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含硫原油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上传人:翰** 文档编号:106134794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加工含硫原油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加工含硫原油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加工含硫原油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加工含硫原油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工含硫原油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加工含硫原油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一、存在问题 1、 目前0203-V204、0203-T201、0215-301四周硫化氢气味较浓,存在泄漏点。 2、加氢裂化和柴油加氢两套装置的密闭采样器都不好用。 3、低压设备的玻璃板液位计看不清液位。 二、防范措施 1、 严格工艺控制,保证液化气、石脑油、航煤、尾油和精制柴油硫含量不超标。正常状况下,严禁高含硫液化气、石脑油、航煤、尾油和精制柴油出装置;如果由于装置停工或其他异常状况,导致产品硫含量超标,应改入不合格罐。 2、 装置在停工检修时,应采用有效措施,对设备存积的硫化亚铁进行化学处理,并对该设备坚持严密监控,避免打开设备后硫化亚铁自燃而造成设备损

2、坏或发生火灾事故。 3、高度重视可能产生低温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的设备管道以及由硫介质引起的露点腐蚀问题。 4、依据所用原料的种类进行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的分析,掌握硫化氢在装置区的分布状况,做出平面分布图。 5、在作业人员暴露于空气中硫化氢浓度可能超过50(mg/m3)的每一个工作场所设置警示牌。 6、确保循环氢脱硫塔的正常运行,脱硫后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不超过1000PPM. 7、确保含硫化氢的汽提塔项的缓蚀剂的正常加入,冷凝污水必须经污水汽提塔装置处理,同时做好塔项管线腐蚀减薄检测工作。 8、依据冷高分的含硫污水中氨氮含量和PH值及时调整注水量。 9、 对含硫化氢浓度较高的介质的采样和脱水作业应

3、为密闭方式,从本质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修复所有不好用的密闭采样器。 10、常常性开展防止硫化氢中毒知识的安全教育和防护技能培训。 11、防硫化氢中毒安全教育:凡与含硫化氢作业环境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接受防止硫化氢中毒知识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12、从事以下作业时,应依据不同场所硫化氢含量的实际状况,选择适用的防护器材。作业时应有两人同时到现场,并站在上风向,一人作业,一人监护。禁止任何人员在未配戴合适的防硫化氢防护器材的状况下进入空气中硫化氢含量已知或被怀疑高于10mg/m3的任何区域,并禁止在有毒区域内脱掉防护器材。 13、硫化氢检测仪器低位报警时,作业人员应及时检查泄漏并准备

4、防护用具;高位报警时,作业人员应马上佩戴好防护用具并向上级报告 ,同时疏散下风向人员,禁止和中止一切火源,查明泄漏原因并控制泄漏;当硫化氢泄漏无法控制,现场浓度继续上升时,应进一步疏散人员并启动应急预案。 14、 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器的安装率、投用率、完好率应达到100。 15、硫化氢作业现场急救措施:在接触硫化氢气体的作业场所中,作业人员一旦发生硫化氢中毒,监护人员应马上将中毒人员脱离毒区,在上风口空气新鲜处对中毒人员进行抢救。窒息者应马上对其施行人工呼吸禁止用口对口法进行人工呼吸,并通知气防站和医院。 16、必须进入有毒区域进行抢救的人员,必须事先自身配戴适用的防毒器材后实施抢救。 17、在

5、含硫烟气环境下,会产生低温硫酸露点腐蚀,应常常分析燃料气和燃料油的硫含量,并监测排烟温度,防止产生低温硫酸露点腐蚀。 三、防硫化氢中毒 1、 H2S的理化性质 H2S是无色有臭蛋味的毒性气体。分子量34.08,比重1.19,沸点-60.2,熔点-83.8,自燃点260,易溶于水,也溶于乙醇、汽油、煤油、原油中 H2S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燃烧。爆炸极限为4.345.5%体积。能与金属反应生成硫化物 2、H2S的危害 H2S是一种恶臭毒性很大的气体。国家卫生标准规定,H2S在空气中最高同意浓度是10mg/m3。人不当心进入含H2S的环境中会引起中毒及死亡 表 1 H2S对人体的危害 H2

