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实施方案

上传人:馨*** 文档编号:106134783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62 大小:81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实施方案(1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d.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方案目 录1.城市开展环境和根基11.1 城市概况11.1.1 地理位置11.1.2 自然条件11.1.3 行政区划11.2 城市开展根基11.2.1 国民经济实现持续跨越,榆林成为经济强市11.2.2 中心城市框架已全面确立,城镇面貌发生显著变化21.2.3 城市根基设施大幅改善,保障能力全面提升31.2.4 农村根基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41.2.5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深入推进61.3 信息化建设现状71.3.1 城市信息化建设71.3.2 政府信息化建设81.3.3 企业信息化建设81.3.4 农村信息化建设101.4 信息化开展存

2、在问题101.4.1 信息化开展不平衡111.4.2 信息化人才缺乏111.4.3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121.4.4 信息化建设资金缺口较大121.4.5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待加强131.5 我市主要特点131.5.1 经济实习雄厚,具备中国经济强市潜力131.5.2 人口以农村人口为主,城镇化率较低131.5.3 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局部。141.5.4 工业是立市之本,产业构造急需转型151.5.5 经济构造失衡,南北经济开展不均衡161.5.6 资源导向型开展模式,将环境置于高度污染状态161.5.7 开展特色农业,谋划现代农业产业布局171.5.8 两区六园的园区管

3、理,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模式181.5.9 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接壤地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91.5.10 我市政府经营城市的能力较低,资源富集掩盖了市场化进程滞后202.建设和开展需求分析212.1 政策环境212.1.1 国家政策环境212.1.2 我省政策环境232.1.3 我市政策环境252.2 面临形势262.2.1 信息化在新四化中上升为国家战略262.2.2 国内外智慧城市开展规模越来越大272.2.3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机遇272.2.4 国内能源供求紧张带来的市场机遇282.3 开展需求282.3.1 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实现四化协调开展282.3.2 落实陕西开展规划,率先

4、实现陕北崛起292.3.3 构建智慧能源新都,促进产业经济开展292.3.4 推动百年开展战略,绘就大漠绿洲蓝图302.3.5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提升居民幸福指数313.智慧城市开展现状和趋势333.1 智慧城市的概念333.1.1 对“智慧城市的理解333.1.2 智慧城市建设目标343.1.3 基本建设思路353.2 国外智慧城市值得借鉴的经历363.2.1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整体特点363.2.2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经历启示373.2.3 典型智慧城市应用393.3 国内智慧城市值得借鉴的经历403.3.1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整体特点403.3.2 典型智慧城市应用403.4 智慧城市的开展趋

5、势443.5 智慧城市2N41模型464.顶层设计的理解484.1 指导思想484.2 顶层设计内涵484.2.1 顶层设计的思想484.2.2 顶层设计的 基本内容494.2.3 顶层设计总体思路494.3 顶层设计重要性504.4 设计目标514.5 设计原那么514.5.1 系统性与科学性514.5.2 逻辑性与合理性524.5.3 统一性与完整性524.5.4 先进性与扩展性524.6 设计方法534.6.1 主流方法论534.6.2 5A方法论565.总体框架595.1 总体目标595.2 总体任务595.2.1 夯实城市根基设施595.2.2 落实城市空间布局规划605.2.3 加

6、快经济产业开展605.2.4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605.2.5 提升社会运行管理水平615.2.6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615.3 总体框架625.3.1 目标框架625.3.2 业务框架635.3.3 技术框架646.根基设施676.1 框架676.2 建设内容686.2.1 根基网络686.2.2 云数据中心696.2.3 信息资源层706.2.4 公共支撑平台717.城市空间布局827.1 框架827.2 建设内容837.2.1 城市“两带三区十片总体布局建设837.2.2 城市 “一城三区 框架建设837.2.3 中心城区空间开展规划建设847.2.4 城镇空间布局构造建设857.2.5 城

7、镇职能体系构造规划建设867.2.6 城市功能空间建设877.2.7 城市生活空间建设887.2.8 城市交通空间建设888.经济产业开展908.1 框架908.1.1 业务框架908.1.2 资源框架918.2 建设内容958.2.1 智慧工业园区958.2.2 智能电网968.2.3 智慧矿山968.2.4 油气数字管道978.2.5 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与服务978.2.6 煤化工综合利用988.2.7 生态农业示范园区988.2.8 配套制造业管理998.2.9 节能监视与服务体系998.2.10 智能物流决策协助1009.社会公共服务1019.1 总体框架1019.1.1 业务框架101

