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文地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6099421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矿井水文地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矿井水文地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矿井水文地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矿井水文地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水文地质(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任务扼要叙述编制矿井地质报告依据的有关文件精神,简述本次兼并重组整合基本情况及有关内容,进行矿井建设的煤矿名称,批准开采煤层,井田面积,生产规模及净增能力;叙述编制该报告的主要地质依据,简述矿井开发利用方案的有关内容,叙述本次编制矿井地质报告的目的、任务及工作方法,要求达到勘探程度。若全井田达不到勘探程度需划分先期开采地段或首采区的,要求单独说明。第二节位置及交通简述矿井的地理位置(附交通位置图)与地理坐标,所在行政辖区。叙述井田边界坐标、长宽、面积,简述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井田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第三节自然地理简述矿井的地形、地貌、水系、河流、水库、气

2、象、地震、社会经济状况等。第四节周边矿井及小窑详述矿井周边煤矿、小窑(包括已关闭矿井)的分布、生产建设、废窑破坏范围等调查情况等。对各煤矿要叙述其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已采煤层、现采煤层、开采范围、采煤方法、有无越层越界行为、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及矿井排水量等情况(附周边煤矿分布示意图)。第五节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一、以往勘查地质工作叙述以往与本矿井有关的地质勘查工作情况,提交的地质报告名称、时间、编制单位、审批情况、利用的成果资料及其质量情况。二、矿井地质工作及本次勘查工作叙述煤矿以往生产过程中矿井地质工作,叙述本次建设中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采用的勘查方法、完成的勘查工作量(包括井

3、下见煤点的测量方法、煤样采取方法、数量、测试项目等)并进行质量评述三、井田地质勘查程度评价叙述报告所使用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来源,综述勘查工作中工程测量、地面物探、钻探工程、测井、采样数量、测试项目等工作成果及其质量评价并说明其可靠程度,简述验收评价使用标准以及存在问题。第二章矿井地质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一、区域地质叙述井田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及区域地层(列表说明)层序、时代、厚度、岩性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区域构造、岩浆岩特征。二、区域含煤特征叙述区域含煤地层及含煤特征,可采煤层编号及特征(列表说明)第二节矿井地质一、地层叙述本井田在所处煤田及国家规划矿区中的位置。叙述井田基岩出露分布情况、矿井

4、内地层层序(由老至新)、时代、厚度、岩性特征、含煤地层及可采煤层赋存层位等地质特征。二、构造叙述井田内褶曲、断层和陷落柱的分布基本特征、延展情况及其控制和研究程度,构造对煤层破坏程度(插主要构造一览表)。叙述井田内岩浆岩的时代、名称、产状、分布规律、控制研究程度及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叙述井田总体构造形态,确定构造复杂程度。第三章煤层、煤质及有益矿产第一节煤层一、含煤性简述含煤地层及煤层的总厚度、含煤系数,叙述煤层的层数、层位、可采煤层层数。二、可采煤层评述各可采煤层赋存层位、分布特征、煤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值)、厚度及变化、夹矸层数、夹矸厚度及岩性、煤层结构分类、顶底板岩性、煤层

5、的稳定性与可采性(插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煤层等厚线图、可采煤层间距等值线图)。三、煤层对比叙述各可采煤层的对比方法、依据及对比可靠程度。第二节煤质一、物理性质叙述各煤层的物理性质(硬度等指标)、宏观煤岩组分、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组分含量和显微煤岩类型、镜煤最大反射率、煤的变质阶段、变化规律等。二、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据勘查钻孔煤芯样及井下采样测试结果(对井下见煤点要有1/2-1/4的点采取煤样,并测试相关项目),叙述各可采煤层的水分、灰分、硫分、挥发分、磷、发热量等主要煤质指标及其变化范围,叙述煤的工艺性能,确定煤类及其空间分布(插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主要煤质指标等值线图)。三、可选性叙述可采

6、煤层的可选性试验成果,收集主要可采煤层筛分、浮沉大样试验报告,评价煤的可选性(0.1含量法),并插相应的图表。四、煤的风氧化叙述各可采煤层风氧化带的确定依据、分布范围、风氧化煤煤质特征及其利用评价。五、煤质及工业用途评价综合以上煤质特征对各可采煤层的煤质及其研究程度,对煤的工业利用方向进行评价。第三节有益矿产叙述井田赋存的有益矿产种类、质量及相关化验测试结果,评述其利用价值。第四章水文地质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扼要叙述井田所处区域地表水流域及其水文特征,岩溶水水文地质单元及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水文地质特征,叙述区域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插泉域范围图并标注井田在泉域中的位置)。第二节矿

7、井水文地质叙述井田内地表水分布及其水文特征,井口及工业场地周边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叙述井田内各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及其变化情况,裂隙与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各含水层的补、径、排条件、水位标高、富水性、水质及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等,评价隔水层的岩性组合厚度及其隔水性。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评述井田内地表水体(河流、水库等)对矿井开采的影响。评述构造破碎带的发育程度、规模、性质、导水性以及对矿井充水的作用和影响。详述被整合矿井生产过程中的涌水或突水地点、水源、水量、动态变化及对生产的影响。详述矿井发生过的水害事件。根据开采过程中涌水量的变化情况及各种影响因素,详细

