其二,烘托人物心情:“微风轻轻吹,太阳暖暖烘”句,不只是实写天气,更主要的

9、是烘托出陈奂生这位“漏斗户主”经济处 境因政策的改进而改善后的舒畅、幸福的心情。3、怎样理解陈奂生在“漏斗户主”的帽子不翼而飞之后“非买一顶帽子不行”,而且“打算买一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的情节?提示:“漏斗户主”的帽子不翼而飞,正表明陈奂生的生活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得到改善,他终于摆脱了贫困,而要买一顶“刮刮叫”的帽子也正是 生活改善的具体写照。同时与“怕脑后风了”联系起来,巧妙地为后文陈奂生因没买帽子而得了感冒 作了必要的铺垫。4、开放之后,生活好了,陈奂生满意简直满意透了。他还有什么追求呢?提示:陈奂生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他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他的精神追求是“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

10、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 ”如果说以前是物质上的饥渴,那么此时他感到的则是一种精神上的饥渴。他因为自己不能 说东道西,妙语惊人,而在生活中感到一种遗憾、一种自卑、一种空虚和欠缺。他总是希望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 讲过大家就好了。这个要求极低,反映了他精神上的贫乏。六、作业:分析人物形象。通过这些情节描写,你觉得陈奂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找出相关情节作为依据)你认为他的这种性格与他所处的社会环 境有怎样的关系?第二课时一、陈奂生人物形象分析:学生讨论:陈奂生是一位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形象,他在物质生活改善之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他是新旧转型时期的典型 人物形象,

11、在他身上,既有农民勤朴节俭、老实单纯、无锋无芒、无所专长、平平淡淡、易于满足、善良、正直的本质,又有 自私狭隘、为个人生活患得患失和封建等级的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以第三部分为例,通过陈奂生的内心活动,具体分析其形象。第三部分陈奂生情感变化是感激一一不平一一得意。1、感激部分:写出了陈的善良。对书记的感激也许让我们想到很多,我们可爱的农民是多么的容易满足,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一点点,也足以让他们热泪盈眶,可见农民是多么的渴望得到关爱,这体现了一个农民的善良、质朴。在这个陌生的环境 中陈奂生有一些自卑甚至有一些自惭形秽,害怕把被子弄脏,害怕弄出一点声音,害怕把大皮椅压瘪,从中我们看到的是 他的善良本

12、质。2、不平部分:陈奂生住招待所花了五元高价,内心感受十分复杂,这既说明农民勤俭的本质,但花了五元高价,对招待所的物品从十分爱惜变为任意作践,用提花枕巾擦脸,不脱衣服钻进被窝,表现出农民的自私狭隘。3、得意部分:由于坐了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县委书记介绍的五元一夜的高级招待所,就感到“精神的满足”,得意非凡。这表现了农民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二、研究社会环境:1、他的感情变化很快,他很容易受到伤害,又迅速找到平衡,从他身上我们会想到在中国文史上很著名的一个人物?明确:阿Q,他的典型特征就是精神胜利法,表现就是自欺、健忘。(所以说这种愚昧可以说是。当然作品中的阿Q更多地表现了落后、愚昧而麻

13、木的一面;陈奂生则更多表现他追求新生活的进步的一面。) 2、陈奂生回到队里,身份显著提高,这样的结尾有何深意?明确:说明农民中愚昧麻木等级观念重的人,非常普遍,陈奂生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陈奂生和其他农民的进取心是新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农村改革使农民翻身了,对精神生活开始有了追求,但他们的精 神是滞后的,陈奂生身上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在它周围的村民身上同样存在,因为陈奂生坐过县委书记的汽车, 住过五元钱一夜的房间,人们马上对他友好、羡慕、尊重。这可能正是我们传统的因袭的某些民族劣根性,它是难以自察自省自知的,而它确实是民族进取和现代文明的痼疾。三、探究主题:作者自述:

14、“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叹。我轻松、我高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变了,我们终于前进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这篇小说描写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表现 了作者对新时期的农民终于前进的高兴,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慨叹。作品启示我们,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面对家园的日益美丽,我们的道德水准,精神境界,同样需要快速提升;精神文明 和物质文明的同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作出不懈的努力。四、写作技法(可渗透在讲课中):1、陈奂生上城的心理描写,用了 “土洋结合”的办

15、法。像西方小说一样,注重心理描写,但这种心理描写,是通过对人物 的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这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2、作者寓庄于谐,诙谐幽默的语言。五、作业选做:1、讨论题:就下面几则或一则材料,谈谈你的感想。一富裕起来的农民,家产逾百万,在过五十大寿时,用百元大钞做成特制的爆竹燃放一农民企业家,出则“奔驰”,入则“蓝鸟”,身上“皮尔卡丹”,脚下“阿迪达斯”,住高级宾馆,小姐前呼后拥,一餐动辄 成千上万一农家装修豪华,书架上摆满了装帧精美的中外名著。随手拿一本打开一看,里面空无一字,原来这是做装饰用的“家具书”。(教育学生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品位,做一个积极向上、胸襟开阔的当代人。)2、 写作文:题目:谈“精神贫血”徐职高陈晓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