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在耳鼻喉疾病患者的运用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06080216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预防性护理在耳鼻喉疾病患者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预防性护理在耳鼻喉疾病患者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预防性护理在耳鼻喉疾病患者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预防性护理在耳鼻喉疾病患者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性护理在耳鼻喉疾病患者的运用(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预防性护理在耳鼻喉疾病患者的运用耳鼻喉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疾病最有效 的手段。医院作为众多患者集中就诊的场所,极易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原菌, 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大,术后护理成为耳鼻喉科的一项重要管理工 作1。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的易发部位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系统, 感染将直接影响临床诊疗效果,导致患者身体不适,住院时间延长,严重时会 危及生命。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受到患者人群、医院类别、护理人员及工作措 施等因素影响,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存在差异2-3。因此,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提高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具有一定的 研究意义。

2、本研究旨在分析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建立针对性 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探讨其在控制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率方面的应用价 值。1预防性护理研究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接诊的 160例耳鼻喉疾病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4.14 士6.0岁;采用传统的术后 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中男性 5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3.75 士 5.7岁;采用 术后预防性护理管理模式。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类型、治疗方法及用药 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且患者知情同意。1.2

3、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 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耳鼻喉疾病的患者;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填写知情通知书的患者(2)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临床诊断患有恶 性肿瘤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术后护理中工作配合程度低的患者。1.3预防性护理方法。感染因素的统计。医院从患者自身、防护管理和医务人 员3个维度分析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统计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4-5分析。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结构(X1)心理状态(X2)、和疾病认知 (X3);防护管理因素包括管理制度的规范性(X4)考核制度的规范性(X5)和器 材消毒的规范性(X6);医务人员因素包括职称结构(X7)和诊疗行为

4、的规范性 (X8)。运用感染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式,计算术后感染阳性结果发生概率(P)的计算为公式1: P=1+exp( B 0+B 1X1 +B 8X8)式中P为术后感染阳性结果发 生的概率,B Z B8为衡量影响因素危险程度的权重系数,B0为常数项,表示不同变量无差异时患者感染与未感染比例的自然对数。预防性护理的实施。医院从患者自身、防护管理和医务人员3个维度实施预防性护理。(1)患者的预防性管理。根据患者年龄结构,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强度和频次;针对存在心理焦虑和恐惧的患者,改善沟通交流的方式和疏导次数;个别存在疾病认知不足的患者,组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6-7。(2)防护的预防

5、性管理。完善 术后护理中防护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护理管理和考核小组,定期进行 护理防护工作的抽查和考核,纳入个人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诊疗器材的消 毒管理,严格落实医院器材的无菌管理及使用标准,对检查中不合格器材进行 认真登记和处理8。(3)医务人员的预防性管理。根据感染因素的分析结果,制 定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医务人员的培训内容和周期,组织开展医务人员的培训 和考核。感染控制的反馈根据预防性护理的实施效果,医院以半年为周期 动态调整预防性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应对医院耳鼻喉患者诊疗活动中出现的新 问题,并对危险系数权重较高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管理和监控,提高预防性护 理在控制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

6、感染中的实践价值9-10。1.4观察指标。(1)患者感染率。指耳鼻喉疾病手术后发生感染例数占全部患者例数的比值,用百分比 表示,感染标准依据原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防护失误率。指日常检查和抽查中存在防护措施不当的项目数占检查总项目数的比值,用百分 比表示,防护措施不当包括制度不规范、考核制度不科学、器械消毒不合格及 隔离防护不到位等。(3)患者护理满意度。从治疗效果、人文关怀、自身认知和心理状态4个方面,对耳鼻喉疾病术后患者进行出院前调研,分别统计两组患者 对各项指标满意的项目占所有项目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感染率和

7、防护失误率为计数资料, 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患者护理满意度为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x- 表示,采用t检验,以PV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预防性护理分析2.1感染因素分析。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诊疗行为 规范性、患者疾病认知、管理制度规范性、患者年龄结构及其他因素,多数感 染患者受到复合因素影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权重系数下降明显,术后感染阳性结果发生概率降 低,表明观察组的感染因素控制效果良好。2.2感染控制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率和防护失误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6,

8、x2=4.658; Pv 0.05),见表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65 5.19),%对照组满意度为 (86.05 士 7.8Q)%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72, Pv 0.05)。3预防性护理讨论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护理对疾病的治疗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若 发生术后感染,不仅会延长住院治疗周期,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还会带来身 体和心理上的不适11-12。因此,科学分析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效进行术 后感染的控制管理,成为耳鼻喉科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内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耳鼻喉疾病术后患者感染管理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患者、防护

9、及 医务人员3个维度制定预防性护理管理措施,并通过动态管理模式开展观察组患 者的术后护理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权重系数下降明显,术 后感染阳性结果发生概率降低,表明观察组的感染因素控制效果明显。应用SPSS22软件对两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感染率和防护失误 率显著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表明预防性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疾病患 者术后感染控制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4结语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临床诊疗活动处于不断优化和完善过程, 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无菌操作,预防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医院管 理人员应时刻关注临床诊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管理模式,推进信息 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作者:孙书连王昭迪臧志敏李占珍安庆华车福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