8、分析论证影响涌水量的主要及次要因素。详述采空区、古空区积水分布范围及积水量,分析其对矿井充水影响。若存在采(古)空区积水威胁,需评价下部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能否沟通上部采(古)空区积水。批采煤层位于奥灰岩溶水水位之下,需圈定各煤层带压范围、计算带压开采煤层承受的突水系数,并进行安全区划分,辅以插图表示。综合各影响因素,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根据矿井充水因素及水害类型,提出具体的矿井水害防治措施。第四节矿井涌水量预算叙述矿井目前开采状况下的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根据水文地质特征和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确定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选择公式和确定参数的依据,预算建设后矿井涌水量并评述其可靠性。第五节供

9、水水源论述矿井建设前的供水水源情况,若目前供水水源不能满足建设后的要求,提出今后供水水源的勘查方向,并对其水量及水质做出评价。对需要进行专门供水水源勘查工作的井田,应叙述可能作为供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情况。第五章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收集并叙述井田内及邻区生产矿井、小煤矿有关井巷的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和管理维护现状。叙述矿井内各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节理、裂隙及其他结构面发育情况、物理力学性质,评价煤层顶底板稳定性。评价井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针对矿井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第二节瓦斯叙述本矿井及邻近煤矿近三年度瓦斯、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及绝

10、对涌出量的鉴定结果。收集并叙述本矿井及邻近煤矿有关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资料,分析事故的原因。利用钻孔各煤层瓦斯含量测试成果,叙述井田内瓦斯成分、瓦斯含量、瓦斯分带及其在平面上、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可插瓦斯含量等值线及瓦斯分带图)。评述瓦斯对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三节煤尘爆炸危险性据本矿井及邻近煤矿煤尘测试成果,评价井田可采煤层煤尘爆炸危险性。列表说明各批采煤层测试成果,包括采样地点、测试单位、时间、测试结果。评述煤尘爆炸危险性对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第四节煤的自燃倾向性叙述本矿井及邻近煤矿煤的自燃倾向性测试成果,叙述井下煤层及井上原煤的自燃情况,井下火区位置及现状,评

11、价井田煤层煤的自燃倾向性。列表说明各批采煤层煤的自燃等级测试结果(包括煤层号、采样地点、测试单位、测试时间、测试结果)。评述煤的自燃对煤矿建设和安生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五节地温、地压叙述本矿井的地温地压基本情况,根据以往勘探资料分析是否存在热害、冲击地压危害。当煤层埋深超过300米时,要调查本区地温恒温带深度、恒温带温度、地温梯度。第六章环境地质第一节地震与矿井稳定性叙述矿井所在地区和邻近地区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质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并据此对矿井的稳定性做出评价。第二节地质灾害叙述自然状态下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强度。叙述煤矿开采引起的或可能引起的滑坡、

12、泥石流、水土流失、地裂缝、地表沉降及塌陷等地质灾害问题,提出防治意见。第三节井田水环境叙述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及井下开采和矿井疏排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滑坡、崩塌的分布范围以及对植被、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的影响,提出水资源保护建议。第四节有害物质叙述煤层和岩层中的有害物质、有害元素分布特征及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叙述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中煤矸石堆放、瓦斯排放、煤炭洗选等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破坏程度,提出防治措施。第七章矿山开采第一节煤矿生产建设情况分别叙述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井的设计建设单位、日期、设计能力、服务年限、井口坐标、开拓方式、井筒数目、井筒特征、支

13、护形式、开采煤层、水平及采区划分等内容。简叙兼并重组整合后矿井的提升、通风、排水、压风供配电系统、采煤方法。简述本次建设的设计能力及开拓布置。第二节井田内小窑开采情况叙述矿井历史开采情况,叙述矿井小窑数量、位置、井口、开拓方式、开采煤层、开采范围及目前状况等。第三节探采对比一、煤层根据矿山生产情况评述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质及资源/储量与原地质报告的异同、变化原因。二、构造根据矿山生产情况,评述矿井构造与原地质报告的异同。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估算指标叙述资源/储量估算范围、边界及垂深(标高)、估算面积等有关参数。叙述采用估算指标及其确定的依据。叙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

14、煤层及其估算范围(包括面积及标高)、估算指标及其确定依据。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一、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叙述资源/储量估算采用方法及其依据。二、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叙述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及原则。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划分原则依据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性合理确定划分各类资源/储量的基本工程网度。在确定块段资源/储量类别时,必须在一定的基本工程网度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研究,根据地质条件,按对应类别条件的满足程度合理划分资源/储量类别,并合理划分资源/储量块段。古空区及未实测采空区附近需划出30-50m的范围为推断的资源量(333),实测采空区外围可以不划出推断的资源量(333)。

15、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要求资源/储量的相关比例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各可采煤层皆需进行资源/储量估算,但未批采煤层需单独列出。资源/储量需分煤层、分煤类、分块段估算。蹬空区煤层资源/储量估算需单独列出。灰分、硫分、发热量指标超出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的需单独列出。采空区、古空区不需要进行资源/储量估算。第五节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对资源/储量估算中一些特殊问题所做的技术处理及具体做法、资源/储量与原勘查地质报告或原储量核查地质报告资源/储量有较大变化的,应给予必要的说明。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煤层号煤类资源/储量(万吨)111b/总量(%(111b+122b)/总量(%111b122b333蹬空区现保有X小计X小计X小计合计注:煤类在二种以上者,合计中应分煤类需划定先期开采地段或首采区的另列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第九章结论及建议评述本次矿井地质报告取得的地质成果(包括所做地质工作,地质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度,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地质工作方向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