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62 一组实验装置的评价讲解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6062311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62 一组实验装置的评价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62 一组实验装置的评价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62 一组实验装置的评价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62 一组实验装置的评价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62 一组实验装置的评价讲解(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62 一组实验装置的评价讲解一、高考题再现1(2018课标)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答案】D2(2018江苏)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答案】B【解析】A项,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项错误;B项,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获得含I-的溶液,B项正确;C项,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2、)MnCl2+Cl2+2H2O,C项错误;D项,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应用NaOH溶液吸收,D项错误。3(2017江苏)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气处理 【答案】B4(2016天津)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BCD制乙炔的发生装置蒸馏时的接收装置除去SO2中的少量HCl准确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答案】C【解析】A. 因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应选用分液漏斗,以便控制水的流速,错误;B.接收馏分的锥形瓶

3、构成了密封环境,会因气压过大而造成安全事故,错误;C.氯化氢能够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反应,被吸收,二氧化硫不反应,正确;D. 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应该选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下端的乳胶管能够被腐蚀,错误;故选C。5(2016江苏)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C二、考点突破每年高考题中都会出现实验选择题,要求考生联系所学过的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类比、迁移和重组,全面、周密地思考才能正确回答问题。一、 解题思路及方法1、思考问题的顺序(1)围绕主要

4、问题思考: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靠。(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对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发生 除杂质 干燥 主体实验 尾气处理。2、仪器连接的顺序(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该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2)仪器是否齐全,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

5、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经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如洗气时“长进短出”,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排水量气时“短进气,长出水”等。3、实验操作的顺序(1)连接仪器,根据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安全问题等,按气体流动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二、解题时,应全方位思考的问题1、检查气体的纯度。点燃或加热通有可燃性气体(H2、CO、CH4、C2H4、C2H2等)的装置

6、前,必须检查气体的纯度。例如用H2、CO等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需要加热金属氧化物,在操作中,不能先加热,后通气,应当先通入气体,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干净后,检查气体是否纯净(验纯),待气体纯净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氧化物。2、加热操作先后顺序选择。若气体产生需加热,应先用酒精灯加热产生气体的装置,等产生气体后,再给实验需要加热的固体物质加热。例如用浓硫酸和甲酸共热产生CO,再用CO还原Fe2O3,实验时应首先点燃CO发生装置的酒精灯,生成的CO赶走空气后,再点燃Fe2O3的酒精灯,而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原因是:在还原性气体中冷却Fe可防止灼热的Fe再被空气中的O2氧化,并防止石灰水倒吸。3

7、、冷凝回流的问题。有的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如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等。4、冷却问题。有的实验为防止气体冷凝不充分而损失,需用冷凝管或用冷水或冰水冷凝气体(物质蒸气),使物质蒸气冷凝为液态便于收集。5、防止倒吸问题。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1)切断装置: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

8、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2)设置防护装置倒立漏斗式:如图(2)甲所示,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肚容式:如图(2)乙所示,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蓄液式:如图(2)丙所示,当吸

9、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平衡压强式:如图(2)丁所示,为防止反应体系中压强减少,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6)具有特殊作用的实验改进装置。防堵塞安全装置:如图(3)所示,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见恒压式);为防止粉末或糊状物堵塞导气管,可将棉花团置于导管口处(见防阻式(I、II)。液封装置:如图(3)所示,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见

10、液封式)防污染安全装置:如图(4)所示,灼烧式可用于除尾气CO;吸收式可用于除Cl2、H2S等;收集式可用于防止有毒气体进入空气中。(7)拆卸时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实验仪器的拆卸要注意安全性和科学性,有些实验为防止“爆炸”或“氧化”,应考虑停止加热或通气的顺序,如对有尾气吸收装置的实验,必须将尾气导管提出液面后才能熄灭酒精灯,以免造成溶液倒吸;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先熄灭加热氧化铜的酒精灯,同时继续通氢气,待加热区冷却后才能停止通氢气,这是为了避免空气倒吸入加热区使铜氧化,或形成可爆气;拆卸用排水法收集需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时,需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才能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拆卸后的仪器

11、要清洗、干燥、归位。典例1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装置可制取NH3B 用装置制取氢氧化铁胶体C 用装置除去Cl2中的HCI和H2OD 用装置提取溴水中的Br2【答案】A【解析】A. 用装置中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CO2、H2O和NH3,碱石灰可以吸收CO2和H2O得到干燥的NH3,故A正确;B.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需要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故B错误;C.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NaCl溶液无法除去H2O,故C错误;D. 提取溴水中的Br2需要用萃取而不是蒸馏,故D错误。典例2湖北随州安陆等地区盛产银杏,银杏叶具有敛肺平喘、活血化淤、止痛的作用,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对银杏叶活性成分黄酮

12、类物质的提取常用的技术有溶剂提取法、蒸馏法、升华法、结晶法、超声波提取法等。下列关于分离提纯实验仪器和操作正确的是A 用装置a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B 操作b:银杏油粗产品从银杏叶中分离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振荡过程中不时地旋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C 用装置c进行蒸馏操作,将有机溶剂分离出去得到银杏叶有效成分黄酮类物质D 结晶后利用装置d将晶体与溶剂分离开【答案】B典例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甲装置构成铜锌原电池B 用图乙所示装量加热AlCl3饱和溶液然后利用余热蒸干制备AlCl3固体C 丙装置里图I烧瓶中充满氨气,烧杯中盛装水,在图II的锥形瓶中

13、,加入足量的Cu与稀硝酸,图I和图II都产生喷泉现象且原理相同D 利用丁装置制取SO2,并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酸性KMnO4溶液【答案】D【解析】A.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使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上发生,此装置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都在左侧烧杯发生,右侧烧杯 不发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应该将两溶液对调,A错误;B. 加热AlCl3饱和溶液,促进AlC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制备AlCl3,B错误;C.图I产生喷泉是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迅速较小,液体迅速上升产生喷泉,图II是锥形瓶内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将液体压入烧瓶,产生了喷泉,原理不相同,C错误;D.酸性KMn

14、O4溶液紫色变浅或褪色,证明SO2具有还原性,D正确。典例4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 【答案】C典例5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B 比较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 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D 验证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答案】C典例6有关下列装置或操作说法错误的是 A 图1中: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到金属钠中,能看到U形管右侧红墨水高度不变B 图2中:观察到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待尾气全部被碱吸收后,将稀硫酸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可能看到有黄绿色气体生成C 图3可用于制备、收集乙酸乙酯D 图4可以比较KMnO4、Cl2和S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答案】A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