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6004496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摘要武汉城市固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要以创新为动力,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以协调为基本要求,构建体育产业多元化体系;以绿色为发展方向,着力塑造低碳品牌;以开放为支撑,推进场馆运营开放化;以共享为保障,扩大体育消费。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体育产业 发展模式 一、武汉城市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成为湖北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以及新一轮经济增长中的“潜力股”,体育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力量竞相投资,体育产业稳步发展

2、,体育用品和服务供给丰富多样,不断满足大众体育消费需求,主要表现在: 体育产业规模化。2016年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总产值达595亿元,较2015年增长12.52%。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与湖北经济增长速度同步,体育产业对湖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一些比赛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带动相关产业延伸发展,形成规模。 体育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依托航空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优势,以航空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航空体育用品生产与制造产业在武汉大力发展,热气球、滑翔伞、飞艇等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培训初见端倪。此外,包括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场馆服务业和体育培训业等体育服务业发展迅猛。 体育市场主体多样化。近年来,城市圈各级

3、政府着力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将体育公共服务购买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支持社会机构参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涉足城市圈各项体育产业。 体育消费大众化。目前体育消费向“泛体育消费”方向延伸,从购买体育服装向旅游康复等高端需求过渡,消费者对体育产品的品牌追求意识增强,社交内涵增大,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体育产业环境逐步优化。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招商推介会和体育营销高峰论坛等展示活动成功举办,搭建体育产业平台;政府逐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实现了“市州一县一乡镇”三级体系立体供给;体育场地资源多渠道开发成效明显。 二、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武汉城市圈体

4、育产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体育产业竞争力薄弱。城市圈虽然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但体育产业的创新融合能力不强,没有以创新的模式实现体育与休闲体验、健康度假、观赛欣赏、户外运动、民族民间传统节庆等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创新开发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产品,打造赛事观赏与旅游相结合、户外体验和旅游相结合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同时,由于创新应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体育产业业务能力不强,给体育产业带来的红利没有凸显,难以实现互联网与体育的真正融合,特别是体育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技术创新水平不高,难以搭建快捷方便的商贸平台。此外,体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传统体育产

5、品相比,并没有体现出其在技术、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 二是缺乏区域化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涉及区域、政府和企业等各个方面,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体育产业发展并未深入人心,城市圈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尚待完善,资源和力量整合不足,难以最大程度发挥效益,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相关法律法规缺失,企业难以创立绿色品牌。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针对体育产业引起的绿色环保问题,城市圈政府虽有一定意识,但重视程度不足,绿色观念尚待加强,针对体育产业绿色环保的法律法规缺失。另外,体育企业没有牢固树立绿色观念,难以创立绿色品牌。 四是体育场馆单一的营销渠道,制约了体育产

6、业发展。开放发展是打通体育场馆自我封闭的发展道路,开放不深,场馆产业就难以寻求外部合作,难以将各种体育资源充分整合推进发展。一方面,城市圈场馆管理者没有深刻认识场馆的社会开放属性,只有开放使用,场馆才能够实现经济价值,场馆营销渠道内部运作模式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开拓场馆社会服务的有效渠道;另一方面,管理者与体育外部的互动和整合不够,采取封闭方式进行场馆的营销,既不学习外部的成功经验,也不与外部进行合作与交流。 五是缺乏体育消费的发展策略。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传播体育消费文化和企业获得体育消费者认同接纳的过程,现今已经步入分享经济和体验经济的时代,体育产业需要构建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共

7、享平台。城市圈体育产业营销中共享匮乏,缺少与消费者或金融界的共享机制和策略,体育消费虽然得到一定鼓励,但参与不足。体育与金融的合作尚属新生事物,刚刚起步。三、武汉城市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建议 1.以创新为动力,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 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认知,推广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g,体育企业以创新技术为动力,设计开发体育衍生品,积极探索“互联网+体育”的新型发展路径。借助电子商务等新兴交易技术,不断推进体育商贸电商交易平台建设,拓展体育企业销售业务,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商贸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形成用户标签,针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精准营销等。体育

8、企业要创新开发新产品,生产设计智能化体育设备,提供运动手环及可穿戴式运动装备,帮助用户监测身体健康,形成“健身+可穿戴设备+大数据+智能推荐”,真正实现个性化健身锻炼,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和健身需要。 创新性融合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时代主题,体育与其他行业融合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是城市圈体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要以体育产业招商推介会和体育营销高峰论坛为平台,以体育产业为着力点,以国际渡江节等特色体育赛事为抓手,建设城市圈特色体育产业,深度挖掘独特的生态优势,探索体育与旅游、房地产、健康等多元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城市圈体育可以与旅游融合,以旅游转型升级为契机,以自然资源禀赋为基础、以消费者需求为导