6、S浓度mg/m3 接触时间 毒性反应 0.035 开始闻到臭味 0.4 臭味显然 47 感到中等强度难闻的臭味 3040 臭味激烈 70150 12小时 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入215分钟后嗅觉疲惫,不再闻到臭味 300 1小时 68分钟出现眼激烈刺激症状,长期接触引起肺水肿 760 1560分钟 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接触时间长时引起头疼、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排尿困难 1000 数秒种 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麻痹而死亡 1400 马上 昏迷、呼吸麻痹而死亡 3、 存在H2S介质的部位 反应系统 循环氢系统 高压分开、脱硫系统 低压分开系统 汽提塔系统 含硫污水系统 富DE

7、A系统 四、H2S的检测方法 1、固定安装的H2S检测报警仪 DCS报警总汇可以将固定式H2S检测报警仪发出的报警提示给操作员: 固定式H2S检测报警仪平面布置图见附录图2 操作员在DCS区域图中可检查固定H2S检测报警仪发出的报警并可找到发生H2S危害的区域 2、 便携式H2S检测报警仪 进入危险区域、危险部位必须携带便携式H2S检测报警仪 便携式H2S检测报警仪可手持,也可配挂在上衣口袋上 注意 不能有物体遮盖住报警仪的检测探头 五、 防H2S中毒的防护设施 1、 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注意 如果关于维护或使用呼吸器不慎重或不警惕,可导致使用者伤亡 1.1凡是以下状况下应使用自给正压式空气

8、呼吸器 注意 使用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可以抵抗因在有害大气环境中作业或停留而产生的风险 进入缺氧场所:O2含量18 进入火灾现场 进入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区:有毒气体浓度占总体积的1以上的地方 进入易挥发性介质泄漏事故区 进入未通过置换或置换不合格以及氮封的危险场所 1.2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使用 注意 任何维护、使用空气呼吸器的人员必须接受正确的培训。 1.2.1背戴气瓶 将气瓶阀向下背上气瓶; 通过拉肩带上的自由端即松紧带调节气瓶的上下位置和松紧,直到感觉舒适为止 1.2.2扣紧腰带 从腰带扣内向外插入腰带插头; 压下插头伸出带扣的一端,保证扣牢。 1.2.3佩戴面罩 放松面罩下面一根颈

9、带,拉开面罩头网; 先将面罩置于使用者脸上; 将头网从头部的上前方向后下方拉下; 从上向下将面罩戴在头上,调整面罩位置,使下巴进入面罩下面凹形内; 先收紧上面的头带,如果感觉不适可调节头带松紧。 1.2.4检测面罩密封 用手按住面罩接口,通过呼气检查面罩密封是否优良; 否则再收紧头带或重新佩带头罩。 注意 面罩的密封件与皮肤紧密贴合是面罩密封的确保,必须确保密封面与皮肤之间无头发和胡须等 1.2.5佩戴供气阀 将供气阀上的红色旋钮放在12点钟位置,确认其接口与面罩接口啮合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当听到咔嚓声时即可 1.2.6检查装具性能 使用前必须完全打开气瓶阀 观察压力表读数,气瓶压力应不小

10、于28MPa 通过几次深呼吸检查供气阀性能,吸气和呼气都应舒畅,无不适感觉 1.2.7使用装具 正确佩戴,认真检查后装具即可投入使用 使用时要注意报警器发出的报警信号,听到报警信号,应马上撤离现场 从发出报警声到压缩空气用完大约可使用8分钟 1.2.8使用结束 先松开面罩颈带,然后松开头带,将面罩从下向上脱下 按下供气阀开关,关闭供气阀 拉出腰带插头伸出端,将插头从带扣中退出 放松肩带,将装具从背上卸下,关闭气瓶阀 六、H2S泄漏处理原则 注意 出现H2S介质泄漏,状况危险时,要疏散现场全部人员。 当嗅到H2S气味时,人员应从现场撤离。 6.1DCS室内H2S报警器报警 主控室操作员 确定报警

11、泄漏相关区域 通知室外操作员 确认报警、报警复位 室外操作员 携带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到现场 在另一个人的监护下也要携带好防护用具查找H2S泄漏原因 班长 指挥人员按照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处理 报气警讲明,是何种物料泄漏,泄漏具体地点、泄漏程度,有无产生着火爆炸的可能、人员伤亡等状况 气防站 气防站到现场后,车间人员要向气防站人员介绍事故状况,有无人员受伤须抢救,有无重点设备须要保护,有无紧急措施须协助实施 6.2人员H2S中毒的急救 急救原则:抢救别人,保护自己 将H2S中毒人员救离事故现场;迅速切断毒源;尽快把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口腔异物;维持呼吸道畅通平躺后仰头抬额,如颈部受伤,采用抬颌法 第 11 页 共 11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