8、9.1.2 资源框架1029.1.3 技术框架1029.2 建设内容1049.2.1 教育信息化1049.2.2 医疗卫生信息化1069.2.3 社区信息化1079.2.4 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10810.城市运行环境11010.1 总体框架11010.1.1 业务框架11010.1.2 资源框架11210.1.3 技术框架11310.2 建设内容11610.2.1 公共安全11610.2.2 智慧城管11810.2.3 智慧交通12011.市场运行环境12611.1 框架12611.1.1 业务框架12611.1.2 资源框架12711.1.3 技术框架12811.2 建设内容12911.2

9、.1 市场监管12911.2.2 经济监测13011.2.3 投融资13012.生态环保环境13212.1 业务框架13412.2 技术框架13512.3 信息资源13712.3.1 信息来源及流向13712.3.2 信息资源分类13812.4 建设内容13912.4.1 城市生态环境监测预警13912.4.2 生态环境应急指挥14612.4.3 建筑用能监控14912.4.4 绿化卫生管理15313.政策机制环境15613.1 框架15613.2 建设内容15713.2.1 绩效15713.2.2 机制16313.2.3 政策法规17014.风险和效益分析17314.1 风险分析与躲避方法1

10、7314.1.1 政策风险17314.1.2 资金风险17414.1.3 技术风险17514.1.4 管理风险17714.1.5 实施风险18014.1.6 安全风险18214.2 效益分析18314.2.1 社会效益分析18314.2.2 经济效益分析185前 言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信息化的开展,尤其在十九大之后,新一届国家领导层明确将信息化提升到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一样的战略高度,未来信息化的开展方向将更加明确,渗透能力将更加强大。此前,我们更多的关注的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之后,随着中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形成,这都与信息化息息相关,信息化将愈加显得重要。中国城镇

11、化的进步和开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推进和支撑。目前,国家科技部、住建部、工信部、发改委等中央部门先后相继提出了关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和指导要求。在此国家战略背景下,国内大局部城市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的开展战略,按照相关要求和指导,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在国内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我市地处陕北重要战略位置,经济开展水平处于XX省前列,各项城建根基设施日益完善,并承担着国家能源化工示范区和XX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的促进榆林经济产业快速安康开展,提升政府和社会的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建设“宜居、和谐、幸福榆林,我市于XXXX年正式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未来一段时间,我市的信息化建设重点

12、将紧紧围绕开展“智慧城市展开,更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落实城市空间规划、国民经济开展规划,支撑起榆林整个社会经济的又快又好开展。1. 城市开展环境和根基1.1 城市概况1.1.1 地理位置我市位于XX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XX省延安市。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65万。1.1.2 自然条件市内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别占总面积的42%和58%。境内海拔1000-1800米,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0,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1.

13、1.3 行政区划我市的行政区分为1区11县;8个开发区;222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以及5474个行政村。1.2 城市开展根基1.2.1 国民经济实现持续跨越,榆林成为经济强市XXXX年,我市国民经济持续跨越开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6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0%,经济总量连续八年位居全省第二,经济增速超全国4.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82549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88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027.87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615.47亿元,增长8.8%。全市财政总收入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

14、0亿元,增长22.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24140元,比上年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7681元,比上年增长17.8%。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2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42.15亿元,占GDP比重37.6%,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神木、靖边、府谷进入全国百强县,定边进入西部百强县。图1: 生产总值及增速图1.2.2 中心城市框架已全面确立,城镇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榆林城市总体规划的开展目标为“能源新都、国家名城、大漠绿洲、宜居城市,城市性质确定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沙漠绿洲宜

15、居城市。“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式批准实施,规划区面积22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400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心城市框架已全面确立。2010年,榆林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50.3万人,城市承载力明显提升。2020年人口规模为80万人;远景规划人口为100万人。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60平方公里;2020年建设规模用地为100平方公里。11个县城新增建成区面积133平方公里,县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面貌也显著发生变化,古城步行街改造已经完成,并建成世纪广场、凌霄广场、火车站广场、阳光广场和展览馆、汉画像石馆等一批重点工程。目前,榆林已经形成“一主三副城镇空间布局,以榆林为中心城市,靖边、神