9、向、以培育体育旅游为目标,全面推动体育和旅游的融合,构筑由武汉、黄石、黄冈、鄂州等地区体育旅游带,将这一地区打造成“流动的景点”、“活化的景区”。城市圈体育可以与房地产融合,鼓励新建住宅区和社区实现体育场地全覆盖,按照体育设施标准规范,配套建设大众体育健身场地与设施,与住宅建筑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城市圈体育可以与健康产业融合。发挥城市圈乡村中药材资源优势,积极推广体育养生,研发生产功能饮料、营养食品药品,向消费者推荐“运动处方”,推进体育与健康的融合。促进体育消费,城市圈可以推行医保健身“一卡通”制度,允许个人使用医保卡余额资金用于体育健身消费,发挥体育健身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

10、极作用。 城市圈政府要重视培育体育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新能力,出台体育产业创新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体育众创空间”,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创新成长提供综合服务,激发体育企业积极参与体育产业创新,扶持优秀退役运动员创办体育小微企业,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创新的造血能力。城市圈内体育院校及科研院所应依托人才资源优势,建立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支持体育产业创业创新。 2.以协调为基本要求,构建体育产业多元化体系 协调要求城市圈体育产业逐步实现区域发展重点突出,地区平衡,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各区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布局,努力建设武汉体育产业核心,夯实城市圈其他城市体育产业。 把武汉建设为城市圈体育产业核心。依托

11、武汉丰富的体育资源优势,构建具有武汉特色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使武汉成为城市圈体育产业发展的引擎。围绕武汉体育产业核心建设,以职业足球和职业网球为突破口,积极发挥武汉体育中心和武汉网球中心的功能,打造网、足球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武汉国际马拉松长跑、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国际赛马节、武汉长江渡江节等体育品牌,使武汉成为城市圈赛事活动中心;推动武汉汽车和体育产业的融合双赢,建立赛车体育产业中心;发展电子竞技体育产业;开展多项航空体育服务,打造航空运动休闲基地;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依托武汉体育学院等高校建立产业研究中心,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夯实城市圈其他城市体育产业。鄂州、咸宁、孝感等应发挥湖泊温泉等自

12、然资源优势,建议打造以户外、水上、高尔夫和温泉度假等业态为主,以健身娱乐、休闲运动项目为辅,以餐饮、会议、度假等相关服务为配套,融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产业。 3.以绿色为发展方向,树立法制观念,塑造低碳品牌 政府与企业应树立法制观念,以及绿色体育产业发展观,既要发展体育产业,又要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二者协同并进。体育与环保部门应当牵手合作,制定体育产业环境保护办法,防止管理漏洞,以免给城市圈生态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此外,城市圈体育企业应坚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生产低碳体育产品,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品牌,构建体育企业形象。首先,体育企业要营造绿色低碳文化,将企业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紧密结

13、合,培养强化全体员工的绿色低碳理念,完善低碳高效的管理机制,人人有绿色理念,人人付诸绿色低碳行动。其次,体育企业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低碳形象,宣传低碳知识,建立良好的低碳信誉,增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通过各种途径树立体育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勇于承担低碳减排的社会责任,提高社会认可度,实现体育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再次,体育企业不仅要为体育消费者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而且要让消费者掌握与体育产品及服务相关的低碳知识,在销售环节强化低碳理念,树立体育企业低碳品牌形象,打造体育企业低碳营销模式。最后,以低碳绿色为发展方向,城市圈必须着力培育体育龙头绿色企业,开展体育产业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积极整合各

14、类产业资源,组建城市圈体育产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夯实整体体育产业基础,提高城市圈体育产业实力和竞争力。 4.以开放为支撑,推进场馆开放化运营 坚持场馆设施开放发展,政府增加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投入,以发放免费健身券或体验券等形式,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大型体育场馆,中小型高档体育场馆采取低收费方式,向体育消费者开放,逐步吸引群众进入场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促进体育消费。运用核心技术打造智慧场馆,利用互联网及手机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场馆、教练预订等服务。利用体育视频等移动App智能产品,提供在线实时赛事开放互动,在观看体育视频的同时观众实现社交。利用网络技术

15、,进行场馆管理,提高场馆智能化开放水平,构建体育场馆信息开放服务平台,进行体育场馆动态开放监测。同时,应当积极实施场馆管理PPP模式改革,加强与外部渠道的联系与沟通,吸引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将体育场馆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权归国有,经营权归企业,通过委托、特许经营等方式,将场馆委托给社会专业运营机构,实行专业高效管理。依托部分市场化运营程度较高的场馆,成立城市圈区域性体育场馆联盟,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兼顾场馆赛事需要与赛后开放利用,避免赛事重复建设场馆而赛后闲置的局面。 5.以共享为保障,扩大体育消费 鼓励大众参与体育健身,扩大消费。体育企业应开发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多种体育产品和服务,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元体育消费需求,扩大刺激体育消费。体育企业可与金融合作,开发体育消费金融产品。政府应培育新的体育消费增长点,依托高尔夫、航空运动、水上运动和汽车露营等新型时尚运动项目,培养大众运动的兴趣与爱好,逐步养成体育健身的习惯,参与体育消费。要在企事业单位要倡导实施工间操制度,工会组织开展大众喜闻乐见的职工体育活动,培养职工健身意识,学校要坚持落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青少年每天课外活动一小时,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带动青少年体育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