16、木和绥米为副中心城市,县城和产业园为辅的城镇主框架体系已 基本形成,城镇保障服务功能大幅度提升,城乡一体化开展的 基本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133599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城镇化率达51.3%,比“十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1.2.3 城市根基设施大幅改善,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榆林中心城区根基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承载力明显提升,五年来榆林城区累计完成市政建设投资33.46亿元。城区供水普及率到达95%、供气率80%、绿化覆盖率36.1%。市政根基设施综合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完善,绿化景观全面提升,人居环境也明显改善。按照榆林中心城区改造方案的街景规划,改建了芹涧路、榆阳西路、上郡南路、延寿路、金沙

17、南路、桃园路、建设路、育才东路、长城南路、榆阳中路等44条道路,新增道路36.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新增供气管网402公里,新增供水管网169.5公里。建成了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和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200吨的无害化粪便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并且新建了116座设施齐全的水冲式公厕,36座垃圾收集转运站。目前已完成了榆溪河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榆林城区绿化覆盖率到达了36.1%,人均公共绿地7.54平方米。也对城市主干道、四大广场、榆溪河两岸、榆林老街和300多条居民巷道进展了亮化,使城市景观得到了明显提升。水源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李家梁水库、瑶镇水库、采兔沟水库以及榆横工业区应

18、急供水工程已经建成投用;王圪堵水库、定边扬黄二期开工建设;榆神工业区供水工程府谷岩溶水和漫滩地下水开发具备供水能力;大泉黄河调水工程正在启动。交通条件也在日趋改善,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开通直达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榆林等地的火车,神朔黄铁路改造正在进展中,我市铁路外运能力已到达1亿吨。陕蒙、青银、榆神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形成连接周边大中城市的“一日交通圈,高速公路总里程及人均里程均居全省首位,公路外运能力突破亿吨。榆阳4C级机场也成为陕西第二大航空港。1.2.4 农村根基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1、农民生产生活 基本条件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政府解决了农村

19、166.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市累计建成 基本农田630万亩,人均2.2亩;建成水电路配套的高标准农田78.2万亩;水利设施供水能力到达6.8亿立方米,水利工程的总灌溉面积达17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19.04万亩;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19.79万千瓦,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拥有量10万多台套,机械作业的覆盖面得以拓展,农机构造不断优化,机械化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光明工程实施186个行政村,改造63个无电行政村。全市55%的村和100%的乡镇通了水泥路,农村公路总里程到达25332公里。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13万口,建成中型沼气工程400多处。2、农村公路建设实现通畅通达全市农村公路完成投资9

20、3.7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4.14亿元,省级投资11.63亿元,市级投资6.14亿元,县区自筹51.8亿元。实施通乡国债工程1706公里,完成1656公里,实施县乡油路改造工程878公里,完工828公里。2010年底,全市共222个乡镇,已通畅乡镇222个,乡镇通畅率为100%。新铺通村油路水泥路5873公里,并实施通达工程11207公里。全市共5525个建制村,已通畅建制村3038个,建制村通畅率55%,实现了“十一五末55%建制村通油水泥路的规划目标,已通达建制村5525个,建制村通达率100%。农村客运站点852个,有45%的乡镇建有五级站,15%的行政村建有客运站点。农村公路实现了

21、由“重建轻养向“建养并重、由“粗放养管向“精细养管的转变, 基本做到了“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管养并重。3、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惠及群众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建设和改造10kV线路3776.92km,低压线路9247.01km380V线路3064.47km,220V线路6182.54km;新增和更换配电变压器224MVA/3048台,“一户一表改造214199户。行政村统计改造面到达93.52%。改造后的农村居民生活照明电价从网改前的1.5-2元/kWh下降为0.49元/kWh,农村台区低压线损率从20%左右下降到12%左右,供电可靠性从9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99.3%,电压合格率提高到98.5%。

22、通过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农网供电质量得以明显改善,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不断提高,供电能力获得极大的提高,满足了我市城乡经济开展的需求。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091.4平方千米,综合治理面积累计到达21703.6平方千米。新建 基本农田49.5万亩,累计到达651.37万亩。期间新增水地8.4万亩,累计到达17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累计到达59.55万亩;新建水平梯田27.2万亩,累计到达399.15万亩;新增坝地13.9万亩,累计到达59.10万亩;引洪漫地18.55万亩;新建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658处,定惠渠、织女渠、雷惠渠和三岔湾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23、相继立项,节水灌溉面积净增5.15万亩。农村水电装机容量1.55万kW。全市共完成水利基建投资32.69亿元。完成各类堤防工程80km,其中城防工程44km,乡村堤防36km;暧渠山、榆林沟等23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期完工。开展了小型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工程和稳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5、农村社会事业保障水平大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2009年期间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2572户。农村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到达99.75%、99.62%。实施了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建设、生活设施改造以及校安工程等教育工程,共维修、改造和新建校舍242万平方米,D级危房已经 基本消除。公益性公共

24、文化体育工程新建和维修了143个乡镇文化站,新建“农家书屋323个,为全市57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送了设施、设备,完成了7个县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了7625个自然村“播送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市约70万农村居民看上了四十多套高清晰电视节目。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98个、健身路径73套。全市10.7%的行政村已经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社区建设有了突破性开展,实施了372个农村社区建设工程。完成了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8个服务站的建设任务。1.2.5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深入推进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节能减排也逐渐在深入推进,并启动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开展“三北四期、天然林保

25、护、“三个百树工程和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植树造林“春风行动,“十一五期间共完成造林433万亩,全市造林保存面积到达2007.5万亩,林木覆盖率36.1%;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平方公里,860万亩流沙有740万亩得到 基本固定。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175.2万吨、136兆瓦,关闭“五小企业440户,建成13座污水处理厂和15座垃圾处理场,无定河水质由4类提升为2类,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控制目标。2010年,榆林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到达333天,其中一级天数到达27天,创历史最好纪录,国家级卫生城市创立工作已全面启动。1.3 信息化建设现状1.3.1 城市信息化建

26、设1、信息根基设施初具规模以光缆为主体,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覆盖全市的多功能通信骨干网络体系 基本形成。全市固定及移动 用户总数达376.97万户,其中固定 51.88万部,移动 325.09万部;宽带用户总数超过1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20万户。目前,以光缆为主体 ,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覆盖全市的多功能通信骨干网络体系 基本形成,电信、移动、联通等网络覆盖全市。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根基设施。2、“数字榆林工程建设有了重要突破“数字榆林工程的建设以围绕把榆林建设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总体要求,充分应用“信息化带开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

27、“十一五期间,“数字榆林建设工程有了重要突破。目前,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信息资源数据中心机房、电子政务CA认证安全平台、人口计生、劳动社保数字化工程、“金审、“金财数字化工程、交通管理数字化二期工程 基本建成,财政、税务、银行横向联网系统实现了预算收入、支出信息共享。税务系统已实现了自动化办公,并建设了网上征管系统和网上报税系统。金盾工程投资600万元建设了新的指挥中心,实现了市公安局110、119、122三个报警台的统一整合、联网运行,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领域已建设了教育信息系统,实现了远程教育,初步建成了“校校通工程。科技领域完成了“榆林农业专家系统红枣局部建设,并

28、建成了“榆林能源化工数据库和“榆林综合信息服务数据库。“数字榆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已于2010年6月通过专家评审,进入实质建设阶段。1.3.2 政府信息化建设经对我市32个委办局信息化情况的调研,我们知悉我市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开展较慢。我市政府已经建设了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共同构成的电子政务根基网络框架。政务外网为非涉密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运行政府部门社会监管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业务。政务内网是涉密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运行政府部门治安管理等业务。互联网接入包括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的接入。全市的骨干线网络已 基本建设完成。市、县两级的网络已全面覆盖,一些部门已接入政务内

29、网开展网上办公,一些部门建设了专网。我市政府领导下的32家委办局 基本都已接入互联网,办公业务利用部门专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和运营商线路进展接入。目前我市公安局、卫生局、农业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监视管理局、统计局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一批业务信息化系统。全市超过60的政府部门建设局域网络,市公安局、市质监局、市地税局等部门不仅建设了内部局域网,还建设了连接上下级机构的广域网络,使政府机构内部公务员之间以及上下级机构的信息沟通更为畅通。1.3.3 企业信息化建设我市多数大中型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金融、电力、电信以及大中型能源化工企业在产品设

30、计与生产、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信息化。经过“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我市企业信息化有了很大的开展。市政府启动实施了“1115企业信息化工程,选择10户示范企业,重点扶持100户龙头企业,推动1000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十一五末完成5000户企业信息化根基工作。列入“1115信息化工程的企业还获得宽带上网设备,享受光纤LAN接入、ADSL专线接入、ADSL虚拟信号接入优惠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我市90%以上的企业要 基本建成内部网络平台,拥有自己的企业网站或网页,并与国家省市级企业及相关网站链接;90%以上的企业要 基本实现OA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财务管理、CRM、人力资源

31、管理、销售人员管理、产品宣传等综合性应用系统;制造业企业 基本实现CAD系统,其中大多数企业拥有CAPP和PDM系统,实现研发、生产、管理一体化;50%以上企业拥有ERP企业资源方案管理系统等综合性业务应用系统;地区和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建设以市场管理、财务管理为核心,以ERP为平台,支持客户链、供应链、制造链和研发链的综合管理系统,并在实现较高层次的电子商务。榆林是一个国家级的能源化工基地,能源化工企业数量巨大,煤化工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也在逐渐开展。我市煤化工企业电子商务信息化开展,构筑了我市煤炭电子商务平台的 基本框架。目前我市煤炭电子商务平台一期工程的建设和应用已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32、性进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信息发布功能、用户个性化服务功能、商务留言箱、商业伙伴组建、商务信息订阅、全文搜索功能、商情信息统计、管理企业信息和商品信息、贸易时机信息管理、区域性客商信息管理、询报价功能、广告管理、会员管理、实时媒体交流中心等。1.3.4 农村信息化建设从2002年起,县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工程涉及我市清涧、定边、横山、榆阳、靖边、绥德6县区。2002年,由农业部投资10万元,建设清涧农业信息网。由省厅投资5万元,建设定边农业信息网。2003年,由省农业厅配置设备,建设横山县、榆阳区农业信息网。2004年,由省农业厅配置设备,建设绥德、靖边县农业信息网。各县区在资金和设备到位后

33、,严格按照工程方案实施,积极开展网络建设工作, 基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网站的建设任务,并顺利开通运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资金和设备管理标准,无擅自更改建设内容、地点、规模等问题。目前,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农村信息服务运行和管理机制初步建设。信息入村工程进展顺利,到2008年底建设完成了2709个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农业、教育、组织、文化、科技、商务等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加强,“电子农务、“农信通、“信息田园等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成效明显,促进了 “一村一品的开展和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农村信息服务成效显著,农

34、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覆盖了100%行政村,建成了“我市农业信息网、“农信通、“信息田园,有力促进了“一村一品的开展和新农村建设。1.4 信息化开展存在问题我市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开展的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数字榆林的建设,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重点,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开拓创新,突出重点,协调推进,为信息化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较好的根基。但是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4.1 信息化开展不平衡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思想观念等原因影响,在政府信息化、企

35、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信息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开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衡现象。市县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开展差异较大,少数市级委办局开展较好,多数区县、部门开展缓慢。地方企业与中省级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老企业与新组建企业相比、垄断企业与充分竞争企业相比,无论是对信息化重视程度,还是在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设进度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地方企业整体落后于中省级企业,中小型企业明显落后于大型企业,老企业与垄断企业在建设热情和建设力度上普遍低于新组建企业和充分竞争企业。城镇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居民的信息化意识较高,大局部区县和农村遥远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居民的信息化意识较低。城市、社区等

36、服务性领域的信息化明显滞后于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等政府行政管理与市场领域信息化。我市信息化产业中除信息服务业较为活泼外,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尤其是与地方能源化工特色相匹配的信息技术产业还有待建设和开展。1.4.2 信息化人才缺乏我市当前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除了缺少高端技术专家外,从事信息化根基性工作的人才,以及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人才都严重匮乏。我市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加之编制、经费等原因,导致信息化人才引进与保存工作相对滞后。我市政府各委办局从事信息技术的人员都很少,水平也不是很高,设有专门的信息化机构的单位更少,少数部门将技术服务外包给第三方服务机构。人才匮乏极大地限制了

37、信息化开展,限制信息技术在我市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活动方面的应用。信息化人才构造和分布不合理,各类培训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或不能及时更新知识,造成持续开展后劲缺乏。面向行业应用信息技术培训及认证体系尚未健全,具有行业应用背景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具有信息技术知识根基的管理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匮乏,人才构造失衡。1.4.3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市相当一局部信息化建设工程、应用系统主要采取委托开发或直接购置的方法进展建设,自主创新和二次开发能力相对欠缺。导致局部信息化建设工程不能很好根据企业、政府的具体需要进展,适用性较差。1.4.4 信息化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近年来,我市经济有了快速开展,为信息化开展提供

38、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市政府的财力有限,信息化建设资金仍然缺乏,尤其是各县区的情况更为严重,导致许多信息化建设工作难以有效实施。特别是“两化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为主要内容,技术含量高,投资量大,直接性产出周期相对较长,且不明显。目前,各级政府投入引导资金有限,企业作为投入的主体,拿出大笔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有一定困难。我市尚未设立“两化融合 专项资金,由于工程资金缺口大,目前“数字榆林大多数工程只开展了一期工程,很多工程因资金原因无法推进。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行业、各部门主要以纵向建设为主,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不同时期的规划、标准缺乏连续性,局部设备、软件无法兼容,信息不能共享,也造成了

39、资源浪费现象。1.4.5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待加强在信息安全接入和安全互联,政府信息系统防瘫痪和反病毒、防篡改和反攻击、防泄密和反窃密的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制和信息安全责任制尚不健全。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幸运心理比较普遍,信息安全工作还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普遍形成“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的意识。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设施部署缺乏,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不够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准备缺乏,缺乏相应的对策和保障体系,信息系统整体防护能力低。1.5 我市主要特点1.5.1 经济实习雄厚,具备中国经济强市潜力近年来榆林经济快速开展,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二位,成为西部经济强市。到“

40、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到达1756.67亿元,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西部第八位,占全省GDP的比重,人均GDP跃居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到达4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跃居全省第二。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8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到达17545元和5113元。神木、靖边、府谷进入全国百强县,定边进入西部百强县。榆林已经形成了以能源、化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2010年原煤、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9%、4.8%和11.4%,油气当量占全国油气当量的6.6%,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大市,具备建成中国经济强市的开展潜力和根基。1.5.2 人口以农村人口为主,

41、城镇化率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1.27%,而从我市城乡建设规划局了解到,XXXX年,榆林全市城镇人口为177.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0.36%,低于2011年的全国城镇率水平。 榆林由于受历史、自然、资源等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南六县受经济开展相对滞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等因素影响,致全市整体城镇建设步伐缓慢,管理水平不高,各方面差距比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水平南北开展不平衡,城乡开展不平衡,城镇规模小、密度低。城镇根基设施建设先天缺乏、开展滞后。同时城乡规划体系不够健全、城镇建设管理职责不清晰,“脏、乱、差问题较突出。城镇经济开展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强有力产业支

42、撑,尤其是特色产业不明显,城镇开展动力缺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技能不高,就业适应能力差。而榆阳区城镇化水平高达70.95%,全市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1.5.3 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局部。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一局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对榆林开展大规模勘探,榆林全市已发现矿产8大类48种,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且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局部。岩

43、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局部。据估算,榆林每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10亿元的地下财富,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过40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3,XX省的95%,每平方米地块平均蕴藏着6吨煤、140立方米天然气、140吨盐、115公斤油。此外,榆林还有丰富的高岭土、铝土矿、石灰石、石英砂等资源。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已成为国家“西煤东运的源头、“西气东输的腹地和“西电东送的枢纽。在神华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直接参与下,国家和地方先后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亿元,西煤东运形成以大柳塔为中心的现代化煤炭基地;在靖边建成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

44、,西气东输已实现向北京、西安、银川等大中城市供气;西电东送工程也落在榆林,榆林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火电生产基地。1.5.4 工业是立市之本,产业构造急需转型20世纪80年代,榆林地下蕴藏的“煤海横空出世, 使这样一个沙漠小城一跃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至此榆林成为资源型驱动的工业化城市。榆林的工业经过10多年的开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一个以能源产业为依托、集资源开发与加工为一体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已初具规模。“十一五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展战略,坚持以总量扩张和质量改善并举为原那么,以提高工业总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开展能化主导产

45、业,积极开展配套产业,延长能化工业产业链,工业经济呈现蓬勃开展的态势,“工业强市的指导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工业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榆林工业以资源开发和一次能源生产为主。2009年,重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8.6%,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采掘业占到全部工业总产值70%,资源大开发带来的产出明显。能源化工一业独大,精细化工等能源化工下游产业开展严重滞后;制造业逐步被边缘化,传统轻工业改造提升困难;产业之间协作配套能力差,特别是装备制造能力缺乏。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发育严重缺乏,原料型行业比重过大,产业链较短,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技术含量和低档次产品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除煤

46、炭、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外,其他行业及企业集中度较低,“资源驱动特征明显。2011年,能源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91.57%。目前来看,我市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三大产业开展很不均衡。但是一旦资源枯竭,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必将停滞不前,从而阻碍榆林整体的经济开展。十一五末,三大产业构造比为5.466.128.5,呈现出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滞后的特点。随着世界能源构造变化和可持续开展要求,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产业构造转型升级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现代产业开展新体系为目标,走精细加工的路子,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1.5.5 经济构造失衡

47、,南北经济开展不均衡榆林自身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性,进一步加剧了南北经济开展失衡。北部矿产石油资源丰富,能源化工企业开展兴盛,带动经济迅猛开展。而南部由于资源有限,只能以农业开展为主,而政府对于南部农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南部农业的开展缺少特色产业,初始根基设施环境较差,也局限了农产品的输出与输入。因此南北差异日益加重。2007年,南六县经济总量为52.59亿元,占全市GDP的7.78%,人均GDP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30%;南六县财政收入累计到达1亿元,仅占全市的2%。可以预见,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今后更长时间,南北县区经济总量差距还将拉大,对区域经济协调开展产生负面影响。1.5.6 资源导向型

48、开展模式,将环境置于高度污染状态我市由于丘陵沟壑地貌区与风沙地貌区林草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夏秋两季暴雨侵袭,使我市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近年来,又因为各种资源的长期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又大大限制了林业产业的开展,严重制约了我市的经济开展,给西部大开发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必须改变人们对林业生态的认识,农、林、牧业协调开展,改善生态环境。大规模的资源开发给环境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全市煤炭采空区已达499.41平方公里,每年新增约70-80平方公里,已塌陷118.14平方公里,每年新增约30-40平方公里,全市湖泊由开发前的869个减少为79个,仅4条天然气输

49、气管线就破坏植被100多平方公里。资源长期过度开发引起生态环境失衡。由于长期非科学的开采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林草面积在不断缩小,土壤性能降低,灾害性气候增加,抗灾害能力持续减弱。再加以风沙侵蚀,造成耕地及宜林地减少。榆林地处沙漠边缘,历史上风沙一直在侵蚀着家园,近年来,虽然经过林业战线人员的不懈努力,形势有所缓减,但在局部地区依然上演着沙进人退的历史剧幕。1.5.7 开展特色农业,谋划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榆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史人文优势,是全省现代特色农业开展最有潜力和希望的地区。一是土地资源广阔。现有 基本农田1212万亩,目前耕作75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8%的北

50、部风沙草滩区,土地平缓,适宜于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开展前景十分广阔。二是自然条件好。榆林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自然通风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随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批劳动力涌入,粮食、蔬菜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同时,榆林开展现代特色农业也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榆林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构建了特色林果区、旱作农业区、特色种植业区、特色草畜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带五大产业区域,开展羊、枣、薯、小杂粮等六大特色产业,打造陕北羊子、榆林红枣、大明绿豆、三边荞麦等九大特色产品,形成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水利、绿色食品工程、绿色人居环境五大体系的“5

51、695现代特色农业框架。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刚刚启动1年,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榆阳区境内,总规模达13.8平方公里,连片的温室大棚整齐地排列在旧时的黄沙滩。“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是现代农业园区最大的特点。农科示范区以周边村和附近乡镇为主的第一、第二辐射带动区的农业和农村年产出效益将达1亿元以上,第三、第四辐射带动区的农业和农村年产出效益估计将达5亿元以上,从而使5至10年后,榆阳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到达1万元以上。目前,我市全面启动12 个县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各园区正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中,各种新技术、新理念随着园区的建设,逐步向全市12个县区辐射。如今,我市已形成775

52、万只羊、155万亩红枣、240万亩优质马铃薯、300万亩小杂粮和170万亩玉米的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其中18项特色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一,6类小杂粮作物示范田,共创12项全国高产纪录;红枣系列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羊绒产量占全省总量的80%;大明绿豆占到日本绿豆市场的27%;我市种植业产业集群、养殖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已初具规模。1.5.8 两区六园的园区管理,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模式按照榆林经济开发区、神府经济开发区、榆神煤电化、府谷煤电载能、榆横煤化工、绥米佳盐化工、定靖油气产能和吴堡煤焦化等“两区六园的规划,着力打造能化装备制造业、电力、石油天然气产品及化工、煤及煤化工、盐化工、特色

53、食品、建材、医药、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产业集群。园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产业集约开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工程建设有力推进,为经济有序均衡开展提供了保障。在园区管理上,我市推行“两区六园公共管理、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物流传输、社会服务“五个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为推进工业园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创造了更好条件。1.5.9 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接壤地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居于国家正在规划的陕甘宁革命老区、呼包银榆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是国家“两横三纵城镇群和青银联系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要辐射区

54、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能源资源支撑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地理和经济区位极为重要,区位优势明显。发挥地理优势,围绕城市开展、产业布局、人口分布以及对外经济联系对交通运输提出的要求,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和建成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区域物流中心,形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是榆林地理优势的机遇所在。然而特殊的地理环境给榆林的开展也带来了挑战。随着国家能源战略调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周边城市间产业趋同和竞争日益加剧。山西、内蒙、甘肃、宁夏4个周边省区也有煤、天然气等资源优势。鄂尔多斯盆地开发给榆林基地建设带来更大的竞争,鄂尔多斯盆地已查明的煤炭资源

55、储量占全国的39%,蕴藏的能源资源约占全国的35%以上,能源调出量占全国能源调出量的一半以上,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也有6个与鄂尔多斯盆地有关。随着国家能源战略调整,鄂尔多斯盆地正在作为21世纪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进展整体规划和开发。在同一个规划体系下,与盆地内周边地区相比,虽然榆林资源富集程度更高,但周边地区或者如内蒙、山西能源化工产业起步较早、经济实力较强、距离主要目标市场更近。而且宁夏内部重视程度也更高、推进力度更大,特别是鄂尔多斯,经济总量、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都超过榆林。因此,在带来巨大开展机遇的同时,鄂尔多斯盆地内周边地区在工程审批、水资源、环境容量以及市场、人才等方面都对榆林能源

56、化工基地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和更大的竞争。1.5.10 我市政府经营城市的能力较低,资源富集掩盖了市场化进程滞后我市政府经营城市的能力相对较低。经济快速开展掩盖了管理方式粗放,政府存在着管理职能穿插、行政区域穿插、职责权限穿插等问题,造成管理体制不顺、事权财权不统一,市县、县县间的利益分配也有待进一步理顺。资源富集开发掩盖了市场发育滞后,局部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多、门槛高、垄断经营以及体制制约明显,市场的吸引力小、外向度低、集聚力差。局部要素市场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改革开展缓慢,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 财富的大幅度增长掩盖了民生窘境,社会开展总指数排名全省后列,经济增长与社会开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

57、问题突出;科技力量薄弱,R&D能力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奉献率只有45%;城镇根基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城镇公共产品供需紧张,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刚刚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收入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而制约了经济的开展。 2. 建设和开展需求分析2.1 政策环境“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开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与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度结合和应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是基于国家、XX省和我市良好的大环境下展开的,自上而下各级机构针对国家信息化的开展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等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日益重视,信息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1.1 国家

58、政策环境国家多年来一直较为重视信息化的开展,自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到后来大部制改革后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其他部委,都先后出台了多项文件来指导和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并通过一系列的重大工程,取得了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效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信息化。落实这一决定,对于应对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视,实施信息化带开工业化的开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59、义。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提出了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作用,更加注重对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深化应用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相结合,坚持促进开展与保障信息安全相结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统筹兼顾中央与地方需求,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建设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更好地促进展政管理体制改革,带动信息化开展,走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开展道路。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极为简明清晰的构造,深

60、刻提醒了电子政务的历史使命及社会价值,科学地将电子政务的社会功能、技术关键、管理要素有机组成统一的、动态的整体并划分为五个局部,符合中国电子政务实际,是多年实践经历的总结和升华,直接推动了国家电子政务的深入开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开展战略?,文中规定了信息化的定位,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开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为了更好的落实2002年的17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

61、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 ?中办发200618号,首次将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进展了明确的指导,文件提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由基于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政务内网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视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

62、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开展,首次将信息化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未来信息化的开展将成为国家推动社会开展的一个重要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方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方法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开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制定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指导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实施管理。XXXX年1月29日,中

63、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并与第一批试点城市区、县、镇及所在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立协议。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也是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新要求,各省和试点城市要按照住建部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方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文件要求,切实、高效推进试点工作,在创立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监视和考核。2.1.2 我省政策环境省政府发布了?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4、?,其中关于信息化章节明确提到“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大中型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电子政务网络,推动各项业务系统应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搭建农村公用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共享涉农信息资源,实现农村信息应用一站式服务。有序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工作。深化数字陕西建设,实现全省根基地理信息全覆盖,做好地理省情监测服务的根基性工作,增强应用服务功能。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公共文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医疗等信息化水平。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XX省开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印发了?XX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